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英雄》第五十章 間瞄曲射
  初戰進行的時間並不長,沒有到中午的時候就結束了。  圍攻慶雲的一萬幾千名敵人在城頭上的威懾下退到了二百步外,大概是尋常弓箭勉強可以威脅到的地方。

  圍困縣城的敵人營壘當然不是在方圓數裡長的距離上撒胡椒面一樣分布。主要集中在縣城的四角。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二百部外以州府為單位形成了四個相距不到兩裡相互掩護的營壘。

  炮隊的一名的軍官被找上了城頭,張海詢問道:“現在我們繳獲的那些火炮的情況怎麽樣?”

  一名年紀近中年的負責常年操炮的人皺了皺眉頭:“我們的炮大多不是銅炮,銅炮在危險之前大多有鼓包的現象。慶雲之戰開火的次數不少,雖然現在還沒有炸膛的問題,按照以往的經驗,像以前的那種打法,再開火個五六十輪就很危險了。可是現在實心彈卻已經不多了,最多只能再打三十輪。”

  “如果用藥減少到兩成五左右,單炮壽命可否增加到四倍?”張海詢問道。這種小將軍炮一類的火炮威力它見識過,雖然本就不怎麽樣,而至少在兩百步大概三百米左右的距離上還在之射范圍內。憑張海前世今生從理論到實踐對於火器的了解,這炮的初速最多二百米每秒。兩秒初速大概就是或弓弩或尋常火炮最大有效直射范圍,火器即便炮類的有效射程也比兩秒初速要低。初速太高的火器沒辦法拋射,彈丸太輕也影響穩定性,就像一般槍彈很少曲射一樣。不過如果將炮的初速降低到50擲彈筒或強弩那個級別,就另論了。

  “用藥減少到兩成五的話,那壽命增加應該不止四倍。”中年炮隊軍官憑經驗說道。

  張海沒有遲疑,迅速就抽出幾名學塾弟子中經驗比較豐富的臨時進行試炮。並準備建立新火器的“射表”這個工作也只能由文化水平遠非那些傳統射手並論的張家弟子來完成。

  從慶雲縣城裡穿來的隆隆炮聲能夠傳到幾裡之外,城外的敵人最初著實驚慌不小。胡思仲與趙彥等人正安排相當部分部隊休息,準備夜間展開對慶雲的一次決定性猛攻。隆隆的炮聲將不少城東南角外營壘初的敵人驚醒了。當發現炮聲傳自城內,不少人在最初的驚慌後又欣慰起來:“這是賊人們內訌了吧?我們要不要趁機攻城?”有個別前來的參將問道。

  胡思仲下令派出幾名遊騎在城頭察探,毫無疑問遭到了城頭上張家持弓弟子精準的還擊後也百思不得其解,穩妥其見還是下令道:“這不像是城中有內亂,各部不要上了賊人的誘敵之計。”

  縣城邊長通常來說在一裡左右,但是從城內的東北角到西北角卻有近一裡半的距離,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拋射弓弩火器的實測。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利用清理出來的空地及線尺等裝備。不僅火炮的大致射表被測了出來,張海勉強運用三石弓拋射三兩重箭的“射表”也被大致實測出來。

  劉洪濤忙碌完畢之後不由的直搖頭:“沒想到我們繳獲來的這些炮從炮到彈再到火藥按照我們張家的標準都完全不合格,同一門炮按照相同的角度發射都能有那麽大的誤差,還不如我們的臼銃發射六兩鉛彈在野戰實戰的精度高。”

  “能威脅到敵人集中分布的營壘就好。炮隊對城外的試射攻擊準備好了麽?”對此張海並不以為意,實踐中幾百米距離上的曲射大部分的誤差其實來自於測距。相比野戰的情況下守城襲擾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試射。

  近一個時辰幾百次試射之後,炮聲又一輪響起的時候該休息的敵人依然在營帳裡休息,似乎早已不以為意。

  這種繳獲過來水準並不高,遠遠遜色於拿戰時代山地榴彈炮的行營炮發射散彈的效果極差,而且並沒有多少標準化的霰彈彈藥,一次隻好拿七八枚一兩上下的石子來替代了。雖然發射這種臨時石子誤差大到可怕,可對於二百步外動不動足球場般大小的敵營來說這算不上是個顯著的缺點。

  其中一門用做試射的火炮幾輪精心的準備之下,近三十門火炮第一輪“霰彈”打出去的二百多個石子落入敵營。低水平的火炮拋射出的彈丸威力也極弱,對於沒有盾甲防護的人也只能造成輕傷,甚至還不如投石索發射的小型石子。但對於缺乏有效準備的敵營也造成了至少十余人傷亡。

  當敵營做出戰備和防禦反應的時候,張海重新操起了長弓重箭。十數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之後左臂隱隱的傷痛似乎好了許多,至少在試射的時候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二百步外的目標,在優等弓型頂級力量拉距的長弓重箭之下屬於能夠精確直瞄射擊的范圍。不到幾分鍾的時間內便有二十余支重箭發射出去,給幾千人的敵營造成十人或死或殘的嚴重損傷。

  幾千很少操練的鄉勇在二十余人的傷亡也很可能發生崩潰,幸好營外來回巡邏力量佔明顯優勢的各府“精兵”發揮了足夠的督戰作用才沒有發生炸營。但要想像預先準備的那樣在白天於敵城下展開有效的準備怕是做不到了。

  臨時趕到慶雲城下的敵人雖然兵力眾多卻一時缺少攻堅器材乃至火炮之類,難以展開相應的還擊。

  趙彥也顯得有些無奈,值得與胡思仲商議講營壘向後撤出一些距離。可沒想到隨著在城外營壘重新扎好營之後,從慶雲城頭之上的火力以直接瞄準曲射的方式展開了一輪輪更為凶狠的射擊。

  在敵人難以威脅到的距離張海也好似當年的王瞬臣一般更無估計的向外放箭。

  經過整整一下午的較量, 圍城的敵人在幾百支射來的重箭乃至城頭上火炮幾十輪開火的輪番試探性壓製下又付出百余人的傷亡直退到了距離城頭近兩裡的距離上才算是徹底避免了火力威脅。而且經過輪番襲擾射擊在迫使敵人無法有效休息的情況下為守城的己方爭取到更多的休息時間,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夜間敵人發動全面進攻的危險。

  “敵營距離城頭已有兩裡之遠,一萬余人連營多達十幾裡,我們選擇在夜間突圍應當問題不大。”

  炮隊及張海在城頭作戰的時候,張林楊秋霞等人做為為數不多的核心武力成員也沒有閑著。傍晚臨時碰頭會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夜裡組織隊伍突圍並非沒有可能。

  張海沉默了許久,在大致構畫中:至少幾百個可以做為精乾核心力量的人手是需要一次硬仗來考驗篩選出的。然後再用大致兩年的時間於或太行或商洛等江北的山區建立一支裝具齊全,戰鬥力超越這時亞洲地區一般野戰部隊戰鬥力的隊伍。那時就可以橫行於北方,賺取更多的優秀兵源乃至工匠等人才資源。再進行兩年左右的種田練兵,將核心骨乾隊伍從一千人擴充到幾千人,有能力同敵幾萬正規戰兵交手,跨過起義戰爭的“山坳子”,從此不再流動作戰就有希望了。

  “我們不能總是回避那些硬仗,分散突圍的風險其實並不小,我認為最後在凌晨的時候以進攻的方式展開突圍。”思索了片刻張海最終說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