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崛起》第276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2)
楊守文心裡很明白,武則天把他找來的用意。

 鄭靈芝和薛楚玉更反覆叮囑他,甚至包括上官婉兒也在話裡話外提醒了他好幾次。

 說穿了,就是把他放在眼皮子下面,挑他的毛病。

 這種情況下,楊守文哪怕一丁點的錯誤,都會變成了大錯誤,甚至會提升到品德的缺失。你楊守文不是寫了愛蓮說嗎?你不是自比蓮花一樣濯清漣而不妖嗎?

 我就是要告訴全天下人,你表裡不一。

 在這個年代,品德缺失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似楊守文這種方聲名鵲起的人,只要被冠以德行不足的名號,這輩子也就算是完了。武則天這是想要把他一腳踩在地上,然後讓武家借著他的名聲,順理成章的和李顯完成既定婚約。

 楊守文不願意娶李裹兒,同時也想要把這門婚事解除掉。

 可這並不代表他願意背負著一個德行不足的名頭,任由別人潑髒水。

 要知道,他還期待著父親有朝一日能夠重歸楊家門楣,那不僅僅是楊承烈的願望,也是祖父楊大方臨終遺願。如果他被坐實了德行不足,楊承烈重歸楊家就會困難重重。

 至於武則天會給予補償?

 他楊守文可不是那種願意接受嗟來之食的人!

 所以,婚他要退,德行不能壞。就算是將來離開洛陽,他楊守文也要挺胸抬頭的離開。

 ++++++++++++++++++++++++++++++++++++++++

 暮春的洛陽,陽光明媚。

 步出歸義坊大門,就是宣仁門外大街。

 後世,一副清明上河圖使得古城開封成為城市的代表。可實際上,勿論是格局還是規模,開封比之洛陽,還是差距甚大。只是這個時代,沒有留下‘洛陽上河圖’,以至於後世人一想到古都,總會出現開封的模樣。而洛陽長安卻變得非常模糊。

 那天入城的時候。因為天黑,加之細雨濛濛,楊守文並沒有領略到洛陽的壯觀。

 這是他第一次,今生第一次目睹雄偉的東都。也不禁發出一聲感歎。

 眼前的宣仁門外大街,長約有兩公裡。寬近百米。路土被夯實,平坦而整齊,透著一股子雄渾壯觀之氣。這只是洛陽諸多主乾道中的一條。聽說那天街更為壯觀。可惜要前往南城才能夠看到。楊守文今天無暇遊覽,也只能在心裡暗自抱憾。

 出歸義坊後。向西行,大約五百米左右,穿過宣仁門大街。就來到了北市坊門外。

 它正面景行坊,是洛陽三大市之一。

 在這座集市當中。雲集了洛陽的絲行、香行、彩帛行,也是整個洛陽最大的絲綢和香料集散市場。從西域來的香料,通過長安輸送到洛陽後。進行中轉,銷往各地。同樣,從江南製成的絲綢,也會在北市中轉,而後送入關中,西域,乃至於波斯。

 楊從義在前面領路,楊存忠則陪伴楊守文身邊。

 楊守文一手牽著楊青奴,肩膀上還蹲著小金,渾然不在意坊丁武侯詫異的目光,步入北市大門。這北市,不愧洛陽繁華之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香料味道,令楊守文忍不住‘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那香料的味道太濃了,濃到楊守文有些受不了。不僅是楊守文覺得受不了,甚至連小金也感覺有一些難受。

 “呵呵,暮春時節,也是這邊胡商販賣香料的主要季節。

 他們在暮春抵達洛陽之後,便開始與中原各地的商人進行兜售,把香料賣到各地。差不多到了暮夏初秋,他們就要準備返回西域,然後去籌備來年販賣的貨源。”

 楊從義說著話,笑道:“阿郎若是第一次來,恐怕會不習慣這邊的味道。”

 染香,是這個時代的習俗。

 不過這習俗大多是針對於名門貴胄,亦或者勳貴子弟。

 對普通人來說,染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習慣。老百姓勉強度日,又哪裡過得這種風雅?

 楊守文從昌平而來,而昌平大部分人,都沒有染香的習慣。

 他笑著點頭道:“的確,這裡的味道,實在是有些怪異。”

 “阿郎昨日說要來找人嗎?”

 楊守文道:“嬸娘說,這北市裡有一座橋,很多人在那裡寫信賣字為生?”

 “哦,阿郎說的是可是馬行橋嗎?”

 楊從義不愧是洛陽地頭蛇,楊守文才一說出,他立刻就報出了地名。抬起手,指著坊市北面。楊從義道:“那座橋在北市的北面,有一條河,名為駐馬河。馬行橋就在駐馬河上,河北面就是牛馬行。從西域和塞北而來的牛馬販子大都集中在河北岸。”

 應該就是這馬行橋了!

 據楊氏說,北市只有一座橋,除了馬行橋還能是哪個?

 楊守文道:“那咱們就去馬行橋。”

 四人一猴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行進,耳邊不時有各種叫賣的聲音響起。北市不僅僅有絲行和香行,同時也是洛陽頗有名氣的銷金窟。一路走過來,就看到了五六個大型的酒肆和客棧。不過,有些酒樓卻關著門,這天都亮了仍不見開門營業。

 “那都是風月之地,基本上到晌午後才會開門。”

 楊從義壓低聲音,在楊守文耳邊解惑。

 楊守文頓時露出恍然之色,又下意識看了一眼身邊的楊青奴。見楊青奴整備那滿目琳琅所吸引,他才算放下了心。若不然,他可真不知道該如何向青奴解釋。

 “這馬行橋的人,可是不少啊。”

 來到馬行橋下,楊守文本以為人會少一些,可哪知道, 這裡的人卻變得更多了。

 而且,楊守文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馬行橋下有很多衣衫襤褸的人,但同時也有一些衣著華美,看上去頗有家財的人。那些衣著華美的人,會時而與那些衣衫襤褸的人交談,彼此看上去非常融洽。

 洛陽的富人,都這麽好說話嗎?

 楊守文疑惑扭頭,向楊從義看去。

 不過,這次卻是楊存忠回答道:“阿郎,這馬行橋有不少靠賣苦力謀生的苦哈哈,也有那靠給人寫信賣字求生的窮措大。本來呢,有錢人家很少會出現在這裡。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卻使得那些有錢人對這裡趨之若鶩,一個個都非常和善。”

 “什麽事?”

 “阿郎可知道張仁亶嗎?”

 楊守文聞聽一怔,旋即點點頭道:“我自幽州來,怎能不知道張都督?他現在可是並州大都督呢。”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