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崛起》第490章 狄公(5)
明秀出身名門貴胄,而高力士則是經過了宮中的歷練。

 兩個人當然明白狄仁傑這句話的意思,連忙起身,順手還把坐在那裡蒙圈的蓋嘉運拖走了。

 很顯然,狄仁傑要和楊守文談論的事情,不方便為外人知曉。

 蓋嘉運被拖下露台才反應過來,眼中的羨慕之色更濃。

 +++++++++++++++++++++++++++++++++++

 楊守文依舊很平靜,用水舀舀了一瓢水,衝入茶壺之中。

 黃芽舒展,在壺中翻滾,沁出淡雅茶香。

 楊守文又為狄仁傑奉了一盅清茶,而後雙手放在腿上,露出鄭重之色。

 對於楊守文的這個態度,狄仁傑非常滿意。從他提出要和楊守文單獨談話的時候,楊守文就表現出了一種寵辱不驚的氣質。這種氣質,也讓狄仁傑確定,他也許可以走的更遠。

 抿了一口清茶,狄仁傑開口道:“青之,你認識一個名叫穆明玉的人嗎?”

 穆明玉?

 這名字有點耳熟!

 楊守文想了想,沉聲道:“有些印象,好像是李真人府上的人。”

 李真人,也就是太平公主。

 很多人都以為,‘太平’二字是武則天給的封號,其實不然。據說太平公主在八歲的時候,曾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入道出家。太平一名,便是道號。後還俗,她被賜封為公主,於是選擇了用她的道號作為封號。

 太平公主的真實名字,恐怕只有武則天和幾個兄長知道。

 在宮中,人們或是稱呼她公主,或是喚她真人。

 就連武則天有的時候,也會用‘李太平’來稱呼她。

 楊守文現在是出家的身份,所以便稱呼太平公主為李真人。狄仁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也沒有詢問。只是輕輕點頭。

 “狄公,為何提及此人?”

 楊守文一臉茫然,疑惑看著狄仁傑。

 狄仁傑沉吟片刻後道:“還記得去年,你奉旨南下追查皇泰寶藏。在白水塘遇伏的事情嗎?”

 “記得!”

 “聖人一直在追查此事,想要知道是誰走漏了消息。

 從目前來開。那路線很可能是從李真人身邊走漏了風聲,而這個穆明玉頗有嫌疑。”

 “哦?”

 “李真人不太可能主動走漏風聲,畢竟薛崇簡也在隊伍之中。

 小鸞台此前曾調查穆明玉。可是並沒有太大的收獲……根據上官姑娘的調查,穆明玉曾經與孫思觀有過接觸。但卻無法證明孫思觀在八角山伏殺你,是受他指使。

 不過,上官姑娘在調查此人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此人是在聖歷元年末抵達長安,投靠了史崇玄。而後又由史崇玄把他推薦給了李真人。而在此之前,他的行蹤完全空白,只知道他來自塞北。便沒有任何記錄。”

 塞北?

 楊守文眉頭緊蹙,感覺有些困惑。

 他實在是想不起來曾在塞北見過穆明玉,更想不起來,他以前和此人有過交集……

 狄仁傑見他困惑,便沒有再說下去。

 “既然青之你對此人沒什麽印象,那也就算了。

 不過,你最好對此人多一些提防,畢竟他來路不明,還需小心……你不妨多和上官姑娘聯絡,雖然上官姑娘的小鸞台如今受到奉宸府的壓製,可畢竟實力猶存……對了,我險些忘記,你稱呼上官姑娘做‘姑姑’。有什麽事情,不妨找她幫忙,也許會避免許多麻煩。”

 楊守文忙道:“小子記下了。”

 最近一段時間,他和上官婉兒的接觸很少。

 特別是在奉宸府和奉哀府組建之後,上官婉兒便主動斷了和楊守文的聯系……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鸞台的確是被壓製的夠嗆。

 之前楊守文並未想到要和上官婉兒合作,被狄仁傑這一提醒,他倒是覺得很有必要。畢竟,上官婉兒和老爹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很奇怪的關聯。據楊從義說,那次他能夠逼迫沈慶之低頭,也是因為上官婉兒向老爹提供了沈慶之的老底。

 而在那之後,武則天對洛陽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洗,為的是想要杜絕洛陽的防衛隱患。

 想想看,楊守文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洛陽,必然是有人相助。

 但武則天不想詢問楊守文,因為她不想殺楊守文……以楊守文那倔脾氣,真要問他,他也不會回答。到時候,還是武則天丟了顏面。所以,她只有自己來清查。

 可是,沈慶之卻躲過了清查。

 這裡面,恐怕也少不得上官婉兒的暗中回護。

 “青之,水沸了。”

 狄仁傑的聲音,把楊守文從沉思中喚醒過來。

 水罐裡的水沸騰著,水蒸氣彌漫。

 楊守文連忙用水舀舀了一瓢初乳泉水,倒入水罐之中。

 “青之,為何有把水止沸?”

 “狄公,這黃芽是炒製而成,最好不要用沸水,否則會傷了茶的香氣。最好是水沸之後,加些冷水進去,在水面出現波紋翻滾的時候衝入壺中,效果會更好。”

 後世,講究八十度沸水衝綠茶。

 楊守文無法解釋,就隻好用最簡單的方式向狄公介紹。

 狄仁傑露出恍然之色,輕聲道:“原來這泡茶,也有如此多的奧妙在裡面,水溫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必須要適中方可。”

 那雙略帶暮氣的眼中,閃過一抹精亮之色。

 他自言自語,一副領悟頗深的表情……

 半晌後,他突然又問道:“青之,你為何不肯與太子親近呢?”

 “啊?”

 “自公主入道之後,已有許久。

 我聽人說,太子每每派人送來邸報,可是你卻遲遲不見回應。莫非,你還在為當年的事情不滿?亦或者,真的是為你祖父臨終遺言所困擾嗎?”

 “這個……”

 “你要知道,三年後,李真人還俗。

 不管她是否有公主的封號,只要她嫁入你楊家,你和太子就是一家人。哪怕是現在,你雖然尚未娶親,可你的身上,卻打下了東宮的烙印。除非,你不想娶公主。”

 楊守文心神不禁一顫,整個人都好像呆愣住了。

 哪怕那天李顯為他求情,哪怕後來李顯不斷向他示好,他都始終未曾有過回應。

 真的只是祖父的遺願嗎?

 楊守文閉上眼睛,心中暗自苦笑。

 恐怕不僅僅是因為祖父的遺言,更多還是源自於那可怕的‘刻板偏見’。

 就如同安樂公主一樣,楊守文若不是因為和李過有過接觸,了解了她的脾性,說不定到最後,還是會不願接受她的存在。之所以如此,便是源自於後世史書中對安樂的那些不堪記載。同樣,他對李顯也存有這種偏見,於是不願意和他接近。

 史書記載,李顯昏庸暗弱,是個昏君。

 他死於妻女之手,更沒有留下任何建樹,可謂窩囊至極。

 但真是如此嗎?

 楊守文不知道, 也從沒有想過要去了解真相。

 在他看來,李顯怎樣?和他無關,他也沒想過要去抱李顯的大腿。

 可是狄仁傑這一番話,卻點醒了他。

 他不可能辜負李裹兒,那就不可避免的和李顯產生關聯。正是因為內心裡那故友的觀點,讓他始終無法認同李顯,也不願意去和他產生交集。但是,他將來會娶李裹兒,李顯就是他的嶽父。不管李裹兒是不是公主,這個關系都無法改變。

 事實上,從他認識李裹兒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上了李顯的那條船。

 李顯,還會被妻女所害嗎?

 李裹兒,是否會如史書裡記載的那樣,被李隆基所殺?

 楊守文怔怔坐在那裡,一言不發。

 而狄仁傑也沒有再說什麽,而是起身走到露台邊上,手扶欄杆,眺望那滿山蒼翠。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