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崛起》第462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2)
第二天,楊守文就收到了李裹兒的信。

 信依舊是通過高力士送來,依舊是藏在食盒之中。

 高力士和他,依舊沒有任何交談,放下食盒之後便匆匆離去,什麽話也沒留下。

 不過,楊守文看出來了。

 高力士恐怕是專門過來通風報信,傳遞消息的。

 雖然不知道他一個太子內坊局的典直,怎麽會乾起了掖庭局的事情,但卻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李裹兒的忠誠。要知道,這東城獄守衛森嚴,傳遞消息可不是一樁小事。萬一被人發現,弄個不好,高力士就會有殺頭之禍,其中風險不小。

 之前,楊守文曾懷疑過高力士。

 可是在發生了李裹兒的事情之後,楊守文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史,不可盡信’。撰寫史書,說是要以春秋之筆,秉公而言。可實際上呢?一部史記,裡面夾帶了多少私貨?

 史書,終究是人寫的。

 這內在的,外在的影響太多。

 哪怕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就能說是秉公直言嗎?

 那裡面,恐怕也有不少屬於他個人的觀點。春秋筆法嘛,微言大義……有的時候表面上看不出什麽,可實際上,存有太多不真實的東西在其中。比如史書裡還說,安樂公主如何如何……但是楊守文和安樂結識以來,並沒有看到那種跡象。

 也許以後安樂會有變化,但目前而言,她還不是史書中記載的那個皇太女。

 高力士同樣如此,誰又能保證,他在跟隨李隆基之前經歷過什麽呢?

 楊守文等高力士離開,便打開了書信。

 信中。依舊是一首詩經裡的詩,大體意思是詢問楊守文情況如何,有什麽需要?

 李裹兒這封信。內容不多。

 但楊守文卻能夠體會到,她在字裡行間的關懷。

 他再次感到頭疼了!

 其實在昨日的回信裡。他已經有所暗示,可是……難道說,她沒有看出來嗎?

 楊守文蹙眉沉思,感到有些為難。

 他已經傷害了李裹兒一次,若是再傷害她……

 可是,該怎樣才能讓她明白,自己內心的想法呢?

 楊守文在庭院中徘徊,良久之後。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也許,這樣能讓她更加明白吧!

 ++++++++++++++++++++++++++++++++

 當晚,李裹兒沒有收到楊守文的回信。

 據高力士傳信說,她寫給楊守文的信,楊守文已經拿走了,估計也已經看過了。

 “可他為什麽不給我回信呢?”

 李仙蕙和武延基看著氣鼓鼓,好像一頭髮怒的小獅子一樣的李裹兒,不禁搖頭苦笑。

 這丫頭,快要瘋魔了!

 “公主,你別著急。且等一等。”

 武延基在李仙蕙的眼色示意下,站出來開導李裹兒。

 “楊守文既然收到了你的信,一定已經明白了你的心思。

 他之所以沒有立刻回信。想來也有他的苦衷。我們不妨等兩日,看他到底怎麽回答吧。”

 雖然有些不開心,但李裹兒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

 她越是想知道楊守文的態度,智商也就越變得蠢萌。幸虧還有七姊姊,否則不曉得要變成什麽模樣。

 就這樣,又過了三天。

 轉眼之間,楊守文被關進東城獄已經快一個月了。

 洛陽城裡的人們,卻漸漸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一直得不到什麽確切的消息。同時那些編造小道消息的人,被抓走了好幾個。也使得謠言立刻沉寂了下來。

 與此同時,從長洲押送來的第一筆黃金。共計十五萬金,安全抵達洛陽。

 從長洲方面傳來的消息,整個遊仙宮裡,除了那皇泰寶藏之外,還有五鬥米教三百多年來積蓄的大量財富。根據高戩等人粗略計算,整個遊仙宮中的寶藏,合計價值不下於億貫資產。如果換算成開元通寶的話,那就是近一千億錢……

 整個洛陽,頓時轟動了!

 除此之外,長洲還傳來了關於日本人的消息。

 洛陽人得知那日本人的心思之後,也都是大吃一驚。

 原本以為這些倭人是來朝聖,可沒想到竟然是居心叵測。白江口之戰,由於唐高宗李治的隱瞞,民間知道倭人曾與大唐開戰之事的人並不多。可隨著那蘇我三郎被押解到洛陽之後,許多被人已經遺忘的事情,開始在坊間流傳了起來。

 以往,人們對身邊的倭人並無關注。

 但因為這件事,使得不少人開始提防起來倭人。

 南市甚至出現了驅趕倭人的情況……唐人的民族自豪感是無以複加,對於倭人的挑釁,自然無法容忍。甚至不少人開始建議,朝廷應該向那些倭人開戰……

 這麽多的事情發生,楊守文事件的關注度,自然也就降低。

 李裹兒對此卻非常不滿,在郡主府牢騷道:“那開啟遊仙宮的功勞,明明是楊青之的,為什麽沒有人提及?還有,抓捕倭人,也是楊青之的功勞,怎麽隻字不提?

 不行,我要進宮,找祖母說一說。”

 嚇得李仙蕙連忙拽住了李裹兒,“裹兒,你別胡鬧。”

 “我哪有胡鬧?”

 “這些消息,恐怕是祖母命人傳出,為的是減少坊間對楊守文的討論。

 你現在跑過去一鬧,弄不好會激怒了祖母,到時候那楊守文,也就更加危險了。”

 “可是,這麽久了,祖母到底是什麽意思?”

 武則天究竟是怎麽想的?誰也不清楚。

 按道理說,如果她生氣,應該早就殺了楊守文才對;如果她沒有生氣,至少也會提起由頭。可現在呢?武則天對楊守文不聞不問,就好像把他給忘記了一樣。

 她這心裡的盤算,又豈是李仙蕙等人能夠明白?

 不過,在當晚,李裹兒終於收到了楊守文的回信。

 武延基正在和朋友吃酒,聽到消息後,便急急忙忙趕來郡主府,為李裹兒出謀劃策。

 “這是什麽?”

 武延基拿著一摞文稿,感覺有些發懵。

 李仙蕙苦笑道:“這是楊守文的回復……這一連幾日不見動靜,沒想到他卻寫了半部戲文出來。”

 戲曲,這個名詞最早是出現於宋代。

 不過,早在原始社會,伴隨著原始歌舞的發展,衍生出了社火、儺戲等藝術形式。不過這時期的歌舞戲曲,大都是以娛神為主,只是後世‘戲曲’的雛形。

 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娛神的歌舞逐漸演變為娛人的歌舞。

 在漢魏到唐代的數百年事件中,更先後湧現出‘百戲’、‘參軍戲’和以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形式,使得戲曲藝術進一步發展。而教坊這類機構的出現,伴隨著樂府的發展,以及詩歌聲律和敘事詩的成熟,到了武周時期,戲曲已經完成了其萌芽階段的成長,開始正式進入形成期,並且發展很迅猛。

 “打金枝?”

 武延基饒有興趣的念叨,興致勃勃往下看去。

 這是一篇戲文,講的是漢朝時期,王莽篡位,漢光武帝揭竿而起。當時漢光武帝手下有一員大將,就是伏波將軍馬援。他追隨劉秀立下赫赫戰功,更在建武十八年,一舉平定了嶺南交趾人的叛亂,班師回朝。漢光武帝劉秀很高興,於是讓女兒嫁給了伏波將軍馬援的兒子馬客卿,和馬援結為親家,馬家聲勢無二。

 以上這些,是戲文的背景。

 馬客卿歷史上的確是馬援的兒子,不過早夭,並無記載。

 接下來,便是戲文的正文。

 公主和馬客卿成親之後,依仗著她公主的身份,處處管束製約馬客卿。

 有的時候,她並非是故意刁難。可身邊的人會煽風點火,她身為公主,有時候不免有些驕橫。馬客卿雖然不滿,可是面對公主的身份,也無可奈何,忍氣吞聲。

 馬援大壽,公主前來拜壽。

 可她身邊的人卻說,你是公主,怎能低三下四?

 於是,在拜壽的時候,公主沒有下跪,惹來馬客卿的不滿,於是和公主評理。

 兩人爭執不下,馬客卿一怒就打了公主一巴掌。

 這一巴掌,卻惹了大禍。公主自覺是受了委屈,於是跑回宮中,向劉秀和陰麗華哭訴委屈。而馬援在得知馬客卿打了公主之後,也嚇得不得了,把他綁入宮中……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

 楊守文這個打金枝的戲文,實際上就是後世所流傳的《打金枝》。

 但由於郭子儀和郭暖都還沒有出現,楊守文更不敢引用唐代的那些公主和駙馬, 於是就用漢光武帝劉秀取代了唐代宗,讓伏波將軍馬援,代替了汾陽王郭子儀。

 武延基看得如醉如癡,等發現戲文沒有結尾的時候,頓時急了!

 “郡主,下面呢?下面呢?”

 李仙蕙看著他那猴急的模樣,忍不住捂著嘴笑了。

 事實上,剛才她看完了這戲文之後,比武延基差不了多少,更對楊守文是破口大罵。

 這家夥,實在是太缺德了!

 “郡馬,請你來是想讓你看看,這楊守文到底什麽意思?”

 聽了李仙蕙的話,武延基沉默了。

 那戲文中的故事,他似曾相識。

 馬客卿迎娶了劉秀的女兒,處處謹慎小心。而他,不同樣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