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崛起》第671章 明秀的勸誡
明秀說的很含蓄,但楊守文還是聽出了他話中之意。

 “你是說,飛烏蠻與和蠻部勾結?”

 “未必只是和蠻部,恐怕安南那邊,要出狀況。”

 “此話怎講?”

 “安南人雖為大唐子民,卻一直不服教化。朝廷每年都會調撥許多物資給予援助,可是這些安南人,好像喂不熟的白眼狼一樣,非但不感恩,反而屢屢給朝廷製造麻煩。

 此前,那甘娘子為何要窺覷天師藏寶?說穿了,還是想對抗朝廷,造反作亂。

 和蠻部聚眾不過三萬,恐怕未必敢和朝廷對抗。可如果其背後有僚子部支持,再加上安南人的煽動,怕是難保不鬧出事端。所以我覺得,青之你最好還是謹慎一些。”

 不知為何,聽了明秀的話,楊守文卻想起了前世yue南小國。

 同樣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同樣是不斷製造矛盾和麻煩……說起來,那小國的祖先,似乎就是安南人。這個民族,的確是一個麻煩,沐浴華夏恩澤,到頭來卻又反叛出去。

 還真是有傳統啊!

 “青之?”

 “啊,你剛才說什麽?”

 明秀見楊守文一副神遊物外的模樣,忍不住歎了口氣,輕輕搖頭。

 “青之,你什麽都好,可就是有一樣,不好!”

 “啊?”

 “你這人,比我還隨性。”

 楊守文愣了一下,愕然看著明秀,疑惑道:“你這話什麽意思?”

 “青之,你身手好,又聰慧,才學過人,名聲也響亮。

 以前你沒有歸宗,做事難免謹慎,我可以理解。可現在,楊公已經歸宗認祖,也就是說你現在背靠弘農楊氏,出身自然水漲船高。楊公深得聖人信任,而你又背靠東宮,有太子為你撐腰。如此情況下,換一個人絕對會勇猛精進,搏一個功名前程。

 可你……

 我不知你在顧慮什麽,似乎對朝堂非常抵觸,甚至不願意任事,實在是太過可惜。”

 我,有這麽好嗎?

 楊守文聽了明秀的話,不禁愣住了!

 身手好,倒是不假,可是聰慧……楊守文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聰明,不過是因為穿越者的優勢,能夠知曉歷史的脈絡。至於文采,楊守文想起來,就覺得臉紅。

 他實在不認為自己有什麽文采,不過文抄公而已。

 但明秀有一件事沒說錯,那就是他的出身,的確是與從前不同。

 細思起來,他好像一直都沒什麽目標。

 在認識裹兒前,他想要遠離朝堂;認識裹兒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不願與她接近。

 若非裹兒最後用了計,只怕他也不會表明態度。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對朝堂有一絲絲排斥和畏懼,同時對李顯的事情,也算不得上心。

 唯一上心的,怕就是幼娘。

 以前,幼娘不知所蹤,他費盡心思去打聽尋找。

 可現在呢?幼娘已經回來,他又該做些什麽?飛龍兵?小鸞台!聽上去很高大上,可實際上,楊守文知道那並上不得台面。君不見上官婉兒執掌小鸞台又如何?她真正令人畏懼的,並非是小鸞台,而是武則天對她的信任。所以說,小鸞台要重組,飛龍兵也要設置,可這只能在私下裡暗中進行,實在是無法拿到台面說話。

 如果他只是執掌小鸞台的話,李顯或許會倚重他,卻很難重用。

 畢竟,一個特務頭子,如何能夠在朝堂上立足?

 想到這裡,楊守文也茫然了!

 回去後,他該做什麽?

 是繼續陪著裹兒和幼娘,整日裡無所事事,亦或者……

 “四郎,你這可真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

 他看著明秀,忍不住苦笑著搖了搖頭,“此事,我自會慎重考慮,不過與眼前又有何乾?”

 “你,知道你現在缺什麽嗎?”

 “缺什麽?”

 明秀歎了口氣,點指楊守文的胸口道:“拿得出手的戰功!”

 “啊?”

 “找到天師藏寶,的確是大功一件,但這種事,說句不好聽的,是運氣而已,難以令人服眾;西域之事,也拿不到台面上說話。畢竟當時你對外宣稱是去了少林,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你平定了薄露之亂,但卻無法對外宣稱,也沒有多少人知曉。

 提起去年的安西之戰,人們會說唐休璟,會說是郭元振,會說是魏元忠這些人的功勞,但絕不會有人說,那是你楊守文的功勞……當然,在陛下和太子的心裡,自然清楚,但百姓卻不知曉。百姓們知你楊守文,是你總仙宮醉酒詩百篇,是你奪取武狀元,是你火燒武家樓,打得武崇訓跳河逃生……可這些,能拿得上台面?”

 楊守文沉默了!

 你說得好對,我無法反駁。

 “所以啊,你要想真正立足朝堂,靠楊公不行,靠太子不行,只能靠你自己才可以。”

 明秀說完,便不再言語。

 因為他非常清楚,想要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絕非是一件易事。

 但他卻相信,楊守文一定能明白,也一定會做出改變,不過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楊守文閉上眼,思索著明秀的話。

 這絕對是真朋友,雖然他的話,聽上去不那麽順耳,但楊守文知道,明秀沒有惡意。

 許久,楊守文突然笑道:“既然你都明白,為何也如此隨性?”

 “我?”

 明秀搖搖頭,“青之,我和你不同。

 明氏世居江左四百年,歷數朝而不倒,自有其生存之道。可是現在,我們違背了我們的生存之道,只能受到懲罰。我也想去抗爭,可大勢難違,徒之奈何?明氏與武朝走的太近,以至於一俟陛下還政,明氏就會遭遇滅頂之災,只能設法逃離。

 除非,聖人長生不死;除非,聖人永踞廟堂。

 可你我都知道,那不可能……聖人日益年邁,精力也大不如從前。特別是狄公過世,對聖人打擊甚大,以至於無心朝政。這種情況下,還政李唐,不過是早晚間。

 再者說了,你道聖人真不知道明家的打算?

 你想想,聖人為何要與我明氏泉州市舶副使之職?哈,其實聖人心裡,非常明白。

 她沒有阻止,反而與明氏方便,其實也就是一種態度。她也清楚,一旦她退位,明氏一定會受到打壓。如此情況下,我們離開中原,對聖人而言,也是一樁好事……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我又去掙個什麽呢?爭來爭去,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楊守文露出了驚訝之色,呆呆看著明秀,許久後才苦笑一聲。

 “知道嗎?我不願意爭,也就是源於此。

 你們一個個都是老謀深算的樣子,我哪敢去爭?我也害怕,我爭不過,到頭來身首異處。

 不過你說的也沒錯,我已經到了這個位子,不爭怕也不行……”

 說到這裡,楊守文搔搔頭,無奈歎息一聲。

 他話鋒旋即一轉,又問道:“對了,你剛才和我說了什麽?我沒注意聽,卻落得你一頓教訓。”

 明秀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他搖了搖頭,指著楊守文道:“你不提醒,我險些也忘記了……我是想說,飛烏蠻的計劃絕不只是在梓州起事,若他真與安南勾結,必然還有後續的動作。我剛才說,咱們這樣子按兵不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如今,等於我們是被飛烏蠻牽著鼻子走,難免被動。而且,這也是你的機會,爭取一下,說不得是你日後資本。”

 楊守文雙眸微合,看著明秀久久不語。

 半晌後,他一拍手道:“想當初我在昌平,面對那麽多的靜難軍叛軍,也未曾害怕。

 可現在,卻考慮的越來越多!

 一群烏合之眾,我又何必怕他們?四郎說的沒有錯,這對我而言,的確是一次機會。”

 說完,他立刻起身,把老牛頭找來。

 “立刻通知桓道臣和塗家四兄弟,讓他們派出斥候探馬,給我打探那飛烏蠻的下落。

 林海說,飛烏蠻有數千人。

 可昨夜攻打射洪者,不過千人……蠻子一定還有後著,給我找到他們,而後報知與我。”

 老牛頭聞聽,不敢怠慢,忙轉身離去。

 楊守文則走出了大堂,站在台階上,負手而立。

 驕陽似火,天氣悶熱。

 他眯著眼睛,心底卻盤算著:那些蠻子,究竟要做什麽?

 +++++++++++++++++++++++++++++++++++++++

 一天的時間,悄然流逝。

 飛烏蠻音訊全無,數千蠻子仿佛失蹤了似地,不見蹤影。

 楊守文命麾下斥候,在射洪三十裡內仔細搜索,卻未曾得到任何結果。林還說,蠻子此前藏身在青石嶺。於是,楊守文派出了大玉去偵察,在青石嶺搜索了一整天,也沒有找到蠻子的蹤跡。按道理說,飛烏蠻不見蹤跡,原本是一件好事。至少對射洪而言,危機已經解除,不複再有危險……楊守文這個時候,理應輕松才是。

 可是,楊守文卻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危機。

 他隱隱感覺到,那飛烏蠻孟凱的後著不簡單,很可能有更大的陰謀!

 但是,他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裹兒和幼娘也感受到了楊守文內心裡的焦躁不安,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安撫。兩人索性握手言和,陪著楊守文在縣衙等待消息。而陳子昂,則在躲在屋內,不見人影。

 第二天,楊守文起了個大早。

 他先是在庭院裡打了兩趟拳,而後習練金蟾引導術。

 一套引導術運行周天,楊守文便收功起身。

 他走出後宅,正準備出門,卻聽得縣衙大門外傳來一陣騷亂。

 不久,就見一個斥候一路小跑的衝了進來,見到楊守文,他撲通一聲跪倒,顫聲道:“李君,大事不好……昨晚李判官率部返回射洪,在途中遭遇叛軍的伏擊!”

 “什麽?”

 “李判官遭遇叛軍伏擊,全軍覆沒,李判官戰死……銅山,複又被叛軍佔領。”

 楊守文聽聞,直覺腦袋嗡的一聲響。

 他踉蹌一步,險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晌後,他穩住心神道:“你是說,李判官,死了?”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