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劉備已經奪取了南郡,眼下正在派人前去招降荊南諸郡?”陸口東吳水軍大營中,周瑜看著自己面前的魯肅,細細問道。 “正是,小人一路打探,南郡、當陽,夷陵等地,都已經換上了劉備軍的旗號。據說荊州劉表和劉琮的舊部,也有不少人投降了劉備!”魯肅細細稟道。周瑜此次出征,軍中所有的細作和打探消息,全都是由魯肅軍議校尉負責的。
聽了魯肅這話,周瑜頓時著實沉默了半晌。赤壁一戰他擊敗了曹操,正在華容道一路追擊曹軍之後,就將大軍駐扎在陸口,準備稍作休整,就趁著士氣旺盛去奪取荊襄。不想剛立穩腳跟,細作就傳來消息,說是南郡已經被劉備奪了。這也讓周瑜分外不爽,頓了一頓,周瑜又問道:“可知是劉備麾下何人奪了南郡?”
“細作已經探明,奪取南郡的乃是馬謖馬幼常,和劉備麾下大將文聘、魏延諸人,所用兵馬不過5000,只有南郡守軍的三一(三分之一)之數!”魯肅細細解釋道。
“三一之數,居然這麽快就拿下了南郡?”周瑜聞言也是悚然一驚。要知道當初江東六郡這片土地,他可是和孫策花了好幾年才打下來的,沒想到對手這麽快就拿下了一個郡。本以為諸葛亮不在,就沒有人能夠出什麽奇謀,沒想到一個馬謖居然也這麽了得。劉備啊劉備,你手下俊傑何其多也!
不過周瑜並不是一個習慣自艾自怨的人,稍稍平息胸中的怒火,周瑜當即下令召集眾將議事。而一聽說南郡居然是被劉備趁機給奪取了,東吳諸將頓時就炸開了鍋,大將甘寧首先第一個請纓道:“大都督,這劉備如此無恥,我軍將士浴血拚殺,他卻趁機取了荊州。且給寧一支人馬,三日之內,定教都督於南郡城中安坐!”接著呂蒙、周泰諸將也都是群情激奮,嚷嚷著要拿下南郡。
看到諸將鬥志昂揚,周瑜臉上的陰霾總算是消散了一些,但是他隨即轉頭向魯肅問道:“子敬,可知眼下蒯越的偏師怎麽樣了?”
“回稟大都督,據細作來報,蒯越和張遼被關羽和徐庶所敗,所剩殘兵不足兩萬人,已經撤回襄陽了!”魯肅細細言道。
“那劉備如今又身在何處呢?”周瑜再度問道。
“今早細作來報,劉備數日前率領本部人馬離開了赤壁答應,此刻怕是已經在南郡城中了!”魯肅繼續答道。聽了魯肅這話,周瑜原本少有舒展的眉頭,卻又再度緊皺起來,隨即無聲地歎了口氣。
“大都督,劉備兵力有限,就算他全部去了南郡,守備也必然空虛,寧願率本部人馬,保證三日之內拿下南郡,獻於主公和大都督座前!”看周瑜一直沉默不語,甘寧再度請纓道。
“晚矣晚矣!”周瑜歎了口氣道,搖搖頭否決了甘寧的請戰。
“大都督,如今劉備雖得南郡,但是立足未穩,為何不趁機擊之?”眼看周瑜對甘寧動兵的提議有些意興闌珊,平北都尉呂蒙不禁奇道。
“是啊,大都督,曹操都被我們打敗了,何況區區劉備!”周泰等人也是不明白周瑜為何如此沒有信心。
卻聽得周瑜長歎一聲,這才開口道:“此刻劉備本人已去南郡,但是加上馬幼常原本的奇襲兵馬,南郡的守軍只怕不下萬人。我大軍征戰日久,士卒們疲憊不堪,此刻強行攻城只怕是自取其辱。再者,眼下蒯越的偏師已退,夏口的關羽和劉琦再無牽製,如今劉備在荊州的兵力猶勝我軍半籌。眼下我們若是強行攻打南郡,
他們極有可能襲擊我軍後路。如此若是腹背受敵,南郡必將要成我軍傷心之地。”說完更是連連搖頭,懊惱不已。 “那大都督,我們如今該怎麽辦呢?”甘寧也不是沒腦子的人,聽周瑜這麽一說,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一時間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語,眼巴巴地看著周瑜在帳中來回踱步,就等他拿個主意。
走了幾十個來回之後,周瑜終於是停住了腳步,臉上的神情已經是異常的堅定,當下轉過頭來對甘寧道:“興霸,你連夜乘快船去一趟柴桑,然後當面覲見主公,請他再調撥兩萬人馬至陸口,以為軍用!”
“諾!”甘寧抱拳應諾後, 便即揚長而去。隨即周瑜下令,大軍暫且全部退出北岸,駐扎在陸口,休養生息的同時,也等候甘寧的後續部隊。
“公瑾,你是準備強行攻取荊襄了?”諸將告退之後,魯肅忍不住開口向周瑜問道。以他們二人的關系,私下裡自然是表字相稱了。
“沒錯,劉備如此無恥,先得南郡,再取襄陽。我東吳苦戰數月,卻無尺寸所得,如此豈能甘心!”周瑜恨恨不已地道,心裡更是感覺憋屈無比,要是孫權一下子就給他五萬大軍,現在早就直接攻打荊州了,如何能任由劉備猖狂。
“可是公瑾,如今我軍和劉備份屬同盟,若是此刻和他翻臉,豈不是便宜了曹操?再者,我軍征戰數月,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糧草更是多有短缺,此刻強攻南郡,合適嗎?”魯肅顯然對周瑜的這個提議不太感冒。
“這個子敬無需擔心,前番我繳獲了一部分軍糧,足夠大軍月余用度。只要我有五萬大軍,一個月內足以拿下荊襄!若是此刻不進軍,等劉備在荊襄立穩了腳跟,那我們想要再謀取荊襄,可就更難了!”周瑜長歎一聲道,隨即也是喃喃自語道:“原本是一舉奪取荊襄的大好機會,怎麽會變成這樣呢?”
當下周瑜不聽魯肅之言,派甘寧回去江東,請求孫權給自己調兵,自己則是在陸口等候,隻待兵馬齊備,就好把劉備已經吃到嘴裡的肉給奪下來。結果等了五天之後,甘寧回來了。但是他並沒有帶到孫權派來的後續部隊,卻帶來了一個差點讓周瑜吐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