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啟之人生征途》第29章 抬會之篳路藍縷
  澗河來了四個人、一老三壯,看模樣應該是父子;三輛摩托:鈴木TR125、本田CG125M、滬都幸福250,都是這個年代的經典車。跟他們來的是他們的擔保人,一個是辛莊子本街上的也是孫大有的本家孫大發;另一個張小寒不認識,據孫大發介紹是安前縣和南山縣接壤的芝麻坨人叫李守倉。  進了屋略加寒暄,澗河來人中那老的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借據遞給孫大有,那兩個作保的也把字據交給了孫大有。孫大有接過來看也不看,直接遞給了張小寒說:“兄弟,你看看這錢能不能借?”

  借據是借款十八萬、月利二分期兩年,有三艘船作抵押;擔保也無非就是願意負連帶責任的保證書,簽字手印也都齊備。張小寒稍稍看了看,又遞給孫大有說:“不是我經手的,我不能說話。”

  孫大有也沒多說,從櫃子裡拎出兩個黑皮包遞給那個老的說:“大哥,你點點!”

  那個老的隨手把包交給兒子,對著孫大有一抱拳說:“不用了,信得過!著急走,話不多說,後會有期。”

  “好!那就祝大哥財源廣進,後會有期!”孫大有抱拳回了個禮說。

  一陣摩托車的轟鳴,院子裡騰起一片黑煙,眼散了,人也走了。

  張小寒有些失望,這哪裡是抬會啊?孫大有所扮演的這不就是個掮客嗎,憑著穩定的人際關系網,一邊抓著有錢的一邊找借錢的,利用淨息差賺錢。

  孫大有拿起炕邊放著的良友,抽出一支遞給張小寒說:“兄弟,今兒晚上別走了。哥哥打算跟你痛說革命家史,你聽聽吧。”

  “中,那可好。大哥願意教我,我求之不得啊。”張小寒說。

  重新放上炕桌,擺上酒菜。兩個人是邊喝邊聊。

  “咱們莊稼人苦啊!看天吃飯土裡刨食熬到死,一點亮也看不見。兩條金光大道:最好的是好好學習,考上校戶口能變商品糧;二是當兵往死裡乾,盼著國家給個分配。學習我不中,腦袋都擠破了才當了兵,結果還灰溜溜的讓部隊轟回來了。面上我沒事,心裡我不服,就想著混出個人樣子。可種地我真種下去,後來我看著世道活分點,就打算做買賣。可我家窮,媽早死了,爸地震砸瘸了腿,腰還受了傷啥也乾不了。底下還倆兄弟,一家四口四個光棍,呵呵。眼看著家不成家,我不豁出去不中啊。”孫大有抽了一口煙,又大口的吐了出來,吐得是煙氣也是鬱氣。“那時候借錢誰借給我啊!沒法我想起我在部隊參加的抬會來,就試著弄弄,剛開始是連哄再騙糊弄了幾個人,一毛錢兩毛錢的,最小的一回會十幾個人湊得會費還不夠一塊錢。就這樣除了我,也沒人敢拿錢,都是等著吃利息的。我早琢磨好了,拿了這個錢就夠我坐票車買票的了,就從咱家裡往市裡倒騰東西。一開始我從河溝子弄魚裝水桶裡,再坐上一百來裡地的票車,跑唐山開灤礦上找煤黑子們賣或者換東西,除了車票就是個無本買賣。那時候市裡人也困難啥都缺,也就是下礦井的煤黑子們有白面、酒啥的月定量。煤黑子掙的是賣命錢掙得也多,也敢花。慢慢的我在開灤也混熟了,有了主道戶,我帶的東西樣兒也越來越多。長途票車上的那幾個司機、買票的,我也都打點了好處。有時候我不用去,跟車上的一說,他們把東西捎過去還能給我送開灤去。這個買賣道兒算是讓我跑成了!”孫大有端起酒碗慢慢品著酒,也咀嚼著從心底泛出的心酸。

  《谷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

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東晉范寧注:“農民,播殖耕稼者”,這是“農民”一詞在國史上的出處。從這裡看“農民”一詞的含義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社會身份。兩千年歷史太久,隻講我天朝新政初立時的1958年正式實施的戶口管理條例,它用強硬的行政手段以“二元結構”來管理戶籍的體制。凡有城鎮戶口的(不管其從事何種職業)就是城市居民;具有農村戶口的居民(不管其從事不從事農業)就是農民。這是一種帶有強烈軍事色彩的劃分,因當時新政初立,國內文盲半文盲佔絕大多數,其中還夾雜著大量反對者、破壞者、意圖顛覆者,用這種軍事手段的粗暴簡單來控制人口的流動。盡最大能力控制住了任何規模的人口流動,可以避除絕大部分的動蕩與動亂,利於新政的平穩執行過度。  當時采用這種戶籍管理制度因時期特殊不予置評, 但隨著這種戶籍制度的實行,它的另一種特性的凸顯,讓我大天朝農民噩夢連連。因這種戶籍管理制度,除了執行人口家庭的登記職能外,還與就業、醫療、住房等多項社會福利待遇緊密相關。在這裡“農民”一詞就從一種職業概念,悄悄地變成了一種社會身份。新政的政策還一直傾斜向工業,剪刀差不斷被擴大。農村的血無償的被抽到城市,致使農村羸弱,農民或無奈或隱忍或掙扎,為了活不得不在國家機器稍有縫隙,就義無反顧,甚至於鋌而走險,為什麽?多年以後會有人舔著臉滿大街問“你幸福嗎?”,可在這個年頭的農民心中根本沒有幸福這個概念。他們僅僅是為了吃口飯,為了穿件衣,為了有間屋,為了娶媳婦……,就這麽簡單!

  “我這一跑出道兒,會裡的就開始有人跟著跑。等都嘗到了甜頭,這時候的抬會,有時候我出的利息低了,就拿不到錢了。不過俗話說得好,活水水不臭。一來二去會費最多能到幾十、幾百塊錢了。再接著我跑威海之後,咱們辛莊子往外跑的人也越來越多,買賣道兒也越來越寬闊。基本上開始都是幾百塊錢的會,再後來就開始有了千元會。這兩年楊店子開翻砂廠的、南山縣下海跑船的、墾豐那邊挖池子養對蝦的一多起來,直接跳過了萬元會,一般的會都是十萬起,百萬的會我也開過幾次。”孫大有講到此是面有得色,一副盎然的成就感。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