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啟之人生征途》第22章 有朋自遠方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來得是《古今傳奇》的李想編輯,專門是為《英雄志》而來。

  目前通俗文學最熱的是武俠小說,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現的在武俠小說主流作者幾乎都在港台,一是約稿的程序比較麻煩,而且稿酬相對於大陸來講基本都是天價;二是除非是新創作的武俠小說,否則各種版本的盜版書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於是,雜志社只能拿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來湊數,或者只能望著眾多的武俠小說讀者歎氣。

  《英雄志之西涼風暴》一寄到古今傳奇雜志社,就引起了重視,進而是鄭重。

  不同於《收獲》雜志社是有國家文化專項資金扶持的國有單位,《古今傳奇》雜志社是自負盈虧不得不戴個紅帽子的企業。本質上是民營企業的古今傳奇,只能自己找飯吃,所以它對好作品的是渴求,而《收獲》則是苛求。

  從創刊到現在已經是第八年,對市場的把握不敢說駕輕就熟,那也是別有心得。對這本《英雄志》雜志社是一致看好,但這裡最重要的問題是作者還沒寫完呢。作者來信上稱這是一部模仿金庸風格的作品,此次投稿為第一卷約十一萬字,預計共有二十五卷四百萬字,目前寫到了第十卷。

  連載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對一直愛惜羽毛追求美譽度的古今傳奇來說,確實得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這部《英雄志》風險更大:因為作者開頭寫的很精彩,應該可以吸引大批讀者。這麽長的作品,據大家推測格局應該很大,作者隨著情節的逐漸展開能不能駕馭的住,萬一虎頭蛇尾怎麽辦?最可怕的是如果作者完成不了怎麽辦?

  於是,張小寒看到了有決策權的古今傳奇雜志社的創業者之一的李想。

  李想的年紀約摸三十五六歲了,鬢角的頭髮略微禿進去一些,眉毛濃黑而整齊,一雙眼睛閃閃有神采。他看人時,十分真誠;微笑時,露出一口整齊微白的牙齒。一身銀灰色的西裝褲線筆直,三接頭的皮鞋似乎剛擦拭過又黑又亮。

  李想看到張小寒,很是震驚。一路上他想象了無數次無數個作者的模樣,最後他想這個作者應該是一位教師。因為通信地址明顯是在農村,農村文學修養最高的應該是教師吧。

  萬萬想不到,竟是個十幾歲的少年。

  映入李想眼簾的是一張由內而外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帶有稚氣面孔,烏黑的頭髮彰顯了健康的本色,微微垂下的一縷遮住了眼角的位置,讓那雙靈動中透著深邃的雙眸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

  進了裡屋李想發現不能說是窗明幾亮,可也是有條不紊。炕東邊放得是疊得整整齊齊的被褥,可能剛才是在整理什麽,剩余的土炕上放著有十幾摞本子,一些似乎比較大的紙張就像古畫一樣卷成筒用線捆著。土炕下靠東牆放著的櫃子上擺著很高的一大摞紙張,紙張南面是個密密麻麻的插滿筆的筆筒,筆筒下是幾瓶墨水。櫃子上還有一盞台燈,哦,還有幾包蠟燭。櫃子上面的牆上釘著一條比櫃子還長的木板,木板布滿上錯落有致的夾子,夾子夾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紙張。看來這間屋子就是他的創作室啊,李想想。

  “喝碗水!”張小寒用海碗給李想倒了一大碗水。

  “哦,謝謝!”李想確實有些渴了,從濱海過來可是折騰好一會兒才來到這兒。

  李想一邊喝水一邊隨意的拿過身邊的一個白紙用細鐵絲裝訂的本子,《英雄志之天之正道》,這大概是其中的某一卷吧。

李想抬起頭對張小寒說:“我先看看書稿吧!”  李想是按張小寒放在他身邊的謄寫好的書稿順序來看的:《英雄志之西涼風暴》情節不鹹不淡,似《笑傲江湖》的起篇滅門,但盛在作者對景色描寫的瑰奇、對人物刻畫的傳神。《英雄志之亂世文章》簡介裡的第二個主角盧雲出現了,在這裡李想看到了諸多武俠小說中從未見過的有著儒家思想的武俠主角。《英雄志之京城之會》楊肅觀、秦仲海也都出場了。《英雄志之神鬼亭外》書中的各方勢力紛紛登場。《英雄志之西出陽關》李想感覺出來這本武俠與其他之不同。《英雄志之一代真龍》神機洞中江充安道京等過關卡的段落,讓李想讀出一點諷刺小說的感覺,可又覺得有些刻意了。《英雄志之天下第一》李想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作者的抱負,不僅僅是想講故事,他是想要表達東西啊。所謂文質言樸,然驚心動魄,就如鶴舞七星步的故事。華山一戰的風華絕代,是李想讀完金庸之後,再一次看到武俠中寫如此大場面而不讓人生厭的。

  一股忽的竄出來的香氣引起了李想的食欲,不知不覺已經天黑了。

  “農村也沒什麽好招待的,油炸螞蚱卷烙餅。也算是我們這兒一道野味小吃,您嘗嘗。”張小寒客氣的說。

  “對不起啊,我也是個武俠小說迷。看到好書放不下,您也不用管我,我就接著看啦!”吃著烙餅,李想面帶羞色的說。

  果然啊,作者由此發軔,之後便有了王一通,有了犧牲小我,有了正統軍,有了小水滴,有了李想為之震撼的和感動的故事。之後金榜題名,寫小女兒之戀情又能曲盡婉轉,盧雲倩兮互表衷情一幕雖難說不落俗套,但足堪回味。至於江大清露醜等處,又令人著實捧腹,一時間隻覺之前生澀之處了無蹤跡,輕松滑稽的故事也衝開了之前的灰色氣氛。這個少年真是了不得,不過看到屋子裡那層層疊疊的書,或許這就是天才成功的原因吧。看著看著,李想忽的想到一個詞複調小說,這是本武俠中很罕見的複調小說,似乎《天龍八部》用過這樣的處理方法吧,可惜金先生用的好像並不成功!

  “什麽你已經寫完了?”李想再次被震驚了。四百萬字,全寫完了!

  “恩,《英雄志》已經寫完了。現在我正模仿古龍的風格寫另一篇,名字叫《鷹刀傳說》。”張小寒說。

  “這本小說也投稿我們雜志吧!”李想看完《鷹刀傳說》前兩卷說。

  “恩,行。”正在看合同的張小寒說,“李編輯關於我的報酬得注明是稅後,你們必須替我繳納我作品所產生的各種稅費。除了這一點,我沒有別的意見了。”

  “那明天,我們就去濱海市的公證處把兩份合同簽了吧!”對交稅這件事兒沒有疑問的李想說。

  “李編輯,你們打算就這麽發表在雜志嗎?”張小寒問。

  “恩,如果讀者反響強烈。雜志社會申請書號出書,報酬按第二份合同執行。相比於千字八十的雜志稿酬,百分之十八的版稅一定會讓你有一個驚喜的收獲的。”李想說,“不過,如果執行了第二份合同,那附屬條款可就自動激活啦!”

  “沒問題!三年內《鷹刀傳說》和你看了大綱的《昆侖》,兩部書肯定不會低於四百萬字的。”張小寒邊下保證邊說,“我的意思是你們就不能給《英雄志》造一造勢嗎?”

  “造勢?做廣告嗎?”李想有些不解。

  “也算是廣告吧。你們不是打算明年開始刊載這本小說嗎。那在今年的雜志上可以先宣傳一下,讓讀者知道有這麽一本小說。”張小寒進一步說,“宣傳詞我都想好了,你聽聽行不行啊。”

  “在蒼涼濃鬱的大時代背景下,作者以武犯禁的命題,因其剛毅深沉的筆鋒,描繪出一部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全景式的新武俠小說。”張小寒如是說。

  李想:嚓,真不要臉啊!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張小寒接著說。

  李想:靠,這無底線的無恥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