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親王》第588章 塵埃落地
正德對劉健的這封賞,看似是封賞,可其實,卻不然,是在害劉健也不為過。網

 正德這個皇帝,可是極為排斥早朝的,這個,滿朝文武誰都知道,其登基以來,上早朝的次數兩隻手指都能數清。

 所以,上朝不拜,這,不過是個名譽罷了。

 但是,最為關鍵的,是這次,劉健敲響登聞鼓,為的,可不是這個榮譽,為的是屠庸的案子而來的。

 若是最後,案子沒什麽結果,可他劉健反倒是得了這個好處,不管這個好處是什麽,是實質的或者是虛名,那,對他劉健而言,都不是什麽好事。

 百官會認為他劉健敲登聞鼓,以百官造勢,為的,就是這好處。

 雖說這好處不大,劉健是絕對不可能真的有這想法的,但是,這世上,總是不缺多事之人。

 而且,內閣首輔這個位置,可不止一個人盯著呢,但凡是有資格的,誰不盯著,或許,如今的內閣幾位閣老,都沒爭強好勝的心思。

 可是,若是劉健這個內閣首輔出了差錯,真的告老還鄉了,那依次遞補之下,內閣,肯定是還要填補進去閣員的。

 到時候,哪怕是從閣員開始,那也是入閣了,進入了大明朝真正的權利中樞了。

 “老臣有愧,不敢領賞。”

 這種算計,劉健豈會不明白?

 聽完正德的話,劉健就直接跪倒在了地上,請求正德收回賞賜的,這種情況,其實,並不罕見。

 而且,除非是極為特殊的情況,要不然,皇帝是不會生氣的。

 見劉健跪倒在地,正德卻是也沒生氣,而是笑著道:“既然如此,那劉先生平身吧,此事,不提也罷。”

 就這一會的時間,已經是把劉健給折騰的不行了。

 “老臣謝陛下體恤。”

 劉健在次謝恩,方才起身。

 “今個你們敲了登聞鼓,也不能讓你們白敲。”

 正德看著下面仍舊跪著的大臣,道:“都平身候著吧。”

 雖然不明白正德話裡那候著,是讓候著什麽,可,跪在下面的一群文武大臣,還是全都謝恩平身了。

 畢竟,哪怕是站著,也比跪著舒服啊,更何況,他們大多數,已經是跪的雙腿發麻了。

 就算是劉健,此時,也不吭聲了,既然正德已經把話說到這了,那,明顯是要準備給他們一個交代的,既然如此,那,他們等著就是了。

 不過,讓劉健不明白的,則是正德如今明明已經佔據了上風,怎麽還會這麽痛快的給他們一個理由。

 這,是劉健不明白的。

 “陛下,曾大人來了。”

 過了沒多大一會,有小太監匆匆跑進了大殿稟告。

 聽了此話,大殿內絕大多數官員表情都沒有什麽變化,只有一些少數的官員,臉上有那麽一絲的微妙變化。

 主要是剛才站在大殿上那一會,他們已經琢磨的差不多了。

 如今,這滿朝文武當中,皇帝能等的,也肯定就曾毅一人了。

 “宣。(百度搜索網更新最快最穩定)”

 正德開口,他登的,就是曾毅。

 沒多大一會,穿著二品朝服的曾毅就大步上了朝堂,然後衝著龍椅之上的正德拱手:“臣參見陛下。”

 曾毅是得過正德恩典的,可以上朝不拜,見王不拜的,所以,他這禮節,並不能被人挑出什麽毛病的。

 “這滿朝文武可都是在等著你呢。”

 高坐在龍椅之上的正德衝著曾毅笑了笑,然後,掃了一眼下面站著的文武官員。

 衝著正德拱了拱手,曾毅方才轉過身來,站在大殿內台階下方,衝著滿朝文武拱手,笑著道:“本官來遲,還望諸位同僚恕罪。”

 曾毅這話出口,卻是得到了一連串的不敢,誰敢因為這點事情就真的記恨曾毅,更何況,就算是記恨曾毅,也不能說出來,這不過是曾毅的客套罷了,誰要是不識趣,真敢因此站出來訓斥幾句,那,肯定是要倒霉的。

 “元輔。”

 曾毅又衝著站在最前面的內閣首輔劉健點了點頭,然後,從袖筒裡掏出了一封奏折,遞給了內閣首輔劉健。

 “元輔不妨看看這道奏折,就知道,屠庸為何有此下場了。”

 說完這話,曾毅上前幾步,把奏折遞給了劉健,然後,就不在吭聲了。

 此時,整個大殿內的焦點,全都集中在了劉健的身上,或者說是集中在了劉健手中的奏折之上。

 既然曾毅把奏折遞給了劉健,而且,還說出了剛才那番話,那,就意味著,屠庸的罪名,完全都可以在這奏折中看出來。

 翻開奏折,從頭到尾,劉健的表情都沒有變。

 只是最後,合攏了奏折,也沒有吭聲,臉色異常的平靜,然後,把奏折遞給了身旁的其他幾位內閣閣員。

 曾毅並沒有阻止劉健的動作,不過,卻是盯著後面那些想要往前湊,瞄幾眼奏折內容的官員,在曾毅的眼神下,這些個官員卻是個個後退,不敢在往前了。

 一直等到幾位內閣成員把奏折看完,曾毅方才開口:“這奏折,就此打住。”

 說過這話之後,曾毅卻是把奏折收了回來,意思很明顯了,這緣由,不準備讓旁人知道了。

 “幾位閣老認為,屠庸該死否?”

 曾毅盯著幾位內閣大學士,或者說,曾毅主要是盯著劉健:“元輔認為,對屠庸誅三族,可否?”

 “這……。”

 劉健沉吟,猶豫了一會,方才道:“就算屠庸罪該如此,此事,該經三司。”

 這才是劉健此次上朝的最主要原因,不管屠庸是不是該死,這些,都不是最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三司之法。

 若是三司成了擺設,那,內閣,其實也等於成了擺設了。

 “三司。”

 曾毅呵呵笑著,看著劉健,道:“元輔只需說,您認為,陛下對屠庸所定刑法,可曾過重?”

 劉健沉吟,知道這事是僵持在這了,其實,看完奏折,若非是這大殿之上,劉健都要氣的大罵了。

 可是,劉健也知道,這事情一旦傳出去的後果,是能打擊錦衣衛,可是,對朝廷,也是一大害。

 劉健並非是那種為了一己之私而不顧全朝廷大局的,所以,這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從劉健的嘴裡說出去的。

 而其他幾位閣老的心思,顯然,和劉健是一樣的,這事,也不可能從他們嘴裡說出去。

 可是,劉健也知道,雖然他希望此事經三司而行,但是,聖旨上所言,卻是沒有錯的。

 若是讓劉健違心去說屠庸的罪責太重,他也說不出來。

 “元輔的意思,本官明白了。”

 曾毅挑眉,這個時候,他是絕對不能自稱下官的,若不然,那就是若了氣勢。

 “諸位閣老,若是哪位認為陛下的聖旨過激,那屠庸罪不至此,不妨說出來,咱們辨一辨。”

 敢說聖旨或許過激,這話,也只有曾毅敢這麽大膽的直接說出來了。

 只是,此時,滿朝文武,卻沒人去糾結曾毅話裡的不敬了,全都是一個個的盯著幾位閣老,想要看看幾位閣老到底是什麽反應。

 其實,他們都是希望幾位閣老開口的,若是開口,指不定,他們還能從其中聽出些什麽風聲來的。

 “其實,幾位閣老也知道,那屠庸之罪,罪不容赦。”

 曾毅笑著,不過,臉上的笑容卻是有些無奈:“不過,此事,沒有經過三司,的確,是有些壞了規矩。”

 “但,此案,不宜宣揚。”

 “那屠庸雖說被抓,可時辰未到,諸位閣老不妨想想,若是諸位閣老認為其不該斬,不妨說出來。”

 “咱們,在議議也好。”

 曾毅笑著,只是,他這話,可是有玄機的,在議,可,幾位內閣大學士卻是認同屠庸的罪名。

 這個時候在議,那是議什麽?

 罪名既然認同了,那肯定不是議這個,那,不就是認為陛下不該干涉此案,要內閣點頭,哪怕是經內閣之口麽?

 這可是藐視皇王的罪名,這是陷阱啊。

 “此案,是老臣不知詳情。”

 劉健今個也算是鬱悶,先是被正德的那些話給問到了,然後,就是現在了,又被曾毅給逼到這個地步。

 今個,這登聞鼓,他算是白敲了。

 可,劉健卻不惱曾毅,或者說雖然生氣,可,卻不會記恨曾毅。

 曾毅如此,那是應該的,本來,相互鬥法,就沒什麽生死大仇的,這些,劉健在朝廷這麽多年,豈會不知道?

 劉健此時心裡惱的,不是別人,而是屠庸,已經被抓了起來的屠庸。

 若非是屠庸坐下如此事情,豈會讓他有了今個局面?換成是別的任何的案子,他劉健今個都能糾纏幾句。

 可,偏偏,這等事情,就是劉健自己,也認為屠庸著實該殺,更被曾毅給逼著,他卻是只能服軟了。

 “劉先生一心為國,平身吧。”

 正德示意劉健平身,卻是也沒打算為難他,畢竟,他雖然不喜歡內閣的這些個老臣,尤其是不喜劉健這個內閣首輔。

 可是,正德心裡也清楚,他還要靠內閣幫他處理朝政的。

 雖說曾毅肯定幫他,可是,曾毅畢竟是一人,沒有分身之術。

 所以,對於內閣,正德最多也就是平日裡躲著點,不見面,也就是了,再有,就是今個這般,小孩子心性,為難一下,也就罷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真的如何內閣的幾位閣老的。

 “平日裡,曾愛卿就常在朕跟前提起,言道內閣諸位閣老,為國之柱石,而劉先生,身居首輔之位,更是責任重大,真豈會因此而怪罪劉先生?”

 正德這話,聽在內閣大臣耳朵裡,忒不是滋味了,曾毅也是臣子,憑什麽曾毅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難不成,曾毅要是說他們內閣的閣老們都是奸佞,正德還真就信了?

 只不過,誰讓皇帝信任曾毅?

 而且,曾毅這話,也是的確是在誇獎內閣的,而且,是把內閣看的極重,這,還是讓內閣的幾位閣老心裡暗自點頭的。

 尤其是內閣首輔劉健,更是心中暗自點頭,若是正德這話是真的,那,曾毅此子,倒是厚道。

 歲說平日裡和內閣有不對付,可是,還是分得清善惡的,也懂得在陛下跟前,說什麽,而不是只會討好陛下。

 “陛下過譽了,曾大人過譽了。”

 劉健起身,不過,卻是分先後順序,謙虛了一下,不管他心裡怎麽的高興,可是,這謙虛,是必須要有的。

 “好了,今個早朝,若是無事,就此散朝吧。”

 正德打了哈欠,他可是不想繼續在龍椅上做下去了,這都這麽長時間了,昨夜,他還真是氣的沒睡覺,這會,已經是開始哈欠連天了。

 若非是之前要等曾毅來,把這事給劃上句後,這會,他指不定早就散朝睡覺去了。

 說完這話,見下面大臣沒有人吭聲,正德也就起駕了。

 這也不是下面的那些臣子們不好奇,問題是,這事,內閣已經知道了,若是他們在喊著他們也要知道詳情,不能只是讓內閣知道,而瞞著他們。

 那,可就是要得罪內閣了,難不成,他們不信任內閣?

 所以, 下面的大臣們雖然好奇,可是,卻也只能忍著了,日後,或許能從內閣的嘴裡聽出些什麽來,亦或者,接下來的這幾天,從京城或者其他地方,聽來些端倪線索來,也未可知的。

 而滿朝文武散朝之後,內閣的幾位閣老和曾毅,卻都是默契的站在原地沒有離開,那些個大臣也知道他們之間肯定是有話要說。

 若非如此,那最後的一道奏折,皇帝直接讓人拿給內閣的幾位閣老看看也就是了,曾毅幹嘛還非要敢來上朝?

 難不成,就是為了這道奏折不成,這不是扯嗎?

 “這事,昨夜匆忙之下,卻是沒來得急提前告知諸位先生,還望諸位莫怪。”

 曾毅這先生二字,可並非是師徒的那種稱謂,而是一種尊稱,這對內閣的幾位大學士而言,他們的身份或許不足以讓曾毅稱呼他們為先生,但是,他們的學識,卻是足夠讓曾毅稱呼他們為先生的。

 對於學識,曾毅是自愧不如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