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親王》第262章 好轉
內閣。《 i奉獻》(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穩定)

 這段時間,東廠在京城鬧的是歡快無比。

 而內閣,承受的壓力,卻是最大的。

 內閣,平日裡,凌駕於百官之上,可是,同樣的,若是出了什麽事情,百官,也肯定是要找內閣的。

 就如同現如今的情況。

 官員們沒法,只能是找內閣了,尤其是那些個五下的官員,他們是見不到皇帝,更見不到內閣的諸位大學士的。

 是以,這些個官員,乾脆就找他們的上官訴苦。

 這麽一級級的往上,若是平時,這種事情,一兩個人,管或者不管,也都是無礙的。

 可奈何,現如今,東廠,鬧的實在是太厲害了,那些個番子,也都是無法無天的主,覺得能欺負下官員,講出去,也是一種狂傲。

 是以,五下的官員,現如今,幾乎都不敢穿著官服出衙門了。

 要出衙門,定然是要換身衣服,才能回家的。

 可是,現如今的這件事,內閣也是頭疼的,但是一個劉瑾,任他如何的謀算,也是絕對玩不過內閣幾位大學士的聯手的。

 可問題是,劉瑾背後,站著的是皇帝。

 最為關鍵的,是皇帝信任劉瑾,而不信任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不管劉瑾如何的胡作非為,可是,只要他把皇帝給哄好了,哄開心了,讓皇帝信任他,那就成了。

 隻憑內閣幾位大學士和朝廷官員們的話,皇帝是絕對不會輕易處置劉瑾的。

 畢竟,在皇帝心裡,滿朝武,原本就是不待見劉瑾他們的,是厭惡太監的,有了這個前提,一旦出現朝廷官員和劉瑾等人言辭不一,且,是朝廷官員歷數劉瑾等人罪狀的情況下,正德,自然會認為這是朝廷官員言過其實了。

 畢竟,劉瑾在正德的跟前,可是一直都是很忠心的模樣,更不是那種囂張跋扈的人。

 現如今,京城如此的情況,已經有不明情況的官員不滿內閣了,抱怨內閣事到如今,還不出面製止東廠的行為。

 還不上言,勸諫皇帝。

 對此,內閣是有苦難言,總不能發個行,告訴下面的官員,內閣對此,也是沒有辦法的,這麽做,是毀了內閣的威信,更會讓下面的官員人心惶惶的。

 是以,現如今,內閣只能頂住這種壓力,熬下去,時間到了,所有的大小官員就會都明白,東廠的能耐,或者說,會明白,內閣的苦衷。

 到時候,內閣不但不會被百官斥責無能,甚至,百官還會僅僅的環繞在內閣周圍,來一起攻擊東廠。

 現如今,內閣的處境,是不怎麽好,還要頂著莫大的壓力,可是,一旦能平安無事的熬過這段時間。

 那,內閣的勢力絕對會得到一個飛速的發展。

 現如今,內閣雖然借助先帝遺詔,借助新君登基,成功的確立了內閣的地位,成功的將內閣屹立在了皇權下第一的位置。

 可是,這個位置,現如今,還不穩當,不是牢不可破的。

 尤其是吏部,怕是對內閣的這個位置,就不怎麽甘心屈服的。

 而眼下,這是個最好的機會,東廠掀起滔天波浪,這個時候,只要百官聚攏在內閣周圍,日後,絕對不可能,也沒法在反抗內閣了。

 到時候,只能是爭相入閣。

 只是,內閣卻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內閣寧願慢慢的穩定地位,也不願意出現眼下的這種情況。

 “前段時間,老夫給曾毅去了一封信。”

 壓抑的氣氛下,楊廷和微微搖了搖頭,道:“把京城的事情,都給曾毅說了一下。”

 立時,內閣的幾個大學士都看向了楊廷和。

 當初,原本定的是這件事,不再給曾毅說了,曾毅明顯不想管這閑事,說了,怕是也沒多大用處的。《 i更多更全》

 而且,內閣當中,劉健,與曾毅有過過節,雖然現在已經化解了,可是,畢竟是內閣首輔,要臉面的,豈會輕易寫信?要知道,這信,可不是普通的信,一旦下筆,那就等於是在請曾毅幫忙的。

 劉健是不願意丟下這個面子的。

 而李東陽和謝遷,兩人和曾毅也不熟悉,也是沒法開口的。

 唯獨楊廷和,當今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楊廷和同曾毅兩人,可以說是同在東宮的,且,楊廷和十分的欣賞曾毅。

 是以,兩人的關系還是不錯的,這信,由楊廷和寫,是最為合適的了,且,楊廷和寫信給曾毅,曾毅總是不能當做沒看到?

 只不過,這話,內閣的幾個大學士也不能明說,是以,才會說不必寫信。

 “曾毅已經給老夫回信了。”

 楊廷和緩緩的道:“信中,曾毅稱,他定會給陛下去奏折一份,講老夫在信中所說,盡數上奏,且,也會勸解陛下的。”

 “昨夜,老夫收到的曾毅的回信。”

 楊廷和繼續道:“想來,曾毅給陛下的奏折,也是一起發出的,陛下,已經看到了。”

 “若是有什麽變局的話,這幾日,也就該有消息了,若是沒有,那,除非曾毅回京,若不然,是沒什麽希望了。”

 “諸位大人,陛下有旨,宣諸位內閣諸位大學士進宮。”

 楊廷和的一句話剛說完,就有太監小跑著走了進來宣旨。

 內閣幾位大學士的臉色不由得一喜,相互看了一眼,其中意味不言而喻,看來,曾毅在陛下心裡的確十分有地位啊。

 “公公先行回去,我等稍後即到。”

 次輔謝遷衝著宣旨的小太監點了點頭,並非是內閣厭惡所有的太監,而是,厭惡那些媚主的太監,至於旁的老實辦差的太監,內閣的大學士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就找其麻煩,或者,看其不順眼的。

 “奴才就先行告退了,諸位大人可是要趕緊了的,陛下,可是在禦書房等著呢。”

 這小太監十分有分寸,把話都說完了,然後,退了出去。

 “看來,曾毅的信,怕是有效果了。”

 楊廷和呵呵笑著,道:“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有效果就好啊。”

 劉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整了整官服:“總比現在和陛下這般僵著強,至於旁的,可以日後再說。”

 點了點頭,李東陽道:“是這個理,只怕,單憑曾毅的書信,皇帝也不會怎麽著劉瑾的,咱們可是要做好準備的,可千萬別期望太高了,這次,可是一定要慢慢來了。”

 內閣的幾個大學士也清楚,曾毅在皇帝那裡的分量重,可是,劉瑾的分量也不算輕。

 是以,僅憑曾毅的一封信,劉瑾絕對不會出什麽事的,除非是曾毅親自回京,然後直接找劉瑾的麻煩。

 若不然,想要皇帝懲處劉瑾,難。

 是以,內閣的心思也很明白,劉瑾的事情,內閣可以咬著牙暫且忍耐,等待以後徐徐圖之,這次進宮,必須要和皇帝把關系給緩解了。

 總不能連內閣大學士想見皇帝,都不容易,若是那樣的話,時間長了,皇帝還真是要被劉瑾給徹底迷惑住了。

 到時候,劉瑾妖言惑眾,只怕國運更加艱難。

 禦書房中。

 內閣幾位大學士衝著坐在龍書案後的正德躬身行禮,山呼萬歲,在私下裡,面聖的時候,朝堂重臣,尤其是內閣大學士,是無需行跪拜之禮的,這也算是朝廷對朝廷重臣的一種恩遇了。

 “賜坐。”

 正德開口,吐出了兩個字,立時旁邊伺候的小太監就搬了幾個木墩過來,放在幾個大學士的身後。

 這情景,可是幾個大學士來時根本沒想到的。

 要知道,自從和皇帝鬧僵之後,他們想見皇帝都是難事,就算是偶爾見一次,正德也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模樣。

 至於賜坐,在弘治先帝的時候,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在正德這裡,卻是非常少見的。

 “臣謝陛下天恩。”

 內閣幾個大學士躬身,拜謝,然後,才小心的坐在了木墩之上。

 其實,坐與不坐,都不重要,內閣大學士的身份,還缺座位不成?只不過,能否得到皇帝召見時候的賜坐,這是一種象征。

 “今日,朕聽人說起,京城,可是不怎麽安穩啊。”

 正德笑呵呵的看著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道:“可有此事?”

 “這個。”

 劉健身為內閣首輔,皇帝問話,自然是該由他來回答的。

 原本,按照劉健的脾氣,自然會借著這個機會,把劉瑾的所作所為全都說出來,可是,在來時的路上,內閣的幾個大學士,已經商量好了。

 現如今,就是要來迂回政策。

 切不可在衝動行事了。

 是以,雖然現如今,皇帝是這麽問的,可是,劉健等人也清楚,就算是他們說出來劉瑾的罪行,也是無濟於事。

 至多,皇帝就是訓斥劉瑾一番,不會再有別的動作了。

 畢竟,若是真較真起來,劉瑾大可以推說那都是東廠下面的番子胡作非為,是瞞著他的,他毫不知情。

 “有什麽事,實說就成。”

 正德笑著,若非是曾毅在信上勸他,他是絕對沒這耐心在這和內閣的幾個大學士囉嗦的。

 “或許是老臣疏忽,並未曾聽聞京城出了什麽事情。”

 頓了頓,劉健還是口是心非的說出了這句話,沒辦法,現在,最首先的,是必須要緩和內閣同皇帝之間的關系,若不然,大明朝只能是國運越發的艱難。

 至於劉瑾的事情,只能是往後靠靠了。

 再者,現在說了劉瑾的事情,也是無濟於事,至多,讓其遭一番責罰,可是,皇帝對內閣大學士剛緩和的一點態度,怕也會被之後劉瑾想法給折騰沒了,甚至,當即,就沒了,認為內閣沒有容人的度量。

 百般思量之下,劉健,也只能如此回答了。

 “朕怎麽聽說東廠最近似乎在京城有些出格了。”

 劉健不提,這著實讓正德吃了一驚,不過,該說的話,正德,還是要說出來的,同時,也是想看看劉健等人到底是什麽意思。

 “有這等事?”

 劉健等內閣大學士楞了一下,隨即沉默,過了片刻,劉健方才道:“陛下,東廠重開,尚且沒有過去多久,有些情況,也是可以容忍的,只要不太過分就成了。”

 “想來,等過了這段時間,東廠,也是能夠如錦衣衛那般,井然有序的。”

 劉健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錦衣衛,在弘治一朝,就像是沒了爪子的貓一樣,雖然有威懾力,可是,其實,卻沒多大的傷害力了,並沒有懲處過多少官員的。

 而且,劉健這麽說,也能表現出內閣的大度,先在皇帝這緩和下印象,等日後,在抓住劉瑾的切實把柄的時候,也好有話可說。

 “恩。”

 點了點頭,正德心裡,有了一絲的寬慰,看來,內閣對劉瑾等宦官雖然不滿,可是,實際上,還是挺公正,客觀的。

 上次百官聯名的事情,指不定是受了誰的調撥,或一時昏了頭的,畢竟,內閣大學士的年紀,沒一個小的,這種可能,也是有的。

 這麽一想,正德的語氣,也就更加的柔和了下來。

 “劉先生能如此想,不愧為首輔,宰相肚裡能撐船。”

 正德這一句話,卻是把劉健給感動的眼淚都差點留出來,要知道,弘治一朝,弘治皇帝稱呼內閣大學士,從來都是以先生稱呼的,以此,來表達對內閣大學士的親近和敬重。

 而到了正德這裡,哪次皇帝見了內閣大學士們不是煩惱無比的,以先生稱呼,這還是第一次,不由得讓劉健回想起了先帝。

 “朕,昨日也訓斥過劉瑾了。”

 正德緩緩的道:“這奴才,雖說東廠重開,剛開始,或許有些紕漏,可既然讓這奴才任了東廠提督,就該盡心。”

 “下面出了錯,也不能一推而過。”

 “日後,幾位先生也幫忙看著點,這奴才,也沒什麽見識,若東廠在胡作非為了,隻管向朕稟告,朕定然不能輕饒了這奴才。”

 “吾皇聖命。”

 內閣的幾個大學士齊聲高呼,皇帝能說出這番話,不管真假,最起碼,讓幾個大學士看到了希望。

 而且,也讓幾個大學士明白了,皇帝,並非是什麽都不懂,只不過,是被奸人給蒙蔽了罷了。

 “這些時日,朕身體不適,這早朝,也給耽擱了,朝廷上下,沒出什麽事情?”

 此時的正德,像及了賢君明主,若是不知情的,還真以為是他真的病了,無法上早朝,還在擔心朝事。

 可是,內閣大學士們,卻是清楚的,皇帝整日沉迷女色之間,雖還未大婚,可是,卻被劉瑾等宦官,從民間物色了不少絕色偷偷的送進了宮。

 “到也沒什麽大事。”

 劉健搖了搖頭,既然皇帝裝迷糊,那,他這個做臣子的,自然也是要配合的:“只是,百官擔憂陛下您的身子,若是陛下您的身子好了,不妨挑個良辰吉日,重開早朝?”

 原本,還滿臉笑意的正德,一聽劉健說是要重開早朝,立時,臉色就拉了下來,強擠出一絲笑意:“朕也想啊,可是,這身子,怕是吃不消的,太醫叮囑過的,可是不能起的太早,不能費神的。”

 “是以,這朝堂上的大小事情,還是要幾位先生多多費心。”

 “日後,若是有什麽事情,諸位先生也可以直接見朕,也就是了。”

 正德這麽說,等於還是不理朝政,不過,卻也等於是答應以後內閣的幾位大學士想要見他,隨時都可以,不會在像以前那樣,總是各種借口不見,好不容易見一次,還是匆匆的聽幾句,就把人給打發走了。

 可以說,若是從這點上來說,正德的態度,可是好了不少的。

 若是以前的劉健,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可是,和皇帝交鋒了這麽多次,劉健也算是知道了,現如今的皇帝,是吃軟不吃硬的主。

 越是和他扛,越是能激起其的逆反心理。

 按理說,這大明朝,是你朱家的江山,內閣大學士們,也只不過是臣子罷了,你這個當皇帝的,愛怎麽樣就怎麽樣。

 可是,這種明顯不負責的想法,卻是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不可能出現的想法。

 “臣等遵旨。”

 以首輔劉健為首的幾個內閣大學士,雖然心裡不太滿意這個結果,可是,卻也不能多說什麽,免得皇帝不高興了,又和以前一個樣子了。

 “朕,乏了。”

 說完這些,正德靠在龍椅上,眼睛微微眯了起來:“朕這身子,還是沒好啊,幾位先生就先請回去。”

 雖然明知道正德皇帝是在作假,可是,幾個大學士卻也無法,只能起身,問了句安,然後退了出去。

 “唉。”

 出了禦書房,劉健的臉色就忍不住苦笑了起來:“陛下真是在難為咱們內閣啊。”

 “元輔不必過於憂慮,最起碼,現如今的情形,不是比以前,好了那麽一些嗎?”

 李東陽倒是樂觀,在旁邊呵呵笑著,首輔,又稱為元輔,元即為首,是以,李東陽以元輔稱呼劉健,卻也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一種大眾稱呼。“是啊,事情,總是要慢慢好轉的,咱們內閣,可不能沒了信心。”次輔謝遷及楊廷和在一旁點頭,若是內閣都沒了信心,不和劉瑾爭鬥了,那,整個大明朝,真的要衰敗了。

 --over-->(大明親王../9/9906/)--( 大明親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