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親王》第351章 沒辦法
現如今的大明朝,可以說,已經並非是亂世的開始了。

 可以說,這個亂世的最初階段,已經快要結束了,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只是,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卻沒有幾個人。

 畢竟,除非是清楚的知道這一段歷史,若不然,能夠真正推斷出天下大勢的,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尤其是這天下剛開始亂的時候,局勢-極為混亂,用一些玄而又玄的話來言,這個時候,誰都有可能勝出。

 也只能是在這繽紛的亂世過了初期後,才能夠更好的斷定。

 曾毅之所以能夠看透局勢,只不過,是因為其是後世之人,知道的,自然多了。

 可以說,若是沒有曾毅的出現,正德一朝,等於是葬送了弘治帝在位的時候多年的努力,讓大明朝,徹底的開始衰敗下去了。

 京城的官員,對於新任右僉都禦使王貴,不前去南京赴任,更多的,是猜疑。

 要知道,只要是實權官員,有機會往上爬的,沒有哪個官員願意離京的。

 這天下的官員,多如牛毛,一旦離京了,也就等於是遠離了朝廷的核心,到時候,能夠在回京,都是一回事。

 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宰相門前也是官。

 在京城有個官職,只要不是才學太差,不是能力太差,運氣只要普通一些,最終,總是能混個好職位的。

 而若是離了京城,這天下,從不缺乏才子,除非你認為你自己是驚世之才。

 可,就算是驚世之才,也有不入朝堂的,是以,留在京城,是每個官員削破了腦袋都在想的事情。

 而若是王貴這個右僉都禦使去南京坐鎮。

 雖說到時候,王貴坐鎮南京都察院,那是名正言順的事情,畢竟,右僉都禦使坐鎮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坐鎮京城。

 左都副禦史和左僉都禦史則是可能出現巡視等。

 這,都是有定製的事情,誰也說不得什麽。

 可,現如今,曾毅可是在南京的,而且,牛景德這個前任右僉都禦使被抓的時候,皇帝下旨,讓曾毅暫坐鎮南京都察院的。

 雖說曾毅在都察院任了左僉都禦使以後,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攬權的行為。

 可,有些事情,誰也說不準的,畢竟,那個時候,曾毅是在京城,而現在,曾毅是在南京。

 且,就算是王貴坐鎮南京都察院了。

 可,只要曾毅還在南京任職,王貴能心安嗎?

 尤其是曾毅頭上還頂著一個左僉都禦史的名頭,這讓王貴如何的心安?

 雖然曾毅不能名正言順的坐鎮南京都察院,可是,其都察院左僉都禦使的身份,卻是能讓他插手南京都察院的事情。

 而且,旁人就算是不滿,也說不出什麽來,這,是規矩,不能坐鎮,但是,可以插手。

 是以,種種情況來看,王貴若是真去了南京都察院上任,反倒是把他自己置於了十分尷尬的位置。

 王貴是劉瑾的人不假,他敢得罪朝廷所有的大臣,因為有劉瑾在他背後撐腰。

 可是,王貴,卻不敢得罪曾毅。

 劉瑾的背後是皇帝,可,曾毅的背後,同樣是皇帝,而且,看起來,皇帝對曾毅,似乎比對劉瑾,更要信任的。

 若不然,劉瑾豈會對曾毅小心謹慎?

 百官也不是瞎子,雖然瞧不見劉瑾對曾毅的恭敬,可是,卻也能看出來,劉瑾,似乎不願意招惹曾毅,或者說,不想招惹曾毅,免得給自己惹上麻煩。

 而且,曾毅剛去南京任應天府尹的時候,朝中還有不少大臣以為曾毅失了皇帝的信任,和皇帝有了芥蒂。

 可,牛景德被抓以後,這個懷疑,卻已經不自覺的煙消雲散了。

 試問,若非是有皇帝的信任,皇帝豈會盯著南京那邊?豈會讓東廠審問此事?怕是皇帝理都不會理,要麽擱置,要麽交給內閣處置了。

 可是,現在,皇帝不僅親自下旨,而且,還把此案交給了東廠,而非是三司,這,就足以說明,皇帝對曾毅還是重視的。

 是以,種種情況而言,只要王貴不是傻子,與其跑去南京尷尬,還不如呆在京城的好。

 雖說呆在京城被百官唾棄,可,就算是他跑到南京,也好不到哪去啊。

 而且,若是呆在京城,不僅能免了去南京的尷尬不提,更是能在劉瑾跟前多露露面,多討好討好劉瑾。

 而此時,百官對於王貴,那是一個惡從心生。

 是以,根本就不想別的,直接最直接的把王貴留在京城的原因,是想要更好的討好巴結劉瑾這個帽子扣在了王貴的頭上。

 “怕什麽?”

 劉瑾的私宅內,王貴滿臉的苦澀,向劉瑾哭訴他這幾天的待遇,倒是沒說劉瑾的不好,他雖然知道劉瑾的缺處,可,既然已經決定要抱劉瑾這條大腿了,而且,已經付出行動不能回頭了,是以,就該知道,什麽話能說,什麽話不能說。

 是以,從王貴的嘴裡,說出來的話,就是百官嫉妒他,百官羨慕他,更甚至,是百官嫉妒劉瑾得聖。

 這理,到底如何,劉瑾也不傻,他宅子裡的那些金銀珠寶怎麽來的,他也清楚,可是,事能做,但是,不能讓別人說。

 尤其是劉瑾身邊,現在可還是沒有什麽官員投靠的,就算是有,也都是那些上不得門面的小吏。

 而王貴,雖說是由他劉瑾的幫忙,才成了右僉都禦使的。

 可,王桂畢竟是當年的進士出身,正正經經的讀書人,這,在劉瑾看來,從王貴嘴裡說出來的話,那才是真正能夠滿足他的虛榮心的。

 他劉瑾是殘缺之人不假,可,那右如何?這些個原本高高在上對他們這個宦官不屑一顧的讀書人,不照樣要挖空心思的討好他劉瑾嗎?

 “你只要記住,你是為雜家辦事的,雜家,是為陛下辦事的,這,就成了。”

 劉瑾一張臉上全都是不屑,不過,還是盡可能的對王貴表現出了一副安撫,禮賢下士的模樣:“認真的說起來,咱們,都是給陛下當差的。”

 “滿朝武,哪個不是給陛下當差的?只是,他們羨慕咱們罷了。”

 “他們都是有私心的。”

 “對他們的言語,你不必理會,只要盡心忠於陛下就成。”

 劉瑾雖然是宦官,可是,他現在的野心,可是不小的,是以,劉瑾,現在,也想學禮賢下士。

 不管怎麽說,王貴等於是第一個正式投效他的讀書人。

 也可以說,王貴,就是給旁人做榜樣的,只要他對王貴尊敬,對王貴重用,讓旁的讀書人瞧瞧,他劉瑾雖然是宦官,可是,也是有大氣量的。

 想來,有了這麽個榜樣,日後,投效他劉瑾的人,自然是會多起來的。

 對於劉瑾的話,王貴也只能是苦笑著點頭了,劉瑾的話,是什麽意思,他豈會不懂,說的好聽些,他王貴是皇帝的臣子。

 可,說的難聽些,他王貴,是劉瑾的人。

 只是,王貴也知道,他的這些遭遇,劉瑾也沒辦法的,總不能誰亂說話,就讓東廠的人抓誰。

 那樣的權力,就算是劉瑾,也是沒有的。

 而且,劉瑾若是敢因此抓人,那,勢必會鬧出一場巨大的動靜的,到時候,就算是皇帝昏庸,不管朝政,怕,劉瑾也是要免不了一番斥責的。

 而他王貴,這個夾在中間的,定然會是最後的倒霉鬼了。

 是以,王貴給劉瑾說這些,並非是想要在劉瑾這得到解決辦法的,而是想要在劉瑾跟前提一提他的委屈,好讓劉瑾記下來他王貴的不容易,以此,換來以後更多的好處罷了。

 看著王貴滿臉的委屈無奈,劉瑾心裡,也是有些冷哼的。

 不是劉瑾看不起王貴,而是在劉瑾看來,王貴這個當年的進士,混的可是真不怎麽樣,說是都察院的禦史不假,可是,原本在都察院內,混的也是最沒地位的。

 也就是平日裡若是有人上奏折了,幫忙聯奏一下罷了。

 平日,根本就不見其有多少的本事。

 可以說,他這個進士,當初,真不知道是怎麽得來的。

 若非是混的那麽慘,王貴怕也是不會投靠劉瑾的。

 而在劉瑾看來,若非是因為王貴是第一個投靠他的,要做個樣子給天下讀書人看,就以王貴的才能,這個右僉都禦使,是輪不到他的。

 劉瑾雖然沒什麽才能,可是,好歹現在佔的位置也不低了,看人的眼光,也是有幾分的。

 “放心,以後有了好處,少不得你的。”

 不管心裡怎麽想的,可表面上,劉瑾仍舊是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笑眯眯的安慰著王貴,道:“你們讀書人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嗎?什麽眾人獨醉我什麽醒的?”

 說完這話,劉瑾卻是一手在桌子上敲了幾下,然後,道:“反正就是這麽個意思,雜家也不是讀書人,也說不出你們讀書人那麽好聽的話來。”

 “但,雜家卻知道一點。”

 “這天下,這大明朝,是陛下的。”

 “這滿朝武的官職,也都是陛下的,可不是哪個朝廷重臣和閣老們給的。”

 “瞧瞧現在朝中的那些個官員,都以為這官職是他們自家的了,得了官職的,也不知道叩謝天恩,反倒是對那些朝廷重臣們千恩萬謝的。”

 “這些朝廷重臣們,辜負了陛下的厚望。”

 “這些個新晉的朝臣們,也忘了聖恩。”

 劉瑾雖然沒讀過書,可是,說起這些來,卻是能說會道的,一點不遜於讀書人。

 若是什麽都不知道的,單是聽劉瑾的這些話,怕是還真要把劉瑾當成是了忠君愛國之臣了。

 “你只要記住,咱們是陛下的臣子,什麽事,都聽陛下的,就成了。”

 劉瑾說到最後,其實,還是那麽一個意思。

 王貴也不傻,什麽陛下的意思,他能見到陛下嗎?

 陛下有心思管這些事情嗎?若是陛下真有心思管理朝政,那也就不會不上早朝,以至於現如今,百官想要見到陛下,都是一件難事。

 若是陛下真有心思管理朝政,他劉瑾,也就不可能更沒那能耐和滿朝武抗衡了。

 所謂的陛下的意思,其實,大多數時候,還不是他劉瑾的意思,更有的是他劉瑾蠱惑皇帝的意思。

 雖然投靠了劉瑾,可是,這些,並不代表王貴看不透,只不過,只能是選擇視而不見。

 反正,是誰的意思都不重要,只要他王貴,能有權力,能高升,這,就足夠了。

 “下官謹記公公教導。”

 王貴起身,衝著劉瑾躬身行禮,卻是把禮節做的十分的充足。

 雖然心裡對王貴這個原本沒什麽能力的禦史不太看好,可是,王貴畢竟也是進士出身,現如今,對自己這麽的恭敬,還是讓劉瑾忍不住有些飄飄欲仙的感覺。

 “免了,免了。”

 微微眯著眼睛,享受了一下這被讀書人恭維的感覺,劉瑾方才緩緩的站了起來,親自扶著王貴的胳膊,道:“都是給陛下辦事的,雜家,也是說些肺腑之言罷了。”

 ……………………………………

 “果然啊,劉瑾,還是出手了。”

 內閣當中,幾個大學士無奈,苦笑。

 雖然早就知道,劉瑾這條瘋狗肯定會盯上都察院的位置的,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以後,還是忍不住要歎息的。

 畢竟,預期是一回事,可是,真的出現了,還是難免要多幾分失望的。

 “右僉都禦使。”

 內閣次輔謝遷苦笑,搖了搖,滿臉的惋惜之色:“不過好在,他現在留在了京城,雖然有這個名頭,可是,卻沒多大的權力。”

 右僉都禦使,只有坐鎮南京都察院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發揮出他的權力來的。

 在京城都察院呆著,他就算是想插手什麽事情,也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而且,現如今,王貴的名聲,可是真的臭不可及了。

 誰都不願意和其沾染上關系,生怕把自己的名聲給帶壞了。

 這種情況下,王貴雖然有一個右僉都禦使的名頭,可是,卻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融入都察院當中的。

 要知道,都察院的禦史,可都清貴的很,最起碼,都是進士,才能任職的。

 而曾毅,是個特殊,是先帝欽賜的同進士出身。

 而讀書人,尤其是這些個進士們,可都是都極為看重自己名聲的,出一個王貴這樣的人物,已經被他們視為都察院的恥辱了,第二個,在都察院內,怕是真的不好尋了。

 而且,這些天,參奏王貴這個信任右僉都禦使的奏折,可是都不少的,而且,還全都是都察院的禦史言官們參奏的。

 各種的罪名,全都往王貴的身上參奏。

 只可惜,這些奏折,在內閣,就被內閣的幾個大學士給壓了下來。

 就算是送上去,也是沒用的,在司禮監,肯定是會被攔下的,根本就送不到皇帝的跟前。

 而且,還可能惹怒劉瑾,讓劉瑾對這些禦史言官們報復。

 要知道,東廠,已經抓了牛景德這個前任的都察院右僉都禦使。

 雖說牛景德是特例。

 可,有一點,牛景德是都察院的人,若是真把劉瑾給惹惱了,指不定,他拿此事,牽連出多少都察院的禦史言官。

 到時候,牛景德在東廠關著,朝廷大臣誰也見不著,還不是劉瑾想要怎麽栽贓就怎麽栽贓的。

 對於劉瑾審案談什麽公正,那是極為可笑的事情了。

 劉瑾,就不是一個講理的人,隻認錢財,隻認權力。

 “一個被架空了的右僉都禦使,到也沒什麽。”

 楊廷和讚同的點了點頭,不過,卻又苦笑道:“只是,他是被架空了的不假,可是,這是一個態度問題啊。”

 “這等於是劉瑾在投石問路。”

 “而很顯然,皇帝默許了劉瑾插手朝政的,而咱們內閣,滿朝武,卻對此無可奈何。”

 “怕是從此之後,朝廷中的官員,有不少,會成為劉瑾的人了。”

 “現如今的同僚們,會投靠劉瑾的,沒幾個。”

 “可,劉瑾手底下的東廠,可不是吃素的,遲早,會趕上當年的錦衣衛詔獄的。”

 “只要有東廠在,劉瑾就能各種名目的搜羅編造罪名, 使得朝廷官員蒙冤。”

 “到時候,自然有投靠劉瑾的那些不得志的官員。”

 楊廷和提到的這個問題,並非是杞人憂天,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肯定會出現的問題。

 甚至,很快,他們就要面對這個問題了。

 可是,內閣到現在,卻沒有絲毫的辦法,皇帝信任劉瑾,不信內閣,內閣及滿朝武,又能如何?

 “鬧。”

 首輔劉健眼中閃過一絲的冷意,沉聲道:“自古邪不勝正。”

 “更何況,南京的那位,可不是瞎子,他的眼睛可是亮著呢,錦衣衛,更是他的耳朵。”

 “劉瑾若是真鬧的超出了他的底線,自然會有人收拾他的。”劉健話雖然是這麽說的,可是,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了。若是可能,內閣豈會不想阻止劉瑾?這也是沒法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遠在南京的曾毅身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