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親王》第172章 名單定
  “豎子,豎子,真乃豎子也。”

  內閣,劉健在看到京察名單以後,氣的差點把手中的名單給摔了出去,雖然忍住沒摔出去,不過,嘴裡也是怒聲怒斥。

  京察的名單是曾毅重新擬定的,可是,這次,曾毅卻是把代左都禦史劉寧的名字給加了進去。

  這是什麽意思?

  雖然劉健清楚,曾毅該是肯定不會知道劉寧是他的人,是以,把劉寧給定為劣三等的評價和他劉健這個首輔無關,更不是給他這個首輔難堪。

  雖然明白這點,可是劉健卻仍舊壓製不住心裡的怒火。

  在曾毅身上折了一個四品的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現如今,又折了一個正三品的左都副禦史,可以說,一下子將他在都察院的勢力給攔腰斬了將近一半。

  都察院的官員,能管事的,也就那麽幾個,尤其是雖然左僉都禦史沒有定員,可是,本朝的左僉都禦史也就一個。

  也就是說,若是左都副禦史和左僉都禦史兩人聯手,怕是都能讓左都禦史有些無法招架了。

  尤其都察院的原左都禦史被罷免,現如今的左都禦史戴珊剛剛上任,還沒抓穩大權,此時正是劉寧和王正兩人聯手架空其的最好時機,沒想到,卻等同是被曾毅給連窩端了。

  要知道,都察院,掌管言官,一直都是各方勢力掙破腦袋的地方,這次,這兩個位置空了出來,怕是他也無法能再次抓住了。

  至多,怕也就是能把一個左都副禦史給抓在手裡,至於左僉都禦史這個職位,怕是要讓出去了。

  而且,就算是能再次佔據左都副禦史這個職位,也失去了架空左都禦史的機會了,這讓劉健如何不氣?

  李東陽和謝遷也不是聾子,雖然劉健的聲音小,可是,架不住內閣安靜,外面的守衛傭人沒人敢在這個地方大聲喧嘩,都怕擾了閣老們的公務。

  是以,內閣這裡,除非是內閣的幾位閣老爭吵起來,不然的話,平日裡都安靜的很。

  可現如今的這幾位閣老,都是溫和的性子,或者說,是那種不屑於爭吵的,是以,四個閣老自從組閣以來,到還未有過任何一次爭吵。

  不過,雖然聽到了,可是,李東陽和謝遷卻也不能說什麽,這種事,是拿不到台面上的。

  若是他們兩個真的搭話了,怕是更會讓李東陽面子上掛不住,這最終的結果,就是對曾毅更加的憤恨。

  其實,李東陽和謝遷,這兩位劉健的好友都有些不明白,劉健此人,能為內閣首輔,也不是那種沒度量的人,若不然,怎麽能做到內閣首輔的這個位置。

  可是,偏偏,卻對曾毅這個不過五品的官員,且還尚且年幼的小子一般見識,這怕是讓人難以理解了,只能說是世事無常。

  “京察的名單陛下已經批閱過了。”

  劉健終究還是壓住了心裡的怒火,把名單遞了下去,讓李東陽和謝遷兩人傳閱,至於楊廷和,不在這裡,怕是要等過會讓人在抄錄一份,給送過去了,畢竟,楊廷和雖然主要負責太子學業,可其也是內閣一員,在朝中有不少門人故吏,是容不得忽視的。

  “這曾毅,倒是好大的膽子。”

  就連李東陽和謝遷兩人看完,也不得不佩服曾毅的勇氣,這次的京察名單,怕是要把京城內各個衙門的重要職位給換掉了五分之一。

  可以說,這些個位置都是各派系當初好不容易搶奪過來的,可是,曾毅卻是不管這些,該怎麽辦就怎麽辦,不合格的,不稱職的,一律三等劣評。

  這也就是京察特殊,名單經吏部直接上奏皇帝,是不必經過內閣的,若不然,怕是已經被內閣給攔下了。

  這份名單一旦真的執行下去,整個京城內三品下的官職,真的是要來一番大調整了。

  “如此大規模的調整,怕是朝堂不穩啊。”

  謝遷有些擔憂,這名單上,單是三等劣評的名字就有五分之一,二等中評,也就是可以原職不動的,佔據了五分之三,剩余的五分之一,則是頭等優評,是需要提拔升遷的那種。

  也就是說,劣三等差評和頭等優評加起來,足有五分之二了。

  這幾乎站了三品下京官的一半數量了,而以往京察,一半總共加起來的調整,也就是六分之一,甚至是七分之一,五分之一的調整,可以說從未有過,更何況這五分之二的調整了。

  調整官員,其剛到職位,還要磨合,熟悉,是以,段時間內,肯定不如舊吏。

  “這曾毅,畢竟年輕,不知深淺啊。”

  李東陽歎了口氣,把名單按在了桌案上,眉頭皺在了一起,這次,之所以把曾毅這麽快的無罪從刑部大牢給放出來,為的,就是讓因京察引起的這場可能引起的慌亂穩定下去。

  這點,曾毅也是想到了的,若不然,豈會給皇帝上書信?

  只是,讓幾個閣老沒想到的是,曾毅是想到了,可是,等他出了刑部大牢,這京察的名單,卻還是那麽的不留情面,那麽的剛正。

  可是,除了說曾毅年輕,不知深淺外,李東陽卻是不好再說曾毅別的了,身為閣老,對京官也是有所了解的。

  雖然不那麽詳細,可卻也了解的差不多,是以,曾毅這名單,卻是沒有絲毫不公的地方,就算是對吏部馬文升,也只是稍微傾斜了一下,可卻並沒有就真的傾斜的太過。

  可以說,這份名單,是自有京察以來,除去第一次外,怕是最公正第一次京察結果了。

  可是,朝堂上的事情,有的時候,卻不能單以公正來論,朝堂上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是權衡利弊,權衡得失,權衡穩定。

  豈不知,水至清則無魚,朝堂也是如此,雖然都希望朝廷官員公正。

  可若是哪個官員都沒有私心,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怕是立時朝廷的官員會辭官不少的。

  尤其是這個劉寧,曾毅是最不該動的了。

  李東陽豈會不明白,曾毅動這個劉寧,就是在反擊,給那些沒事欺負他的人一個狠狠的反擊,讓其他官員以後不敢隨意找他的麻煩。

  可是,曾毅選擇的這個時機不對,朝廷上的事情,大多時候,都是需要知進退的。

  曾毅的權利,自京察結束起,怕是要大幅消減了,雖然掛著東宮的官職還,同時,還有吏部的官職,可京察結束後,這兩個官職,就都是閑職了,沒有權利的那種。

  這個時候,曾毅貿然動劉寧,是一種震懾不假,可同時,也是在給他找麻煩。

  只不過,這兩者的度,則是需要好好把握的,而現在,曾毅的這個度,卻是恰好過了,讓首輔劉健氣急,怕是曾毅的日子,越發的不好過了。

  “陛下也太過心急了。”

  謝遷卻是沉默了許久,方才說出這句話,曾毅就算是在亂來,可是,京察名單最後卻是需要皇帝批準的。

  而且,曾毅敢這麽做,背後,怕是少不了皇帝的暗示。

  “陛下這是在整肅超綱啊。”

  劉健坐在首位,歎了口氣,神色顯得有些憂愁,他豈會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平心而論,本朝聖上可以說是少有的仁慈君主了,君臣和睦,更是千古少有。

  現如今,皇帝這麽做,為的是什麽,劉健自然清楚,可是,他卻又不得不和皇帝去對著乾。

  內閣,說白了,其實快要等同於文人在朝廷中的聖地了,雖還有極少數的官員抵抗內閣,可是,卻也免不了內閣昌盛的趨勢。

  而內閣昌盛,已經是百官之上了,就算是內閣的閣老犯錯,也只是自請還鄉,而不會真的去追究其的罪名。

  可是,內閣的權利已經如此之大了,豈會甘心皇權再次壓下來,把內閣的權利給分走了?

  可以這麽說,內閣已經慢慢走到了和皇權的蹺蹺板上,內閣的權利要想在大,那麽,皇權就要受到壓迫。

  皇權若是想要無所顧忌,那麽,內閣的權利就要被剝奪。

  是以,劉健現如今,是不能有半點的後退,內閣能有今日,是數代前輩閣臣的努力結果,豈能毀在他的手中。

  是以,劉健才在堅持,甚至,在京察這件事上和皇帝暗中作對。

  內閣奉行的政策,其實就是皇帝垂簾,內閣管事這一政策,只不過,皇權是絕對不會真的全部放下給內閣的。

  “陛下太過心急了。”

  謝遷十分憂慮,眉頭都皺在了一起,道:“且,怕是陛下不怎麽信任咱們這些老臣了。”

  “陛下不是不信任咱們,而是擔心以後。”

  李東陽苦笑,他們身為內閣閣臣,平日裡與皇帝京城見面,是以,對皇帝的身體非常的了解,皇帝的身子,怕也就是這一兩年了。

  “太子玩略不堪,陛下的擔心,咱們也該明白。”

  謝遷點頭,這話雖然是這麽說的,可是,若是他在首輔的位置上的話,怕也會選擇和劉健一樣的舉動。

  “遠的先不說,這京察名單,兩位以為該如何?”

  劉健輕輕敲了敲桌子,這些事情,都是煩心事,且,怕是朝中重臣也都看的出來,現在討論,也是沒有結果的,而且,這事若是傳了出去,被人亂說,可是屬於大不敬的。

  尤其是在這個時候,若是被皇帝知道了,有所猜測,可就真的是糟了。

  “京察名單由曾毅這個吏部考功清吏司評定,吏部尚書覽讀,呈於皇帝禦覽,批閱,已然成了定局,咱們怕也是無能為力了。”

  李東陽歎氣,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再說,京察的名單,經過三道定下的程序,已然是不可能更改的了,哪怕內閣權利超群,也是枉然。

  或許,若是內閣全力,可以逼得皇帝打回京察名單,讓曾毅重新擬定,或者是在派官員,重新京察。

  可是,這麽一來,那可是真的要和皇權對立了,內閣現如今還沒有完全掃清朝野,如吏部,就不怎麽臣服,這個時候若是膽敢和皇權對立,怕是會自行崩潰的。

  且,哪怕內閣權利再大,可臣子,畢竟是臣子,若是真敢和皇權對立,或許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是,最終的結果,怕是不怎麽樂觀的。

  畢竟,君是君,臣是臣,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溝壑。

  “咱們內閣自然是要聽從聖命的。”

  劉健一句話,先是肯定了內閣是絕對會遵從聖旨的,不過,這樣的話,一般都是有轉折的,先是肯定下自己對皇權的尊崇,然後,是要說些別的。

  劉健也不例外,先是說了一句以後,頓了頓,然後道:“不過,這怎麽個執行,怕是要咱們多想想辦法了。”

  劉健的意思, 已經很明白了,上有對策下有政策,名單,是皇帝準許了。

  可是,怎麽個執行,還是要內閣和吏部兩相聯手的,是以,他們內閣自然是要先商量一番了,總不能到時候內閣的意見還不統一,讓吏部趁機佔了便宜吧?

  京察當中,三品下官員的升遷調動,撤職,外放,等等,雖然已經有評定,可是,具體升遷調動哪個衙門,哪個職位,卻是要吏部和內閣兩相商量的。

  以前,這其實都是吏部單獨的事情,不過現如今,內閣崛起,吏部的權利,也被壓製了下去。

  “這次調動升遷的京官雖多,可是,若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調動,該也能把這場震動以最快的速度給穩定下來。”

  仍舊是李東陽開口,還是那句話,時間,最為珍貴,只要速度快,幾日內就把這些個升遷調動離職外放的官員全都給確定下來,然後公布出去,該去哪的去哪,至多也就是鬧哄哄的幾天,之後,也就慢慢的平靜下來了。

  朝廷的事情就是如此,或者,大多數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了,然後,總會慢慢平息的,相反,越是拖延,事情反而會變的越發的不可收拾了。

  “除去留職不動的,怕也有數百官員升遷調動,要在幾日內定下,怕是咱們這些個老骨頭,又要受罪咯!”

  謝遷開了個玩笑,不過,卻也等於是同意了李東陽的意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