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7崛起南海》第二千八百一十九章
第2819章

白克思等人花了一點時間審查書面材料,然後聽取了銀行和金礦負責人的工作匯報,接下來一行人便乘車前往最近的一處礦坑,實地考察這邊的開采狀況。

實際上這金礦的采掘方式與福山銅礦十分相似,同樣也是將埋藏於地下的礦石開采出來之後,進行篩選、粉碎、冶煉,然後得到純度極高的金屬成品。但若是比較產能,兩者就完全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了。

走在堆積如山的礦石旁邊,陳一鑫介紹道:“你們看到的這些是已經經過粉碎的礦石,每一千斤這樣的礦石,一般能煉出一兩錢黃金,有五錢左右就是很理想的狀況了。”

白樂童怎舌道:“原來金礦挖出來的黃金也還是這麽稀少啊?”

陳一鑫笑道:“你先前在金庫看到的那種金磚,一塊就大概需要一兩百萬斤礦石才能煉出來,可以想象期間耗費的人力物力是何等巨大,所以黃金這東西才會有很高的價值。”

白樂童恍然道:“所謂物以稀為貴,便是此中原由了。”

同樣的開采流程,但實際產出相差千百倍,黃金的稀缺價值也正是體現於此。不過白樂童卻因此想到了自己平時所使用的紙幣,印製成本顯然是要大大低於開采黃金的成本,但只要將幣值與黃金掛鉤,就能具備了與黃金一樣的購買力,不由得對前人的智慧大感敬佩。

玲瓏鎮雖然最主要的產業是金礦,但在這裡除了冶煉廠房和銀行金庫之外,在其他地方幾乎看不到黃金的影子,就連鎮上的貨幣流通,也是使用海漢發行的紙幣。就紙幣的流通水平而言,已經不遜色於福山縣這種商貿發達的地區了。

參觀完礦場之後,一行人又前往建在礦場旁邊的冶煉廠。而金礦的選礦和冶煉過程,較銅礦要更為複雜,在這裡所用到的機械設備也更多一些。相關的負責官員在帶領他們參觀期間,也十分詳細地介紹了冶煉黃金的整個過程。

由礦場開采出的礦石,首先送入顎式碎石機進行粗破,然後用圓錐式破碎機進行二次破碎,把礦石打成一定規格的小粒之後,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經過了兩次破碎的礦石被送入球磨機研磨成粉末,然後送入螺旋分級機進行分級處理,將礦石中的泥漿、草木等雜質篩除。

經過粗選的礦石再被送入圓筒篩,通過高壓水衝刷篩選出精礦,再由淘汰機送入搖床,如此才能生產出用於冶煉的精礦沙。

白樂童聽到這裡已經是頭昏腦脹,不明所以了,在此之後的什麽堆浸、吸附、置換、沉澱等生產工藝,他更是難以理解。

而且這冶煉礦石還不止這一條生產線,事實上針對不同品位的礦石,加工方法也有不同,就連在開采過程中被剝離的低品位含金“廢石”,也有專門的加工工藝。

經過這些環節所產出的黃金還只是粗金,尚需多道工序除去其中所含的金屬雜質,達到較高的純度,最後才將其熔融澆鑄成金磚或金條。

這一整個生產流程走下來,即便是白樂童這種門外漢,也更為深刻地理解了黃金的價值所在。

當然陳一鑫所要強調的並非黃金生產過程的複雜性,而是在生產流程中所用到的各種礦山機械設備。他要以此來向白克思表明,工業部向北方大區所提供的這些設備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並且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如果執委會想推動礦業資源生產的工業化進程,那北方大區就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結束招遠縣的考察任務之後,白克思一行人便折向西南前往萊州城。

相較於登州境內的這些已經開始邁入工業時代的地區,與之相鄰的萊州更接近於這個時代的原貌。萊州城附近並沒有什麽開采中的礦產資源,之所以來到這裡,一方面是順道考察,另一方面是因為濟南德王府的人已經在萊州等了他們兩天了。

之前白克思一行在青島港逗留期間,曾會見過德王府的幕僚霍明賢。當時霍明賢是特地趕到青島港向白克思求助,希望海漢能替德王府解決來自明廷的壓力。而當時白克思給予的回應也比較硬氣,表示可以采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措施幫助德王府。

不過口頭的承諾大概還沒辦法讓德王府那邊完全安心,所以霍明賢回去報信之後,德王府那邊很快又派了人過來, 打算到登州拜會陳一鑫和白克思。走到萊州地界,聽說陳白二人正在外考察,而且下一站可能就要到萊州,於是便派人去招遠縣送了一封信說明情況,然後先在萊州城等著了。

當然了,如果來的人還是德王府的幕僚,那大概還沒資格讓陳一鑫和白克思改變行程前往萊州。主要原因還是送到招遠縣的那封信,落款便是現任德王朱由櫟本人。

1639年清軍攻打濟南城之後,前任德王朱由樞不幸被俘身亡。一年之後,由其堂弟朱由櫟嗣位。

不過由於濟南城裡裡外外都被清軍劫掠一空,這位德王從堂兄那裡繼承到的也僅僅只有一個封號而已。朝廷財政窘迫,連重建濟南城的錢都拿不出來,就更別說德王一系的俸祿了。

戰後的濟南城十戶九空,德王府雖有田產,卻無人耕種。迫不得已之下,德王府也只能自力更生了,將名下田產賣的賣租的租,總之先以能弄到糊口的糧食為目標。後來還是得到好心人的救濟,才總算渡過難關。

當然了,這可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所謂的好心人帶來的不止是救濟,還有別的目的。德王府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發現真相的時候為時已晚,無奈之下也只能選擇合作,於是就此跟海漢搭上了關系。

德王府需要錢糧維持生活,海漢需要在大明上層拓展人脈關系,雙方各取所需,可謂是一拍即合。在此之後的十多年中,德王府與北方大區一直保持著聯系,並且建立起了一定的互信,所以才會有了去年派出子弟參加海漢科舉的安排。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