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群英三國》第三十一章 劉辯必須死
劉協到底還是當了皇帝,只是劉辯活得好好的,他這個皇帝實際上一點都不保險。

 不過此刻劉辯手持傳國玉璽,代表的自然是大漢正統,他這個帝位好歹是坐穩了。只是時年虛歲才九歲的他,根本沒有實際掌權的可能性,朝廷大事直接掌控在了董卓手中。

 “嶽父,今天又有三名朝臣乞骸骨,若是再不補充一批朝臣的話,正常的政務只怕都沒辦法運轉起來了;此外,世家對我們的敵意很深,是否應該分化拉攏一批;最後則是黃巾軍的問題,畢竟並州毗鄰司州,故而小婿認為最好劃定一個緩衝地帶為好。”如今政務的實際處理人,自然是落在了李儒身上,但是涉及大事,卻不得不報告給董卓。

 “若補充人手,應該在哪裡補充為好?若分化拉攏,又該拉攏誰為上?倒是緩衝地帶方面比較容易處理,西河郡、上郡和上黨郡三地作為直接緩衝地帶,雙方都不允許對他們用兵,至於與太原接壤的部分,則以邊境為主,周圍五十裡內不允許駐軍,文優你看這樣行不行?”董卓此番其實也是在積極學習著處理政務。

 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幾乎都在征戰之中度過。他或許知道如何在馬上奪天下,但這種下馬治天下的手段,卻顯然根本不合格。眼看周圍能用的沒幾個,卻也不得不親自出馬。

 此刻的他,就如同漢靈帝一樣,剛剛掌握大權,對如何中興大漢還有一絲幻想。

 董卓其實一開始就是大漢的忠臣。就如同曹操一樣,若非因為際遇使得心態發生了變化,又豈會從忠臣變成奸臣?

 董卓出身良家子弟,說穿了就是地方的土豪,實際上家族之中沒幾個當官的。正因為劉宏的母親董氏和他們扯得上一些親戚關系。所以董卓才能夠從一個小吏走上仕途。

 那麽多年也算是東征西討,好歹給大漢平定了涼州的叛亂,從功績來說其實也算是一個抵禦外敵入侵的民族英雄。至於賄賂宦官和何進,只能說是時事所趨,當時升遷都得繳納一筆錢財才能升遷,賄賂十常侍其實也算不得什麽不光彩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朝中沒人。若是不借助十常侍的幫助,他一輩子也走不到今天這地步。

 難得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此刻的他暫時還沒有什麽非分之想,想著的還是如何幫助劉協中興這個大漢。而之所以扶持劉協上位,歷史上是因為得知劉宏是要傳位給劉協的。蹇碩為此爭過,他董卓如今也不過是為劉協的正統傳承正名罷了。

 當然,如今這個時空,主要還是劉辯被方雲帶走的關系,遺詔反而成了附帶的因素。

 大漢不能夠一天沒有皇帝,但若是皇帝在黃巾軍手中充當人質,難道大漢就這樣永遠不要皇帝了不成?所以最簡單的解決方法,自然是把劉協給扶上位。這本來就是他應得了。

 身為漢臣的他,不過是遵守劉宏留下的遺詔行事而已,真正知道此事的人。誰也沒資格責難他什麽。

 “我等大可扶持那些被排擠的小世家或者寒門的官員,甚至把朝政直接讓給那些世家門閥也無所謂,只要能夠幫助我們處理事務的,都值得我們拉攏。如今的關鍵已經不是朝政上面的權柄,而是兵權的歸屬。只要我們掌控了絕對的兵權,那麽一切都將在掌控之中。”李儒先是針對第一個問題進行回答。

 “繼續!”董卓點了點頭。大概也聽明白了這番話的關鍵,也覺得的確如此。

 “至於分化拉攏部分。如今袁閥乃是天下最大的門閥,楊閥次之。黃閥再次之。其余新老世家門閥無數,但論底蘊與人脈卻依然無法比擬袁閥。也就是說,如今袁閥可算是我等心腹之患,但卻不合適我們親自出手,這樣只會引得其他的門閥一起與我等作對。

 相反,我等好生安撫在雒陽的袁閥成員,同時把袁閥的門生故吏都安排在地方重要的職位上,那麽其他世家一看袁閥勢大,必然會心生危急感,到時候反而會為我等所用。同時袁閥得了好處,多少也會乖巧一段時間,只要我們控制好關內兩州作為根據地,那麽不管未來如何,我等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李儒針對第二個問題,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最近袁閥奪取軍權的動機非常頻繁,這可不是什麽好情況。若是能夠把他在軍權的爭奪之中,吸引到政務的爭奪之中,那麽對於董卓進一步掌控雒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董卓主要是見識少,通俗的說法就是讀書少,但不代表他笨。只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攤開在他面前,他自然知道應該如何取舍。

 沒幾天,袁閥的門生故吏們,迅速就被任命了大量的關鍵職位,甚至於門生故吏之一的韓馥也被任命為新的冀州牧。袁閥的權勢,一時間擴大到了極限。

 而這的確也引起了弘農楊氏的不滿,以楊彪為主的勢力開始與袁閥離心離德。

 董卓趁勢又提拔了一批小世家與寒門出身的官員,這批官員本來就沒什麽靠山,但至少清楚董卓不希望他們投靠袁閥,所以就投靠了楊彪。於是兩股勢力在朝堂上對峙,好歹是保持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只是董卓還是漏算了一點,那就是在世家的共同利益上,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

 在出身上面,董卓起於微末而且粗鄙不堪,他登上高位這件事情,袁閥和楊閥,甚至天下的世家門閥都並不樂意看到。故而就算兩派在朝堂上吵得歡,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撕破臉皮,一切的爭鬥都維持在一個非常和平的范圍內。

 “嶽父,劉辯該死了!”又過幾日,李儒上諫。

 “他被方雲殺了?”董卓沒聽清楚,聞言卻是猛地抬起頭來。

 “就是因為沒有殺死, 所以才成問題!方雲很顯然打算挾天子以令諸侯,哪怕是一個廢帝。我等既然已經擁立了劉協,那自然不能夠讓他得逞,否則我們會陷入被動。故而應該宣布劉辯已經去世的消息,如此方雲就算再把劉辯拿出來,也沒人信他這個黃巾軍了!”李儒嚴肅的說到。

 “可皇子辯,就在他手中啊!”董卓擔心的說到。

 “只要今上昭告天下,那麽劉辯就算活著那也是死了,天下不會承認一個被黃巾軍挾持的皇帝。再說,他方雲如何證明,手中的劉辯就是劉辯本人呢?”李儒微笑著匯報到。

 “大善!”董卓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自然是允許李儒去做。

 不多時,劉協就‘發布’了一份昭告,表示皇子辯已經去世,追封其為弘農王,準葬於皇陵之中。而這份詔書傳出去後,世家門閥們,尤其是知情的世家門閥們,居然也幫著推波助瀾,結果可怕的皇子辯,就被他們這樣‘害死’了……

 ps:劉辯到底還是‘死了’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