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群英三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後續的安排
郭嘉成為新一任的總理,然而他上位的第一時間,就表示兩年內除了特殊情況,否則都會蕭規曹隨,沿用戲志才的行政方式和方針。

 這是他對這個老友的敬重,最重要的是這些方針和策略本身也得到了他的認可。沒必要為了顯擺自己的地位,故意推翻了重建,這樣只會浪費時間而已。再說就算重建,只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在融合了王允的武魂之後,郭嘉的全屬性已經獲得了全面的提高。比不得融合了張角武魂的戲志才,不過他是在沒有規則之力阻礙下融合的,所以提升幅度而言相差不大。

 本來相對薄弱的行政能力得到了加強,浪子的性格在成為總理之後也開始修正。當原本吊兒郎當的他,第二天以非常嚴肅儒雅的姿態出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已經習慣他原本樣子的文武們頓時有點反應不過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一些議題自然成為了當前必須要處理的問題:

 首先,徐州和青州已經成為本國固有的領土,如何處理這些領土;其二,針對兩地的防守安排,應該如何調動;其三,總理的任期應該設定一個時限了;最後,關於行政部門公務員退休年齡的界定,還有第一批退休人員名單的擬定。

 第一個問題不難,說穿了就是選兩個人來擔任徐州和青州的刺史而已。這點大家已經有了名單,不多時就已經決定,審配擔任青州刺史,而沮授擔任徐州刺史。

 兩人都是方雲的老部下,行政能力都非常出色。其中審配允文允武,考慮到履歷和能力問題。所以他擔任青州刺史也算是眾望所歸;沮授更不必說,本來擔任軍師一職也非常合適,不過他本人更擅長治政。履歷而言也是老人,所以安排在徐州倒也算是合適。

 與此同時。宗寶轉為地方武警系統,武安國作為副將,調入徐晃麾下,駐守在平原郡祝阿一帶,主要是防禦可能來自兗州的敵人;張濟和張燕兩人駐守在齊國般陽一帶,虎視泰山郡。考慮到防線問題,或許有可能對泰山用兵。

 張繡調往琅邪郡臨沂,胡赤兒和胡車兒分別在繒國和彭城郡合鄉一帶駐守。只要遇到攻擊。基本上張繡和駐守在沛縣那邊的張郃會第一時間過來支援。

 高順和高覽兩人,分別在沛國的譙縣和向縣駐扎;趙雲則是在淮陵一帶駐扎,至於廣陵那邊,太守方雲交給了陳登和秦宜祿這兩個徐州老人來看顧。一則陳登的確是允文允武,是一個當太守的材料,以後歷練歷練,當一方刺史也不是太勉強。

 就是要通知他少吃魚膾,畢竟歷史上他就是吃魚膾吃出寄生蟲病,最後在三十九歲那年掛掉的,那本來可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至於要不要開戰全國性質的殺蟲行動。比如捕殺釘螺什麽的,方雲也在考慮之中。

 北方這邊,韓猛繼續駐守清河國;周倉則調往上黨陽阿一帶駐守;解然則是在黎陽一帶駐守。管亥、臧霸、孫觀、尹禮和吳敦等人也分布在這條防守線上。有些不能指望他能夠守得住,但至少要拖延到友軍前來支援。為此,新一輪的征兵和訓練必然要開展。

 好在有徐庶暫時擔任總教導官,有他負責訓練那一切都會輕松許多。

 就在前幾天,方雲又開出了一個步兵轉職令,他想都沒想就交給了徐庶。此刻徐庶麾下已經招募了一千步卒,然後在這些步卒的基礎上,擴招了四千普通士卒加入進去作為徐庶麾下的主要戰鬥力,本屆軍官考試前十名的張妍和徐蓋。則出任他的副官。

 早些時候投降的田豫,還有原本劉虞麾下的大將鮮於輔和閻柔。則安排在了邊境駐守。與此同時,陳濤、趙黎和樊稠則被調了回來。陳兵並州邊境,做出了攻打司州的準備。

 其中陳濤和趙黎回來晉陽的時候,家裡的妻子已經為他們添了一個後裔。陳濤的兒子叫做陳靖,而趙黎的第一個兒子,則為了照顧蔡邕的面子,改姓蔡,叫做蔡慶。

 兩人都是不安分的主,結果他們在晉陽休整了一段時間後,調往並州邊境大概在一個月後,他們府中又派人過來表示,兩個夫人又懷上了……當然,這是後事了。

 倒是文稷,難得成親了,妻子卻是屬於難產型,至少那麽多年都不見懷上。他不得不把妻子的婢女給收了當妾,結果一發命中,這下子好歹也算是證明了他至少不存在問題。

 各武將調配的安排已經完成,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是文臣們最關注的主題。

 一個總理大概可以在位多少年,顯然五年的時間並不妥當,很多政策只怕都還沒有見到成果就不得不退下去了。十年的時間又有點長,萬一總理平庸無能還要佔著位置,那對於下面有能力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折磨。

 好在方雲已經有算計,表示總理的任期是四年一屆,四年後若是成績斐然,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麽就可以連任一屆,也就八年的時間。八年後不管成績如何,也該讓位了。畢竟按照正常的政治生涯計算,一個底層的科員混到總理級別,至少也得五十幾歲的年紀,八年的時間已經是六十多歲,退下來也算正常。

 另外,方雲擬建設一個政治谘詢局,所有退休下來的總理和國級幹部都會安排在這裡。至少也會掛一個名,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他們將有機會列席,並針對下一步的方針給予建議。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出席,這是自願原則。

 這個安排,主要是給他們一個發揮余熱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幫助那些新的政治新人。簡單來說就是以他們豐富的行政經驗,給新人帶帶路,幫忙處理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

 這個提議自然也得到了文武的認可,誰也不希望退下來之後。就蝸居在家裡無所事事。雖然抱子弄孫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身居高位久矣的他們,很不習慣這樣的生活。

 最後就是退休時間的問題。按照方雲的意思,六十歲便是一個公務員退休的時候。尤其是最後三年的時間。若無更進一步的可能性,那麽就要提升半級擔任一些閑職,給後來者讓讓路。時間一到,再提半級退休,享受該級別的退休待遇。

 其實,說穿了就是打算普及退休金分級制度,至於退休金這種存在,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存在。按照《漢律》。70歲就可以致仕,也就是退休,這個情況下下,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可以享受俸祿三分之一的退休金。少數功勳卓著的,還能發原俸。

 不過唐朝的時候,六十幾歲的也可以致仕,但是這個情況下,就沒有俸祿發放。然而很多朝代,官員寧可死在任上。也不會致仕。

 和未來不同的是,未來人才多,所以退休是被動的。年齡一到就退休。

 這個時代人才太少,以至於想退休君主也未必允許,至少沒有那麽快找得到可以頂替的存在。所以這個時代的退休,往往意味著是臣子主動請求退休。最多,就是因為犯了什麽特別的過錯,或者政治站位出錯,所以才‘被告老’,這應該是最原始的被動退休了。

 大官都這樣,不足兩千石的小官自然就別指望可以致仕了。就算是致仕也沒有退休金可以發放。不少人擔心老了之後,家裡人沒有人照顧。難免就會貪一點留給家人。小貪有時候就這樣發展成為大貪,巨貪。

 到頭來。吃虧的還是百姓,損失的還是政府本身。

 至於那些真的可以堅持到最後的官員,估計對他們來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應該算是最好的安慰了;有能耐的,多少也會在退休之前,安排好兒孫的仕途,甚至當個小吏什麽的,安排不了的,就讓兒孫自謀出路吧。

 一個國家出現這種兩極分化,那可不是方雲希望看到的。好在隨著商業稅的不斷增加,他也有了發放退休金的底氣。

 這件事情也關系到官員退休之後的收入和待遇問題,結果討論自然也是最為熱烈的。就這樣足足討論了三天,基調這才確定了下來。

 退休金分級,根據不同的級別給予不同的俸祿待遇。俸祿的發放不和職位掛鉤,而是和工作年齡掛鉤。工齡越高,那麽發放的退休金就越高,反之則越少。至於那些在任上就暴斃而死的,國家最多給予一定的撫恤,但退休金顯然就沒辦法發放了。

 這個退休金,僅僅是本人可以領取,而且在本人死亡後,就自動取消發放。不過每年會根據市場物價,甚至退休者本身的年齡上調一部分的退休金金額,不讓退休者吃虧就是。

 最低一級的退休金, 至少也要讓退休者,每天可以吃三頓,每周至少有一頓肉作為發放的標準。不管如何,也不能讓別人退了休之後,吃個飯都成問題不是。省著點,比如每天吃兩頓,不吃肉(畢竟有食油)的話,多少可以省下一些退休金買點別的用品什麽的。

 退休金的分級還有發放,就這樣直接通過,剩下的就是宣傳和後續的普及問題。

 當然,如今還有一個非常需要處理的問題,那就是擬定第一批退休人員名單的事情。其中,楊彪、王子服和蔡邕等老臣赫然也在名單之中。

 他們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只有三年的時間,三年後如無意外基本上就要退休了。在仔細考察了這些年的政績情況之後,對於沒有升遷可能性的人,將提半級放在清閑部門,等待退休的到來,比如一些沒什麽實權的副職之類。

 次日,隨著報刊的發布,退休制度和退休金制度也開始為天下人知曉,不過目前只是在晉陽一帶廣為人知。當然,也因此引起了百姓的熱烈反響。

 ps:行政篇暫時告一段落,下一章恢復戰爭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