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群英三國》第一百零二章 試行地漠北
readx(); 華夏的靈氣驟然濃鬱了不少,這使得華夏百姓們多少都得到了些好處。

 先天以下自然沒辦法主動吸收這些靈氣,但是可以被動的吸收一些,長期生活在這種靈氣濃鬱的環境之中,身體也會比以前更加健康,壽命甚至都會有所提升。

 後世所謂的長壽之鄉,十個九個半都是自然狀態保持著很好的,這就意味著靈氣比一般地方要濃鬱一些,故而人們長壽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不僅是在國內,國外那些生活在自然狀態保持得不錯環境下的人,也會比常年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要更加長壽和健康。

 真正受惠的,到底還是先天以上的存在。自從方雲公布了正常版功法之後,沒事的時候就開始修煉。不僅是武將,文人們也在修煉。

 其中荀彧、郭嘉和戲志才等人都是以文入道的典范,或許武力還不說先天,但腦域的開發研究超越了先天,故而也可以吸收天地靈氣。

 只是他們這些人,最終會進化到什麽程度,會如何進化,說真的方雲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話他是相信的,那就是‘三千大道皆可成聖’!

 武道也好,文道也罷,不過都是道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

 或許是受到了他抱丹期的刺激,武將們如今沒事除非是必要的應酬,否則都會關起門來修煉。文臣還好,武將心裡清楚,他們的價值就在這一身武力上面。

 誠然,如今靈武已經開始逐漸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但先天武者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不過如今看來,先天境也有點略微不足了。以後若是不能跟上方雲的步伐,一場富貴又能夠持續多少年?

 至於人情,那是一種消耗品,消耗越多越少,最後花完了,人也就完了。

 只是再潛心修煉的人,很快就徹底呆不住了。到了202年中旬。年中大朝會如期召開。

 首先,自然是今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開銷比以往多了不少,不過收入更是多了許多,今年度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主要的開銷,到底還是裁軍和整編地方軍所花費的安置開銷,這是一次性開銷,明年就不會再有。隨著地方經濟的恢復,稅收又會上升到新的高度。

 其次。便是新決策的宣布,方雲決定在西域、漠北和東瀛三處之中,選擇一個地方作為《域外私有製》的試行地點。簡單來說就是打下一塊地方,然後在這裡實行《域外私有製》一年或兩年的時間,根據情況再全面施行。

 至於到底要打哪裡,自然是暢所欲言,最後索性舉行了一次投票。

 結果,看似蠻荒乾旱的西域首先就被否決;然後就是從來沒有去過的東瀛,大家對那裡也不熟悉索性也是直接否決;於是最終決定,試驗地點。選定為漠北地區!

 具體方針會在年終大朝會的時候宣布,不過明年必然會有一戰,故而方雲令眾將尤其是華北軍區、西北和東北軍區的總司令做好戰鬥的準備。

 西南和華南軍區也不能怠慢,歸化令必須要落實,這也是實打實的功績。華東軍區的司令也有任務,那就是訓練士卒的水上作戰能力,顯然方雲也打算對東瀛下手了;華中軍區稍微苦一些,主要負責各地的後勤輸送和護衛工作,但累積下來也是實打實的功勳。

 反正三年或六年一換,陳濤也認命了。自然是保證完成任務。只是沒想到,他那精銳的騎兵部隊,居然有要淪為當輜重部隊的時候。

 第一批派去探索東瀛和琉球島的船隊已經出航,有專門的航海地圖和飛剪船。相信這並不成問題。只是方雲對這個時代的島國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似乎有一個國家叫做邪馬台什麽的,之後就是似乎曹丕曾經贈送給島國一把青銅劍,便是後來的天叢雲劍的樣子。

 對於這個時代的島國,更多來源於群英7裡面的設定,裡面分別有邪馬台、出雲和阿蘇三大勢力。其實都歸屬於卑彌呼統轄的樣子。真是如何誰知道,反正他不關心這個。

 倒是根據以前宮裡的典籍,得知這個邪馬台國其實叫做奴國,又因為使者很矮,所以也被稱之為倭奴國,當時他們就獻上了160名奴隸作為貢品。

 對於動輒就是數千上萬奴隸規模的西漢來說,160名矮子奴隸還真算不上什麽。關鍵還是外藩來賀這件事情,那才是真正值得高興的。與此從那個時候開始,雙方就開始建交了。

 有西漢的支援,尤其是在武器方面的支援,倭奴國若是還不能夠蕩盡八荒那才奇怪了。故而在許多傳說裡面,都有描述邪馬台國如何戰無不勝,其實說到底還是有外援的關系。

 不過真要算起來,似乎這年頭片區域還分成了許多小國,他們之間打來打去的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至少也要在一百年後,才會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和’政權。

 至於所謂的神靈女卑彌呼,如今想來已經死了吧?就算還活著,也是七老八十的,只希望真的如傳說一般,七八十歲依然如少女般妖豔吧!反正,打下來,什麽都知道了!

 說起來,甘寧的南洋探險團,似乎也去了一段時間了,按說應該已經回來了才對,為什麽遲遲不見蹤影,莫非出現了什麽意外?

 這可是真正的海軍精銳,可不能就這樣糟蹋了啊!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方雲卻沒有閑著,國家剛剛安定下來,尤其是中原、荊州和益州地區才剛剛經歷過戰亂,那裡的百姓的傷口尚未撫平,很多東西需要處理。

 可以說,封建時代皇帝這個職位,就不是人可以當的。除非打算混吃等死,否則的話只要想要當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非得真的要忙個半死不可。饒是方雲已經是抱丹期強者,每天至少也有五個時辰要埋首案牘。

 換做是一般人,加班加點只怕也是在所難免,這還是總理那邊過濾過的部分。

 若非條件不允許,方雲還想直接進入君主立憲製算了,這樣皇帝可以安心享福。什麽事都交給首相和議會來處理。只是要真正做到這個地步,沒有兩三百年只怕不可能,不過這又如何,不過是兩三百年而已。他還等得起!抱丹期的他,有這個自信可以這樣宣布!

 只是,讓兒子當兩百年的儲君,就算他可以成為先天境強者,甚至抱丹境強者。二百年苦等下來,也是一種折磨。康麻子那陣,他兒子當了六十年的太子,最後都等不及了。

 皇權,還真是誘人的玩意……話又說回來,自己都還不是皇帝好不……

 劉辯這皇帝是越來越不務正業,好好的已經當起了作家,第一本書就叫做《亡秦論》,和《過秦論》截然不同,徹底分析了先秦的亡國真相。不少人甚至在這本書裡面發現。裡面有不少也是西漢沒落的一些根本原因,顯然劉辯是在借古喻今。

 文中也有不打算複興東漢的意思,這使得不少人有點失望,但也讓不少人松了口氣。華夏如今經不起折騰,而且時局已經明朗,何苦強作小醜?

 此刻,他似乎開始寫第二本書,主要是描繪華夏外世界的。似乎是在造勢,也可以看做是為了移民澳洲,做點前期的準備。

 這也好。他在華夏的處境已經越來越危險,這不需要自己說些什麽,也能夠感受到。

 誰都知道,方雲已經位極人臣。如今不僅是帝師,還是六安候,大將軍。封邑在方雲的故鄉六安,已經是萬戶侯,再上去就是封公了,以封邑地推算。當封為魏公。若再上去,便是魏王,妥妥的曹操老路!

 關鍵在於,曹操當時還沒辦法一統天下,但方雲卻做到了。若有天方雲真要當魏公,沒有任何人膽敢阻攔,就算直接稱帝建立方魏政權,也沒有人敢說些什麽。

 國號不是可以隨便定的,當初項羽是楚人,所以建國國號必然是楚;而劉備當時在益州建蜀國,也就是蜀地;孫吳和曹魏也都是按照這個起名法則。甚至漢朝這個朝代,也因為劉邦當過漢王的關系。

 可以說,這是古代最正統的起名方式,只因為這些名號都來自周室這個天下正統。

 後來的隋朝,只因為創始人楊堅當過隨國公;唐朝也因為李淵被封為唐公;反倒是明朝,老朱認為大明就應該是‘日月之下皆為明土’,所以取了這個俗氣的名氣,逼.格卻是下降了不少,純粹就是暴發戶的即視感。

 如此也看得出,蒙元和滿清兩個朝代,僅名字而言就不被認同為華夏朝代。故而為其取名的士人,說不得一開始也不認為他們可以得到華夏的統治權吧。

 隨著第一批行政部門的搬遷,遷都也拉開了序幕。預計在後年年初左右,方雲他們就要搬遷到雒陽行宮,而到時候,也將是方雲接受禪位的日子……

 時間終於到了203年,年終大朝會終於確定了對漠北用兵的消息,而《歸化令》也會同步執行。

 羌人和部分鮮卑人部落,經過數年的歸化,從生活習慣到基本禮儀都和漢人沒什麽區別,他們也逐漸有了漢人的自覺和自豪,再加上太平教道士的傳教,使得他們開始同化。

 後續也有不少漢人和他們進行通婚, 雙方的交流進一步展開,不少的羌人和鮮卑人開始學會農耕,如此他們就會開始放棄遊牧,開始選擇定居下來。

 同時,大量草場的建設,以及放牧的科學化管理,使得他們也開始放棄了遊牧的做法。

 此番出戰,主要是針對雲中,朔方以北地區的未歸化胡人進行的戰爭。在這片蒙古大草原之中,不知道會沾染多少胡人的鮮血。

 但不少武將和文人都清楚,屬於他們私有的封地,將會出現在這片區域內!

 PS: 遠征漠北,蒙古大草原沒跑了。

 最後還是慣例環節:

 感謝書友‘長青無悔’的打賞!本書完結,新書是否相伴?當然也多謝一直以來的厚愛!

 感謝各位訂閱和投推薦票的書友!多謝你們的支持和厚愛!本書即將完本,新書開始籌備,尚能跟隨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