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群英三國》第九十三章 域外私有製
在所有人的等待中,公元201年來了,隨著春節的過去,大家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如今201年已經過去了17年的時間。方雲從穿越到現在也有了17年的時間,今年他已經37歲了。

 華夏大地的百姓死傷了不少,從最初的五千萬以上,下降到了兩千七百萬左右。這還是方雲鼓勵生育,而且最大限度休養生息的結果。

 與聯合勢力的最終一戰之後,他再次整合和裁軍,全國隻保留二十萬陸軍。其中漢中零陵和交趾三郡分別駐守一萬人,並州幽州和涼州分別駐軍三萬人,西域駐守四萬人。

 另外還有海軍六萬人,不少陸軍都轉為了海軍。陳濤的兒子陳靖,也報名參加了海軍少年班,積極學習航海知識,以後似乎不打算繼承父業成為騎將,而是打算走海軍路線。

 方雲重新打下豫州和兗州之後,不少被卜己他們帶到並州來的百姓,思鄉情切,又搬遷了回去。不過這部分到底還是少數,畢竟大部分人已經在並州住習慣了,身上不知不覺已經烙下了並州人的印記。

 不過估計和後世一樣,並州本地的原住民,更習慣稱呼這些外來的移民為客家人。不僅僅是並州,如今揚州地區和交州地區,也開始出現了一批批的客家人。他們有些是響應政府的要求過去定居和開發,有些則是背井離鄉過去避難的。

 方雲承諾,長江以南,只要過去定居並且常住的,就可以享有一塊土地百年的產權。在長江以北,一般人能夠獲得的土地產權往往只有五十年,最高不能超過七十年。百年在這個時代幾乎相當於五代人都能佔有這片土地的使用權。

 再加上一切其他的補助,補貼,總算是有一百五十萬人願意南下到江東地區定居。這些人和本土的老牌勢力,自然而然的對立起來。好在如今大勢所趨。再加上方雲不缺官員,揚州本土的世家自然也不敢造次。

 別的不說,只要方雲宣布,從今往後只要是江東的世家都不允許考公務員或者軍官。就能逼死一大堆江東世家。沒有官方後台的幫助,就算再老的世家也注定要沒落。如地方官員再針對性的下黑手,那麽破家滅族幾乎都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江南的氣候非常利於水稻的生長,一年兩季水稻,再加上補種一些經濟作物什麽的。一年只要追肥充足,豐收不是夢想。而中原地區到底開墾得太多年,土地的肥沃程度比不上遼東的黑土地,還有這江南的沃土。

 方雲也希望把中原和雍涼地區變成人口集中聚居地,還有工業商業基地,糧食主要依靠荊州揚州和幽州三地來負責供應。當然也不是說中原地區就不會有農業,只是不再主要種植農作物,而是改為種植經濟作物什麽的,尤其是棉花

 無論是製作棉衣或者棉被,又或者製作無煙火藥或者藥棉。棉花的需要可以說是空前的巨大。如今棉花產量根本還不能滿足普通家庭的需要,擴大產量已經顯得非常迫切。

 就這點事情,方雲也足足花費了六個月的時間去處理。他承諾地方原來的制度保持不變十年,如今除了幽州並州冀州雍州和涼州,其他州還保留著原本的政治模式。

 就算有改動,也變化不大。其實大家都清楚,這是給那些世家十年的優待,十年後他們已經累計足夠的資源,再加上十年的培養兒孫想來也有不少出仕,又或者已經在讀大學的存在。這就使得就算政治模式發生改變,他們也能繼續立足。

 正因為沒有後顧之憂,他們才願意配合方雲的治理,並承認方雲的治理。暴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不管是如今還是後世,這都是一個真理。

 其中牽扯到太多的利益,關乎太多世家生死存亡,逼得太厲害,別人只會鋌而走險。政權不會因此被顛覆,但也絕對會叫人感到惡心。

 新一輪財政收入統計已經完成。今年度財政收入比去年下降了30左右。主要是中原地區的最終戰爭,使得這裡的經濟活動受到了破壞。大量人口的損失也造成了消費缺乏活力,日用品和糧食的價格有所提升,但工業產品和奢侈品的購買率卻是嚴重下降。

 市場的培養需要時間,按照商業部的估計,估計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中原地區和荊州地區的商業才能緩過來,之後才會穩定上升。好在不需要在擔心戰爭問題,使得這好不容易變好的局面再次惡化。

 年中大朝會再次舉辦,這是在財政收入統計完成之後,在六月份舉辦的一次大朝會。

 這個朝會有時候會宣布一些新的法令和一些改革的措施,報紙也會同步跟進報道和推廣。同時,也會宣布明年的一些計劃,並且在明年年底的年終大朝會裡面,正式作出安排。

 不知不覺,大家已經發現方雲和劉辯兩人並排坐。對這個現象大家倒是見怪不怪,或者說大家已經想到會有這天的到來。甚至只怕有個別的存在,認為這一天來得太慢了點。

 顯然,劉辯禪位的時間開始進入倒計時狀態,不過當事人似乎並沒有什麽意見。若是政權可以和平的過渡,倒是一個喜聞樂見的結果。

 方雲和劉辯並排而坐也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只怕這件事情報紙都不會刊登出來。在簡單的驚訝之後,所有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總理郭嘉就下一年的計劃作出安排,這個時空的他完全就是一個經濟學家,或者說比起軍事參謀或者治理地方,他的能力更突出在經濟建設上面。

 想來也是,想要國家富強,經濟才是關鍵,其中首重工商建設,這才是真的稅收來源。農業的稅收,不僅是方雲,他也認為應當逐漸減少。

 他比歷史上的那個他,花了更多時間去學習。也為了適應方雲的需要,投入到了經濟學的研究之中。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如今的他,他在經濟領域依然是這個時代的鬼才。只可惜那個歷史上的浪子鬼才已經不複存在。

 從這方面來看,他是郭嘉,但又不是郭嘉。不僅是他,大部分的歷史人物,也已經不再是他們自己。思想和意識的不同,使得他們已經不再是歷史上的他們,完全是另一個人。

 明年度的安排裡面,並沒有攻打益州的安排,這使得軍方有點不滿。不過也清楚偌大的中原和荊州地盤需要治理,資金投入必然很大,這就使得軍事開銷有所下降也算正常。

 不過作為軍人,看著軍費開銷下降,心裡不痛快那是自然的。

 隨後,會議並沒有結束。而是郭嘉表示方雲會宣布新的一項重要法令。

 這似乎是第一次,方雲宣布新法令。上次宣布的時候,似乎就是一國兩制計劃。這項計劃直接使得那些新附州的世家,反抗程度下降到了最低點。這個法令的提出,被臣子們稱之為劃時代意義的決定。

 如今方雲再次如此鄭重的宣布,顯然又是什麽真正重要,甚至影響華夏未來的法令。於是大家都認真等待著,甚至呼吸都不敢太大聲,生怕聽漏了什麽。

 “咳經過我和三位總理,還有軍部的幾位重臣的商量結果。現在正式決定,在明年開始,實施域外私有製制度”方雲清了清嗓子,然後鄭重的宣布到。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大漢除非新附州,否則都采用土地國有製制度。以後華夏本土,都會采用這種制度,誰也沒辦法改變這個決定。私有製,似乎隻存在於歷史,沒想到方雲居然會再次提出這個詞匯。

 所以大家聽得更加認真起來。生怕漏掉某個信息,畢竟這只是預實施計劃。真正要確立至少也要等年終大朝會舉辦才會落實,不過聽聽先行版的,也好及時準備一番。

 “華夏的固有土地,以東到高句麗半島為止,往北到朔方和九原一帶為止,往西到西域都護府為止,往南到崖州和交趾一帶為止,當然夷州也包括在內;在這些區域以外,北方的大草原交趾以南的海島或者陸地華夏以東的海島和陸地西域都護府以西的所有土地,都被稱為域外。

 所有域外土地,都會根據各位的功勞,主要是戰功分封出去。各位享有這些封地的治理權和最高三百人的私兵募集權;不過事先聲明,這些地盤會采用推恩令方式,若是你們後世子孫不肖,那可別怪我奪了他們的繼承權。”方雲首先叫人把世界地圖拿了過來,然後比這地圖,對所有人說到。

 很多人幾乎是第一次看到世界的全貌,頓時驚呼世界的寬廣。但真正驚訝的還是方雲的新政策,按照這個說法,顯然方雲打算以佔領全世界作為最終目標。

 如此一來,戰爭會繼續下去,戰功自然不會少,如此說不定,以後可以得到一塊不亞於華夏范圍的封地也說不定。

 頓時,武將們變得呼吸急促起來。而文臣聽聞也可以根據貢獻和職位,獲得一定的封底,自然也變得非常熱衷起來。好在他們更加理性一些,知道這些地方只怕大部分都是蠻荒,方雲分封給他們,無非是讓他們幫忙開發罷了。

 不過偏偏這個魚餌,還真的很管用。無他,華夏人天生對私有土地這四個字,很沒有免疫力。尤其可以享受這個土地的統治權,這更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這道法令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就獲得了通過,大家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等待著年終大朝會的到來。到時候,這項法律的最終版本,會正式頒布。

 這也意味著,明年開始,這項法令會正式實施未完待續。

 ps: 如何迅速開發域外土地,我想到的就是域外私有製,其實也可以稱之為域外分封製。只要軍權不外包,那麽自然不會存在什麽問題。再加上推恩令的存在,使得最終大部分的土地都會流回政府手中,到時候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年終大朝會開始以前,各位也可以針對你們的看法在書評區裡面留言,建議不錯的,我會采納,作為域外分封製的最終版本。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