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群英三國》第三十八章 對佛教下手
張魯是在次日發現閻圃沒有來,以為對方病了,誰知道卻得知對方已經掛印而去。\\

 對於閻圃,張魯是非常器重的。他身為天師道當代教主,本身習文學武不說,還要傳播教義,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去管理政治和軍事方面的事情楊松可以幫他管理一下政務方面的一些瑣事,但更多還是由閻圃來管理,甚至軍事方面閻圃也貢獻頗多。

 他的離開,張魯是非常不忍的,也想不明白他為什麽會離開自己而去,又去了哪裡。

 卻不想楊松卻是抱怨:“主公對他恩重如山,不死效死也就罷了,居然招呼都不打就直接離開,又如何對得起主公對他的恩義”

 在一番轟炸之下,張魯也開始接受了這個事實,覺得閻圃的確是辜負了他的厚望。最後對他的離開,也不再放在心上。

 他哪裡知道,方雲送了楊松不少的金銀珠寶,而且還給他在雍州長安附近安排了一份田產。最後宣布,若是漢中被打下,他們楊家依然會受到重用。

 比起只能在太守麾下擔任一個普通的郡丞,楊松在方雲麾下甚至有希望成為州刺史。甚至只要懂得攀爬,未必不能夠成為丞相一樣的存在。

 張魯太低估了世家的野心和胃口,在絕對的利益下,世家會以家族的利益為根本。至於他張魯的死活,卻不是考慮范圍。用楊松私下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漢中楊家既然把你捧起來,那麽也是時候到你報恩的時候了”

 在他看來,沒有漢中楊家的處理,張魯在漢中郡立足都成問題。漢中郡的地方縣令,還有各種小吏。或多或少都和楊家拈親帶故的,沒有他們的幫助張魯最多就是一個被架空的太守。實際上如今他也差不多是這樣,除了安安穩穩當他的教主。對地方的掌控卻是幾乎沒辦法做到,只能依靠他們楊家人來。

 閻圃來到了晉陽。方雲直接任命他為長安雍州別駕,目前雍州和涼州還在馬氏一族的管理范圍,按照一開始方雲宣布的基本政策,青州、徐州、幽州、司州、雍州和涼州這六州的政治制度依然保留原本的樣子,唯有並州和冀州進行了全面改革。

 這樣做,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地方的老牌實力,二則也是給全面改革留下一定的準備時間,畢竟改革永遠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方雲不會隨便全面改革,省得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不可逆轉的問題。

 如此,閻圃自然是安心的當他的別駕從事,從郡主簿變成別駕,他也算是飛黃騰達了。對於這個結果,他還是相當滿意的。

 至於原本的別駕鍾繇,則調往司州擔任刺史,算是又提升了一級。只是司州比起雍州更加的荒廢。建設壓力非常重大,工作量也非常高,和昔日比起來也算是天壤之別。本來的美差。在這個時期反而是比發配邊陲也會好不到哪裡去。

 好在鍾繇的確有才華,而且也任勞任怨,到任之後開始建設工作,進展得還算順利。

 到了七月份,通往漢中地區的最後一段高速公路擴寬完畢。只需要把水泥鋪設上去,這條公路也就竣工了。到時候別說什麽大軍出擊,就算帶上大量的攻城器械都不成問題。

 百萬人的共同努力可不是說笑的,晝夜不停息的工作下,效率發揮到了極致。不過這種情況只能出現在國家工程方面。一般的工程那些商會可沒那麽多錢雇傭那麽多人。

 就算是國家出力,從長安到漢中這段高速公路。也花費了國庫的兩成左右,主要還是百萬人的口糧。還有大量的水泥和其他材料的消耗部分。工錢方面,還沒有算進去。

 本來有人上諫,說是可以徭役的形式征發人手不是只是這種形式,尤其聽聞還是由征發的民夫自己攜帶乾糧的情況下,方雲立刻否定了這種建議。

 一則,這樣會消耗掉新政權的民心,畢竟一個國家的百姓對這個國家多麽擁護,免費還要倒貼糧食幫忙工作,要說沒有怨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再則從長遠考慮,分發工錢給他們,其實也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提高。

 別的不說,至少在修建公路的過程之中,就有不少的商隊,帶著大量的物資過來銷售。得到了工錢的百姓,也順勢買了一些。大部分都是吃食,這些單身漢沒什麽家庭負擔。甚至有些邪惡一些的,直接把五十多個做皮.肉生意的娘們帶了過來,找了個地方搭建幾個棚子,就可以開始營業了,生意居然還相當不錯

 大量的消費,使得市場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會進一步擴大生產。賺到了不少錢的商家,如今很少會把錢儲存起來,而是更大規模的進行投資。不管是工商業,還是農場,只要能夠賺錢的他們都在投資。甚至方雲也在投資,他在夷州投資了礦業,然後不多時他們的勘探隊在基隆港附近發現了一座金礦,儲量還算不錯。

 這就是後世的金瓜石金礦床,同時伴生的還有硫砷銅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自然金、銀金礦等。而這座金礦發現的消息傳到了晉陽,並且通過報紙刊登出來,對於在夷州勘察礦石的熱潮自然也就開始了。甚至於,對於草原的確是礦石勘察,還有東北的資源勘察和投資也順利展開。

 軍用物資的儲備也在有效的進行,估計今年內估計沒辦法,但明年開春之後攻打漢中將不成問題。割據在豫州、兗州和揚州局部地區的聯合政權,今年依然在進行休整和融合,關鍵是他們的人口已經有點稀少,不休養生息的話很容易出現問題。

 只是這種問題,只怕沒有二十年,沒辦法顯現出成效。關鍵的還是實行軍屯,好在不少的高產作物已經開始在市場上流通,使得他們不至於擔心真的沒有糧食的問題。最多,用玉米、白薯和馬鈴薯湊合著過日子就是了。

 只是在過年之前,有一件事情,還是讓方雲非常在意。

 那就是雒陽的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華夏之後,第一座建設起來的寺廟,也是後世華夏佛教的祖庭。白波軍時期,並沒有破壞這座寺廟,甚至白波軍的將士裡面,都有不少因為大量殺人,最後被忽悠信了佛教的存在。

 這些人保護佛產,甚至於只要托庇於白馬寺的農民,都能夠免遭白波軍的破壞。白波軍如此重視佛教,也有一個說法,是白馬寺和白波軍的名字有點相似,而且在道教那邊得不到信仰的白波軍,自然而然的轉換了信仰。

 但這一切,也使得佛教在司州的發展非常迅速,大量的田產被他們吞並。

 這個時代的佛教還沒有後世那麽慈悲,對於教徒更多采用恐嚇的方式,反正就是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宣傳教義。同時他們此刻並沒有戒肉戒酒,不少的和尚念著佛經,吃著肉食和喝著酒,完全就是一副酒肉和尚的作態。

 最重要的是,因為白波軍時期的關系,白馬寺侵吞了不少的田產,不少的百姓都成為了他們的佃戶。再加上方雲許諾十年政治不變,這就使得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些信徒,甚至他們佃戶的供奉。

 這也就算了,他們甚至還公然開放高利貸,然後用武僧威嚇借款者把土地交出來。結果就是他們佔據的地盤越來越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勢。寺中更是豢養了三千多名僧兵,完全就是一個**王國一般的存在。

 甚至於,白馬寺還聯絡其他地方的寺廟,包括徐州、青州和雍州的寺廟,作為盟主一樣積極傳教,甚至抵抗太平教和天師道的傳教大業。

 這點有太平教的祭司專門和方雲進行匯報,這才讓他關注到佛教這個存在。說到底,在南北朝之後,佛教才慢慢形成規模,最後正式成為華夏宗教之中信徒最多的存在。但在這個時期,這還是一個小規模的教派,沒什麽信徒,而且教義非常的簡單粗暴。

 正因為沒什麽影響力,所以方雲才忘記了它的存在,實際上它卻一直存在。真正調查才發現這個時代的佛教,當真是比後世更為不堪。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外來教派,看多了洪荒的方雲,對佛教本身沒什麽好感, 尤其在漢魂的查探下,發現他們居然那麽放肆,心中就更是非常的不爽。

 更別說,他身為太平教的第三代天公將軍,豈能容許這種歪門邪道在自己地盤傳教經查證,居然晉陽都有座寺廟,而且也有一些的商人或者世家信佛的

 整改如同那些其他的穿越者一樣,設定準入門檻

 何必那麽麻煩如今不過是漢末時期而已,佛教還沒有那麽大的影響力真正的阻力,則反而是漢朝皇室本身,只因為佛教的來到,主要是因為劉秀之子劉莊應經的。若是直接滅掉佛教,劉辯首先沒辦法答應,畢竟這是祖先制定下來的,身為子嗣後代,哪有說自己祖先做錯的道理傳出去,只怕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要落下來了

 但要是不管,以後要管可就不容易了,無奈之下,方雲還是去和劉辯商量了一番未完待續

 p:本想說直接滅佛,後來才發現佛教的傳入和漢明帝有直接關系。誰讓主角自稱是漢臣,這下子總不能讓劉辯做出不孝的舉動不是但若說這樣就算數,那也是不可能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