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群英三國》第九十章 把錢都花光
184年大漢的稅收是多少來著?不好意思,方雲沒興趣去調查。

 他只知道如今國庫裡面躺著上百萬貫的五銖錢,這大概可以算是多少個月的收入他也不知道,但至少這是一筆大數字。

 在184年,三個麥餅的價錢是兩文錢,就算是現在一文錢可以買兩個饅頭。換言之若是單純一個人居住的話,而且還要配上一杯豆漿或者一小碟鹹菜的話,每天只需要六文錢左右,十文錢幾乎就過得不錯了。

 一個月再算上一些吃肉和別的開銷,三百文絕對綽綽有余。而三個月多的開銷,也就是一千文,合計也就是一貫錢而已。考慮到工作地點說不定好包一頓飯的關系,那麽一個月的開銷大概也不過是一百文,也有可能一年才用那麽三百文,主要用於買衣服什麽的。

 至於他們的工錢,方雲倒是了解了一下,一個酒館裡面的小廝,包吃住一年的工資是六百文錢。是的,就是那麽的低廉,但也別嫌棄,到處都有人想要這份工作。

 個人收入非常低,大部分人都在溫飽線上掙扎,而且消費意識非常糟糕。大部分的錢財都在世家手裡,他們主要用來購買土地,然後購買土地,再然後繼續購買土地……好吧,這是他們主要,甚至唯一的大宗消費……嗯,還有為了更好的購買土地,打發官府用的那部分,或許有些時候這才是佔了大頭的部分……

 文景的時候,國庫裡堆滿了銅錢,甚至綁銅錢的繩索都腐朽了。當時被稱之為文景之治,國庫充裕被稱為後世王朝的典范……mb的典范。錢是什麽都搞不清楚的一群傻x。從官吏到君主都是一群讀書讀傻了的傻x。

 顯然呂不韋給商人帶了一個不好的頭,搞得之後的君王‘以史為鑒’都提防商人。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端木賜(也就是‘子貢’)就是個商人來著?若是沒有他的資助,孔子早就餓死了,哪輪得到儒家興盛起來。典型的過河拆橋啊!

 誰讓呂不韋買國之舉太強悍了?若非嬴政厲害,只怕這國家還真的給他買了去!

 之後搞得列代君王都提防這些大把大把賺錢,看得他們這些只知道耕地做工的傻x眼紅的家夥有了深仇大恨一樣,直接將其打落塵埃,真的何苦來由。

 於是,讀書人也不會去研究商人的事情。涉及商人的著作,不是失傳就是不受待見。或許有人私下會讀讀,但也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

 畢竟,這是明顯的‘不合群’的表現。第二天就可以踢出圈子,第三天就被一系列抹黑。然後第四天幾乎就可以自殺了。當然,隱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反正人算是毀掉了。

 歷朝歷代,所有的文臣所謂的治國手段,首先就是解決農業關系,最常見的就是清查田畝,又或者攤丁入畝,以此來增加農業稅的收入。

 至於工商業呢?世家的存在使得大商人勢力幾乎都是掛靠在世家門下。優秀的技術誕生,世家也會想辦法侵吞,直至不值錢了才公諸於眾。這個過程甚至伴隨著失傳的可能性。而商人既然掛靠在他們名下,那身為主子,而且佔據了朝廷主要文官勢力的他們,自然不希望朝廷過多的收取商稅,所以除了宋朝以外,漢後似乎各個朝代的商業稅都非常的低。

 以上。就是方雲總結歷史各個朝代行政模式的感慨,還有對金錢的剖析。以及國家經濟的一些見解。然後他把裡面不合時宜的東西去除或者換個說明方法。

 最後匯總起來,寫了一篇白話文。因為他不懂文言文。實際上是懶得去學,否則105的智力什麽書籍不是秒記?再說也不必,學得再多那些世家依然還是叫他‘方蠻子’。

 “幫我潤色一下!”他就這樣把陳琳叫了過來,然後把文章遞給了他。

 “唯!”陳琳也是好奇,以前似乎從來沒有看到方雲寫過文章。不過拿過來算是恍然,通篇都是白話文,這讓他不由得感慨:“還好新紙足夠廉價。”

 何謂惜字如金,不是真的不想多說,而是竹簡就那麽大,寫不了多少字。其他的材料也是貴的可以,不得不使得書寫人縮短了篇幅,最後逐字斟酌千萬遍再下筆。

 按照以前的規矩,這篇文章不是需要潤色,而是需要推翻大修了!

 至於內容,還是那麽簡單粗暴,但和《管子》似乎又有點相通之處,看起來倒也有點道理。但不得不說,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顯然和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是那麽的離經叛道。

 好吧,別人是反賊出身,造反都幹了,離經叛道算什麽?

 話說,那麽如今他算是被朝廷招安了,還是他收編了朝廷?算了,只是想想陳琳都覺得頭皮發麻。最後搖了搖頭把這個想法揮出腦外,開始頭痛應該如何潤色。

 好在如今新紙的價格的確很便宜,朝廷這邊更是有無數的新紙可以使用,所以陳琳也不必太珍惜字數。紙張很薄,而且數量很多,所以就算多寫幾張紙也是沒什麽的。

 所以可以不考慮推翻重寫,而是在這個基礎上,把一些粗鄙的,不雅的字眼去除。說穿了就是進行一番春秋筆法,尤其涉及文景兩帝的部分,必須要加倍的潤色。他怎麽也想不懂,這方雲難道真不把自己當成大漢的臣子不成,只怕連劉辯都不敢那麽議論他的祖先。

 不管如何文件的潤色完畢,然後遞交到了方雲的面前。

 裡面把他一些語法的錯誤,一些用詞的謬誤,還有一些忌諱的地方都進行了修改。文法好了不少,雖然還是以白話文為主,但讀起來居然真的多了幾分雅致。

 難怪可以成為袁紹了曹操的禦用文人。甚至一篇檄文都能把曹操氣的吐血的人才!這廝,果然是一個乾秘書的好料子!

 “若是刊印發布,你覺得會被認可嗎?”方雲隨口問到。

 “沒眼光的人只怕會不屑一顧,有點見識的人或許會感興趣,而我們官員或許卻要細細拜讀。倒不是說因為主公您寫的。而是因為它的確有慢慢領悟的價值。只是,很多地方都太朦朧了一些,若是可以,倒是希望主公您能夠闡述得更加具體些。”陳琳想了想回到。

 “我沒有那個能耐,這點東西我都是想破腦袋。這篇文章,就當做是拋磚引玉把。天下人才那麽多,大不了我對外征文,能夠寫出一本我滿意著作的,我賞他一百貫,而且還把那本書印刷發布天下!”方雲苦笑。然後給出了一個提議。

 “主公所言當真?”陳琳聞言,呼吸都有點急促起來。

 著書立所,而且刊印發布天下那可是所有讀書人都希望的事情。他陳琳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自然也受不了這個誘惑。

 “甚至你在工作之余,花點時間寫出了能夠令我滿意的著作,那麽我也可以給你刊印!”方雲非常認真的說到。

 “屬下明白了!”陳琳倒是因此恢復了平靜,畢竟承諾已經到手,而現在他在工作。

 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這篇文章經過抄寫之後,就發到了在晉陽的每個官員的手中,甚至劉辯手中都有一份。標題看著就很敗家。叫做《把錢都花光》。

 看到這個標題,臣子首先會覺得無語,這主公要讓我們把國庫的錢都給花光還是怎麽的?然後開始看內容,武官還好,他們最差的也就剛剛掃盲完畢;文官卻是覺得狗屁不通,這也太直白了一些。好聽點就是簡單粗暴,難聽一些就是粗鄙不堪。

 其實文章的文法和用詞都還不錯。顯然是專人潤過色的。主要還是文章的寫作模式,和當時的模式比起來截然不同。完全就是離經叛道。

 最後,不管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他們都不過是一個官員。上面發下來一份文件給他們參考,他們就必須要看,省得以後問起的時候一問三不知。而且值得他們注意的是,方雲表示只要他們能根據這篇文章,引申出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論,並且能讓他滿意,那麽篇寫出來的著作,他自己出錢幫他們刊印,然後發布天下。

 “這是根據主公您的文章,寫出的計劃書,闡述的是剛剛收入國庫的那筆錢的主要用處。當然,這只是建議,具體是否要按照這個計劃實施,由主公您來決定。”戲志才第二天就給方雲寫了一份計劃書,按照計劃書把這上百萬貫的五銖錢都給花光光。

 當然不是浪費,而是具體到每一個可以提高國家經濟水平的地方去。包括了研究經費、修路經費、娛樂經費和商業改造經費等。同時表示,會按照明年的稅收情況,進一步調整。

 “這玩意可沒辦法刊印啊!”方雲苦笑到。

 “戲某只是在工作而已,再說到了戲某這個身份,是否著書立說,已經無關緊要。”戲志才笑了笑,對方雲的話不以為然。

 也是,好歹也是總理,名義上兩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樣的位置再不斷著書立說,提高名望什麽的,搞不好君主都要懷疑他的居心了。

 “那好,我回頭看看別人怎麽看待,若是沒什麽問題就實施好了!”方雲點了點頭。

 方雲這邊的行政效率的確很不錯,第二天群臣就開始討論,然後甚至推演其對國家經濟起到的各種效果。顯然他們在賣弄自己閱讀理解能力,不過誰讓最初挑起者是方雲,而且能夠讓他們能夠在讀書工作之余,多關心關心經濟方面的事情也不錯。

 由於這份文件並未是保密文件,自然也隨著有心人流傳了出去,不多時就到了各個諸侯手中。這個時候,就算是方雲想要回收,也是不可能了。

 索性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這樣的經濟理念,這也注定了別人就算得到文件,也不可能比得上他這裡經濟的發展速度。

 而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國庫裡的錢,都給花光出去!

 還有,在花光的同時提升治下的經濟情況,進而通過稅收等回收更多的錢回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