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二月二十日,大清國皇太極的特命全權代表、安平貝勒杜度來到了大明的京城,陪同杜度的還有滿八旗正黃旗甲喇章京楊古利,以及正黃旗牛錄額真譚泰等人。網
自萬歷年間的薩爾滸之戰以來,這是後金第一次派遣使者前往大明的京城。
杜度此行是絕密的,首先通報了大明薊遼督師洪承疇,接著洪承疇密奏皇上,皇上召集內閣大臣以及兵部尚書楊嗣昌,進行了反覆的商議,最終同意後金派遣使者到京師。
杜度、楊古利和譚泰等人,在明軍的嚴密護衛之下,從山海關入關,一路上他們都是在馬車裡面,根本就不會露面。
杜度等人被安排到會同館的北館居住。
如何安置杜度等人,在內閣也產生過一些小的爭議,最終統一意見,由禮部的主客司出面負責,主客司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掌管外國的朝貢事物,以及地方政府、周邊少數民族的朝貢事宜,皇太極雖然登基稱帝,建立大清國,可在大明朝廷看來,皇太極依舊是大明的遼東都指揮使司的都指揮使,就算是其繼承努爾哈赤的爵位,也就是左都督,至於大清國以及皇太極這個皇帝,大明朝廷是不會承認的。
將杜度等人安排在會同館的北館居住,其實就是將後金視作是大明的少數民族。
負責出面與杜度等人交談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
楊嗣昌其人是有著很不錯能力的,出任兵部尚書之後,深得皇上的信任,其父親就是曾經的三邊總督楊賀。
皇太極派遣杜度等人前來議和。在內閣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以錢士升、侯恂為代表的東林黨人,是堅決反對議和的,他們認為必須要狠狠的打擊乃至於徹底剿滅後金韃子,若是同意議和則是喪權辱國之舉措。絕對不能夠接受,以張鳳翼、楊一鵬為代表的深諳戰鬥凶險的內閣大臣,則是同意議和的,認為能夠讓後金韃子表示屈服,接受朝廷的分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而最為關鍵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在這件事情上面,剛開始是沒有表態的。
內閣的爭執最終到了皇上那裡,皇上單獨召見了溫體仁和楊嗣昌等人。
接下來溫體仁的態度轉變了,表示支持議和。只是大明朝廷的態度必須堅決,要明確給皇太極提出諸多的要求。
可誰都知道,議和的事情存在巨大的風險,且不說關內諸多地方遭遇到後金韃子的肆掠,老百姓深受其害,就說後金韃子這次所謂的議和,其實就是衝著武英郡王阿濟格而來的,這一點明眼人能夠看的很清楚。
再說朝廷上下。對於後金韃子同樣是深惡痛絕,想到的就是徹底剿滅後金韃子,根本沒有什麽議和的概念。
也就是如此的情況之下。楊嗣昌承擔了議和談判的職責,這可謂是皇上的重托。
接受了任務之後,楊嗣昌三次覲見皇上,至於說談論了一些什麽,就連內閣首輔溫體仁都不是特別的清楚,當然溫體仁若是想知道。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溫體仁明顯有些回避。根本不想知道其中的細節。
由此可見議和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二月二十一日,楊嗣昌與杜度的第一次談判在會同館進行。
杜度等人的身份和行蹤都是絕密。消息決不能夠透露出去,否則安全無法徹底保證,大明是泱泱大國,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更不用說皇太極專門派遣的議和使者了。
這一次的議和,實事求是的說,大明朝廷是沒有做好準備的,也是沒有想到的,當洪承疇秘密稟報事由的時候,就連皇上都感覺到吃驚,故而第一次的談判,楊嗣昌的目的,就是摸清楚杜度等人此行來議和的目的,至於大明朝廷的要求,第一次的談判暫時不會提出來,雙反若是在目標上面的差異太大,那就失去了議和的意義了。
第一次談判的時間不長,僅僅一個時辰就結束了。
楊嗣昌面帶喜色的出現在乾清宮的時候,皇上以及內閣大臣正在等候消息。
“皇上,臣與杜度交談了,他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釋放後金的武英郡王阿濟格,第二個要求是開放遼東的互市,杜度代表皇太極表態,願意支付三百萬兩白銀的費用,同時願意向朝廷稱臣。”
楊嗣昌說出來這樣的話語之後,就連皇上都有些不敢相信。
若真的是這樣,皇太極就做出了重大的讓步,或許此次的議和之後,遼東的局勢能夠逐漸的穩定下來,大明北邊的隱患也能夠徹底消除了。
楊嗣昌說完之後,張鳳翼迅速表態了。
“皇上,臣以為此次議和,朝廷可以提出明確要求,皇太極俯首稱臣的同時,需要接受朝廷派遣的官吏,遼東本就是大明之領土,皇太極應該去除帝號。。。”
錢士升和侯恂這個時候說不出什麽話來,既然皇太極都願意俯首稱臣了,他們也無法反對議和的事情了。
溫體仁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其余的內閣大臣,更是不會輕易表態。
張鳳翼說完之後,皇上看向了楊嗣昌。
“楊愛卿,你是什麽看法。”
楊嗣昌臉色有些凝重,剛剛張鳳翼提出的要求太高了,他幾乎可以肯定,按照這樣的要求去談判,肯定是行不通的,此次的議和最終不了了之。
作為負責議和事宜的大臣,楊嗣昌當然希望議和能夠有最為完美的結局,他很清楚,朝廷提出的要求若是太高了,根本不可能讓皇太極接受,任何的事情都要慢慢來,不要期望一口氣吃成胖子,那樣適得其反。
“皇上,臣以為此次的議和,朝廷不能夠提出太多的要求,欲速則不達,朝廷北邊存在的憂患持續多年,如今已經有了緩解的局勢,就應該要抓住機會,臣以為朝廷可以提出三個要求,其一是皇太極俯首稱臣,接受朝廷的敕封,其二是後金韃子讓出大凌河城,其三是朝廷可派出少量的官吏,進入到廣寧和義州等地。”
楊嗣昌的這三點要求,是深思熟慮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可以讓朝廷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能夠更加穩固關寧錦防線。
“臣以為其他的要求,暫時不要提出來,一旦朝廷在遼東展開了互市,朝廷可采取多種的手段,慢慢分化瓦解滿人以及滿八旗,待到後金韃子的實力逐漸削弱的時候,再行提出來其他的要求,臣一直都認為,只有真正的剿滅或者瓦解了後金韃子,才能夠徹底臣服後金。”
楊嗣昌的考慮的確是深遠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內閣大臣都不笨,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後金韃子還有很強的實力,皇太極不可能真正的臣服,可此次議和,朝廷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包括三百萬兩白銀,包括大凌河城,要知道當年的大凌河城之戰,朝廷是損失慘重的,如今能夠拿回來,不費一兵一卒,當然是好事情了。
接下來的爭論不多,就連錢士升和侯恂,都同意了楊嗣昌的提議。
第二次的和談很快開始。
楊嗣昌提出的要求,杜度全部都答應了,沒有絲毫的猶豫,甚至在讓出大凌河城的方案上面,都沒有表現出來絲毫的猶豫,這反而令楊嗣昌有些疑惑了,不知道皇太極究竟打的是什麽算盤,為什麽答應如此的爽快。
二月二十五日,杜度代表皇太極,在商談好的文書上面簽字。
二十六日,杜度帶來的三百萬兩白銀,全部進入了戶部的府庫。
三月初一,洪承疇命令軍隊佔領了大凌河城。
其實大凌河城本來就沒有什麽後金韃子,而且當初修建的城池,被完全毀掉,大軍無法在這裡駐扎,所謂的佔領大凌河城,也不過是一種說法。
三月初五,杜度帶著阿濟格離開大明京城,取道山海關回到沈陽去了。
如此短的時間之內, 議和完成,大明北邊的隱患暫時解除,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不過這並非預示朝廷就放棄了關寧錦防線的防禦了。
杜度離開京城之後,有關皇太極俯首稱臣、朝廷收復大凌河城的消息慢慢的傳出來了,令人意外的是,這件事情在京城沒有引發多大的風波,反倒是傳到南直隸之後,引發了一些讀書人的抗議,這些人大都是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的讀書人,但這樣的抗議很短時間之內就消失了。
感覺到最輕松的還是洪承疇,身為薊遼督師,關寧錦防線的壓力驟然減小,肯定是高興的,至少短時間之內,遼東不會有什麽大的戰事爆發。
沒有誰去思考皇太極為什麽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沒有誰去考慮這件事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就連主要負責議和事宜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也沒有表現出來什麽態度。
不過,說沒有人關注這件事情,那也是假的,可能最為關心的,就是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右都禦史、漕運總督鄭勳睿了。
9261314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