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
乾清宮。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隨小,

 坐在禦椅上的朱由檢,神色不是很好,他覺得自己就是操心的命,當初還是信王的時候,日子就過的膽戰心驚,那個時候他的哥哥天啟皇帝信任宦官,魏忠賢的權力很大,朱由檢因為得到天啟皇帝的疼愛,故而留在了京城,但與魏忠賢之間的關系不是很好,有一種遭遇到排擠的感覺,後來天啟皇帝病逝,朱由檢登基成為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清除了魏忠賢,得到了滿朝文武的好評。

 可惜登基十一年的時間,朱由檢幾乎沒有過上什麽舒心的日子,先是陝西的農民大規模的造反,慢慢的形成了氣候,接著是大明各地接連不斷的災荒,老百姓幾乎沒有了活路,最後是遼東的後金韃子逐漸強大起來,朝廷在遼東處於異常被動的局面,連累到北直隸也不得安寧,幾次遭遇到後金韃子的侵襲。

 朱由檢很想振興大明王朝,他也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他勤於政事,節儉樸素,並以此來影響滿朝的文武大臣,可是好像沒有多大的作用,相反大明王朝如同一艘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破洞的大船,已經慢慢開始沉沒。

 朱由檢當然想著找尋其中的原因,思來想去,他認為自身是做到了一切的,問題就在於滿朝文武的不忠心,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從來都沒有想過大明的天下,為此他開始慢慢的排斥朝廷之中的文武官員,重新信任身邊的太監。

 朝廷之中的黨爭,朱由檢看的清清楚楚,什麽東林黨人、浙黨等等,相互之間的博弈,都是為了自身的權勢,他異常痛恨黨爭,卻無法真正的製止和消除黨爭。

 鄭勳睿的崛起,剛開始朱由檢認為是好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內心的猜忌開始瘋狂的滋生,鄭勳睿掌控的鄭家軍,實力如此的強悍,是不是會在合適的時間造反。會不會和流寇一樣,也想著能夠推翻大明的天下。

 朱由檢也明白,鄭勳睿沒有任何的把柄能夠被抓住,若是無緣無故的猜忌,引來的後果是他無法控制的。再說鄭家軍的確建立了很大的功勳,護衛了中都鳳陽,收復了旅順和複州等地,打敗了後金韃子,讓皇太極不得不臣服大明朝廷,每一件的功勞,都是足以封王拜爵的,都是不能夠隨意抹去的。

 鄭勳睿和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朱由檢也是清楚的,這是他的機會。只要能夠好好的把握這種矛盾,他就能夠掌控鄭勳睿和東林黨人,可這麽長時間過去,他發現鄭勳睿非常聰明,根本不和東林黨人發生直接的衝突,而是埋頭做自身的事情,不斷的壯大自身的實力,避免和東林黨人之間的博弈,這無疑是最為聰明的做法。

 鄭勳睿在淮北所做的事情,也讓朱由檢感覺到吃驚。在對付東林黨人的事情方面,朱由檢的做法是斷其根本,不讓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在淮北存在,這一招讓東林黨人無可奈何。長此以往,東林黨人將失去根本,不要說和鄭勳睿抗衡,能夠保住自身的基腳就不錯了。

 應該說崇禎九年以來,大明的局勢基本算是平穩的,盡管說盤踞河南的流寇依舊在作亂。不過朱由檢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他認為熊文燦是能夠很好應對的,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已經表述俯首稱臣的皇太極,卻派遣大軍入關劫掠了。

 在朱由檢的內心,最為頭疼的還是後金韃子,遼東駐軍達到幾十萬人,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後金韃子每隔幾年時間就進入關內劫掠,而且皇太極有著不一般的野心,已經在沈陽稱帝,建立起來了大清國,這明顯是與大明王朝對抗的,是想著入侵中原的。

 不過朱由檢最為擔心的還不是皇太極,而是鄭勳睿以及東林黨人。

 這樣的心思,就促成了一個矛盾的朱由檢,一方面憂心大明連連遭遇的事情,期盼能夠有傑出的人才出現,整頓日漸頹廢的局面,一方面又擔心有人覬覦朱家的江山,在這種矛盾心態的支配之下,他的日子過的很是痛苦,疑心病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心思。

 禦桌上面擺著諸多的奏折,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的奏折,洪承疇、高起潛等人的奏折是不用說的,那都是如何對付後金韃子的,另外就是湖廣巡撫方孔炤與河南巡撫吳甡的奏折,稟報流寇正在河南與湖廣等地肆掠,且行動愈發的大膽和囂張。

 朱由檢手裡已經沒有可以調動的軍隊,南京京營的軍士是絕不敢調動的,那是需要護衛南京的,而且南京京營的軍士人數也不多,一共也就是五萬人,山海關的大軍更不用說,護衛著關寧錦防線,這條防線一旦有失,直接遭受威脅的就是京城了,其余的大軍幾乎都調集到京城來了,對付後金韃子,再說朝廷也拿不出來那麽多的銀子,調動軍隊就意味著大量銀子的流失,不撥付錢糧,軍隊不可能打戰。

 事到如今,朱由檢只有兩個辦法,其一是與皇太極議和,其二是調動鄭家軍。

 在這兩個辦法之中,朱由檢非常的猶豫,他很清楚,一旦調動了鄭家軍,那麽朝廷今後將更加的依賴鄭勳睿和鄭家軍,也讓鄭家軍的威望更加的高大,大到身為皇上的他都要小心翼翼了,所以能夠不調動鄭家軍是最好的。

 至於說和皇太極議和,這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來的,王承恩和高起潛等司禮監的太監都表示了讚同。

 議和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兩年前皇太極向朝廷俯首稱臣,在朝中引發了很大的反響,甚至有大臣認為不接受皇太極的議和,必須要傾盡全力剿滅後金韃子,如今皇上想著與皇太極議和,也就是暫時向皇太極低頭,這樣的事情一旦暴露出去,不知道會引發多大的風波。

 楊嗣昌專門推薦的人選是兵部右侍郎陳新甲,讓陳新甲來負責與大清國議和的事宜。

 陳新甲從宣府巡撫提升為兵部右侍郎,也是楊嗣昌推薦的,應該說陳新甲與後金韃子是熟悉的,也多次與後金韃子交鋒,因為長期在遼東任職,對邊關的事物也是熟悉的,楊嗣昌推薦陳新甲,應該是不錯的人選。

 議和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可以緩解遼東的緊張局勢,可以集中精力剿滅流寇,更可以爭取到時間,讓朱由檢集中精力解決內部的問題,譬如說鄭勳睿和東林黨人的問題等等,但議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議和很有可能動搖大明朝廷的威信,招致天下讀書人的反對,到時候不僅僅是東林黨人,怕是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會站出來,譴責議和的行為。

 這是朱由檢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朱由檢不想議和,一旦他決定與皇太極議和了,不知道歷史會如何的評價他這個皇帝,會不會被後人說成是賣國賊等等,這樣的名聲朱由檢是難以承受的。

 良久,朱由檢對著身邊的王承恩開口了。

 “王承恩,朕的思緒有些亂,你說說朕到底是不是同意與皇太極議和。”

 這樣絕密的事情,朱由檢也只能夠和身邊的太監說說。

 王承恩的答覆很快,也讓朱由檢大為吃驚。

 “皇上,奴婢認為議和的事情,暫時不能夠提出來。”

 朱由檢看著王承恩,沒有說話,王承恩的忠心,他是不用懷疑的。

 “奴婢按照皇上的吩咐,與內閣諸位大人有過接觸,內閣大臣之中,除開兵部尚書楊嗣昌大人有議和的想法,其余大人都無此想法,特別是錢士升大人和侯詢大人,更是反對議和的事宜,奴婢從他們的言辭之中能夠感受到,內閣首輔張至發大人一貫謹慎,可是說到議和的事宜,也是堅決反對的,沒有絲毫的猶豫,如此情況之下,皇上若是選擇與皇太極議和,恐怕會招致難以控制的局面。”

 朱由檢的神色有些黯然了,好一會才開口。

 “難道朕只能夠調遣鄭家軍參與到作戰之中了嗎。”

 王承恩的神色同樣黯然,盡管他對鄭勳睿的印象是不錯的,可一旦鄭勳睿威脅到皇上的利益了,那他就是毫不猶豫的反對,皇上憂心的事情,他也是明白的, 從大局出發,他認為議和的事情是不能夠做的,那樣會直接影響到皇上的形象,甚至威脅到皇上的統治。

 “皇上,奴婢以為事情尚未到那一步,後金韃子正在進攻延慶州城,洪承疇大人能征善戰,一定能夠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高起潛率領大軍增援,裡應外合,能夠解除後金韃子的威脅,若是局面出現變化,皇上再來考慮調集鄭家軍的事宜。”

 朱由檢歎了一口氣。

 “朕也希望局面能夠好轉,朕已經下詔,調集四川等地的大軍,進入北直隸圍剿後金韃子,朕不知道洪承疇是不是能夠頂住,若是延慶州城被後金韃子攻破,京城就危險了。”

 王承恩低下頭,不再開口,這同樣是他不願意見到的局面,萬一局勢到了那一步,可能最終的選擇,要麽與皇太極議和,要麽就是調遣鄭家軍參戰。WWW.GEILIWX.COM開心閱讀每一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