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傳奇》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

 鄭勳睿迎娶寇白門。

 誰也想不到的是,李自成也在正月初一再次發起了對北直隸的進攻。

 鄭勳睿的目光迅速集中到了北直隸。

 此次的進攻,李自成做了充足的準備,義軍還是兵分兩路,李自成與顧君恩親率三十萬大軍,從真定府的方向發起了進攻,劉宗敏與李過從大名府的方向發動了進攻。

 義軍進攻的勢頭很猛,可謂勢如破竹、摧枯拉朽。

 左良玉鎮守的真定府城以及賀人龍駐守的大名府城,很短時間之內就失守了,左良玉與賀人龍選擇率領軍士撤退到保定府城。

 一場激烈的廝殺在保定府展開,這一次朝廷大軍沒有能夠延續輝煌,他們沒有和上次戰鬥一樣在城池之外展開廝殺,而是固守城池。

 李自成果斷下達命令,兩路義軍在保定府會和,四十萬大軍全力進攻保定府城。

 京城的皇上與內閣根本沒有準備,他們沒有想到李自成會在正月初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這個時候北直隸各級官府的官吏都在休沐,流寇攻破真定府城和大名府城的奏折,正月初五才抵達京城。

 內閣瞬間亂套,在一兩天的爭吵之後,都沒有能夠拿出來具體的應對辦法。

 而這個時候,李自成率領的四十萬人,已經將保定府城牢牢的圍起來了。

 關鍵時刻,楊嗣昌被迫接受了跳火坑的事宜,率領大軍前去增援保定府城。

 北直隸和京城的疾病肆掠,盡管朝廷發現情況不對,大力的控制,可嚴重的後果已經形成,不僅僅是百姓在疾病肆掠之中死亡慘重,就連軍隊都遭受到了影響。

 楊嗣昌當初對十五萬大軍的安排,真定府兩萬人,大名府一萬人。保定府八萬人,河間府四萬人,期間因為疾病的肆掠,駐守的人數做了一些調整。河間府增減了兩萬人,達到六萬人,重點是保證漕運的暢通,保定府減少兩萬人,駐守軍士為六萬人。

 李自成突然的進攻。而且是在大年初一,導致駐扎在真定府和大名府的軍士損失較大,左良玉與賀人龍撤退到保定府的時候,麾下總兵力不足一萬五千人,也就是說在前面的戰鬥之中,他們損失了一半多的兵力。

 如此駐扎在保定府的大軍總人數為七萬五千人左右,他們面對的是四十萬的流寇。

 其實這不過是計算出來的數字,保定府、真定府和大名府,悉數都遭遇到疾病的肆掠,軍士也不能夠幸免。不少的軍士在疾病中倒下了,具體的人數沒有誰去統計,所以說駐扎在保定府城之內的,絕沒有七萬五千人。

 楊嗣昌奉命增援保定府城,所能夠率領的軍士,也就是駐扎在河間府的六萬人,至於說具體有多少的軍士,他也不清楚。

 就算是滿員的六萬人,想著增援被四十萬流寇包圍的保定府,且解除保定府的危機。打垮進犯的流寇,這也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這一次楊嗣昌是帶著悲憤的心情離開京城的,他這個救火隊長,敏感的意識到。此番離開京城之後,不一定有機會再次回到京城了。

 離開京城的時候,楊嗣昌做了一件事情,他給周延儒和楊一鵬分別寫信了,懇請兩人日後照顧他的家人,他不願意因為自己出現差池。導致家人收到欺凌。

 河間府集結的六萬大軍,不可能奔赴京城,楊嗣昌只能夠親自趕往河間府,接著指揮這六萬大軍,前往保定府的方向馳援。

 走出京城,楊嗣昌在城門前面久久的站立,前來為他送行的官吏寥寥無幾,或許眾人對朝廷早就失去了希望,也不相信楊嗣昌能夠再次建立起來功勳了。

 楊嗣昌是黯然離開京城的,陪伴在他身邊的,僅僅幾十人,這些人是護衛他安全抵達河間府的親兵,畢竟這一路上到處都是土匪,堂堂的內閣次輔若是被土匪殺死了,豈不是大明朝廷的羞辱。

 沈陽,大政殿。

 沉寂已久的皇太極,眼光同樣盯向了北直隸。

 松山之戰對大清國的消耗是巨大的,畢竟地方太小了,而且普遍都是貧瘠的地方,糧食的產量不是很高,雖說松山之戰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阿巴泰率領的八旗軍橫掃北直隸,獲取了不少的錢糧,也劫掠了不少的人口,但這些不能夠完全補充大清國的消耗。

 根據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皇太極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措施,坐山觀虎鬥,靜觀大明內部出現問題,在這期間,李自成率領的流寇進攻北直隸,結果遭遇到慘敗,退回了山西與河南等地,這個時候,皇太極也認為大明朝廷還能夠延續下去,其氣數還未盡。

 正月間傳來的消息,讓皇太極瞪大了眼睛,他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居然在正月初一展開了對北直隸的進攻,范文程獲取到的詳細情報,表明流寇進攻北直隸的總人數達到了四十萬人,這讓皇太極倒吸一口涼氣。

 皇太極以前從未重視過流寇,他認為李自成就是烏合之眾,沒有什麽戰鬥力,每次戰鬥依靠的就是人海戰術,不過現在流寇的力量發展到如此強大了,那就不能夠小看了。

 大明朝廷與流寇之間的廝殺,這是皇太極願意看到的情況,不過他更願意看到的是鄭家軍與流寇或者朝廷大軍的廝殺。

 在關注北直隸局勢之前,皇太極最為擔憂的還是遼南的局勢。

 遼南絕大部分的地方都被鄭家軍掌控了,八旗軍所能夠掌控的也就是蓋州、海州和耀州這些城池,這還是皇太極給鄭勳睿寫信了,說是雙反都期盼著局勢的平穩,所以這麽長時間過去,遼南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廝殺。

 遼南不穩定,大清國就時時刻刻處於危險之中,就算是八旗軍準備對中原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旦遼南出現變故,受到威脅的就不僅僅是蓋州等地,就連遼陽也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說不定八旗軍主力進攻中原,遼陽和沈陽等地都被鄭家軍端掉了。

 皇太極異常的苦惱,他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遼南的危機,所以他考慮的重點還是遼南。

 不過皇太極的這種分析,沒有得到一致的讚同。

 讚同皇太極意見的,就是滿人權貴,范文程和洪承疇等人,完全不讚同。

 他們認為,在大明關寧錦防線牢不可破的時候,大清國的確需要考慮到遼南的穩定,因為大清國每一次進攻,目的就是劫掠錢財,最終還是要回到沈陽等地的,而遼南不穩定,導致沈陽和遼陽的側翼存在嚴重的威脅,這就致使八旗軍無法全身心的作戰。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大明朝廷已經陷入到內亂,其實力大大的被削弱,大清國此刻需要考慮從遼東方向發動總攻,拿下大明最後一道防線山海關,如此八旗軍就可以在中原發展了,一旦大清國佔領了北直隸、河南、山西、陝西以及山東等地,那麽大清國的重心就要朝著中原轉移,遼南的地位就不是特別重要了。

 范文程與洪承疇的建議之中,都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清國依舊需要與鄭家軍保持穩定的關系,雙反互相都不要進攻,保持遼南的穩定,不管鄭勳睿如何的做出決定,大清國需要表明自身的態度。

 至於說鄭家軍,也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大清國徹底突破了山海關,佔領了中原,有了大片的土地,就可以依托這些地方快速發展,最終與鄭家軍決戰。

 洪承疇提出來的觀點更加的務實,大清國暫時掌控中原,鄭家軍掌控南方,雙反相安無事,互不干涉,這也是很好的應對辦法。

 皇太極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對於洪承疇的提法是認可的,畢竟大清國一步步的發展壯大,到了如今的局勢不簡單,很多事情還是需要慢慢來,不要過於的著急,只要大清國能夠佔領中原,與鄭家軍分治南北,就算是巨大的進步了。

 皇太極很清楚,大清國掌控了中原, 就可以徹底掌控草原,其控制的區域遠遠大於鄭家軍控制的區域。

 因為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皇太極將目光集中到了北直隸和遼東。

 遼東唯一對大清國形成威脅的就是山海關,不過隨著李自成進攻北直隸,無法支撐的大明朝廷,肯定會調遣駐扎在山海關的明軍,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就可以乘虛而入,進攻山海關了。

 當然范文程還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大清國最好是能夠招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如此兵不血刃就佔據了山海關。

 這個建議洪承疇認為有困難,他知道吳三桂是一員悍將。

 總之,從正月開始,皇太極明確要求駐扎在錦州和寧遠等地的阿巴泰,重點搜集北直隸的情報,務必詳細,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稟報給沈陽。

 同時,皇太極命令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悉數做好準備,包括籌集糧草、集合軍士等等事宜,他也要準備開始征伐了,而且這一次他將親自率領八旗軍征伐。未完待續。(www..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