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734章 可怕的1幕
朝廷之中的暗流突然開始湧動。

 開封府城的陷落,讓皇上震怒,也讓一些人看出皇上對內閣極大的不滿,特別是兩次的朝會,內閣首輔周延儒認為目前需要穩定局勢,暫時不要追究已經過去的事情,團結一致圍剿流寇,可這個提議被皇上直接否決,皇上要求追究開封府城陷落的責任。

 已經沉默很長時間的東林黨人,抓住了這個機會。

 蝸居了很長時間的工部右侍郎張溥,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張采、楊彝,大理寺右寺丞吳昌時,詹事府右俞德龔鼎孳等人,明銳的把握住時機,開始了行動。

 張溥等人是已經遭遇重創的東林黨人之中的骨乾,內閣大臣錢士升、侯恂等人也是非常看著張溥等人的,朝廷之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他們幾乎都要告知張溥等人,錢士升等人還曾經努力,讓發配到遼東的錢謙益和瞿式耜等人回到京城,可惜機會不成熟,沒有能夠成功。

 就在皇上決定追究開封府城陷落責任的同時,張溥召集張采、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詳細商議,結合他們掌握的情報,開始提出來彈劾的奏折。

 張溥等人的彈劾奏折,在朝中迅速引發了波瀾。

 按照張溥等人的建議,已故的兵部尚書、五省總督孫傳庭,應該要遭受到懲戒,因為其在作戰部署的安排方面的失誤,直接導致後來的開封府城失陷。已故的河南巡撫吳甡,應該被削去一切的名爵。因為其對開封府城的陷落有著直接的責任,河南總兵賀人龍應該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審訊,其身為河南總兵,未能保住開封府城,明顯失職。

 至於說朝廷之中,張溥等人也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已經辭去內閣大臣、兵部尚書職務的楊嗣昌。剿滅流寇的整體作戰部署。是兵部負責的,開封府城的失陷,表明兵部在用人上面和戰略部署方面,都出現了重大的失誤,楊嗣昌必須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內閣次輔張鳳翼也在被彈劾的人員之中,按照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的分工,原則上內閣首輔周延儒協理禮部、吏部和戶部的事宜,內閣次輔張鳳翼協理兵部、刑部和工部的事宜,兵部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導致開封府城陷落,張鳳翼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張溥等人的奏折,猶如重磅炸彈,不少人認為他們的膽子太大了。

 不過內閣首輔周延儒卻是暗自佩服。他從彈劾奏折之中,看到了錢士升和侯恂等人的影子,更是看到了錢士升等人揣摩皇上心思的本領。

 皇上之所以一定要抓住開封府城陷落的事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就是對內閣不滿意,希望通過這件事情來整頓內閣,而內閣之中的張鳳翼、楊一鵬、楊嗣昌等人。被認為與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之間的關系不錯,皇上早就不滿意了,只不過找不到機會發泄而已。

 錢士升、侯恂和張溥等人,一定是經過了仔細的分析,切中要害上奏了這份彈劾的奏折,他們在關鍵的時刻迎合了皇上的心思。

 周延儒幾乎都是在皇上的身邊,他隱隱感覺到了,皇上對鄭勳睿和鄭家軍已經是恨之入骨,日夜擔心,要不是因為流寇和後金韃子的威脅,早就會對鄭勳睿和鄭家軍動手,可就算是局勢危急,也不能夠眼睜睜看著鄭勳睿和鄭家軍壯大起來,東林黨人與鄭勳睿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時候啟用部分的東林黨人,放開手腳去對付鄭勳睿,皇上可以居中協調,毫發無損的看著兩邊廝鬥,等到兩敗俱傷局面出現的時候,出手去收拾鄭勳睿。

 錢士升和侯恂等東林黨人,應該是看清楚了局面,不過為了振興東林黨,為了能夠爭取到權力,付出一定的犧牲也是值得的,東林黨人通過效忠皇上、通過與鄭勳睿之間的博弈,來重新發展壯大,未嘗不可。

 經過了仔細認真的分析,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思索,周延儒終於下定決心,在皇上決定追究開封府城陷落責任的時候,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讓位給東林黨人,就讓這些東林黨人給皇上賣命,與鄭勳睿去博弈。

 周延儒很清楚,一旦東林黨人決定要動手,等待他們的就是覆滅的命運,皇上保不住這些東林黨人,關鍵時刻也不會出手保護,當初在南直隸和淮北等地發生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鄭勳睿是讀書人,不願意動手殺讀書人,那是因為勝券在握,也是希望東林黨人能夠反省,不過鄭勳睿的隱忍換來如此的局面,人家再次動手的時候,還會手軟嗎。

 六月中旬的朝會,足足持續了兩整天的時間,這在大明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朝會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是爭吵,而這次的朝會,也開啟了大明皇室迅速衰敗的源頭,從這個時候開始,朱由檢開始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也就是從這次的朝會開始,朱由檢做出了一個決定,司禮監的太監參與到朝會之中,可以明確的發表意見建議。

 這個大膽的決定,讓不少的朝臣反對,畢竟先皇的時候,魏忠賢盡管是權傾朝野,但也沒有參加過朝會,表面上還是要維持皇室規矩的,可朱由檢居然推翻了這一切,明確要求司禮監太監參與到朝會之中。

 朝臣的反對沒有作用,朱由檢最終拍板,做出決定,要求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並針對朝政提出意見建議,朱由檢甚至還準備為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下發聖旨,將這件事情完全明確下來,今後都照此執行,被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勸阻了。

 激烈的爭吵之中,朱由檢始終掌控局勢,有了司禮監太監參與朝會,他產生了強大的自信,也能夠冷靜的分析出來文武大臣的心思了。

 兩天的朝會結束,朱由檢也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崇禎十四年六月二十日,皇上下旨。

 原內閣首輔周延儒、原內閣次輔張鳳翼、原內閣大臣楊一鵬因為身體原因致仕;原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因開封府城陷落之事免去一切職務;已經陣亡的原兵部尚書、右副都禦使、五省總督孫傳庭,因指揮大軍作戰出現重大失誤,剝奪一切的名爵;陣亡的原河南巡撫吳甡,未能很好的護衛開封府城,本應遭受懲戒,不過其拚死守衛開封府城,效忠朝廷,此等精神應該嘉獎,賜予太子少保之職銜,著令厚葬;原河南總兵賀人龍,未能履行職能,免去其河南總兵職務,交由兵部和大理寺審訊。

 內閣大臣錢士升出任內閣首輔,內閣大臣陳新甲出任內閣次輔。

 工部右侍郎張溥出任河南巡撫,即刻上任,主持河南局勢,包括調遣軍隊事宜;右僉都禦史張采出任兵部右侍郎;右僉都禦史張采出任戶部右侍郎;大理寺右寺丞吳昌時出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詹事府右渝德龔鼎孳出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

 聖旨出來之後,舉朝震驚。

 兩起兩落的周延儒,準備回到家鄉去了,其實他的年紀並不是很大,以身體原因致仕,這有些說不過去,不過對於內閣首輔的職位,周延儒已經沒有任何的眷念了。

 朝中的局勢已經完全明確,皇上的心思已經表露無遺,自此之後,朝中的局勢將會出現重大的變故,這一點是在周延儒的預料之中的。

 大明江山自此之後,將出現三個重大的對手,鄭勳睿和鄭家軍成為了大明王朝最大的對手,其次就是後金韃子,最後是流寇,從大明朝廷的實力方面來看,無法戰勝任何的一個對手,而且皇上已經將鄭勳睿和鄭家軍作為了最大的對手,在內閣的調整方面,包括朝廷大臣的調整方面,重用了鄭勳睿的死對頭。

 內閣此次的調整很大,他周延儒、張鳳翼、楊嗣昌和楊一鵬等人都離開了內閣, 新任的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都是曾經的內閣大臣,按說需要補充不少人進入內閣的,皇上對這件事情沒有馬上做出決定,而是要求朝中大臣舉薦。

 周延儒對皇上的這些做法感覺到可笑,一方面依靠司禮監牢牢掌控朝政,一方面利用東東林黨人與鄭勳睿對抗,殊不知鄭勳睿根本沒有將這些事情看在眼裡,人家悶頭髮展,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可以說鄭勳睿和鄭家軍若是公開造反,朝廷根本無法抵禦,大明京城很快就會被鄭勳睿和鄭家軍拿下。

 周延儒的動作很迅速,此次他能夠全身而退,很不簡單了,必須在皇上尚未想到過往事情之前,迅速的離開,他知道不少的秘密,不少的秘密都是很要命的。

 新上任的內閣首輔錢士升、內閣次輔陳新甲等人,都打算前來拜訪,被周延儒直接拒絕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離開了,那就徹底離開。

 僅僅在京城逗留了兩天的時間,周延儒就起身離開京城,回老家去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