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
朱由檢並不是容易消沉的人,他登基已經有十六年的時間,早就過了青澀的年紀,崇禎二年的時候,他曾經想著隱退,那個時候太年輕,加之後金韃子打倒了京城之外,最為信任的袁崇煥又失信於他,一時的激憤之下,想著退位,並且立下了皇太子。

 這麽多年過去,朱由檢經歷了太多的風雨,什麽沒有見過,就算是天大的打擊都能夠承受,遼西之戰的失敗,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的造反,他都能夠接受,可楊嗣昌秘密來到京城,稟報的事宜讓朱由檢徹底的寒心了。

 也就在遼西之戰失敗、京城陷入到恐慌的那段時間之內,一直都住在京城的鄭福貴一家人,突然消失了,為此朱由檢親自過問,責罰錦衣衛和東廠的相關人員,當然朱由檢至死都不會知道,鄭福貴等人能夠悄然的、安全的離開京城,錦衣衛指揮使田弘遇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段宗奎利用與田弘遇之間的特殊關系,拿到了錦衣衛的特別通行證,將鄭福貴等人送出了京城。

 整個的過程神不知鬼不覺,以至於鄭福貴等人離開京城好幾天的時間之後,錦衣衛和東廠才發覺此事,可惜那個時候鄭福貴等人已經進入到山東境內了。

 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朱由檢高度的警覺,不過那個時候他不願意相信一切,他寧可欺騙自身,認為這一切都是偶然的事情。

 前往南京的周延儒和楊嗣昌兩人,一個離開,一個留下來,周延儒留在了南京,楊嗣昌離開南京前往京城。

 七月底,歷盡艱辛的楊嗣昌抵達京城,在等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之後,向皇上稟報了與鄭勳睿的談話內容。

 朱由檢讀到了楊嗣昌的奏折之後,氣的要發瘋,不過此時此刻。他無能為力,鄭勳睿以及鄭家軍的實力,足以推翻大明王朝,一直以來。朱由檢認為最大的威脅就是鄭勳睿和鄭家軍,這個擔心終於應驗了,或許北方大亂到不可收拾的時候,就是鄭勳睿造反的時候。

 南方有鄭勳睿和鄭家軍、北方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遼東有後金虎視眈眈。大明王朝已經被夾的沒有生存下去的地方了。

 朱由檢想不通,大明王朝為什麽會淪落到如今的境地,想想他剛剛登基的時候,雄心萬丈,就是想著能夠振興大明王朝,而且為此做出了太多的努力,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吃的是普通的飯菜,穿的是尋常的衣服,每日裡不知疲倦的批閱奏折。可謂是整個朝中最為辛苦的人,看著有些大臣為了自身的利益,置朝廷大局不顧,他心痛,試圖以自身的努力感化這些人,十多年的時間過去,該做的全部都做了,可換來的是如此的結局。

 朱由檢同樣怨恨鄭勳睿,想想他對鄭勳睿可以了,當初鄭勳睿出任延安知府。組建了鄭家軍,這是犯忌的事情,他朱由檢容忍了,雖說沒有怎麽扶持鄭家軍。但至少沒有阻止鄭家軍的壯大,不錯,鄭家軍的確建立了不少的功勳,可鄭勳睿年紀輕輕的,不已經是大明的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堂堂的從一品大員了。

 這鄭勳睿的良心被狗吃了。學到的那些知識,不知道丟到什麽地方去了。

 八月之後,京城的氣候就逐漸的轉涼了,朱由檢的心情和這個天氣一樣,也變得冰涼,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朝廷失去了對大半個南方的掌控,失去了對河南、山西和四川等地的掌控,失去了對陝西和山東部分地方的掌控,失去了對遼東的掌控,如今還剩下一些什麽,當初想著用東林黨人來對付鄭勳睿,現在看來是天大的笑話。

 東林黨倒是發展起來了,可根本就沒有對付鄭勳睿的能力,不過是一幫讀書人,能夠做多大的事情,當初的東林黨,得到了南方商賈和士大夫的支持,力量還是不錯的,可這一切都被鄭勳睿徹底給除去了,如今的東林黨人,剩下的就是一張嘴了。

 登基十六年,朱由檢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幼稚,養虎為患,最終的後果終於來了。

 楊嗣昌進入到乾清宮,看見禦案上面大量沒有批閱的奏折,就知道皇上心情不好,他已經是被罷免的官員,按說是沒有資格見到皇上的,這次能夠面見皇上,還是得到特許的。

 從南京到京城,楊嗣昌吃盡了苦頭,在南直隸和山東都沒有多大的問題,可進入北直隸,就感受到了一片的荒涼,沿途到處都是土匪,安全得不到保障,楊嗣昌只能夠走走停停,且必須要走官道,一旦天色擦黑就要找到歇息的地方,否則就要遇見危險。

 最危險的一次,楊嗣昌因為趕路,天快要黑的時候,距離城池尚有十多裡地,馬隊前面突然就出現了騎馬的土匪,要不是他身邊幾個人很好的身手,恐怕性命就不保了。

 一路上見到的百姓,就更不用說了,面有菜色,有些地方甚至是餓殍滿地。

 北直隸與南直隸的情形,仿佛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獄,這也讓楊嗣昌有了太多切身的感受,應該說這一切,楊嗣昌在家鄉也見到過,只是沒有比較,故而不會有那麽多的感慨。

 看見楊嗣昌進入乾清宮,朱由檢微微抬頭。

 “楊愛卿,一段時間不見,你的白發多了。”

 一句話讓楊嗣昌的眼淚迅速落下。

 撲通跪下之後,楊嗣昌哽咽著開口了。

 “皇上一定要保重龍體,這大明江山離不開皇上啊。。。”

 朱由檢長歎一聲,楊嗣昌是真心實意說出來這句話的,不過他這個皇帝已經沒有了多少的感覺,什麽離不開,他這個皇帝不在了,時間還不是照樣過去。

 對於楊嗣昌的忠心,朱由檢不能夠沒有任何的表示。

 “楊愛卿,之前的事情,是朕冤枉你了,這朝中的文武大臣,若是都如同你這樣忠心,朕哪裡會落到如今的境地啊。”

 這個時候,楊嗣昌擦去了臉上的眼淚,一字一句的開口了。

 “皇上,罪臣以為大明江山還是有救的,只要皇上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夠振興王朝。”

 朱由檢的眼睛瞬間瞪大了,看著楊嗣昌,有些不敢相信,都到如今的田地了,難道還有什麽好的辦法。

 “皇上敕封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令其率領鄭家軍剿滅土匪,遼西則要求邊軍牢牢駐扎在山海關,護衛京城之安全,只要做到這兩點,朝廷就能夠緩過氣來。。。”

 朱由檢輕歎一聲,鄭勳睿已經想著造反了,怎麽還可能為朝廷做事情,楊嗣昌的想法有些過於的一廂情願了。

 楊嗣昌聽到了皇上的輕歎,可他沒有停止說話。

 “鄭勳睿本就是太子少保、右都禦史、南京兵部尚書,不管怎麽說他都是朝廷的從一品大臣,若是想著公開造反,必將遭遇到天下人的唾棄,鄭勳睿也應該明白這一點,故而盡管在南方割據,不服從朝廷的號令,表面上還是遵從朝廷號令的,就更不用說皇上聖旨了。”

 “皇上盡可以大張旗鼓的敕封鄭勳睿,罪臣以為甚至可以破例敕封鄭勳睿為親王,且要昭告天下,言大明之未來就寄托在鄭勳睿之身上,如此讓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器重和信任鄭勳睿,讓鄭勳睿無法不服從朝廷之號令。”

 “若是如此情況之下,鄭勳睿依舊不願意出兵,皇上則可以采取下一步之辦法,斥責鄭勳睿無情無義,不懂得禮義廉恥,不配做朝廷之官員,且將這樣的話語說給天下人,讓鄭勳睿陷入到被斥責的漩渦之中,到了那個時候,鄭勳睿在南直隸怕也是難以立足了,他要麽就和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一樣造反,可罪臣料定鄭勳睿不會這樣做。”

 “現如今中原危急,遼西被後金韃子佔據,朝廷處於風雨飄渺之中,罪臣懇請皇上細細思量,利用鄭勳睿和鄭家軍平定流寇,恢復我大明朝廷之元氣。”

 。。。

 楊嗣昌訴說的過程之中,朱由檢臉色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一會發白,一會發紅,一會陰晴不定, 他內心的博弈是異常激烈的,畢竟楊嗣昌也說了,鄭勳睿若是不奉詔,那就是造反這一條路,一旦發展到如此的局勢,大明王朝就要轟然倒下。

 可除開這個辦法,難道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朱由檢沒有立即表態,事情太過於重大,他需要思索。

 幾天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促使朱由檢下定了決心,他敕封鄭勳睿為湘王、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仍舊兼任右都禦史、南京兵部尚書。

 聖旨詔告天下的同時,兵部的敕書隨即前往南直隸,要求鄭勳睿率領鄭家軍,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

 促使朱由檢毫不猶豫下定決心的,是後金的饒余貝勒阿巴泰率領十萬八旗軍,從大同方向入關,開始橫掃山西和北直隸等地了,皇太極與朝廷議和之事沒有成功,肯定是不甘心的,派遣阿巴泰率領大軍入關,一方面更進一步的削弱大明朝廷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能夠劫掠到更多的財富。

 當然皇太極的判斷,就是鄭勳睿不會攙和其中,鄭家軍不會出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