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傳奇》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
孫傳庭在襄陽府城足足休整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到了三月上旬,他終於開始行動了。

 為了保證兵源的充足,休整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孫傳庭再次征召了部分的軍士,讓其麾下的大軍人數保持在十二萬左右,同時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及內閣大臣、兵部左侍郎在京城也為孫傳庭爭取到了三百萬兩白銀的軍餉。

 軍士和錢糧都有了充足保證的孫傳庭,信心滿滿的再次出征了。

 孫傳庭早就派出了斥候,偵查張獻忠的每一步行動,斥候稟報的消息讓孫傳庭放心了很多,遭遇到慘敗的張獻忠,一直都駐守在鄖陽,沒有采取反攻的策略,也沒有試圖逃離鄖陽,盡管說不明白張獻忠為什麽會一直都呆在鄖陽,但孫傳庭認為,只要張獻忠的主力依舊在鄖陽,他就有足夠的信心徹底擊敗和剿滅張獻忠。

 南陽和信陽方面的情況,是孫傳庭最為關心的事情,河南總兵賀人龍率領的軍士一直都是駐守在新野與信陽,李自成也沒有試圖對兩地展開大規模的進攻,朝廷大軍展開襄陽之戰的時候,李自成非常的安靜,好像襄陽之戰與他沒有絲毫的關系,甚至有些隔山觀虎鬥的滋味了,那段時間陳新甲和孫傳庭都非常關心河南的情況,河南巡撫吳甡以及總兵賀人龍送來的情報,都是平安,這讓襄陽之戰能夠順利展開。

 襄陽之戰結束之後,河南依舊很是平靜,吳甡與賀人龍也沒有主動進攻李自成,李自成同樣沒有任何的動作,兩邊仿佛達成了默契。

 按照原來的部署,孫傳庭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是徹底剿滅張獻忠及其麾下的流寇,繼續穩住李自成。

 這個作戰計劃是不可能改變的,畢竟張獻忠已經遭受到沉重的打擊,其麾下的李定國也被生擒。戰鬥力相對薄弱很多,孫傳庭也下定了決心,不管張獻忠逃到什麽地方去,他都是不會放過的。

 孫傳庭依舊采取穩扎穩打的戰術。十二萬大軍分為前軍和中軍兩部分,前軍四萬人,中軍八萬人,孫傳庭本人率領四萬前軍在前方開路,監軍王永吉率領中軍八萬人跟隨其後。前軍和中軍之間的距離不過三十裡地。

 三月十日,孫傳庭率領大軍正式從襄陽府城出,前往鄖陽府。

 京城,兵部

 陳新甲站在楊嗣昌的對面,臉上的神情很是恭謙,盡管說陳新甲也進入了內閣,成為了內閣大臣,幾乎與楊嗣昌平起平坐了,不過楊嗣昌的提攜之恩,陳新甲不會忘記。再說楊嗣昌還是兵部尚書,主要負責兵部的事宜,陳新甲依舊是協助楊嗣昌協調兵部的諸多事宜。

 兩個內閣大臣直接負責兵部的事宜,這是很少見的,足見皇上對兵部事宜的重視,現如今朝廷大軍正在全力剿滅流寇,兵部地位彰顯重要也就不足為奇了。

 陳新甲回到京城之後,與楊嗣昌商談了好幾次,都是有關朝廷大軍剿滅流寇的事宜。

 楊嗣昌對於剿滅流寇的事宜,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襄陽之戰的勝利,不過是開始,形勢遠沒有到徹底打敗流寇的境地,李自成的實力很是強大。而且還在逐步的展,張獻忠麾下的劉文秀和艾能奇率領的近十萬流寇,盤踞在鄖陽,戰鬥力一樣不容小覷,楊嗣昌本人提出來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思路,不可能真正的貫徹落實下去。畢竟各省的巡撫和總兵,都是各懷心思,只要戰鬥沒有在自己的地盤展開,都不會全力以赴。

 孫傳庭以兵部尚書的職銜兼任五省總督,對於調集各地的軍隊剿滅流寇,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夠高估效果。

 陳新甲的認識,與楊嗣昌的差不多,認為剿滅流寇至少需要兩年到三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在崇禎十六年到十七年左右徹底剿滅流寇,就是巨大的勝利了。

 兵部不可能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上面去,所以楊嗣昌與陳新甲之間是有分工的,具體說就是楊嗣昌負責全面的事宜,陳新甲側重於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這就包括各方面的調度和協調了,當然遇到重大的事情,楊嗣昌也是要出面的,譬如說這次為孫傳庭爭取到三百萬兩白銀的軍餉事宜。

 桌上鋪著碩大的地圖,楊嗣昌看著地圖開口了。

 “陳大人,孫大人和王監軍已經率領十二萬大軍出了,他們的目的是徹底剿滅張獻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獻忠的實力遭受到不小的損失,應該不是朝廷的對手了,不過我還是擔心李自成,要是李自成有了與張獻忠聯合起來的意圖,局勢就會變得複雜。”

 陳新甲同樣看著地圖。

 “楊大人的擔心,我也有同感,張獻忠盤踞在鄖陽,遲遲沒有行動,這令人奇怪,按照常理來說,張獻忠襄陽之戰慘敗,逃離到鄖陽之後,應該是有行動的,或者是鞏固鄖陽的防禦工事,與朝廷大軍拚死一戰,從我的分析,這是下策,張獻忠不大可能這樣做,或者是撤離鄖陽,南下進入到四川,這是張獻忠最有可能做出來的選擇,張獻忠基本不可能北上與李自成聯合,更不敢往西進入到陝西境內,朝廷大軍收復襄陽府城,府城內一片淒涼之景象,張獻忠撤離的時候,幾乎將襄陽府城變成了一座鬼城。”

 “陳大人,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也是這樣看的,認為張獻忠南下進入四川的可能性很大,四川的夔州,大山環繞,地形複雜,不利於軍隊鋪開作戰,四川總兵秦良玉將軍麾下的白杆兵,尚未徹底恢復元氣,不大可能與張獻忠正面對決,朝廷大軍進入到四川征伐,也要格外的小心,不管怎麽看,這都是最有利於張獻忠的做法,偏偏張獻忠按兵不動,這真的令人難以理解啊。”

 陳新甲皺著眉頭,好一會才開口說話。

 “張獻忠會不會選擇與李自成聯合起來作戰,若是出現這樣的可能性,那麽張獻忠肯定就是要固守鄖陽了。”

 陳新甲說出來的這個擔心,與楊嗣昌交流過好幾次了,不過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沒有李自成與張獻忠聯合起來作戰的任何跡象,但張獻忠固守鄖陽,這個動作太奇怪了。

 終於,楊嗣昌輕輕歎了一口氣,慢慢開口了。

 “希望張獻忠是不甘心失敗,想著在鄖陽與朝廷大軍好好的廝殺一番,如此對我們是最為有利的,河南的李自成,只能夠要求河南巡撫吳大人和總兵賀人龍多多注意,一旦現有什麽異常的情況,要以最快的度稟報兵部,通知孫大人。”

 。。。

 剿滅流寇的事宜商議基本結束之後,楊嗣昌的話語一轉。

 “陳大人,兵部不僅僅是剿滅流寇的事宜,遼東的局勢,大同、寧夏以及延綏的邊軍,山東的登州、萊州等軍事重鎮,也需要關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重點關注遼東方向的局勢,這個關鍵時刻,後金韃子千萬不要有什麽動作,為了防止北方出現變故,我會更多的與薊遼總督洪承疇大人多多聯系,這剿滅流寇的事宜,就請你多操心了。”

 “楊大人放心,剿滅流寇的事宜,我一定全力關注。”

 “嗯,你剛剛率領大軍,取得了襄陽之戰的重大勝利,可謂是振奮了大軍的士氣,也讓皇上看到了徹底剿滅流寇的希望,皇上當初是要求兩面開戰的,務必以最快的度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麾下的流寇,現如今也改變了看法,同意先剿滅張獻忠,皇上認識的變化,你功不可沒啊。”

 “襄陽之戰的勝利,並非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楊大人在京城運籌帷幄,提出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孫傳庭大人盡心竭力,率領大軍奮勇廝殺,還有湖廣、河南等地的大力協助,才能夠取得襄陽之戰的勝利。 ”

 “陳大人客氣了,功勞就是功勞,還是那句話,剿滅流寇的事宜,就請陳大人多費心了。”

 陳新甲的臉上帶著笑容,內心卻不是滋味,楊嗣昌的這番安排,讓他僅僅能夠過問剿滅流寇的事宜,兵部其他的事情不好插手,要知道襄陽之戰後,李自成和張獻忠肯定都是高度的警覺了,接下來的戰鬥情勢不容樂觀,至於說遼東的局勢,暫時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後金韃子三次入關劫掠,都是遭遇到慘敗,已經心生畏懼,除非是大明生了重大的變故,短時間之內後金韃子是不敢入侵的,朝廷大軍亦不會在遼東展開什麽進攻,再說複州和金州的方向,由鄭家軍駐守,後金韃子更是不會輕舉妄動。

 這樣說來,楊嗣昌實際上沒有多少的事情可做了。

 不過陳新甲和楊嗣昌都明白一件事情,那也是兵部重要的職責之一,那就是如何分化瓦解鄭家軍,鄭家軍過於的強悍,已經成為皇上和朝廷的心病,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更是成為皇上最為擔憂的人物,皇上對鄭勳睿的警惕,甚至過了後金的皇太極和流寇領李自成與張獻忠。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