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200章 破除牽製
  鄭家軍上一次的戰鬥,還是崇禎五年底和六年初,那一次的戰鬥斬殺了闖王高迎祥,讓鄭家軍的威名大振,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的戰鬥,鄭勳睿的父母和二娘進入了京城,成為了人質,如今已經是七年十一月了,接近兩年的時間過去,鄭家軍一直都是在訓練,沒有參與到任何的戰鬥之中,鄭家軍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一萬五千人,編為了十七個營,其中十二個騎兵營,兩個神機營,一個親兵營,一個斥候營,一個執法營。

  鄭家軍的訓練,時時刻刻都沒有放松,但消耗也是巨大的,每月需要至少四萬兩的白銀,一年下來就是五十萬兩的白銀,當初繳獲的高迎祥的白銀,基本消耗的差不多了,還要鄭勳睿依托延綏巡撫的身份,能夠和蒙古部落進行交易,從中賺取到黃金白銀。

  朝廷沒有承擔鄭家軍的軍餉,沒有撥付過一兩銀子,就連榆林邊軍的軍餉,也是一拖再拖,此次後金韃子入侵宣府和大同,兵部才緊急撥付了一部分的白銀,要求榆林一定要做好防禦,這些撥付下來的銀兩,數量太少,連劉澤清都有些看不上。

  鄭勳睿的負擔太重了,延安府和慶陽府必須要保持穩定,如今這兩個地方的位置更加的重要了,已經成為陝西的一塊屏障,流寇作戰避開了延安府,他們只能夠從漢中府進入湖廣,接著進入山西、河南和四川等地,不敢借道延安府。

  要保持地方上的穩定,必須有錢糧,為了能夠籌集到足夠多的糧食,鄭勳睿可謂是殫精竭慮,想盡一切的辦法,這樣的局面不能持續太長的時間,否則他也吃不消。

  冬小麥已經播種下去,今年下了很多場雨,不存在乾旱的問題了,但開年之後的玉蜀黍和甘薯的種子,如何的運送過來,卻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延綏各地成為了陝西的一塊屏障,但也成為了孤舟,通往這裡的經商道路,幾乎都是危險重重了,商賈已經不敢繼續大規模的運送糧食。

  這一切都是因為流寇。

  迅速壯大的流寇,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段。

  李自成、羅汝才和張獻忠等人,在漢南等地活動,面對朝廷幾路大軍的圍剿,毫不畏懼,甚至多次打敗朝廷大軍,湖廣副總兵楊正芳和參將張士達戰死,說明流寇的力量上了一個台階,比以前更加的強悍,老回回從四川進入湖廣,接著進入了河南,在陳州一帶活動,其余的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大大小小的流寇,分別在山西、河南、湖廣等地活動,這就導致整個的陝西,都陷入到包圍之中,南方到陝西的商道,幾乎被徹底掐死。

  商賈做生意賺錢,但他們更加在乎性命,若是被流寇撞見,他們保不住任何的貨物,甚至可能被直接斬殺。

  這樣的情況,持續太長的時間,延綏各地就很有可能陷入到絕境。

  鄭勳睿必須要主動出擊了。

  巡撫衙門,廂房。

  徐望華、鄭錦宏、楊賀、劉澤清等人,悉數集中了。

  桌上依舊擺著地圖,鄭勳睿指著地圖上面標記出來的諸多記號,給眾人一一解釋。

  “延綏各地已經快要陷入到絕境之中,或許我這麽說,諸位都覺得不服氣,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流寇肆掠,亦或是後金韃子的騷擾,唯有延綏各地處於平穩之中,百姓尚能夠安居樂業,此等的情形,與陷入絕境是萬萬不能夠比較的,可惜這樣的情形,到底能夠持續多長的時間,我不敢保證。”

  “首先來看西面,平涼府和鳳翔府,遭受流寇的肆掠,特別是鳳翔府,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成為流寇的大本營,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頻繁在這裡活動,他們的隊伍也是愈發的壯大了,不客氣的說,朝廷失去了最好的機會,已經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徹底剿滅他們。”

  “其次看南面,西安府和漢中府,漢中府我就不多說了,什麽情況諸位都是知道的,就說西安府,除開西安周圍一些地方尚無流寇,其余地方的情況都不妙,白水、銅川、耀州、淳化、永壽和邠州等地,悉數被流寇洗劫過,不少的城池甚至被流寇攻打下來,成為了一片的廢墟,流寇時常在這些地方活動,巡撫衙門掌控的大軍,時時刻刻都要護衛西安府城的安全,根本顧不到其他的地方了。”

  “最後看東面,山西的平陽府和太原府,去歲的大旱,山西比陝西的狀況還要糟糕,百姓流離失所,淪落為流民,而且還遭遇到大軍的圍剿,這導致絕大部分的流民都投入到流寇的隊伍之中,在山西一帶活動的九條龍、順天王等人,實力也集聚的膨脹。”

  “北面是茫茫草原,不可能有什麽出路。”

  “這就是延綏各地面臨的實際情況。”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包括劉澤清,他們很清楚,榆林邊鎮的近六萬的大軍,必須要依靠充裕的糧食,才能夠很好的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依靠延安府、慶陽府和榆林邊鎮,顯然是無法徹底滿足的,多年的災荒,已經讓老百姓疲憊不堪,如今只能夠安撫,災荒之年給與老百姓適當的救濟,才能夠穩定地方。

  維持延綏各地的穩定,離不開商賈,但若是四面八方都被卡住了,商賈無法運送貨物了,那麽延綏各地還真的無法長時間的維持了。

  “這段時間,結合各地的戰報,以及朝廷的邸報,我分析了很久,榆林邊軍必須要行動起來,主動打破這樣的桎梏,才有可能真正的穩定下來,否則不用多長的時間,也許一年,也許兩年,就會出現大規模的騷亂。”

  “我與徐先生商議過了,決定給兵部和內閣寫去奏折,分析目前的局勢,讓榆林邊軍殺出去,殺開一條血路。”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眾人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可供選擇的路線很多,東面可以通過山西打開一條道路,連通北直隸,西南方向可以通過河南殺開一條通道,連通南直隸,至於說其他方向的進攻,暫時不用考慮。”

  “北方多災,北直隸也不能夠避免,那麽我們就剩下一種可能,那就是從河南的方向殺開一條血路,連通南直隸,如此商賈得以運送貨物,延綏各地的平穩就可以長時間的持續下去,當然,從河南殺出一條血路,就必定要平定西安府周邊的流寇。”

  “榆林邊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駐守邊關,沒有聖旨是不能夠隨意調動的,不過榆林邊鎮直接面對的是草原的鄂爾多斯部落,他們一樣遭遇重大的災害,自顧不暇,沒有能力進攻,再說這些年的互市,也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的難題,要說草原部落進攻,基本沒有多大的可能,誰也不願意無緣無故的廝殺。”

  “也正是此等的原因,榆林邊軍長時間的處於閑置的狀態,包括寧夏的前中後三衛。”

  “這等的情形不能夠繼續延續下去,堅決不能。”

  鄭勳睿說的斬釘截鐵。

  “奏折已經呈奏到兵部和內閣,想必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會有消息的,至於說朝廷如何的部署安排,我不知道,但榆林邊軍,肯定不會繼續窩在這裡了。”

  “劉總兵,你麾下的軍士已經有四萬五千人,從即日起調整兵力的部署位置,留下三萬人固守榆林邊鎮,其余一萬五千軍士, 做好出征的準備。”

  “鄭錦宏、楊賀,鄭家軍做好一切的準備,朝廷的敕書抵達之後,全軍出動。”

  眾人散去之後,徐望華留下來了。

  “大人,屬下擔心,兵部的敕書,會要求榆林邊軍繼續固守,畢竟邊鎮的軍士,很少抽調出去的。”

  “徐先生,你不用擔心,我可以斷定,朝廷此次一定會改變主意的,不過希望他們能夠清醒,讓榆林邊軍能夠自行決定征伐的計劃,若是兵部詳細規劃一切的行動,那他們就不配留在京城,不配在兵部做事情了。”

  徐望華點點頭,對於鄭勳睿的判斷,他不會有絲毫的懷疑,畢竟前面有太多的例子。

  “後金韃子征伐察哈爾部落,如今察哈爾部落已經歸降,這讓大同、宣府等地,直接處於危險之中,兵部會不會考慮到這些地方的危險,讓榆林邊軍直接進入大同,或者是宣府駐守,屬下有些擔心出現此等的情況。”

  “我也想過,兵部若是做出這等的安排,那延綏各地就無法繼續支撐了,兵部真的發出如此的敕書,那我就會親自趕赴京城,到兵部去理論,我就要問問他們,是不是想著陝西、山西、河南以及四川等地悉數不得安寧,是不是想著北方的所有防線都要崩潰。”

  屋裡沉默下來,邁出這一步是艱難的,但這一步必須要走正確,若是遭遇到外力的破壞,那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