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傳奇》第117章 厚黑之術
  沈忠仁對鄭勳睿的態度有所改變,畢竟在乾清宮的表現,眾人都可以看見。

  從這件事情上面,鄭勳睿看出來了,沈忠仁的確是忠厚人,內心沒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這樣的人放到翰林院負責還是不錯的,鄭勳睿的判斷,與皇上的想法不謀而合,七月初二,皇上下旨,沈忠仁出任禮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學士。

  這說明沈忠仁坐牢了翰林學士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為皇上提出建議意見的,最為需要的就是忠誠,不能夠陷入到朝廷的黨爭之中去,沈忠仁雖說在乾清宮的建議不行,但誰都可以看出來,他不偏向於任何的一方。

  接了聖旨之後,沈忠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了鄭勳睿的職責,負責史料編修的同時,還要負責起草製誥文書,這可不是小的職責,製誥文書牽涉到方方面面,包括皇上的聖旨,還有朝廷的敕書,負責製誥文書的事情,可以了解朝局的諸多動向,包括各地的奏折等等,對於個人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這也是翰林院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

  製誥文書的起草,責任重大,而且在起草文書的時候,也可以加進去一些自身的認識和觀點,文字上面的遊戲,朝廷任何人都是知道的,文字表達意思的輕重,在聖旨或者是敕書裡面,能夠有著明確的反映。

  雖說這是沈忠仁作出來的調整,可誰都知道,做出這樣的調整必須是皇上同意的,所以鄭勳睿在翰林院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應該說他比陳於泰差不了多少了。

  楊廷樞恭喜了鄭勳睿,可鄭勳睿自己卻不是很在意,若是按照常規發展下去,參與製誥文書的事情,三五年之後,他很有可能進入六部,或者是都察院,一個左右僉都禦史的官位是跑不掉的,那可是正四品的官階,要知道他那個時候的年紀,也不過二十出頭。

  朝廷之中的爭鬥,鄭勳睿隱隱有所了解,這樣的地方,的確不是他能夠呆的地方,就算是十年之內成為內閣大臣,他也做不了任何的事情,唯有在權力博弈之中周旋,大明的問題,已經深入骨髓,絕不是他一個人所能夠解決的。

  七月初五,沈忠仁和鄭勳睿再次來到乾清宮。

  這一次討論的事情,是舉薦內閣大臣的事情,也稱之為會推內閣大臣,崇禎元年曾經舉行過的枚卜大典,就是這樣的形式,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都參加會推。

  此次可能被推薦的人選,說來與鄭勳睿有著直接的關系,就是被火速提拔為詹事府少詹事的姚希孟,姚希孟本來是從六品的左讚善,直接被提拔為正四品的少詹事,這表明了皇上的態度,諸多的文武大臣也是能夠看出來的。

  之所以會推內閣大臣,是因為原內閣大臣袁崇煥被磔殺之後,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

  討論如此重大的事情,要鄭勳睿參加,讓眾人對他刮目相看。

  進入乾清宮的時候,鄭勳睿的內心是異常複雜的,他與姚希孟之間有著親戚關系,但是卻格格不入,到如今,文震孟和姚希孟之間的關系,也出現了裂縫,可以說姚希孟是完全偏向於東林黨的。

  若是姚希孟成為了內閣輔臣,直接收益的就是張溥和吳偉業等人了,吳偉業無所謂,這段時間在翰林院,和他的關系還是不錯的,但張溥就不一樣了,可以想象,一旦張溥回到京城,進入到朝廷之中,將是他的死對頭。

  可參加這樣的討論,鄭勳睿不能夠隨便開口,不管是讚成還是反對,他需要提出明確的理由,否則就是胡言亂語,會遭受到訓斥的,他進入翰林院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朝廷大臣根本不了解,更不用說對姚希孟了。

  更加要命的是,皇上是看上了姚希孟的,想在討論的過程之中,提出來反對的意見,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內心裡面,鄭勳睿是絕不願意讓姚希孟得到提拔的。

  會推剛剛開始,左都禦史陳於廷就舉薦了詹事府少詹事姚希孟,理由是很充分的,什麽中正直爽,什麽學識不凡,什麽為人清廉等等,陳於廷說完之後,不少人跟著附和,認為姚希孟是很不錯的。

  皇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看來對這樣的推薦很是滿意。

  殊不知這個時候,反對的聲音出現了,內閣輔臣、吏部尚書閔洪學堅決表示反對。

  鄭勳睿感覺到了頭疼,這次的會推,好像變成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較量。

  陳於廷是周延儒一邊的人,閔洪學是溫體仁一邊的人,既然兩邊開始了博弈,那肯定不會客氣,你讚成的我就要反對,反正不會讓你得逞,至於說皇上賞識的事情,暫且放到一邊。

  閔洪學的態度非常堅決,理由一樣充分,根據吏部對官吏考核之意見,姚希孟為官這麽多年,沒有提出什麽真正的意見建議,能力堪憂,這樣的人不能夠成為內閣輔臣。

  雙方的爭執就此展開。

  這樣的爭執是毫無意義的,爭來爭去,根本就不是為了朝廷考慮。

  皇上終於忍不住了,開口詢問內閣次輔徐光啟的意見。

  徐光啟在內閣之中的份量很重,很多時候可謂是一錘定音,可惜因為過於操心登萊新兵訓練的事宜,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夠上朝了,曾經寫出了辭呈,可皇上沒有同意,說是朝廷有重大的事情討論,請徐光啟參加,其余的小事情就不要麻煩了。

  這一次徐光啟的態度,讓皇上頗為失望,因為他說一切憑皇上做主。

  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爭鬥,徐光啟豈能看不出來,他無心也無力卷入到這樣的爭鬥之中去,他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早就看穿了一切,身體每況愈下,除了關心登萊新兵的訓練情況,其他的事情基本都不過問了。

  “鄭修撰,說說你的看法。”

  鄭勳睿本來是站在最後面的,絲毫的不起眼,這表示他沒有發言的權力,會推內閣大臣畢竟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員的事情,他來參加,等同於觀摩。

  想不到皇上這個時候點他的名。

  鄭勳睿慢慢走出列,來到了前面。

  “皇上,臣對姚大人不甚了解,無法評價,可臣對會推閣臣有看法。”

  四周迅速安靜下來,看著鄭勳睿,沒有人想到鄭勳睿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這會推閣臣可是皇上親自提出來的,誰要是反對,那就是對皇上不敬,難道這個鄭勳睿,頭腦出問題了。

  “閣臣乃是朝廷柱石,關乎朝局之安穩,若是用人不當,造成之危害巨大。”

  就連皇上的臉色都有些變化了,他想不到鄭勳睿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

  “上至閣臣,下至知縣、縣丞、主薄,都是代表朝廷治理天下,都是為皇上盡忠盡職,奈何官吏數目繁多,皇上之精力難以企及,故而吏部代表皇上管理天下官員,予以考評,定下優劣,供皇上擢升罷黜。”

  “臣記得貞觀年間,禦史大夫杜淹曾經上奏太宗皇帝,言諸司衙門的文書,恐怕有差誤,懇請讓禦史逐一檢查,糾正其中的偏差,丞相封德彝當即奏報皇上,言設官分職,各有權限,違法亂紀之情況出現,禦史自應彈劾,可若是禦史遍查諸司文書,查找其中紕漏,可能過於的繁瑣,杜淹聽後沉默不語,太宗皇帝詢問原因,杜淹回答,天下之事,各有其理,若是正確,就應該聽從,封德彝所言,符合執政之要求,讓他心服口服,不敢妄自評論。”

  “臣以為, 各司其職乃是朝廷各部門之本分,該是皇上決策之事情,就算是皇上想著集思廣益,讓下面發表意見,朝中大臣也要依照各自之職責來回答,選用德才兼備的賢良,去除害政誤國的奸佞,創造集思廣益、同舟共濟之局面,這是最佳之局面。”

  “朝中閣臣,理應是皇上決定,閣臣代表皇上管理朝政,六部以及都察院等諸多的部門,按照內閣之要求行事,府州縣乃至於諸省三司按照朝廷之敕令署理政務,這才是朝廷之規矩。”

  “文武官員按照各自的本分來做事情,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做出決斷,朝廷重大事宜,內閣商議之後,供皇上最終決策,如此才能夠讓官員盡忠職守。”

  “至於說有官員貪贓枉法,或者是干涉其他部分的事情,自有都察院彈劾。”

  “基於以上理由,臣以為,會推閣臣頗有不妥,此乃是皇上乾綱獨斷之事,若是吏部不能夠為皇上提供朝中大臣之優劣,皇上自可責罰。”

  鄭勳睿說完之後,四周鴉雀無聲,應該說鄭勳睿的這番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拿出了貞觀年間的例子來說明,誰不知道唐太宗是後世敬仰的皇帝,誰都想著學習太宗皇帝,都想著創造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果然,皇上看著鄭勳睿,微微點頭。

  諸多大臣明白了一切,今日會推閣臣的事情,應該是不了了之了,日後怕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