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傳奇》第244章 算是智慧
朝廷之中的暗流,文震孟不可能不知道,但作為內閣次輔,他必須顧全大局,有些時候就必須讓鄭勳睿忍受委屈了,幾年時間以來,鄭勳睿的所作所為以及取得的成績是擺在眼前的,文震孟很清楚,鄭勳睿的能力比他強太多,可惜這樣的人才,注定是要遭受打擊的。

 浙黨和東林黨之間,已經有聯合的味道,這主要是內閣首輔溫體仁在盡力的拉攏人才,穩固自身的地位,譬如說在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事情上面,就是東林黨的提議,得到了溫體仁的讚同,要不然皇上也不會下旨。

 不過朝廷之中,東林黨和浙黨之間的鬥爭還是存在的,可一旦牽涉到某個方面的利益,兩方面往往能夠找到一致之處,聯合起來發力,對待鄭勳睿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說明。

 其實鄭勳睿的能力,溫體仁也是認可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鄭勳睿與東林黨勢不兩立,也不願意攀附浙黨,這就注定在朝廷之中成為孤獨的一派,遭遇兩方面的打壓,東林黨和浙黨都很清楚,一旦鄭勳睿真正的強大起來,他們都討不到好,所以還不如趁著現在,狠狠的打壓鄭勳睿,讓鄭勳睿在朝廷之中沒有出頭之日。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促使文震孟深思,他以前所奉行的道理是不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反思,讓文震孟對鄭勳睿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鄭勳睿不攀附任何人,更是不願意加入到所謂的東林黨和浙黨之中,這是很難得的選擇。

 最讓文震孟寒心的,還是姚希孟的變化,兩人本來是情同手足的關系,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可因為鄭勳睿的事情,兩人之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縫,更加零文震孟沒有想到的是,姚希孟竟然加入到對付鄭勳睿的隊伍之中,究其原因,無非是自身的顏面受到了不值得一提的傷害,到了這個時候,文震孟對姚希孟那種迂腐的態度,已經非常不滿了,他甚至認為,姚希孟當年所謂的和閹黨做鬥爭,是不是也包含有其他的味道。

 當初討論讓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姚希孟是大力支持的,而且是沒有什麽緣由的支持,可是看看如今的結局,南陽府城被攻陷,曹文詔戰死,三千關寧鐵騎被斬殺,如此慘烈的結局,姚希孟這個時候不說話了。

 張溥、楊彝、張采、吳偉業、吳昌時、龔鼎孳等人,都是當年被文震孟看好的,特別是其中的張溥和吳偉業等人,可是看看他們進入到朝廷之中的表現,文震孟唯有感慨自己看錯人了,偌大的年紀,見識還不如鄭勳睿。

 出於性格上面的原因,也處於根深蒂固的認識,文震孟不願意和他人爭執,在他內心裡面,還是有著讀書人為上的認識,不管是浙黨還是東林黨,都是讀書人,既然大家是讀書人,那就要顧及到自身的顏面,至於說和閹黨之間的鬥爭,文震孟是不會客氣的。

 內閣討論洪承疇奏折的時候,文震孟沒有發表什麽意見,他不想讓鄭勳睿撿這個爛攤子,崇禎元年至今,流寇一直肆掠,唯有鄭勳睿出面的時候,徹底壓製了流寇,讓流寇四散而逃,面臨被剿滅的結局,可就是這種大好的局面,卻被朝中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文震孟認為,這個時候鄭勳睿不能夠參與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之中,這明顯就是渾水,若是鄭勳睿立功了,明顯會遭遇到不少人的嫉恨,若是不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朝中某些人更是有話說,所以最為明智的選擇,就是繼續擔任陝西巡撫。

 內閣討論完畢,文震孟就給鄭勳睿寫信了,這一次寫信,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他將自身的分析,以及朝廷裡面的諸多情況,全部都寫出來了,如何判斷這些局勢,如何做出選擇,文震孟沒有在信函裡面表露,他相信鄭勳睿自身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

 文震孟也感覺到了溫體仁的進攻,好幾次在皇上的面前,溫體仁毫不客氣的彈劾了他,只不過皇上沒有聽從,溫體仁在內閣首輔位置上面,接近兩年的時間,勢力慢慢的建立起來,態度和以前也不一樣了,如此情況之下,文震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在內閣次輔位置上面多長的時間,必須趁著這個機會,將所知道的情況告知鄭勳睿,讓鄭勳睿做好一切的準備。

 最為氣憤的要算是楊廷樞了,他和鄭勳睿之間的關系,誰都是知道的。

 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接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內閣曾經提出建議,讓楊廷樞到南京去主持翰林院的事宜,這個建議被內閣次輔文震孟否決了,這表明不僅僅是有人想著對付鄭勳睿,也想著對付和鄭勳睿關系最好的他了。

 剿滅流寇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楊廷樞感覺到憋屈,可惜他無能為力,退出應社之後,很多的壓力讓他喘不過去來,被提拔和重用的事宜,也看不見苗頭。

 這一次,楊廷樞忍不住了,直接給皇上奏折了,矛頭直接指向了張溥和張采等人,說兩人身為監察禦史,不能夠全面了解情況,貿然提出了彈劾奏折,致使朝廷誤判,導致剿滅流寇的事宜,遭受了巨大的波折。

 寫出這個奏折,表示楊廷樞和張溥、楊彝、張采、龔鼎孳、吳昌時、吳偉業等人的矛盾公開化了,也等於是和東林黨的爭議公開化了。

 楊廷樞已經無所謂了,有些時候過於的維護團結的局面,得到的只是打壓,關鍵的時刻必須站出來反擊,鄭勳睿遠在陝西,不好提出來彈劾,那麽他就來做這些事情。

 楊廷樞彈劾的奏折,在朝中引發了共鳴,盡管很多人都知道,讓洪承疇負責徹底剿滅流寇,不是張溥等人能夠決定的,但彈劾奏折是張溥和張采等人首先提出來的。

 一場辯論在早朝的時候展開,楊廷樞義憤填膺,絲毫不顧及張溥等人的顏面,一連串的詰問,讓張溥等人無法自圓其說。

 可惜皇上最終還是沒有責罰張溥等人。

 但楊廷樞的作為,為他贏得了讚譽,這些話有人早就想著說出來了,致仕考慮到實際的問題,沒有說出來罷了。

 內閣的意見終於出來了。

 皇上的聖旨,讓所有人吃驚。

 五省總督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延綏巡撫盧象升出任湖廣巡撫,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左僉都禦史馬士英,兼任延綏巡撫,原河南巡撫王鐸調到南直隸,出任南京右副都禦史,詹事府少詹事楊廷樞,敕封左僉都禦史,出任河南巡撫,原湖廣巡撫唐世濟,出任都察院右都禦史。

 這裡面的馬士英和王鐸兩人,無疑是受到責罰的。

 馬士英在都察院多年,而且是實際負責都察院事宜的左僉都禦史,按說下一步就能夠成為左右副都禦使的,或者是成為六部的侍郎,如今卻被派遣出任延綏巡撫,這可不是什麽好差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是承擔了都察院當初彈劾的失誤。

 其次就是王鐸,出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禦使,表面上看成為了三品的官員,可實際上就會排斥出核心圈子了,到南京都察院,等同於養老,什麽事情都做不好的,如此的安排王鐸,肯定是牽涉到南陽府城被流寇攻陷的事宜,這等於是王鐸承擔了責任。

 至於說唐世濟、盧象升和楊廷樞等人,都是受到提拔或者重用的,唐世紀不用說了,成為了二品的高官,不如到朝廷核心圈子裡面了,盧象升出任湖廣巡撫,比較之前的延綏巡撫,責任完全不一樣了,至於說楊廷樞,出任河南巡撫,已經是封疆大吏,職責更加重要了。

 唯一讓人看不懂的是洪承疇,沒有遭受到任何的責罰,穩如泰山,有人認為,這可能是洪承疇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表現很是不錯,戰略部署沒有出現什麽失誤,曹文詔的隕落,責任沒有怪到洪承疇的頭上。

 皇上的聖旨,在朝廷之中引發了一些私下裡的議論,但這些議論在很短時間之內就消除了,畢竟私下裡議論這些事情,若是被皇上和內閣知曉了,那是要遭受到責罰的。

 楊廷樞到河南省上任之前,文震孟專門找到他了,兩人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交談,交談結束之後,走出來的楊廷樞,臉上帶著震驚和恭敬的神情,通過這一次的交談,楊廷樞明白了很多,當然也清楚今後該怎麽做了。

 離開京城的那一天,楊廷樞經過了仔細的思考,給鄭勳睿寫去了一份長信,今後他也難以給鄭勳睿說京城裡面的情況了,此次離開京城,短時間可能不要想著能夠回到京城,再說河南處於剿滅流寇的漩渦之中,他上任之後,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楊廷樞曾經對朝廷沒有要求鄭勳睿再次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耿耿於懷,可是通過一番交談之後,他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感覺到自身的認識不夠深入,沒有能夠認真分析朝廷如今是什麽局面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