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263章 廷杖
正月二十五,早朝。網;

 乾清宮,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翰林院大學士,六科給事中在乾清宮內,諸多的監察禦史和翰林庶吉士則是在乾清宮外站立。

 溫體仁的臉色很不好,他關於都察院的話語,早就傳出去,鬧得沸沸揚揚,按說票擬上去之後,誰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應該結束了,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內閣討論的話題迅速傳出去了,以至於釀成了異常大的爭論。

 都察院右都禦史唐世濟,是溫體仁提名的,按說應該和溫體仁一條心,可不知道是什麽緣故,唐世濟的態度突然出現了轉變,這種轉變在正月之後,變得特別明顯,處處維護張溥和張采等人的利益,讓溫體仁隱隱感覺到了東林黨的拉攏和利用。

 溫體仁敢於在內閣直接批評都察院和翰林院,其實就是因為唐世濟和翰林大學士沈忠仁是自己人,可惜問題偏偏處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皇上同樣沒有什麽表情,聽著都察院右都禦史唐世濟的建議。

 建議其實很簡單,反對左副都禦使、陝西巡撫鄭勳睿出任兵部左侍郎、五省總督,提議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敕封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兼任湖廣巡撫,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事宜,兩人可以分工合作,洪承疇主導陝西、山西、河南三省剿滅流寇事宜,盧象升負責湖廣和四川剿滅流寇事宜。

 至於說原因,其一是剿滅流寇需要時間,盡管說幾個月時間以來,發生了一些問題,但不能夠因為出現偶然的情況,就臨陣撤換大將,這於事無補,其二是洪承疇乃是文武兼備的難得人才,多年來負責剿滅流寇事宜。而且在大同抗擊後金韃子,也取得不俗戰績,剿滅流寇是朝中大事,必須讓穩妥之人負責。言下之意鄭勳睿太年輕,取得勝利不過是偶然情況。

 唐世濟最後也挽了一句,那就是即使撤換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人選,也應該尊重洪承疇大人的建議,讓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畢竟洪承疇熟悉北方五省的情況。

 唐世濟說完之後,懇請讓監察禦史張溥、張采,以及翰林院庶吉士楊彝、龔鼎孳和吳昌時等人進入乾清宮,論述其堅持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的緣由。

 皇上沒有反對,五人進入了乾清宮。

 溫體仁的臉色有些發白,他倒不是擔心張溥等人,他感覺到不對的是唐世濟的態度,敘事的過程之中,唐世濟始終沒有看他一眼,這讓溫體仁有了背叛的想法。況且這種自己人的背叛,對於他的打擊是最大的,這明顯是讓外人看笑話。

 溫體仁隱隱覺得,東林黨的力量,遠不是他所估計的情況,恐怕他出現了失誤。

 張溥代表五人開始侃侃而談,所論述的理由,和唐世濟說的差不多,只不過詳細很多,解釋理由的時候。也是引經據典,甚至拿出了儒家的學說予以論證。

 “。。。臣彈劾內閣首輔溫大人,內閣次輔文大人,內閣輔臣、兵部尚書張大人。。。”

 張溥此言一出。乾清宮裡面迅速變得安靜起來了。

 “都察院本是秉承皇上旨意,監督群臣,理應剛直不阿,溫大人身為內閣首輔,強行壓製禦史的話語權,此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此乃蒙蔽皇上之做法,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文大人身為內閣次輔,不能夠秉持正義,一味符合,喪失讀書人之氣節。。。”

 “張大人身為兵部尚書,獨斷專行,壓製都察院之建議,此乃令人不齒之行為。。。”

 張溥用詞犀利,超乎了任何人的想象,就連唐世濟的臉色都有些發白,他可能沒有想到,張溥來到了乾清宮,居然有如此的言語。

 唯有內閣輔臣錢士升臉色自如。

 溫體仁的臉色微微變化,想不到一個七品的監察禦史,居然在乾清宮彈劾他這個內閣首輔,文震孟的臉上沒有什麽表情,張鳳翼的臉色微微發白,盯著張溥,眼神很是犀利。

 張溥說完之後,張采、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悉數跟著發言,彈劾溫體仁、文震孟和張鳳翼。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什麽表情,站在皇上身後的王承恩,臉上也沒有表情。

 張溥等人說完之後,四周安靜下來。

 皇上終於開口了。

 “溫愛卿、文愛卿、張愛卿,你們有什麽意見。”

 皇上沒有直接點張溥等人的名字,這讓溫體仁內心有了底氣,他知道皇上不相信張溥等人的彈劾,再說皇上不可能相信此等無稽之談,內閣輔臣那麽多,偏偏點了幾個對東林黨不利的人來彈劾,其余的相安無事,就算是傻子,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區區張溥等人,以為代表東林黨出頭,就能夠引發巨大的轟動,就能夠為東林黨爭取到更大的權力,豈不是笑話,幾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還太嫩了。

 東林黨這次做的過火了。

 溫體仁不會錯過此等的機會。

 “監督禦史、翰林庶吉士的彈劾,臣都聽見了,臣有三件事情不明白,其一,這內閣有若乾人組成,遭受到彈劾的僅僅是臣和文大人、張大人,臣就奇怪了,難道其余的內閣大人,都是堅持正義的,都沒有對內閣之建議表示讚同嗎。”

 “其二,臣在內閣商議事情之時,對都察院和翰林院提出了意見,這本是內閣商議的事情,按照制度是絕對保密的,不知道幾位監察禦史和翰林庶吉士是如何得知的,這消息是從什麽地方傳出去的,若是內閣議事,什麽消息都傳出去了,無絲毫保密性了,豈不是說軍機大事也有可能泄漏出去,被別有用心之人拿來造勢。”

 “其三,臣記得皇上最為憎惡的就是黨爭,黨爭表現出來的結局就是黨同伐異,容不得一絲的不同意見,唯我獨尊,說說這監察禦史,職責特殊,肩負監察官吏之職責,應該是不偏不倚,臣記得都察院有此要求,那就是監察禦史之間,不可因為某件事情沆髒一氣,必須發表獨立的意見,就算是同意某彈劾意見,也要提出自身之見解,至於說翰林庶吉士,需要加強學習,不熟悉政務之前,盡量少發表意見。”

 “兩位監察禦史,三位翰林庶吉士,意見出奇的統一,眾口一詞,這可真是難得啊,當然還有唐大人之建議,與其余人的意見也是一致的,難不成諸位在下面專門議論,形成統一意見之後,專門上朝來發表的,如此的做法,臣不敢苟同啊。”

 溫體仁是老江湖了,幾句話就讓張溥等人陷入到危險之中,黨爭可是要命的。

 果然,皇上的神色有些變化了。

 唐世濟張了張嘴,最終沒有開口,這個時候他不敢開口了。

 張溥、張采和楊彝臉上的神情沒有什麽變化,可龔鼎孳和吳昌時兩人的臉色發白。

 溫體仁說完之後,張溥沒有等到皇上開口,再次張嘴了。

 “溫大人一派胡言。。。”

 “住嘴,身為朝廷大臣,起碼的禮儀都不知道了嗎。”

 發現情況不對的錢士升,終於開口了,他知道這個時候自己不開口,可能跟著搭進去,內心裡面,他也暗暗埋怨,張溥等人太不明事理了,這是什麽地方。

 果然,皇上慢慢開口了。

 “錢愛卿,你認為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錢士升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白,他明白皇上已經很不滿了,恐怕想到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臣以為,張溥、張采、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不懂禮儀,喧囂公堂,按律應該予以廷杖。”

 錢士升說出來建議之後,張溥等人的臉上,竟然閃現笑容。

 被廷杖者,雖說身體遭受了苦楚,可能夠得到士大夫的推崇,甚至名垂青史,錢士升提出這樣的建議,無疑是幫助了張溥等人,想必遭受到廷杖之後,張溥等人的影響力將大增。

 一直都很少開口說話的文震孟開口了。

 “錢大人此言差矣,不懂禮儀、喧囂公堂之文武大臣,應該是遭受斥責,令其閉門思過,連基本的為臣之道都不清楚, 有什麽資格接受廷杖。”

 文震孟說完之後,溫體仁也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文大人所言有理,若是追究都察院右都禦史唐大人和翰林大學士沈大人教誨之失誤,尚且說的過去,下面之人戶口亂言,大可不必理睬。”

 張溥等人想著再次開口的時候,皇上揮揮手,錦衣衛很快進入乾清宮,將五人架出去了。

 但皇上臉上的神情不是很好,大概溫體仁和文震孟兩人意見出奇一致,讓皇上不是很滿意,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但至少皇上沒有懲罰張溥等人,也沒有責罰唐世濟和沈忠仁。

 內閣提出的建議順利通過,鄭勳睿以兵部左侍郎、左副都禦使的身份,兼任五省總督、陝西巡撫,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洪承疇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出任大同總督,負責邊鎮防禦事宜,一場在朝廷之中引發諸多爭論的事情,終於蓋棺定論。

 這場爭論之中,恐怕沒有勝利者。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