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傳奇》第631章 各取所需
兩天時間過去,襄陽府城失陷的結論終於出來了,承擔主要責任的是已經死亡的襄陽水師指揮使,因為指揮使的倒戈,投降流寇,裡應外合,導致襄陽府城失陷,襄陽府李知府等官員寧死不屈,抗擊流寇,以身殉職,應該得到朝廷的表彰。(百度搜索 網更新最快最穩定)

 其他人也有責任,五省總督孫傳庭、湖廣巡撫方孔炤判斷不明,楊嗣昌代表皇上予以訓誡,要求其戴罪立功,徹底打敗流寇。

 湖廣總兵左良玉沒有任何的責任,相反其派遣的兩萬軍士馳援襄陽府城,因為突然出現的變故,導致其損失慘重,朝廷應予以撫慰。

 追究襄陽府城失陷不是楊嗣昌和高起潛最為主要的事情,他們需要拿出來實實在在的辦法,如何的收復襄陽府城,如何的打敗流寇,這期間孫傳庭提出來了不少的建議,楊嗣昌和高起潛商議之後,最終認為調遣大軍進入湖廣與河南,抗擊勢大的流寇,為最佳辦法。

 經過琢磨,楊嗣昌提議調遣駐扎在松江府的松江總兵劉良佐,率領大軍進入湖廣,聽從五省總督孫傳庭的調遣,劉良佐麾下號稱十萬大軍,盡管楊嗣昌和高起潛都不相信劉良佐麾下能夠有這麽多的軍士,但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楊嗣昌同時還做出了決定,湖廣、河南、四川、陝西以及山西總兵,悉數聽從孫傳庭的調遣,這一次必須要集中力量,給與流寇毀滅性的打擊,從根本上徹底剿滅流寇。

 不知不覺間,一場全范圍的決戰和廝殺,慢慢的浮出水面。

 盡管遭遇到訓斥,可孫傳庭還是非常高興的,身為五省總督,他雖然可以調遣諸多地方的兵力,但受到的掣肘也是很多的,畢竟各地的總兵都要顧及到本地方的利益。不可能傾巢出動剿滅流寇,那樣很多的城池都處於無人防守的狀態,孫傳庭真的這樣做了,各省的巡撫都不會答應。再說流寇移動速度本來就很快,五省大軍真的集中起來,導致其他更加重要的城池失陷,那孫傳庭是無法承擔責任的。

 調遣駐扎松江的劉良佐到河南與湖廣剿滅流寇,這的確增加了力量。讓孫傳庭信心大增。

 楊嗣昌做出的這些決定,得到了高起潛的支持。

 表面看起來,兩人之間的配合是很不錯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湖廣總兵左良玉深夜拜訪高起潛的事情,楊嗣昌是知曉的,他和高起潛悉數都居住在官驛裡面,不可能不知道,雖說左良玉逗留的時間很短,不過幾分鍾的時間,但想要表明態度足夠了。至於說左良玉找到高起潛是什麽事情,楊嗣昌更是明白。

 襄陽水師指揮使的供詞,楊嗣昌看第一遍就察覺出來了大問題,不過一個指揮使,怎麽可能控制襄陽府城的南門,知府和參將等人幹什麽去了,戰鬥廝殺激烈的時候,知府和參將應是在南門鎮守的,讓一個指揮使控制了南門,並且打開南門。與流寇裡應外合,這豈不是笑話了。

 楊嗣昌倒不是懷疑左良玉與流寇勾結,這沒有可能性,畢竟左良玉本人在武昌府。沒有到襄陽府城去,而是派遣其麾下的參將率領兩萬大軍去守衛,不過那位參將的表現,是值得懷疑的,襄陽水師指揮使肯定是見過參將的,可供詞之中隻字未提。

 越是掩飾。就越是表現出來問題。

 楊嗣昌憑著直覺,感覺到這個參將有問題。

 也就在楊嗣昌懷疑的時候,湖廣巡撫方孔炤帶來了襄陽府城李知府的來信,這封來信是李知府痛斥參將麾下的軍士,不守紀律,在襄陽府城胡作非為的控告。

 看完這封來信,楊嗣昌隱隱明白了什麽,左良玉為什麽深夜去拜訪高起潛,恐怕襄陽府城失守的責任,參將和襄陽水師指揮使的責任差不多的。

 不過楊嗣昌不能夠點破這一點,他沒有證據,就算是有證據了,此刻將這些事情爆料出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除開能夠嚴懲左良玉,引發皇上更大的憤怒,別無用處。

 還有一點是最為關鍵的,那就是各地的總兵,都是兵部直接管轄的,若是左良玉出現了重大的問題,身為兵部尚書的楊嗣昌,臉上一樣無關,也要遭受到皇上的訓斥,至於說襄陽水師指揮使出現問題,兵部的責任就小很多了,各地的水師因為其性質特殊,一般都是屬地管理和兵部管理結合起來的。

 出於這樣的考慮,楊嗣昌默認了那份供詞。

 高起潛也認同了這份供詞。

 襄陽府城已經失守,楊嗣昌最為重要的任務,是組織力量剿滅流寇,而且要組織起來足夠強大的力量,想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要得到高起潛的支持。

 默契就在這之間產生了。

 楊嗣昌也想到了鄭勳睿和鄭家軍,可如此關鍵的時刻,他決不能夠提及鄭家軍,一旦鄭家軍出動,必然牽涉到鄭勳睿,朝廷和兵部就要賦予鄭勳睿足夠的權力,這是皇上和朝廷都忌諱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提及鄭勳睿和鄭家軍。

 代表皇上和朝廷到湖廣來調查,楊嗣昌也沒有吃虧,方孔炤同樣送來了厚禮,畢竟這件事情與方孔炤有著直接的聯系。

 五省總督孫傳庭的態度,讓楊嗣昌很是不滿意。

 因為孫傳庭肩負打敗和剿滅流寇的重任,故而楊嗣昌抽出了時間,與孫傳庭兩次長談,可結果讓楊嗣昌很不滿意。

 孫傳庭也看過供詞,對於襄陽府城的失陷,有著不小的懷疑,楊嗣昌委婉的勸解孫傳庭,不要拘泥於已經過去的事情,主要還是看今後的事情。

 可孫傳庭沒有明白,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讓楊嗣昌非常惱火,若說孫傳庭是為了真正的弄明白事情的原委,這還能夠理解,可孫傳庭提出這樣的要求,同樣是有私心的,一是為了擺脫自身失誤的決定,二是為了能夠更加集中權力。

 孫傳庭當初決定馳援南陽府城,湖廣巡撫方孔炤在奏折裡面已經委婉說明,孫傳庭就是為了保護汝寧府和南陽府,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錢糧,而且事實說明,孫傳庭馳援南陽府是錯誤的決定,南陽府城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重要性的程度,都不可能與襄陽府城比較,從這個方面來說,朝廷完全可以追究孫傳庭的責任。

 此外就是集中權力方面,孫傳庭通過打壓方孔炤、左良玉等人,能夠更好的樹立起來權威,特別是讓左良玉等人服服帖帖,一旦能夠指揮更多的軍隊,打敗流寇就有了更多的把握,這不是壞事情,楊嗣昌也想到了,剿滅流寇必須要集中大量的兵力,可楊嗣昌不該總是拘泥於這件事情,在楊嗣昌已經委婉提醒的時候,還揪住不放。

 最終楊嗣昌神色嚴肅的告訴孫傳庭,他已經做出了決定,明確了襄陽府城失陷的各方責任,或許是看見楊嗣昌的態度不對,孫傳庭才不追究了。

 楊嗣昌也是凡人,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身為內閣大臣,他需要得到尊重,他並非如同高起潛一樣見錢眼開,但他看重態度,方孔炤、左良玉甚至是吳甡都專門到官驛來拜訪了,偏偏孫傳庭沒有任何的表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而且說話還顯得特別有道理。

 因為這樣的原因,楊嗣昌開始看不慣孫傳庭。

 從襄陽府城失陷的原因來看,孫傳庭應該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因為孫傳庭已經專門給方孔炤寫信,要求巡撫衙門注意襄陽府城防守的事宜,承擔責任的應該是方孔炤和左良玉等人,可楊嗣昌偏偏要讓孫傳庭承擔一定的責任,而且將其名字排在了最前面。

 不明就裡的孫傳庭,倒是沒有爭辯,畢竟自身也有理虧的地方,朝廷如此的處理算是很不錯了,至於說徹底追究責任的事情,孫傳庭也閉口不言了,實際上在追究的過程之中,他已經感覺到方孔炤和左良玉等人的態度不對了。

 一場調查,可謂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可惜誰都沒有想到,這樣的一次調查,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左良玉對孫傳庭心存不滿,認為孫傳庭有意要整人,楊嗣昌對孫傳庭看不慣,認為孫傳庭態度倨傲,目中無人。

 要知道這些人都是直接牽涉到剿滅流寇戰鬥的,更何況楊嗣昌已經做出了決定,準備調動更多的兵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剿滅流寇,如此的情況之下,將帥之間已經不合,可知最終會是什麽樣的結局。

 在武昌府停留了五天的時間,楊嗣昌和高起潛離開武昌府,趕赴京城,他們在武昌府商議的所有事宜,需要回到京城去稟報,更需要得到皇上的首肯,盡管說高起潛私下裡給皇上已經呈奏了,皇上下旨只是時間問題,但前後已經耽誤了這麽多的時間,不知道流寇下一步會有什麽樣的動作,楊嗣昌和高起潛之間商議出來的作戰部署,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落實。

 孫傳庭留在武昌府等候皇上的聖旨,吳甡回到開封。

 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場規模宏大的廝殺,即將鋪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