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63章 鄉試內簾官
  應天府鄉試,按照慣例來說,與南京禮部幾乎是沒有關系的,盡管說南京的官署的設置,與京城北京是差不多的,可是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卻沒有那麽大的權力,他們所能夠管轄的范圍,也就是南直隸,其中兵部尚書參讚機務,管轄有南京京營,也可以直接干涉南直隸所轄鳳陽巡撫和應天巡撫,更可以直接管轄各府的官吏,因此還是有些權力的,其次就是戶部還有一些實權,畢竟是管轄南直隸的錢財。

  來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任職的官員,大都是在朝廷不如意了,遭遇到貶斥,或者是一直都沒有收到朝廷的重視,或者是皇上看你不順眼,不過你的影響又很大,不好怎麽處置,那就放到南直隸去當官,眼不見為淨。

  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就是屬於第三類的。

  董其昌的名氣非常大,曾經是明光宗的老師,盡管說明光宗上任一月就暴卒,沒有形成什麽樣的影響,可董其昌畢竟是帝師,這樣的身份是抹不掉的,加上其一手書法的確是了得,在大明官員之中,絕對是排名第一的。

  董其昌最大的缺陷,或者說個人的性格,那就是對政治非常的敏感,一有風波,就堅決辭職不乾,絕不會攙和到風波之中,這樣的性格,令登基時間不長、想著大有一番作為的皇上來說,那是非常頭疼的,皇上思來想去,只有將董其昌安排到南直隸去,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這個職位清閑,有有著不一般的尊容和地位,最為適合董其昌了。

  董其昌到任之後,的確表現出不一般的作為,他對政治沒有絲毫的興趣,整日沉醉書法之中,同時和南直隸的讀書人也有接觸,與其他想著改變自身命運的官員是完全不一樣的。

  董其昌這樣的態度,也為自己獲得了好處,不過問官場上的事情,不爭權奪利,自然是受到其他官員的歡迎的,在讀書人之中的威望也很不錯。

  可惜事情往往都是兩面的,南直隸鄉試臨近,皇上的聖旨下來了。

  董其昌出任南直隸鄉試的內簾官,而且是第一內簾官。

  這也就意味著,董其昌是南直隸鄉試的主考。

  內簾官一共有六人,其中主考官一人,副主考一人,同考官四人,因為南直隸的考生人數太多,同考官的人數增加到十人,如此內簾官總數達到了十二人。

  主考官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出考題,同時審定考生答卷,鄉試謝元必須是主考官定下來,其余考官不能夠做出決定。

  副主考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審閱考生試卷,同考官的職責,主要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負責閱卷。

  鄉試同時還有補簾官,補簾官的人數不固定,主要職責就是巡視考場,維持考試秩序,禁止喧嘩,也負責有監視內簾官的職責,防止內簾官在考試之中包庇某個考生。

  其余什麽收掌試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等,都有著具體的職責。

  董其昌成為了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這引發了所有人的好奇,按說鄉試的主考官應該是朝廷直接派遣的,要麽是禮部的官員,要麽就是六科給事中,本地官員是不允許成為主考官的,免得有串通的嫌疑。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需要大量的人才,鄉試就是選拔人才的起點,唯有通過了鄉試,成為了舉人,才能夠參加會試和殿試,才能夠進入朝廷為官,才能夠直接為皇上和朝廷服務。

  正是因為董其昌的影響大,學識很是深厚,成為南直隸主考官,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前來宣旨的是禮科給事中魏呈潤,毫無疑問,魏呈潤就是南直隸鄉試的副主考了,按照道理來說,南直隸的內簾官應該是翰林官前來的,不過董其昌成為主考,就沒有必要派遣翰林院的官員前來了。

  至於說其余的考官,那是主考和副主考商議之後決定下來的。

  董其昌對於這個任命非常的高興,絲毫沒有推辭,欣然接受了,要知道南直隸是為朝廷輸送人才最多的地方,每一次的殿試,南方錄取的進士最多,其中以南直隸排名第一,浙江排名第二,大抵都是如此的,能夠成為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就意味著有很多的學生了。

  眾人對董其昌成為南直隸鄉試主考官,主要是從學問方面分析的,但南京兵部尚書楊成,從中看出了端倪,董其昌不喜歡過問爭執,也從來不牽涉到黨爭之中,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夠成為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至於說朝廷之中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有著偏向的,就算是沒有陷入到黨爭之中,可也有較為明確的態度,這樣的情況,在六科給事中也表現出來了。

  南直隸的主考可不簡單,若是有著明確的政治傾向,豈不是要直接影響到被錄取的舉人,這對皇上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魏呈潤前來宣旨的時間,是七月二十五日,來到了南京之後,他就進入到守備衙門。

  這裡戒備森嚴,由南京京營的軍士直接守衛。

  接旨之後的董其昌,也進入到守備衙門,身為南直隸的主考官,他肯定是要避嫌的,若是還留在府中,那前來拜訪的人就要擠破門了。

  兩人首先面對的就是考題的事情。

  考題以董其昌為主,魏呈潤也可以發表見解。考題確定下來之後,兩人就可以考慮其他的事情了,包括諸多的其他考官人選,這些事情要容易很多,凡是被選中的官吏,接到董其昌的手諭之後,也要馬上進入到守備衙門的。

  鄉試的時間是從八月初九開始,一直到八月十五結束,正是八月桂花香的時候。

  鄉試分為三場考試,第一場八月初九,第二場八月十二,第三場八月十五,三場考試以第一場最為重要,也是決定考生是不是能夠被錄取的關鍵所在。

  考生八月初八進入到貢院,一直到八月十五才能離開貢院,期間足足八天的時間,吃住都在貢院,官府提供飯菜,這期間,貢院外面是嚴密戒備的。

  主考官、同考官以及外簾官等人,也是不準離開貢院的,以防出現作弊的情況。

  七月二十六日,董其昌和魏呈潤開始商議考題的事情。

  兩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董其昌醉心於書法和學問,對政治沒有絲毫的興趣,魏呈潤就不一樣了,職責所在,時常要上奏折,提出諸多的意見建議,所以兩人一起商議考題,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不過有一件事情是明確的,那就是董其昌是主考官,從品階方面來說,董其昌是正二品的官階,魏呈潤是正七品的官階,兩者相差是很大的,所以出考題肯定是以董其昌為主。

  董其昌的意見非常明確,考題必須從學問方面出發,可以考慮是不是從考生對自古至今的學問認識方面來出題,但魏呈潤的觀點不一樣,他認為鄉試之後,被錄取的舉人,就算是會試落榜了,也是能夠進入朝廷為官的,品階雖低,還是朝廷官員,所以說考題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時政,讓考生做出評判。

  給事中雖然只是七品的官階,可從來都不會被人小看,他們有著一項最為要害的權力,那就是可以直接給皇上上奏折,彈劾官吏,或者是指出朝政之不足,這一條是很要命的,皇上直接看到奏折,若是情緒一激動,豈不是要懲罰被彈劾的官吏了。

  所以魏呈潤能夠和董其昌爭論。

  董其昌堅持自身的觀點,他的意見非常明確,鄉試之後還是會試和殿試,特別是殿試,就是一場策論的考試,到時候皇上會親自出題,那個時候就是考生真正的發揮自身之見解的時候,提出對家國天下之意見建議,至於說鄉試,重點還是要考學識。

  魏呈潤雖然堅持了自身的觀點,但也無法反駁董其昌的觀點,董其昌說的是有道理的,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全部都是要側重於策論,讓考生對家國大事提出來意見建議,那豈不是忽略了考生最為基礎的儒學知識。

  畢竟董其昌是主考官,最終的考題,還是董其昌定下來的,魏呈潤沒有過多的爭論,這不大符合給事中的身份,其中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

  董其昌雖然不關心政治,但嗅覺非常的敏銳,對於朝廷的局勢,還是有著獨到認識的。

  七月底,陸續有官吏進入到守備衙門,這意味著考官人選已經確定下來,所有進入守備衙門的官吏都要開始做好準備了。

  八月初,貢院開始清理,南京京營的軍士協助清理,首先是打掃,其次是考舍若是有缺漏的地方,必須要修補好,畢竟考生要在小小的考舍裡面八天的時間。

  到了八月初四,貢院收拾完畢,軍士守候在貢院外面,這表示貢院已經被全面封閉,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進入到貢院裡面去。

  八月初五,一些考官進入到貢院,開始做著前期的準備工作。

  八月初六,主考官董其昌、副主考魏呈潤和同考官、補簾官進入到貢院。

  這預示著南直隸鄉試正式開始了。

  兩千多生員要進入到貢院之中考試,這裡面的準備工作,絕不輕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