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979章 戰遼河(一)
( )瑞元五年正月二十五日。

 鄭勳睿抵達西平堡,這裡距離遼河只有五十多裡地。

 正月初五從京城出發,沿途經過了山海關、寧遠、錦州和廣寧等地,大軍的行軍速度不是很快,越是往北方走,氣候越是嚴寒,夜間的溫度時常達到零下幾十度,若是夜間行軍,不全副武裝,根本無法抵禦,曾經就有過駐守遼東的明軍夜裡巡邏被凍掉了耳朵,自己還渾然不知道的情況。

 鄭勳睿當然不想麾下的軍士出現凍傷甚至是凍死的情況,所以大軍行軍全部都是在白天,行軍速度也很正常,夜間一律禁止行軍,同時行軍的過程之中,要特別注意氣候的變化,遇見大雪的氣候可以行軍,但遇見北風呼嘯的氣候,一般都是停止行軍的。

 二十萬規模龐大的大軍出擊,消息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在鄭勳睿的內心裡面,也想著堂堂正正的滅掉大清國,收回所有屬於大明王朝的領地。

 鄭勳睿本也打算和諸多的軍士一道騎馬行軍,不過他的這個要求,被鄭錦宏等人徹底否決,而且鄭勳睿也不得不考慮,跟隨他一道行軍的還有內閣次輔周延儒,內閣大臣楊廷樞、熊文燦以及戶部和兵部的一些文官,他這個皇上都騎馬了,人家還能夠坐在馬車裡面嗎,要求這些文官都騎馬跟隨大軍行動,那也太強人所難了。

 抵達西平堡,率領抵達這裡的洪欣濤、王小二和吳三桂等人,已經做好了稟報一切情況的準備,王小二依舊重點率領斥候營作戰,吳三桂對遼東的情況同樣是非常熟悉的。

 氣候過於的嚴寒,不過斥候還是偵查到了一些情況。

 鄭勳睿仔細看著斥候繪製出來的地圖。

 遼東有三條主要的河流,其一是距離西平堡約五十裡地的遼河,接著就是穿過沈陽的渾河,再次就是闖過遼陽城池的太子河,這三條河流在遼東匯集到一起。從娘娘宮這個地方注入大海,這一段被稱之為三岔河。

 三條河流匯集成為一條河流之前,居中的是渾河,渾河的東面是太子河。西面是遼河。

 從戰略位置方面來說,遼河是最為重要的,好比是沈陽以及遼陽等地的一道屏障,而且從水量方面來說,遼河也是最大的。

 現如今的遼河。絕非幾百年之後的遼河,水質清澈,從未出現過汙染的情況,不過遼河洪水還是時常會爆發,且遼河以西旱災嚴重,此時的人不可能引遼河水去灌溉土地,科技尚未達到那樣的水平,一方面是夏季的洪水爆發,一方面是極度的乾旱,導致遼河以西人口稀少。距離遼河最近的城堡,也就是西平堡了。

 遼河以東的情況好很多,畢竟有渾河和太子河,水量充足,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才會出現那麽多大規模的城池和城堡。大清國正是依靠著遼河以東的好一些的自然條件,迅速的發展,將自身的實力從軍事上面的強大,轉化為民生方面也逐漸有起色。

 從斥候偵查到的情報來看,八旗軍在遼河以東嚴陣以待。準備將朝廷大軍阻止在遼河以西,至於說遼河以東部署的八旗軍究竟有多少,斥候短時間之內是無法偵查到的,遼河的水流湍急。冬天一般都不會結冰,八旗軍早就戒備森嚴,斥候想著渡過遼河去偵查,可能性很小,若是從距離很遠的地方渡河偵查,需要不少的時間。這根本來不及。

 不過斥候偵查到,遼河以東部署的八旗軍隊伍龐大,隱隱能夠通過高倍望遠鏡,發現數不清的帳篷和旌旗。

 斥候偵查到的這個情況,讓鄭勳睿的臉上露出冷笑的神情,不僅僅是鄭勳睿,鄭錦宏等人臉上也出現了頗帶鄙夷色彩的笑容。

 這樣的安排部署就是欲蓋彌彰了,兵力的強大不需要展現出來,完全可以在廝殺的時候體現出來,再說了,八旗軍緊靠著遼河駐扎,這明顯不合適,一旦朝廷大軍實施炮擊,且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強行渡河,那麽八旗軍將在瞬間崩潰。

 八旗軍早就知曉明軍火炮的犀利,怎麽可能緊靠著遼河駐扎。

 遼河的平均寬度大約為五十米左右,最寬的地方也沒有超過一百米,如此的距離,八旗軍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根本就是守不住的。

 遼東之戰和豐鎮之戰,八旗軍已經遭受重創,加之大明朝廷這幾年對遼東和遼南互市的封鎖,大清國已經陷入到內外交困的局面,擴充八旗軍是不大可能的,能夠保住現有的軍隊人數,就非常不錯了,八旗軍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保護,沈陽、遼陽、鞍山和海州等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傾盡全力來守衛遼河。

 一個詞形容八旗軍在遼河的作為,虛張聲勢。

 鄭勳睿不知道遼河對岸的八旗軍主帥是誰,但他可以斷定,這個主帥沒有什麽特別強的能力,絕不是大清國的那幾個親王。

 既然不是大清國的親王親自領兵作戰,那麽河對岸的八旗軍,就不大可能是滿八旗。

 不是滿八旗,戰鬥力就不會特別的強悍。

 如此的戰機,鄭勳睿怎麽能夠失去。

 徐佛家進入到屋內,手裡拿著文書。

 徐佛家是調查署中唯一跟隨行軍的女性,也是調查署的負責人。

 當然大軍之中還有女兵營,主要負責照顧和診療戰鬥廝殺之中的傷員。

 從徐佛家的臉上看,這不是什麽特別重要的情報。

 鄭勳睿拿著情報,粗粗看了一下,臉上精銳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這讓周延儒和鄭錦宏等人感覺到奇怪了,難道說調查署偵查到了什麽重要的情報嗎,皇上的臉上很少會出現如此的神情。

 過了好一會,鄭勳睿才放下文書,緩緩開口了。

 “大清國新上任的皇帝,有了年號了,年號為順治。。。”

 聽見皇上的話語,周延儒微微搖頭,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大清國的這個順治年號,怕是一年時間都難以維持,不,臣以為半年時間都不能給維持。”

 鄭勳睿輕輕點頭,不再說話。

 歷史有些時候就是這樣,有些時候還是遵循以前的軌道緩緩前進,按說順治這個年號,早在幾年之前就應該要出現了,而且這個年號,在歷史上還是有著不小影響的,正是順治年間,大清國徹底統一了中原,徹底推翻了大明王朝,南明小朝廷也是在順治年間滅亡的。

 鄭勳睿本來以為,他會和皇太極有面對面較量的機會,遺憾的是皇太極終於還是故去了,兩人沒有了巔峰對決的機會,而繼承皇位的依舊是年歲尚小的福臨,豪格與多爾袞都沒有機會能夠成為大清國第二任的皇帝。

 福臨繼承皇位之後,馬上就有了順治這個年號,可此一時彼一時,穿越的鄭勳睿,已經顛覆了歷史,順治這個年號,注定是短命的,至於說順治之後的年號,不可能繼續出現,更不可能在歷史上出現了。

 周延儒的話語,提醒了鄭勳睿,現在已經不是回味和沉浸在過去的歷史之中,而是要繼續開創歷史,所以他很快集中了精神。

 “斥候偵查到遼河對岸有八旗軍的旌旗和帳篷,且帳篷數量眾多,充分顯示八旗軍兵力的強大,不過這樣的安排,太過於拙劣了,朕不知道指揮作戰的八旗軍統帥是誰,但這個統帥必定沒有多大的指揮能力,朕不說此人是飯桶,但也是笨蛋。”

 “若是實力真的強盛,何須要擺出如此的架勢,陳兵遼河岸邊,萬一對手攻上岸了,該如何的應對,轉圜的余地都沒有,退也不是,進也不是,難不成這位八旗軍的主帥真的想著學習當初的韓信,擺出破釜沉舟的架勢嗎。”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屋裡的眾人都笑了。

 “今日和明日,大軍做好準備,後日開始進攻,大軍務必一舉渡過遼河,全殲駐扎在河邊的八旗軍,斥候今日和明日,繼續偵查,爭取能夠獲取到更多的情報。”

 “進攻以火炮為主,給朕炸光八旗軍的帳篷和旌旗,朕倒要看看,究竟是八旗軍的帳篷和旌旗厲害,還是朕的火炮厲害。”

 “帆船也必須做好準備, 火炮進攻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渡河,最先渡河的軍隊,搶佔灘頭,不管遇見多麽強大的攻擊,都要牢牢守住,為後面大軍的渡河爭取時間。”

 “洪欣濤,此番渡河的戰鬥,由你負責指揮,朕給你五萬將士,在一天的時間之內,全部渡過遼河,王小二和吳三桂兩人協助洪欣濤指揮作戰。”

 “所有的二十萬大軍,從戰鬥開始的那一天,五天時間之內,全部渡過遼河。”

 “鄭錦宏,給駐守遼南的馬祥麟下達命令,準備進攻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同時給水師丁寶坤下達命令,戰船朝著連雲島、娘娘宮的方向攻擊前進。”

 “朕倒是要看看,大清國這些親王,如何分兵應對。”

 。。。

 鄭勳睿部署完畢,一拳打在了斥候畫出的地圖上面,而拳頭的位置,正是大清國的都城沈陽。()《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