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
沈陽,皇宮,大政殿。⊙,

 錦州之戰結束兩天時間,皇太極就得到了詳細的奏報,此時阿巴泰的奏折尚未抵達沈陽,不過濟爾哈朗和范文程等人已經做出了準確的分析。

 皇太極臉色很不好,他萬萬沒有想到,鄭勳睿的胃口如此之大,竟然想著全殲他部署在山海關至錦州的十五萬大軍,這是何等令人恐懼的安排。

 得到奏報之後,皇太極幾乎沒有猶豫,迅速給睿親王多爾袞下達命令,迅速率領進入草原作戰的十萬八旗軍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沈陽。

 皇太極的內心有著一種雪崩的感覺,要是駐守遼東的十五萬大軍真的被鄭家軍徹底剿滅,那麽對於大清國就是難以承受的打擊,二十四旗並舉的八旗軍,軍士總數目為三十五萬人左右,除開駐扎在遼東的十五萬人,還有進入草原作戰的十萬人,駐扎在遼南的五萬人,以及駐扎在沈陽和遼陽等地的五萬人。

 山海關之戰後,皇太極迅速調整了八旗軍部署的情況,改變了原來分散駐扎的形式,以集中駐扎為主,分散駐扎為輔,遼東、遼南和草原是重兵駐扎的地方,也是大清國的命脈所在,三個地方都是不能夠有絲毫疏忽的。

 相比較來說,沈陽的情況緩和一些,雖說這裡是大清國的京城,可只要遼南、遼東和草原的情況穩定,沈陽就穩如磐石。

 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三大支柱之一的遼東,出現了巨大的危險。

 皇太極首先進行了自我檢討,那就是他沒有預料到鄭勳睿做出的如此大氣的安排,這樣的作戰部署,一般人是想不出來的,也是絕不敢輕易決定的,可是鄭勳睿不是一般人,創建鄭家軍,成為大明王朝的皇上。這些事情豈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皇太極清楚,在這件事情上面,范文程以及阿巴泰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范文程一直都負責收集大明朝廷的情報,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那就是得到鄭家軍的火炮,可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得到的有關大明朝廷的情報很少,獲取火炮更是沒有蹤影的事情,此次分析鄭勳睿禦駕親征的事宜。范文程在掌握情報的情況之下,沒有能夠做出分析,導致錦州城池在一天時間之內失陷。

 至於說阿巴泰,更是罪責難逃,畢竟阿巴泰是遼東八旗軍的主帥,應該是時時刻刻關注遼東的局勢,想不到戰鬥廝殺才剛剛開始,阿巴泰就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這不禁讓皇太極想起他和濟爾哈朗之間的商議,當時的皇太極。就感覺到阿巴泰難以抵禦鄭勳睿的禦駕親征。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埋怨和追究責任沒有任何的作用,最為關鍵的是如何穩住遼東的局面,最壞的結果也是要求阿巴泰率領大軍撤離遼東。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武英郡王阿濟格、穎郡王阿達禮等滿人權貴之中的精英,以及范文程等人,悉數來到了大政殿。

 大政殿的氣氛很是不好,進來的眾人都是低著頭的,甚至相互之間都沒有看一眼,范文程更是站在角落裡面,獨自低著頭。

 皇太極終於進入到大政殿。

 皇太極已經收到了阿巴泰的奏折。這是一份十萬火急的奏折,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沈陽的,看了這份奏折之後,皇太極已經抑製不住內心的怒火。故而進入到大政殿的時候,他臉上的神情很不好看。

 “文程,這是阿巴泰寫來的奏折,你給大家念一念。”

 范文程小步走上前,從親衛的手中接過了奏折,開始念起來。

 “文臣。聲音大一些,諸位都仔細聽聽,看看阿巴泰在奏折裡面究竟說了一些什麽。”

 范文程提高了聲音,大聲念著阿巴泰的奏折,不過在念奏折的過程之中,他的身體開始微微的顫抖,額頭上面也冒出了大量的汗珠子。

 小半個時辰之後,范文程念完了阿巴泰的奏折。

 大政殿裡面鴉雀無聲,沒有誰開口說話。

 鄭勳睿禦駕親征、鄭家軍突然進攻錦州城池的事宜,眾人都是知曉的,只是沒有得到具體的戰報,現如今阿巴泰的戰報來了,而且在奏折之中說到了錦州之戰的慘重損失,這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眾人也從阿巴泰的奏折之中,看到了鄭勳睿張開的獠牙,看樣子鄭勳睿這一次是想著滅掉大清國了。

 “怎麽,都啞巴了,奏折上面的內容,諸位都聽清楚了,有什麽看法和想法,全部都說出來,朕今日給諸位機會,盡情的說,不要有絲毫的遮掩,今日不管說什麽,朕都聽著。”

 過了好一會,濟爾哈朗開口了。

 “皇上,臣有罪,當初皇上認為阿巴泰無法抵禦鄭家軍,臣沒有多考慮,導致了如今的局面,臣願意接受任何的責罰。。。”

 皇太極揮揮手,阻止濟爾哈朗繼續說。

 “這不是你的責任,阿巴泰長時間駐扎在遼東寧遠,鄭家軍突然展開對遼東的進攻,如此關鍵時刻,朕怎麽可能換帥,派遣譚泰、索尼和洪承疇前去,就是協助阿巴泰的,朕想不到阿巴泰如此的疏忽,竟然連遼東各地出現了鄭家軍都沒有引發重視,錦州城池的陷落,阿巴泰有主要的責任,好了,這些事情今後再說,朕想知道,下一步遼東的局勢如何穩定。”

 皇太極召集眾人前來,目的是為了找尋解決遼東困境的辦法,不是想著責罰誰的,再說濟爾哈朗是他的左膀右臂,不管懲罰誰,也輪不到濟爾哈朗的頭上。

 聽見皇太極如此說,濟爾哈朗低下頭,他明白了皇太極的意思,不過他之所以首先站出來承擔責任,也是有原因的,這些年過去,滿人權貴對於皇太極是有些怨言和不滿的,特別是八旗軍佔領了山海關,把握了進攻中原的大好時機,卻主動撤離了,讓鄭家軍佔領了山海關,此事在滿人權貴之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論,多爾袞等人主動站出來,才穩住局面。

 代善一直都是低著頭,什麽話都不說,仿佛眼前的一切事情與他沒有關系,多鐸和阿濟格也是低著頭,看不清臉上的表情,至於說阿達禮,暫時沒有說話的權力。

 范文程一直都低著頭,不敢看皇太極。

 看見這樣的情形,皇太極更加的憤怒,錦州失守,鄭勳睿表現出來強大的雄心,這已經讓皇太極異常的焦慮了,如此緊要時刻,這些滿人權貴之中的精英,低著頭一句話都不說,好像大清國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皇太極個人的事情。

 “怎麽,朕說的話語,諸位沒有聽見嗎。”

 皇太極加重了語氣,已經表現出來了不滿。

 代善終於抬頭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遼東之地位至關重要,還是要守住,至少要保住廣寧等地,讓鄭家軍無法靠近遼河。。。”

 代善侃侃而談,話是說了不少,可是都是無用的話語,誰不知道遼東的重要,誰不知道不能夠讓鄭家軍靠近遼河,那樣沈陽就危險了。

 皇太極怒擊而笑,卻無可奈何,這個時候他總不能直接對代善發脾氣,要知道代善是五大親王之首,也是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更是先皇的二兒子,公開的場合,皇太極還是要顧全代善面子的。

 代善說完之後,濟爾哈朗再次的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阿巴泰的奏折需要馬上回復,臣的建議是,遼東若是可守,或者說是守得住,那麽阿巴泰就可以堅持,若是守不住,就要拋卻一切的想法,率領大軍迅速朝著廣寧的方向撤離,如此危急的時刻,保存實力是最為重要的事宜。”

 濟爾哈朗提出了實實在在的意見建議。

 皇太極稍稍感覺到欣慰。

 不過濟爾哈朗剛剛說完,代善跟著開口了。

 “鄭親王之建議的確很好,不過臣以為,在睿親王的大軍回到沈陽之前,阿巴泰是絕不能夠輕易撤兵的,若是阿巴泰整體退往廣寧, 那麽鄭家軍就可以傾巢出動發動進攻,若是阿巴泰不能夠抵禦,則鄭家軍能夠很快的渡過遼河,到了那個時候,沈陽和遼陽等地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而且遼南駐扎的鄭家軍也趁著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八旗軍就首尾難以兼顧了,真的出現那樣的局面,大清國承受不住。。。”

 代善說完之後,多鐸和阿濟格跟著開口,他們支持代善的建議,阿巴泰可以撤軍,但必須等到多爾袞率領的大軍回到沈陽的周邊。

 討論的意見慢慢一致,皇太極內心也有了定奪。

 眾人退出大政殿,唯有范文程留下來了。

 “文程,今日你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朕知道你是怎麽想的,如此緊要關頭,朕需要你的幫助,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想那麽多的,給阿巴泰的旨意,由你來負責起草,朕的意思,讓阿巴泰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派遣大軍對錦州城池展開進攻,要不惜一切代價收復錦州城池,另外一方面,若是鄭家軍的進攻過於的猛烈,難以抵禦,則要及早的率領大軍撤離遼東,至於說多爾袞是不是率領大軍回到沈陽,這不重要,朕相信鄭勳睿不敢輕易渡過遼河。”FFF5601211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