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
內閣大臣、禮部尚書楊廷樞忙的不可開交,不僅僅是因為皇上決定開恩科,準備在瑞元二年年初的時候就開始科舉考試,吸納人才,至於說考試的內容暫時不會變化,還是按照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的順序進行,所出的題目依舊是四書五經,可不同之處在於,鄉試和會試出題目的事情由禮部會同翰林院進行,也就是統一出題。看小說到

 不要小看這個改變,鄉試統一出題,等於剝奪了各省主考官出題目的權力,也就是說考取舉人的學子,內心感謝的是禮部和翰林院,不會直接感激主考官。

 同時朝廷也明確規定了,今後的鄉試和會試,不允許出現拜訪主考官的行為,鄉試內簾官的確定由內閣直接掌控,在鄉試開始之前三天時間抵達各省,實行封閉式管理,不允許見任何人,鄉試結束之後,主考官不參與閱卷的事宜。

 這一條的規定,讓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甚至來不及認識主考官。

 這裡面的原因,楊廷樞當然是知道的。

 就在楊廷樞忙於國子監培訓事宜以及準備來年的科舉考試的時候,內閣突然開始商議東林黨的事宜了,這是皇上直接安排的事宜。

 這讓楊廷樞感覺到奇怪,也不是很明白。

 東林黨已經分崩離析,特別是在出現張溥被毒死的事情之後。

 三司會審最終的結果,是東林黨為了自身的利益,決定除掉張溥,此事的策劃錢士升、侯詢和錢謙益等人都參與其中了,甚至連瞿式耜都沒有能夠幸免,吳昌時之所以會親自動手毒死張溥。無非是得到了承諾,一旦張溥死於非命,或者是遭遇到損毀。那麽吳昌時就將出任複社的領袖,而且得到東林黨的推薦。在朝中為官。

 當然調查結果之中,沒有給錢士升等人解釋的機會。

 吳昌時因為毒死了身為兩榜進士的張溥,犯下了死罪,已經被三司判決斬首,早就執行了,如此情況之下,錢士升等人根本就無從辯解。

 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內閣趁機吸納了一部分做事能力不錯的原東林黨人進入到朝廷。成為了低級的官員,不過他們必須與東林黨劃清界限,必須要進入到國子監學習,吸納新的知識,改變之前的認識。

 在這個過程之中,老辣的周延儒做得更加過分,他要求這些東林黨人一方面在國子監學子,一方面揭露東林黨所做的一些結黨營私、熱衷於黨爭、黨同伐異等事情。

 通過這些手段,東林黨、複社和應社的形象完全坍塌。

 控制大明的輿論可不比幾百年之後,朝廷只要能夠控制住讀書人和士大夫的思想。就完全控制了輿論,掌握了主導的方向,至於說尋常的百姓。的確是不需要關心的,絕大部分的百姓根本就不識字,能夠吃飽飯就滿足了,更不用說有什麽追求和思想了。

 皇上通過國子監,已經掌控了絕對的輿論,應該說現如今大明的各級官吏,完全排斥和摒棄東林黨提出來的那些所謂的思想,基本都是跟著皇上和朝廷的要求來做事情的。

 如此情況之下,哪裡還需要討論什麽東林黨人的事情。

 進入乾清宮。楊廷樞看見內閣首輔徐望華和內閣次輔周延儒等人早就到了。

 很快,皇上進入了乾清宮。

 眾人拜見皇上之後。都坐了下來。

 這也是皇上立下的規矩,皇上與內閣大臣在乾清宮議事的時候。眾人都是可以坐下的,不必要站著議事,只是在開口說話的時候,需要站起身來說。

 “諸位愛卿,朕決定討論東林黨的事宜,你們可能覺得奇怪,經過了這麽長的時間,東林黨已經分崩離析,基本不複存在了,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已經摒棄了東林黨的思想,當然也有極少數東林黨的骨乾,譬如說錢士升、侯詢和錢謙益等人,依舊是死守著東林黨的,朕不在乎,內閣不在乎,朝廷更是不在乎,按說如此的情況之下,朕大可不必理睬什麽東大路、複社和應社的事宜了。”

 “朕很久之前就說過,輕易是不會殺讀書人的,到如今朕算是做到了,不過這不殺讀書人之要求,也不會一成不變,譬如說吳昌時,前不久就被斬殺了。”

 “朕依舊不會動錢士升、侯詢、錢謙益和瞿式耜等人,對於那些心存疑惑之讀書人,朕的辦法歷來是用事實說話,要讓這些讀書人心服口服,而不是采用斬殺的辦法。”

 乾清宮很是安靜,眾人都在仔細聽著皇上的話語,思索今日究竟討論什麽事情。

 “東林黨發展之路,諸位都是清楚,包括複社和應社之發展,可以說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凝聚出來巨大的力量,得到了絕大部分讀書人、士大夫和商賈的支持,其力量顯赫,包括朝中的文武大臣,一部分也成為了東林黨人。”

 “為什麽會出現此等的情況,這是朕這麽多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

 “現如今東林黨、複社和應社已經分崩離析,表面上看不不足為懼了,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士大夫、商賈和讀書人心目之中,東林黨等被徹底摒棄。”

 “可是朕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東林黨有關的理論,也被完全摒棄,這恐怕是不正確的,譬如說顧憲成老先生之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應該是不錯的,這提醒讀書人,不能給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死讀書是無用的,讀死書更是害死人,看看好多的讀書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甚至連好多基本生活知識都不知道,這也就導致出現百無一用是書生之說法了。”

 “讀書人拚命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的目的是什麽,朕不用說,諸位基本都是兩榜進士,也是通過讀書才改變了身份,朕很多時候想到一種景象,若是讀書人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艱辛,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況,該是多麽的可怕,這樣的讀書人為官之後,到一方去出任百姓之父母官,能夠很好的做事情嗎。”

 “由此朕想到了,東林黨、複社和應社,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的發展,那就說明他們提出來的理論,某些方面是正確的。”

 “朕今日請諸位商議,就是要說到此事。”

 “翰林院、國子監和講武堂,都是在負責專門培訓各級文武官員之事情,這種培訓之目的,主要還是讓諸多的官員擔任各級官職之後,能夠知道做些什麽事情,該如何的做事情,如何讓我大明王朝強盛富裕起來,如何讓老百姓能夠過上平靜富裕之生活。”

 “更進一步,朕想到了理論之重要。”

 “讓讀書人能夠真正的明白為官之責任,讓大明王朝能夠真正的強盛富裕,且將這樣的勢頭長久的延續下去,就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理論,僅僅憑借著儒家思想,憑借著四書五經,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儒家思想延續近兩千年的時間,必須要隨著時間之推移發生變化,注入很多新的理論,這個道理解釋起來很是簡單,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與現如今的情形大不一樣,我大明王朝若是死死抱著兩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不知道改進和進取,那就必定會落後,國富民強的局面就不可能長時間的維系下去。”

 “由此朕覺得,很有必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專門研究理論之機構,這個機構的職責很明確,那就是結合當前之實際情況,專門研究和提出相關的理論,提出來的理論必須符合實際情況,必須是可以推行下去的,必須是讓我大明王朝能夠長時間維持強盛富裕情形的。”

 “朕思考了很久,這個機構之名稱就叫做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能夠進入這個研究院的都是大儒,朕不管他究竟是什麽想法,也不管他是不是完全效忠於朝廷,只要他有足夠的學識,就可以吸納進入到研究院之中。”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由禮部負責直接管轄,其性質主要是從事理論方面的研究,為朕、內閣和朝廷提供理論上面的依舊,研究院可供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民生、軍士、司法甚至是外交等等方面的事宜,研究院之人員,務必保持學識之獨立性,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擾。”

 “當然,研究院提出來的任何理論,都需要經過禮部和內閣的商議,凡是有利於我大明王朝發展的,盡管大膽的接受。”

 “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朝廷能夠吸納方方面面的人才,也是大氣之表現,換一種方式,讓這些人為朝廷所用,更是好事情。”

 。。。

 楊廷樞終於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原來皇上想著將讀書人之中的翹楚集中到某個地方,讓這些人討論理論方面的問題,提出來自身之建議,供朝廷和內閣參考。

 那些東林黨之中的大儒,包括複社和應社之中的大儒,正好可以進入到新成立的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之中,這樣一來,輕易就能夠掌控輿論陣地,統一讀書人的思想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