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sī是普遍的,許多從事海上運輸的香港商人在反禁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為大陸運送“禁運物資”既是為了尋求自身生存與發展之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是在進行一場反對美國禁運的鬥爭。
而禁運使香港商業蕭條,失業劇增,社會動亂,也使港英當局采取了兩面派態度。同時,包括港英政府的職能部門在內的工商署、政治部、海關以及專門檢查貪汙的“反貪部”,他們很清楚把禁運物資輸往內地獲利菲小的情況,也有很多辦法將禁運物資輸往內地。
所以朝鮮戰爭以後,這些機關都經常包sī出口。其它部門從上到下,也都將禁運視為中飽sī囊、發財圖富的良機,因此都爭先恐後地參與到“緝sī”中去。香港港務局還默許與大陸進行貿易,由港來津船隻,出口關手續皆準備兩份,一份是偽造的(如出口到日本門司),一份是真的,到中國港口,以防萬一。
有錢能使鬼推磨,孟有田可以把自己走sī所獲的利潤大部分或者全部都填補進去,買通或交結香港海關和水警。生意可以不虧也不賺,反正他有別的產業,不象很多人是為了養家糊口。
但朝鮮戰爭對香港的影響是嚴重的,不僅是香港在戰後剛恢復和發展起來的轉口貿易急轉直下,一落千丈。由於戰略物資禁運令也針對香港和澳門,很多原材料缺乏並且價格猛漲,使香港的建築業、房地產業、織造業、運輸業、五金業、倉庫業、銀行業、橡膠業、洋行業等各行各業都遭受了嚴重打擊。
雖然買了地皮,但孟有田知道現在還不是全面大開發的時候。具體的規劃他已經心中有數,百德新街將是以後銅鑼灣的商業購物區,開發商用寫字樓和中等住宅比較適宜,而渣甸山由於景sè優越,則是將來的豪宅區。
相對來講,禁運令對孟有田的工廠影響不是很大,特別是方便麵廠,開發出了紙桶錫箔的包裝,以此打入了歐美市場。而服裝廠和玩具廠的困難是暫時的,賺的少一點也沒關系,只要能堅持下來。孟有田知道不久之後港府便會制定出新的產業政策,香港經濟從此由轉口貿易型轉向加工貿易型,蓬勃興起的加工工業將成為香港的經濟支柱。
盡管如此,孟有田的目光主要還是盯在房地產上,趁著禁運造成的商業蕭條,工廠倒閉,他動用資金購買下幾家紗廠,把自家的企業搬了過去。這有一舉兩得的作用,一來有了自己固定的地方,不必給自家的工廠再交租金;二來這三家工廠地點頗佳,等到房地產複蘇,便又能賺大錢。
五十年代初,香港的地產市場本不活躍,加之受到朝鮮戰爭的影響,更是不景氣。地價尤其便宜,孟有田趁機囤積地皮,尖沙咀、土瓜灣、西環等地盤被納入了囊中,每平方英尺只有十幾塊的價格,買一塊地只花幾十萬,簡直是太便宜了。
洋商退,華商起,這是那個年代香港最主要的特點。因為相對於華商,洋人對新中國政策沒有信心,對D的恐懼更加強烈。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做撤資撤僑的準備。
孟有田買下這塊地皮後,便授意海沙公司向建築業進軍,招攬了一批建築工人後,開始在西環建設住宅樓宇。這批住宅樓宇多數是五層,也有一些是六層,在當時的香港也算是比較高的住宅了。
建設周期一兩年,等到這批樓宇全部建完,差不多也是朝鮮戰爭結束的時候了。然後便是香港經濟的全面複蘇,而房地產業更是紅火起來。回顧香港近半個世紀的經濟發展歷程,可以看到香港經濟的騰飛,最後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實就是從地產行業的勃興開始的。
準備是充分的,先拿塊地皮讓海沙公司熟悉建築行業,培養並形成自己的建築隊伍。這還不夠,孟有田又聘任了兩位大律師,做法律上的準備工作。
當時把樓宇出租,是香港地產行業最盛行的方法。而賣樓的方式,則是以一整幢作為單位的。如果沒有巨額資金,是很難購買下來的。可即使有錢整棟買下來,要轉手賣出去也極不容易。因此,從事樓宇買賣的都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sī人極少涉足其中。大公司擁有一幢大廈後,若不是整幢賣出去,就是自己使用或租給其他用家。所以,當時的地產公司通常稱為置業公司,並不稱作發展商。
分層出售,賣樓花,自然是孟有田掌握的兩大銷售利器,但要實現起來,還有麻煩,主要是樓房的產權和責任問題解決不了。那時港府不承認樓房的上蓋,即建一、二層,或四、五層,政府都不理,政府把地賣給你後,隻承認你一個業主, 隻向你一個業主收地價和地稅。若把樓宇分層出售,當時法律上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其實,不僅是在香港,在世界很多地方,當時樓宇買賣都是以一整幢作為單位。這種陳年行規沿用了多年,沒有人覺得它有什麽不好,更沒有人提出要去改革它。但孟有田覺察到這種經營方式的局限xìng,於是想改弦易轍,探求新的售樓方式。就好象“切月餅”那樣,把樓宇契約切開,即“分契”,然後把樓宇分層出售。但那時在香港,“分契”並無先例。
既然別人能乾成,那肯定有解決之道,對此孟有田頗有信心。他指示兩位法律顧問,可以和同行研究磋商,盡快弄出辦法。
專業就是專業,在孟有田看來無從下手的法律問題,法律顧問卻認為此法可取,沒有與現行法律抵觸。幾個月的時間他們便解決了分層出售的法律問題,只需要經過一番繁雜的呈稟手續即可。
萬事俱備,只等著朝鮮的炮聲停息,孟有田便可以大展拳腳,異軍突起了。此時已經是一九五二年了,美國為了照顧英國的情緒,也為了使其更堅決地執行禁運令,決定對香港開放市場,使得香港的經濟頹勢有所緩解。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