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62節 還債
"" ="('')" ="()">

 “大劫,大劫,揚州大劫!忠義伯奪佔揚州,陣斬八萬,俘敵十六萬!”

 進城之後,騎兵們立刻沿著各條街道飛奔,不但高喊著,同時看到人群的時候,還立刻拋灑捷報紙張。 ..

 這些紙張立刻被老百姓撿起來,仔細的相互傳者看起來,不識字的讓讀人幫忙念誦。

 但是最後傳看捷報的那群人,卻收起了捷報,他們覺得這捷報很難得,想要收藏起來。

 誰也沒想到這種捷報後來會成為一種價值連城的紀念,尤其是楊潮親自寫的那幾張,更是成為珍。

 城南、城北,城東、城西,一天時間灑滿了半尺長三寸寬的紅紙捷報。

 於是全城都沸騰了。

 南京百姓這段時間確實生活在恐懼之中。

 各種流言滿天飛,有的說韃子要過江了,有的說韃子正在屠城,有的說韃子已經殺到了江浦,有的說韃子到了瓜州,各種消息把人折磨的欲仙欲死,於是在商人們的推波助瀾下,物價飛漲,百姓困苦不堪。

 通過傳看很快百姓們都知道了揚州大捷,心驚膽戰了數日的壓力,自然需要發泄一下,很多人都點起了鞭炮慶祝。

 而朝廷天天朝儀,商討關於江北的事情,可是卻找不到一個可用之兵。

 黃得功倒是首選,可是黃得功遠在太平府,還沒等他們商量出一個救援揚州的方案來,揚州陷落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頓時朝臣就慌亂了,連忙商議應對之策,而且此時出現了兩派意見,此前商議史可法的求援奏疏,還主要討論是派誰去,現在則開始商議,派不派的問題了。

 揚州已經失陷,而且據可靠消息(多鐸向四周州縣下達的勸降毫不隱晦的說出了擒拿江北督師史可法的情況)稱,史可法已經被擒。楊潮不知所蹤。

 既然揚州已經陷落,就有朝臣提出,當務之急是保南京。

 可是也有朝臣提出,守江必守淮,所以不能放棄兩淮,應該繼續派兵穩守其他城池。

 守淮派有分為守儀征等縣派,和守瓜州派。

 爭吵了幾天也沒有吵出個所以然來。

 甚至還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楊潮身上。既然楊潮沒有消息,就得做最壞的打算。也就是以楊潮戰死來打算,既然楊潮戰死,那麽楊潮留下那些強兵就不能不管不顧,得找一個得力之人去節製。

 誠意伯劉孔昭請命,表示自己身為操江提督,本該節製水營,楊潮的水營練兵歸他管轄。

 誠意伯的提議得到了徐泓基、趙之龍等勳臣的讚同。

 但是文臣又不同意,表示應該派一個幹練文臣節製,有人想到了軍務經驗豐富的朱大典。請朝廷下令,起用在家賦閑督糧的朱大典來南京。

 可這個提議文官集團內部,自己都開始爭論,左光先一派官員咬死朱大典貪腐一事不松,表示朱大典不宜督軍,甚至不宜起用。

 文臣的意見不合讓小皇帝六神無主的同時,也感到一種末日到來的感覺。一度他都想要逃離南京,逃亡更南方的蘇州甚至杭州去。

 朱慈烺感覺這種情況跟當初他父皇崇禎在位的最後時期那麽相似,都是朝臣一個個拿不定主意,而朝廷面對突發事件無能為力,似乎朝廷一下子失去了對整個天下的控制一般。

 這種不安來自北京時期,朱慈烺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日處在一種精神煎熬之中,他實在是不願意面對又一次京城失陷的困境,上次還有楊潮孤膽救主,這次誰能救他呢。

 就在這時候,先是瓜州派人送來了一個消息,消息十分模糊,說楊潮反攻揚州。殺光了多鐸統帥的軍隊。

 這個消息傳出來也只是讓朝堂上熱鬧了一下,很快就被朝臣否定為謠言,因為他們得到的消息是,多鐸攻打揚州,可是統領幾十萬大軍,具體數目不詳,從三十萬到八十萬都有,楊潮怎麽可能在援兵困守避風的時候,就反攻的,而且既然楊潮有能力反攻,那就不可能被清軍攻破揚州。

 否定了這個唯一樂觀的消息後,朝臣陷入了更深的悲觀中。

 在他們最為悲觀的時刻,終於傳來了好消息,真正的好消息,楊潮的捷報。

 當然寫捷報的紅紙是給百姓看的,給朝廷的則是楊潮親筆寫的奏疏,派快馬散發捷報的同時,送進宮去!

 皇帝將被派來給朝廷送捷報的謝飛叫上大殿,親自在大殿上,在文武百官跟前詢問他,詢問揚州大戰的經過。

 謝飛對答如流眉飛色舞,讓帶刀護衛皇帝身側的余繼業羨慕不已,雖然他得到皇帝賞識,算是飛黃騰達了,可是作為一個武藝不俗的武將,不能親身殺敵到底是一件憾事。

 謝飛答的很痛快,也感到一種深深的自豪,這就是楊潮給他的獎賞,讓他親自送捷報給皇帝,只是他被拉倒朝堂上當堂對答,是楊潮沒想到的。

 不過這也是謝飛應得的,這次作戰他立功不小,打開城門、打開總督府角門等,他都應該記一個首功,楊潮也在奏疏中著重強調了謝飛的功績。

 當聽到楊潮活刮胡尚友震懾諸軍時,皇帝不由感到一陣森寒,當聽到韃子紅衣大炮轟擊一日夜,揚州被打開了一個缺口時,小皇帝也不由得憂心。當聽到韃子用紅衣大炮轟擊,最終攻進城後,小皇帝感到揪心。聽到城內大亂,楊潮選擇撤退時,小皇帝也歎息。

 聽到史可法大義凜然以保護百姓從容就擒時,小皇帝和文臣都默然。聽到楊潮一千多哀兵遇到一萬援兵,大家爭論要不要反攻之時,皇帝心想的竟然是應該退守。當聽到楊潮決意進攻時,小皇帝感覺到一種悲壯。

 對了那時候楊大人還寫了一首詩,也讓末將帶回來了,說是要送給一個姑娘。

 說道這時候,謝飛突然插了一句話。

 眾人聽得緊張兮兮,突然岔開了一下,頓時感覺到輕松了不少,畢竟謝飛的訴說讓他們感覺到身臨其境一般。一直揪著一顆心,竟然真的感到了重重壓力。

 但這一岔開,突然他們就放松下來,心中暗暗好笑,反正楊潮已經贏了嗎,自己那麽緊張幹什麽。

 隨即就有文臣用輕松的口氣詢問,楊潮到底做了什麽詩。

 謝飛表示自己沒敢拆開看。

 但是此時大家還都有心思聽聽楊潮這首詩是什麽佳作。

 最後是首輔馬士英拍板:“小謝將軍無須忌諱。既然是送給姑娘的,定然是會傳出來的。大可打開一看,忠義伯和那位姑娘都絕對不會怪罪的,就讓老夫等先睹為快吧。”

 本想著聽一聽詩詞,然後大家就沒有什麽緊張情緒了,誰想聽到這首詩後,他們不但沒有擺脫戰場的那股情緒,反而更覺得那種那股肅殺頓時充滿了朝堂,氣氛再次嚴酷起來。

 就在這股肅殺中,皇帝和朝臣聽完了謝飛的故事。

 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楊潮的反擊果然牽動他們的心,可是揚州城被屠城的慘狀,更是讓他們感到發自內心的恐怖,作為儒家仁義道德培養出來的士大夫階層,他們實在是很難接受這種滅絕式的殺戮,那種不留活口,不留種子的做法。讓他們深深地感到恐懼。

 人不但沒了,連後都沒了,那文章自然也沒了!

 謝飛心滿意足的走出了皇宮,小皇帝賞賜了他好多東西,綢緞十匹,銀五十兩。金牌一面,加錦衣衛指揮使銜,蔭一子為錦衣衛千戶。

 謝飛還沒有成親,雖然登門說親的人排著隊,但是他眼界高,庸脂俗粉他看不上。

 謝飛本就是富家子弟,不然也沒有條件從小練武。練武比學文更費金錢。

 可是十三歲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父親的小妾突然卷著家裡的財物跟人跑了。

 很快家裡就拮據下來,母親不得不靠給人做針黹為生。

 練武這種事自然只能放棄了,三年後,楊潮招兵,不想母親辛苦的謝飛就參軍了。

 之後跟著楊潮,打了好幾仗,升官還不算什麽,關鍵是賺了幾百兩的賞錢。

 鄉裡一看謝家又有發達的跡象,因此鄰近村堡的媒婆開始登門。

 但是謝飛卻看不上那些軍戶家的粗丫頭,而他畢竟是一個軍戶,又當了兵,真正的大戶人家又看不上他,所以就一直拖了下去。

 母親十分著急,多次表示,如果謝飛不願意娶妻,先納妾也行,可是謝飛一聽到妾這個字就犯衝,一直孝順的他竟然頂撞母親。

 現在突然他得到一個蔭子的賞賜,突然間謝飛想成親了,想娶妻了,想要個兒子了。

 一直傻傻想著的謝飛不知不覺到了眉樓前。

 然後很快見到了久聞其名的顧湄。

 見到顧湄後,謝飛愣神了片刻,一瞬間他有一個念頭,娶媳婦就得娶這樣漂亮的女人,但只是稍微一動,隨即就否定了,這女子是女子,他謝飛可不能要。

 送完信後,謝飛就離開了眉樓,回家看母親去了,楊潮讓他回來送信,同時給他放假,他可以在家待上三天時間。

 謝飛離開眉樓後,當夜眉樓就熱鬧了起來。

 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等,凡是跟顧湄交好的名妓都紛紛上門。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看一看楊潮給顧湄寫的那首詩。

 此時幾乎整個南京城的人物都知道楊潮給顧湄寫了一首詩, 因為想不知道都難,這首詩在朝堂上念誦,有那個給女子寫的詩,可以在皇帝議事的朝堂上宣讀的,因此這首詩立刻就名動南京。

 雖然多數人已經聽說了詩的內容,覺得大氣磅礴,不愧是出自大將軍之手,但是她們還是想要親眼看一看,看看這首楊潮寫在沙場之上的詩。

 顧湄絲毫沒有藏私,大大方方的將紙抄拿了出來。

 眾人當即傳看。

 第一是字。

 草草幾筆,算不上工整,但是久經沙場那種鋒銳盡顯無疑,不是真正有殺氣的人,是寫不出這種字的。

 最後傳到了李香君手裡,雖然已經知道了內容,但是看到楊潮親筆所寫的沾染了沙場烽煙的詩句後,她還是忍不住輕輕念誦出來。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