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38節 荷蘭人的樣品
剛出正月,荷蘭人就再一次來到了新江口,他們送來了一船貨物。

 貨物的品類十分繁雜,有兩門大炮,十杆火槍,一套鎧甲,一架自鳴鍾,兩隻望遠鏡,還有一對戰馬。

 準確的說這不是貨物,只是樣品而已。

 “不知道伯爵閣下覺得如何?”

 瓊斯帶著楊潮看過貨,一件件詳細介紹,活似一個推銷商品的小推銷員。

 楊潮只是淡淡的搖搖頭:“華而不實,不過念在你們不遠萬裡把這些貨運來,本官就都買下了,你開個價吧。”

 瓊斯不由失望,果然每一個中國人對荷蘭的貨物都不感興趣,他送來這些可是打仗必須的物資,火槍、火炮都是歐洲目前最流行的,英法各*隊中都列裝的貨物,是他從東印度公司最精銳的雇傭兵身上取下的,但是楊潮依然不感興趣,他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麽能打動中國人了。

 “哎,這些就當是送給伯爵的禮物了。但是閣下真的一點都不感興趣?”

 楊潮當然不是不感興趣,火槍和火炮他看過了,都是不錯的,這時代西方人在火器方面顯然是走在大明前面的,但是技術並沒有拉的那麽開,有這幾件樣品,楊潮完全可以仿造,成本肯定比從歐洲運過來便宜的多,這也是當時他沒有指定貨物,而是讓荷蘭人自己運過來一些,表示自己滿意就可以購買。

 但也有不能仿造的,比如戰馬。

 “你們帶來的戰馬甚為強壯,不止作價幾何?”

 楊潮裝作不經意的問道,瓊斯帶過來的兩匹馬異常熊俊,楊潮雖然不懂馬,但也看得出比自己軍中的蒙古馬高大的多。

 看到楊潮稍微對戰馬有興趣。瓊斯不由一喜,心裡盤算了一下道:“二百兩銀子!”

 “二百兩!”

 楊潮不由有些驚訝,不是因為貴。而是因為便宜。

 和平時期大明從蒙古人手裡買馬也是二三十兩,運到江南就翻了幾番。而現在是戰時,二百兩銀子就是在江南都未必買得到合格的戰馬,騾子都賣到五十兩了。

 瓊斯以為楊潮嫌貴,立刻解釋道:“伯爵大人,您是知道的,歐洲遠去大明萬裡,一艘船從歐洲出發,到大明就得一年時間。所以這自然是貴了一些。”

 楊潮點點頭:“我知道。既然如此,那就二百兩,如果你們能做到,給我送一千匹。”

 二百兩一匹,一千匹就是二十萬兩,雖然相比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額來說不算什麽,但這是一個好頭,起碼讓中國人接受他們的貨物了,生意嘛,不都是這樣慢慢開拓出來的。這意義重大。

 瓊斯忙答應下來,又接著推銷其他東西。

 左右考慮一下,楊潮覺得望遠鏡自己沒有條件仿造。明朝沒有製造合格透明玻璃的能力,要仿造望遠鏡暫時還不可能,而這東西對戰爭很有作用。

 於是問道:“這千裡鏡作價幾何?”

 瓊斯道:“也是二百兩!”

 楊潮不由搖頭,一匹馬兩百兩也就罷了,西方能夠大量製造望遠鏡,也鎧甲二百兩就太貴了,當然瓊斯其實並沒有漫天要價,還算給楊潮一個很大的折扣了,因為這東西在大明價值千金。

 這種玩意兒一般都是被王公貴族當做萬物賞玩。不惜破費千兩甚至幾千兩采購。

 但是如果裝備軍隊的話,就實在是裝備不起了。

 而瓊斯之所以願意給楊潮低價。原因是雖然他們賣給王公貴族的價格更高,但是往往幾年都賣不出去幾件。如果楊潮願意裝備軍隊,那數量就多了去了,絕對可以當做一項大宗商品來經營。

 瓊斯解釋道:“此鏡需能工巧匠方能製造,是以價格昂貴。”

 楊潮道:“那也太貴了。最多一百兩,一百兩的話,我采購一千架,多了就不要了。”

 瓊斯沉思了片刻:“不知道伯爵將來還會采購嗎?”

 一千架價值十萬兩,也值得荷蘭人從歐洲送一趟貨了,總好過拉銀子來買瓷器的好,但是如果只是這一趟的話,那利潤就太薄了。

 楊潮道:“如果好用的話,我會考慮每年都采購的。”

 瓊斯點點頭:“那就一百兩。不知道伯爵可還看好其他貨物?”

 楊潮搖了搖頭,其他的東西還真看不上,毛毯、玻璃花瓶他都不需要。

 瓊斯見到楊潮確實看不上他的貨物了,這才又道:“鄙人這次得到總督許可,詢問楊伯爵是否還需要船?商船或者戰船都行!”

 瓊斯上次回去,東印度公司很重視他取得的成果,總督和在東方的幾個要員聚在一起,專門聽了他的匯報,最後經過討論,他們認定賣給中國人幾艘船不會影響到荷蘭人在東方的勢力。

 畢竟就算不賣給楊潮戰船,荷蘭人依然無法跟鄭芝龍競爭,幸好鄭芝龍隻對日本貿易感興趣,其他方面並不太重視,因此荷蘭人才能夠在南洋佔據一片天地,他們認為如果楊潮發展海上力量,對鄭芝龍的威脅比他們更大,如果楊潮跟鄭芝龍決裂了,他們正好可以從中取利,能夠取代鄭氏壟斷中國貿易的話,荷蘭人求之不得。

 但是讓瓊斯失望了,楊潮依然搖了搖頭。

 楊潮還沒有開拓出海路,暫時還不需要那麽多海船,現有的十艘戰船足夠楊潮壓製長江口一帶的豪商走私了,用不著組建一支龐大的艦隊,畢竟那也需要十分沉重的代價,是楊潮目前負擔不起的,養十萬兵每年至少三百萬兩銀子,今年更是可能需要花費四五百萬,現在沒有余力組建海軍。

 臨走瓊斯沒忘采購一大筆貨物,他不想浪費每一次機會,無論是直接揚帆去日本也好,帶回台灣儲存起來也好,反正盡可能在中國人開海的時候多采購不會吃虧的,畢竟誰也說不好中國人會不會明天一覺起來就突然改變主意,又禁海了。

 楊潮看過荷蘭人的貨單,發現多了茶葉一項,他們一次性的采購了十萬斤,看來荷蘭人是接受了茶葉了。

 其實楊潮不知道的是,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的決定,他們打算將茶葉作為戰略物資儲備,他們已經驗證,綠茶確實能夠有效的防止和治療敗血症,那麽以後荷蘭船員在遠航中死亡率會大大降低,這就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更有優勢,更能應付英國和法國這樣的後來競爭者了。

 這批茶葉不僅僅是給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船員用,其他方向也可以使用嗎,而且他們決定不向其他國家推銷茶葉,將東印度公司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底,竟茶葉能治療敗血症的秘密跟他們的海圖一樣保密。

 除了茶葉,其他商品也有變化,比如上次荷蘭人大量采購的瓷器不見了,只有少數高級瓷器保留,比如大體型的梅瓶等物,小型的磁盤、花瓶等全都沒有,倒是出現跟瓷器相關的另一樣商品,那就是瓷土!

 這種情況的變化,讓楊潮極為關注,他記憶中中國對瓷器的壟斷持續到了二十世紀,怎麽現在荷蘭人不在采購普通瓷器,轉而購買瓷土了,莫非荷蘭人自己開始製造瓷器了?

 這件事必須弄清楚,但是作為商業秘密,荷蘭人自己是不會說了。

 於是送了一批高檔的雲錦面料等送給瓊斯,讓他帶回歐洲當宣傳品去之後,楊潮立刻就找來鄭氏詢問情況。

 一問才知道,問題不是出自荷蘭人身上,而是出自日本人身上。

 日本人早在宋代就從中國學會了燒紙瓷器,不止是日本人,朝鮮人和越南人也懂得燒造瓷器。

 不過朝鮮隻專注白瓷,越南則是青瓷,而且這兩國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都趕不上中國,而且朝鮮根本不跟荷蘭貿易,越南的瓷器自己用還不夠,也不會出口,只有中國有條件大規模出口瓷器。

 除了景德鎮有積累千年的製瓷技藝外,更因為景德鎮有用之不竭的高質量瓷土,真是因為瓷土本身的質量,才能讓中國的瓷器始終比日本等國的更高一等。

 鄭鴻逵告訴楊潮,曾經荷蘭人用了十年時間, 才讓鄭氏答應供給他們瓷器,不過鄭氏給他們的瓷器都是福建德化產的民窯產品,質量很一般。

 荷蘭人得到瓷器供應之後,開始向日本專銷,前幾年每年都向日本出口幾萬件瓷器,可是這幾年日本人的技術有了進步,用荷蘭人販賣的瓷土可以燒製出像樣的瓷器了,加上荷蘭人在價格上根本沒法跟鄭氏競爭,因此他們推出了瓷器貿易,專做瓷土等貿易。

 已經有好幾年荷蘭人不但不向日本出售瓷器,反而開始從日本大量進口了,日本的瓷器雖然比不上中國的精美,連日本人都更喜歡中國瓷,可是西方人不在乎,日本瓷器他們照樣喜歡,也因為荷蘭人大量采購日本廉價瓷器,導致日本瓷器產量大增。

 日本人的瓷器產業發展起來了!

 楊潮頓時覺得有種危機感,這種事絕對不能答應。

 “鄭總兵,本爵有一個提議,今後給日本的瓷器,本爵決定隻征收一倍的稅金!”

 鄭鴻逵不由大喜,這可是意外收獲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