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24節 謠言對謠言
謠言傳的很凶,算時間大概是從楊潮讓葛嫩娘打了那幾個書生開始的,三天時間就傳遍了南京城,肯定已經開始往外傳了。

 “好吧。康兄,我們也找人散步謠言!”

 楊潮無奈道。

 康小寶問道:“我們怎麽說,說四公子嗎?”

 康小寶以為楊潮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四公子造謠汙蔑楊潮,那麽這邊就造四公子的謠言,把他們搞臭。

 楊潮搖頭道:“造他們的謠言?我沒有那麽下作!還是造我的謠!”

 “造你的謠?”

 康小寶一愣,不知道楊朝要幹什麽。

 楊潮笑道:“這叫以毒攻毒,以謠言對謠言。找個人出去說,不但太子是假的,其實崇禎皇帝不是自殺的,是我楊潮派人刺殺的。還殺了太子一家,找人冒充太子,然後讓假太子當皇帝,操縱朝政!”

 康小寶張大了嘴巴:“這誰會信啊?”

 楊潮笑道:“就是不讓人信,一大堆謠言混在一起真假難辨,最後就沒人信了。”

 康小寶伸出拇指:“高!”

 確實高,這叫做以革命的謠言對反革命的謠言,紅軍曾經用過的計策。

 楊潮放出去的謠言讓人震驚的還真有人信,傳揚的更開了,倒是楊潮始料未及的,這種事都有人信,真是怪了去了,當然真正會思考的人是不信的。

 真正信,而且傳的人,也都是是一些市井無聊之輩。

 但是接著各種謠言就相繼傳出來,什麽當今天子不但是假太子,而且是楊潮的結義兄弟了之類的,最後傳承是楊潮四散多年的兄弟,是楊潮父親的私生子之類的。

 繼續演變成當今天子是李自成的乾兒子,故意裝作太子,就是要謀奪大明江山的,楊潮的身份也變成了李自成早早打入明軍內部的間隙。配合李闖王演這出攛掇大戲。

 顯然謠言造到這種程度,絕對不是楊潮所為,他的智商還達不到這種程度,會造出這麽離譜的謠言出來,完全是八卦之火熊熊燃燒的老百姓自己傳播中出現的。

 雖然以平常人的智商,都知道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家就喜歡傳。喜歡聽。

 最可氣的是有人傳言楊潮跟當今天子有龍陽之好,兩人是那種關系。

 謠言一開始把朱慈烺嚇壞了。接著的演變則把他氣壞了,嚴令錦衣衛抓人,但是隻抓到一幫市井小民,掉在菜市口打了一頓板子而已,真正的幕後主使根本找不到。

 別說四公子了,就是二立社那些書生最近也很沉寂。

 四公子因為欺辱陳圓圓,然後被葛嫩娘吊打,還脫光了衣服趕到了鬧事上,名聲早就臭了。根本不敢現身,而他們派出去造謠的人,恐怕早就離開南京了,追根溯源都找不到。

 官府只能貼告示禁止造謠,但是這股歪風邪氣一時是刹不住的,只能等風聲過去,日後變成一個笑話罷了。

 但是還真有好事的文官不嫌事大的。竟然在這時候借機彈劾楊潮,官場慣例,彈劾某人某人要暫時避嫌,放下公務,叫做待參,要麽等待結果。要麽上書自辯。

 楊潮也不自辯,直接回家,也不去軍營,也不去朝堂,擺著一副待參的架勢,按照慣例皇帝就該下旨寬慰,然後楊潮在出來工作。

 楊潮的舉動讓皇帝和一些文武嚇了一跳。這時候正是用兵之時,楊潮這樣的猛將罷工,那還了得。

 然後他們開始猜測楊潮的意圖,是借機給朝廷施壓嗎,是因為謠言的不滿嗎,還是其他什麽意思。

 楊潮的意圖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借機退出朝堂爭鬥,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是手裡的武力,已經打算將精力都放在軍隊上了,朝堂上的泥水他就不打算沾染了,反正他該爭取的也都爭取到了,接下來是穩定到手的利益,將這些利益轉化成實力。

 同時因為在朝堂上爭了幾十天,已經得罪了許多人,楊潮不想卷入政治鬥爭太深,政治就讓那些文官去玩吧,楊潮還是做一個軍人來的自在。

 所以楊潮這次舉動並沒有太多的意圖,只不過是找個機會徹底離開朝堂,專心於軍務,畢竟上次留在軍中,打的是告病的旗號,這次借助彈劾一事,乾脆表示自己沒有理政能力,然後推掉議政的事情。

 但是當一個人勢力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一舉一動牽扯都會很大。

 所以別人就是暗中猜測,根本就禁不住。

 而且楊潮的表現又確實像是在表達不滿,當然楊潮確實有不滿的理由,不滿有人無聊的參合他,一個兵科給事中,一個小小的言官而已,聽到點風吹草動就敢無風起浪彈劾楊潮,因此惹怒了楊潮。

 而且朝中明白人都清楚,此人身後有二立社的影子,這個社團雖然還沒有成氣候,但是規模很大,聲勢也很大,掌握朝中一兩個官員不算難事。

 聯系到楊潮剛剛跟二立社決裂,所以楊潮此時表達不滿,實際上是在向朝廷試壓,要朝廷懲治這個二立社的言官,因此不少親楊潮的大臣立刻就建言皇帝懲治言之無物的言官,以安撫功臣之心。

 因為楊潮才平安逃出北京,之後才得以當上皇帝的朱慈烺,對楊潮的感情一直很不錯,楊潮的表現讓他也感到很難過,他同意了朝臣的諫言,覺得言官傷害到了忠臣,第一時間下令嚴辦了那個言官。

 接著就是怎麽安撫楊潮了。

 他現在的心腹有幾個人,一個是盧九德,一個是余繼業。

 當即就找來盧九德和余繼業商量。

 盧九德是他的秉筆太監,而余繼業則封為錦衣衛千戶,統領帶刀官護駕。

 所謂帶刀官值得是衛所中一些專門的侍衛,人數並不算多,負責在宮中輪流值勤,負責貼身保護皇帝,明初叫做帶刀舍人,後來改成帶刀官,並且分配給各個衛所,於上直親衛、府軍前衛置帶刀官四十人,旗手等二十衛置帶刀官一百八十人,輪番帶刀侍衛皇帝。

 因為南京的軍之廢弛太久,這些衛所中確實有帶刀官的名額,但是人卻都不堪大用,而且也不被朱慈烺信任,而余繼業一直從北京救出朱慈烺兄弟姐妹,一路保護到了江南,深的他的信任,於是就管楊潮要過了余繼業,加上余家的一百個武藝高強的親兵組成了新的帶刀官,也就是所謂禦前帶刀侍衛,一直隨護左右。

 楊潮少了一個乾將,卻讓余繼業得到了大大的前途,余承武老將軍還專門派他傷殘的二兒子來南京感謝楊潮,他沒有親來是因為病了,聽說病的很重。

 余繼業向皇帝表示,楊潮不是小心眼的人,不會為此生氣,下封詔書寬慰一番即可。

 但是盧九德卻想的很多,他告誡皇帝說,不能大意,以免傷了臣子的心。

 雖然這次責罰了言官,但是難保不會有下次,總不能每次都要寬慰一番。

 尋常時候還可以,要是到了緊急時刻,敵軍攻來,楊潮這個武官待參去了,那大事就壞了。

 皇帝認為盧九德老成持重,請教該如何安撫楊潮。

 盧九德了一番,告訴皇帝說,楊家給楊潮納了一房小妾,可是楊潮不滿意把這小妾趕了出去,因此才會有楊潮喜好龍陽的謠言。

 說的小皇帝一陣臉紅,因為龍陽的那一頭正是他。

 盧九德接下來又暗示皇帝說,皇家之中還有一個公主尚未婚配,如果能夠結下一門親事,楊潮必定感恩戴德,怎敢不出死力效忠皇上,又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證明楊潮不是龍陽之人,楊潮不用在擔憂謠言,加上已經懲處了言官,楊潮就該滿意了。

 而且楊家一旦成了皇親,以後被參合的時候,也就不會因為不滿而罷工了。

 一番話說道小皇帝的心裡去了,他雖然才十五歲,還沒有孩子,皇家確實還有一個公主,那是長公主、他的姐姐,長平公主朱媺娖。

 只是有些猶豫,因為朱媺娖在北京的時候,已經訂下了婚約。

 可是盧九德告訴皇帝,北京已經被佔,駙馬周世顯生死不明,就算天家想遵守婚約,一時也辦不到,而長公主依然十六,耽誤不起,要是將來王師北定中原收復北京,卻發現駙馬周世顯已經死於戰亂,或者已經婚配的時候,又該如何,豈不是白白耽誤了長公主。

 朱媺娖與太子同年生,比太子略大,生母難產病故,自幼朱媺娖被周皇后收養,跟朱慈烺一起長大,兩人情同姐弟,朱慈烺也不忍看著姐姐等同於受活寡,而且大明君臣內心裡其實認定,大明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南宋的結局,能守住江南半壁江山已屬不易,想要北進中原難於登天,因此明裡暗裡大家其實都是打算跟滿清劃江而治的,尤其是在滿清打著給崇禎報仇的旗號下,滿朝文武都覺得用半壁江山作為給滿清的酬勞也很合理。

 所以如果不能放棄跟周家的婚約,他姐姐就要受一輩子活寡的。

 至於周世顯將來萬一沒死,也沒有結婚的話,盧九德表示到時候賞賜他金銀珠玉,高官顯爵也就是了。

 所以小皇帝心裡也就沒有了障礙,痛快的答應了這門聯姻。如果您覺得回到明末當軍閥非常好看!那麽就請您把本站的網址!推薦給您的小夥伴一起圍觀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