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45節 坐困
代替史可法收了高傑之子為義子後,終於讓高傑余部的軍心安定了下來,準確的說是讓這批軍官,讓邢氏母子安心了下來。

 畢竟無論怎麽看,楊潮戰功顯赫,地位特殊,不但是崇禎親封的伯爵,而是是當今天子的姐夫,是長公主的駙馬,抱上楊潮的大腿,比抱上史可法這樣的大學士的大腿,不但不會差,而且更有保證。

 接著邢夫人立刻悲泣痛哭,懇求楊潮幫助他們給高傑報仇,但是邢氏卻一口咬定,他們是跟韃子有仇,要找韃子報仇,就連李成棟當場說許定國才最可惡,應該先殺了許定國,邢夫人不惜當場呵斥他不明是非,告訴他韃子才是背後的黑手,許定國只是狗腿子。

 楊潮不由再次讚許這個女人,這是擺明立場了啊。

 楊潮當即就表示,興平伯的事情,就是他楊潮的事情,興平伯為許定國所害,他肯定不會放過許定國這個漢奸,同時不會放過許定國背後的主謀,一定要用韃子的血來祭祀高傑。

 當李本深和李成棟問起楊潮的軍隊在哪裡的時候。

 楊潮很惋惜的告訴他們,自己的大軍還在太平府一帶,正在清剿左良玉余部。

 並且告訴了他們,自己已經一戰殲滅左良玉軍,讓這些軍官不由變色。

 左良玉的威勢他們是知道的,哪怕高傑做了四鎮之一,也沒人敢小看左良玉。

 當年在農民軍中的時候,他們就跟左良玉交過手,當時被左良玉打的非常慘。

 因此他們心目中,左良玉那是一個狠角色,可沒想到左良玉竟然被楊潮直接殲滅。

 他們不由追問左良玉本人如何了。

 楊潮直接告訴他們左良玉已死,但沒有明說左良玉是怎麽死的。這更讓這些武將膽寒,心裡隻以為是被楊潮斬殺了,左良玉那樣的狠角色竟然被楊潮直接斬殺。換做他們,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

 頓時覺得自己過去還小看楊潮的江南兵。簡直有眼無珠,能以六百滅一萬韃子的人物,豈會是浪得虛名的。

 但是此時楊潮越強悍,這些人反而覺得越安穩,對自己能靠上楊潮越感到慶幸。

 “本爵隻帶了一千余親兵來此,所以暫時還不能去給興平伯報仇,只等本爵大軍一到,定然北上與韃子一決雌雄!”

 楊潮繼續表達態度。

 李本深等人忙恭維楊潮戰無不勝。肯定能一戰而敗韃子,讓他們不敢窺視江南。

 接著楊潮讓李本深等人陪著,開始去高傑營中巡查,跟一個個大小軍官交流。

 楊潮此時一口咬定,韃子才是他們的仇人,告訴這些官兵一定要殺韃子給高傑報仇。

 巡視了一圈之後,楊潮當即宣布,會派人來給他們送些補給。

 臨告辭前,楊潮對李本深等頭目說道:“你們放心,有本爵在。沒人能夠欺辱眾將士。但是本爵醜話說在前頭,本爵軍法嚴整,若是有人不服軍令。無論官兵,定然懲處。還望你們約束部眾,整肅紀律。本官會派些人來給你們宣示軍紀,然後會諫言讓大家進城休整。”

 一聽能夠進城,這些驚弓之鳥一般的殘兵敗將,心裡更是覺得安穩,立刻表示,一定約束士兵,不讓滋擾百姓!

 楊潮很快就派自己的親兵來到高傑營中。將不對一批批集中起來,公開向他們傳達一些簡單的軍令。比如不得劫掠百姓之類的,同時告訴他們。搶百姓一線,殺無赦!

 在之後從揚州城中給他們送來了充足的軍糧,讓這些人難得飽食了一頓。

 揚州其實不缺糧。

 雖然江南地區經濟繁榮,很多田地都成了棉田、桑林和茶園,甚至需要進口湖廣糧食,但那是在江南向北京輸送了四百萬擔漕糧後的情況,如果扣下這四百萬擔漕糧,江南的糧食不但能夠自給自足,還綽綽有余呢。

 畢竟僅僅南直隸,往年要收繳的稅賦就有七百萬擔,這麽龐大的稅賦意味著廣大的田畝和人口,雖然有棉田、桑林等佔地,但是糧食依然是大頭,因此江南糧食豐足。

 這段時間史可法拚命催促,朝廷恐懼韃子南下,史可法的要求,全部被這些文官答應,一船船糧食不斷的運往揚州,此時揚州的儲量足夠全城食用三月以上,就這樣史可法依然害怕不夠,依然不停的催促。

 除了催促物資外,史可法也實在是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麽了。

 四月十一的時候,他聽到清軍到了泗水,於是趕去了天長,急調邳州、宿州軍隊去救,但是又聽到泗州投降,立刻下令不用去了,改去揚州回防,但是又改為救援泗州隔河相望的盱眙,一天時間命令變了三次,讓軍隊無所適從。

 現在泗州、盱眙甚至天長都失守了,他困守揚州,反而除了坐困之外,手足無措了。

 楊潮卻在查閱一堆混亂的塘報。

 判斷出清軍在江淮的部隊大概兵分兩路,一路是多鐸統領,從河南西部經過泗州一線直奔揚州而來,一路則是山東由一個固山額真準塔帶領的駐兵,沿著運河南下,已經佔領了徐州,直逼淮安。

 楊潮是四月十二到的揚州。

 用了三天時間幫高傑部整肅軍紀,楊潮沒有試圖重組這隻部隊,也不敢動他們。

 高傑部有很重的農民軍習性,軍官過去就是小頭領,他們的手下都是他們的私人武裝,誰敢動等於是要他們的命。

 楊潮的人一小隊一小隊的向高傑余部宣布軍紀,同時向士兵們和軍官們宣揚一定要為高傑報仇,一定要狠狠殺韃子。

 同時挑出他們路上擄掠來的女子,雖然那些小軍官依然不滿,那些女人都是他們從徐州、泗州南逃的路上搶的。

 雖然知道他們不滿,但楊潮堅決不能妥協,因為任由這些人留著女人。還能打仗嗎?

 李本深和李成棟雖然也很不滿,但是楊潮告訴他們,誰要留著這些女人。誰就不要進城了,而且保證只是將這些女子暫時帶走。等仗打完了,還會還給他們的。

 李本深和李成棟都知道,如果不能進城,清軍來了之後,就只能當炮灰了。

 他們的主將死於清軍之手,這些人此時倒是沒有想到投降的問題。

 三天時間,勉強讓高傑部恢復了一些軍紀,然後就不得不讓他們進城了。

 十六日。讓他們入城。

 十七日,清軍就到了距離揚州二十裡處下營。

 十八日,清軍兵臨城下。

 但是清軍並沒有立刻攻城,而是向史可法勸降。

 發現清軍的時候,史可法當即傳檄四野,要求江淮所有軍隊都向揚州集結。

 同時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

 揚州總兵劉肇基提議:“大人,乘敵大眾未到,立腳未穩,出城一戰。”

 此時清軍在城外只有幾千人的先頭部隊。別說包圍了,連揚州四門都阻斷不了。

 史可法沒有同意劉肇基的建議:“銳氣不可輕試,且養全鋒以待其斃。”

 劉肇基又建議說城西地形偏低。唯一有一個高阜,那是曾經在揚州做官的一個李姓官宦的墳塋,上面樹木繁茂,劉肇基擔心被韃子利用,說要燒了那些樹,否則留給敵人打造攻城器械對揚州不利。

 史可法也沒有同意,說那是人家的蔭木,砍伐了破壞風水,不忍心。

 楊潮倒是不在乎。雖然砍伐四周樹木,是兵法上的要訣。但是如果連靠梯子攻城的軍隊都擋不住,這仗也就沒法打了。

 楊潮在海州可是跟虜兵的盾車。攻城梯沒少打交道,覺得那些東西起不到什麽作用。

 楊潮更關心的是城防。

 揚州城雖然比不上南京城,但也是一座大城。

 早在唐代就是江南第一大城,後來經過宋元,地位稍有下降,但依然是一繁華鼎盛的第一等城市。

 現在的揚州城,跟淮安城類似,分為兩部分,新城和舊城。

 舊城是明朝修複戰亂中的古城,借助了部分唐宋舊城牆,但是面積只是唐朝時期最核心的部分,是一條南北狹長的小城,顯然大明一貫的態度是,重軍事輕商貿。而新城則是後來因倭寇之亂,從東城牆到運河邊加了三面城牆,將城東一片商賈林立的街市保護起來,反倒是擴大了揚州城的規模。

 於是舊城是縉紳階層的集中地,而新城則居住著富商階層。

 新舊二城連為一體,使得原本的狹長小城,變得周正了起來,大體上相當於一個正方形,不過東西略長南北略短,跟過去剛剛反了過來。

 因為前後兩次修築,揚州城規模很大,舊城九裡多,新城十一裡,有十二道城門出入,城內有兩條南北橫貫全城的運河,都是東西走向,近乎平行,一條在舊城叫做汶河,一條在新城,叫做小秦淮。

 因為有運河的存在,所以城中也有水門,但是這並不影響防禦,因為每座城門都增設甕城、關城、箭樓等防禦設施,所謂前後月城三重,水陸城門並肩,要強攻這樣一座城池,不死個十幾萬人是不可能的,當然前提是守城的人戰鬥意志跟攻城的人一般水平。

 楊潮詳細查看過揚州城防建設,對守城十分有細心,只要城內軍隊有十分之一的鬥志,甚至只要不逃跑,這城就攻不下來。

 但是楊潮心中卻不由有些陰影,揚州十日太出名了,雖然楊潮認定這座城只要好好守,基本上不可能被攻破,但是歷史上他就是被攻破了,而且被屠城了。

 知道這種可能的結果讓楊潮不得不十分謹慎,所以制定出了詳細的防守策略,以史可法的名義命令各路軍隊分段把守,楊潮帶著自己的一千多精銳作為預備,來回巡視。

 揚州此時軍隊極多,加上高傑余部,就有十萬人上下,因此根本就不缺軍隊,因此根本就不用像海州那樣動員民眾,在怎麽說這些也是士兵,只要潰退的毛病不發作,總比普通百姓強得多。

 而楊潮之所以不停的巡城,其實就是在防備士兵們不戰而逃,因此巡城過程中,不斷的向一隻隻不同的軍隊宣示軍紀,不需要詳細的軍法,只要告訴他們臨陣脫逃者斬首即可。

 不逃,僅僅是不逃,楊潮就認為不會打輸。

 城外的動向也是楊潮極為關注的,清軍先頭部隊駐扎在城北的蜀岡下。

 蜀岡東西縱橫,與揚州城平行,算是揚州的北部屏障,可惜揚州沒有精銳能駐守哪裡,楊潮也不敢冒險讓史可法分兵,顧慮分兵出去會一去無回,弄不好直接投降了。

 這不是楊潮杞人憂天,而是城裡現在就是這局面,人心惶惶,士兵軍紀廢弛,常有劫掠發生,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楊潮就是想彈壓都有些投鼠忌器,生怕激變了他們。

 清軍駐扎蜀岡後,地理位置佔優,相比揚州城是居高臨下,因此城上的炮打不到他們,起不到什麽作用,讓楊潮想打一打提振士氣都做不到,相反白白浪費火藥炮彈,反而可能會讓士兵認為大炮無用,更沒有了守城的信心。

 而清軍第一批軍隊十八日趕到後,每天都有援軍到達,而明軍的援軍卻始終沒有影子,直到二十一日,總算看到了明軍的援兵,他們從南面安江門入城,直入總督府,確實很漲了一下城內軍民的士氣。

 可是很快巡城的楊潮收報,這些兵攻擊淮揚總督府,被劉肇基阻擋。

 城中受此影響,軍心大亂,已經有不少士兵偷偷逃出城去了。

 楊潮不由大驚,

 小心翼翼的維護著這危如累卵的軍心,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立刻帶領本部士兵,趕往淮陽總督府。

 楊潮立刻趕到總督府,此時交戰已經結束,總督府門前稀稀拉拉倒著幾具屍首。

 楊潮直入總督府,面見史可法。

 很快弄清情況,這而是甘肅總兵李棲鳳和監軍太監高岐鳳所帶領的士兵,一共四千人,他們打著援軍的旗號入城,目的卻是想劫持史可法然後向清軍投降,換取一個好前程。

 結果被劉肇基阻擋,他們轉而要求出城,史可法已經答應了他們。

 聽完史可法的訴說之後,楊潮立刻請命,這些雜種,不說守城了吧,竟然渾水摸魚,想要擒拿主帥想換一個富貴,如此敗類不除,不但心裡不甘心,還擔心會有人效仿。

 “史大人,末將請命誅殺此亂軍,以定軍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