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41節 和談
“糟了。被洪承疇這老匹夫詐了!”

 收到湖南的求援之後,楊潮就知道自己上當了,洪承疇在九江故布疑兵,但是卻分兵去了湖南。

 也就是說此時九江城中沒有多少精銳,只是臨時招募的江西綠營而已。

 這批江西兵,是在洪承疇佔據江西的時候招募的,但是整個江西之後就被他放棄,這些士兵肯定沒有什麽軍心,洪承疇手裡有沒有三順王這樣的精銳彈壓,估計也就是勉強籠絡,能維持不散已經說明洪承疇有能力了。

 “打?不打!”

 謝飛來信詢問要不要趁機攻城,楊潮反而繼續按兵不動。

 九江本就是孤城一座,洪承疇保住這裡的目的,不過是作為湖廣清軍東進的前沿還有防備自己西進的屏障而已,在洪承疇手裡有戰略地位,但是在楊潮手裡則不是那麽重要。

 當務之急是保住湖南。

 何騰蛟那個文官,此前讓楊潮也很不舒服,因為楊潮派許多男收復江西之後,他竟然在湘贛邊境部署軍隊,一副防備楊潮的樣子。

 這次清軍突然南下,從嶽州開始,一路所向披靡,他手下的孬兵根本擋不住,這時候才想起向江西求援了。

 正因為如此,楊潮才發現洪承疇派兵去湖南了,按說這時候是攻打九江的好時機,但是此前浪費那麽多精力,並不僅僅是一個九江能夠回報的。

 趙康已經回報,說一路順利,真定府的正藍旗果然以守城為上,基本上不做阻攔。只有他攻打八旗貴族莊園的時候,他們才會出兵救援,其他時候雙方保持默契。

 但是趙康也不敢把安全都放在這種默契上,依然推出了一條線,以奴隸主莊園為據點。保持了一條跟山東相連的運輸通道,不至於後路被斷。

 就是這樣步步推進,一直打到滹沱河,沿著滹沱河打到了五官澱,從五官澱南岸東進,打到了文安。接著北進一直推進到了霸州,與兩白旗精銳三千人馬隔河相持三日後,撤退!

 進的時候層層推進,用了一個月才打到霸州,可是退的時候。卻日行百裡,三日就撤回臨清!

 “此人好行險!若非兵強馬壯,早死於吾手矣!”

 多爾袞得到楊潮軍退退兵的消息後,當即歎道,隨即對南四旗開始暗恨起來。

 本來把這四旗放在南邊,就是為了讓楊潮的大軍消耗他們,可誰想到他們竟然不做阻攔,任由楊潮騎兵突進到了順天府。這次顯然楊潮軍隊只是一次試探,如果下次真的攻打北京,南四旗怕是靠不住啊。

 但是想治他們的罪。此時也不是時候,逼急了這四旗團結一致跟自己鬥,誰都落不了好去,多爾袞只能咽下這口氣。

 “此乃離間之計!”

 收到北京送來的塘報,說是明軍楊潮部騎兵突進到了霸州,未曾接戰即刻撤退後。洪承疇心裡清清楚楚。

 “他若來攻我,則我活。若不攻我,則我死矣!”

 洪承疇長歎一聲。喝了一口酒,到了九江之後,他突然不想喝茶了,開始喝起了酒。

 南京。

 “洪承疇派兵來攻?神經病,這時候老子會跟你打?”

 “命令謝飛、呂末,對九江清軍,招降為主,即便有俘虜即刻放回。”

 洪承疇招募的這十萬人,可都是江西的精壯,也訓練了幾個月了,招降後稍加訓練就能用了,楊潮才舍不得殺他們。

 “命令許多男,替何騰蛟守住長沙,湖南萬萬不能讓給清軍!”

 楊潮的計劃很好,反應也很快,但是耐不住豬隊友添亂。

 許多男手下只有三萬兵,能分一萬到湖南就是極限了,因此楊潮的打算是,讓他帶兵入長沙,一萬兵防守長沙還可以,進攻是不可能的,只要堵住了長沙,清軍就休想南下。

 可是設想很好,反應也很快,一收到許多男的消息,就發出命令了,八百裡加急五天內就回饋回去了,但是當許多男出兵後,卻發現長沙已於兩天前被清軍攻佔,他面對的是勒克德渾一萬生力軍守城,而三順王早就南下了。

 何騰蛟幾乎是沒有抵抗就棄城而逃,人已經跑到了廣西去了。

 何騰蛟這一跑,清軍幾乎拿下了整個湖南,唯一有抵抗力的軍隊,就是李自成余部,在堵胤錫旗下駐扎在川鄂邊境的山區,清軍堵住荊州一帶,這隻軍隊就出不來。

 與此同時,在北京,多爾袞的局面也很困難。

 他不時想起剛入關的時候,那時候清廷上下團結一致,一聽李自成攻佔北京,都知道天大的機會來了,同時也是最後的機會,如果被李自成代替了明朝,怕是以後想要入關劫掠就沒那麽容易了。

 於是多爾袞一聲令下,八旗十歲以上,六十一下男丁全部征發,硬是拚湊了十來萬兵力,騎上馬就殺奔大明。

 可是現在呢,南四旗陽奉陰違,明軍入境卻不與之交戰,竟然能將明軍放到順天府來,人心散了啊。

 多爾袞還不敢逼迫過甚,萬一將南四旗逼到了明軍那邊去,這就鬧大笑話了,所以只能忍了南四旗的縱敵之罪。

 大家在關外苦寒之地的時候,反而能夠團結一致,以大局為重,有機可乘的時候,能夠全民皆兵,可是入關了,各個都佔了成千上萬畝的良田,反而開始不思進取,專心內鬥了,這讓多爾袞十分無奈,他不知道階級分化是在生產資料有剩余的時候開始的。

 但是多爾袞知道,引起這一切的是因為他在分配土地的時候,太過偏向兩白旗所致。

 可是想讓他收回兩白旗手裡的土地,別說兩白旗的將士不會答應,就是他多爾袞都不會答應,憑什麽啊,這些可是多爾袞的嫡系人馬,不是有這些人馬他能做攝政王?當年你皇太極就拚命給自己抓實力,從開始一旗人馬,到你死的時候,都三旗了,號稱上三旗,兵強馬壯丁口殷實。

 憑什麽皇太極時候抓權,大家都能夠忍受,到了多爾袞手裡,卻一個個陽奉陰違,極力抵觸呢。

 八旗不能用了。尤其是南四旗靠不住了,多爾袞不敢保證下一次明軍北伐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將整個明軍都放到北京城下,可是調遣更多的軍隊也沒必要,八旗主力可都在直隸,這裡不是缺兵力,這裡是缺戰心。

 而且他沒有辦法調走這裡的南四旗兵力,此時這四旗其實也極為敏感,都在擔心多爾袞找他們算帳,一個個把軍隊抓的緊的很,團結在濟爾哈朗身邊,以防禦明軍為借口,你就是調他們,他們都不會動。

 多爾袞自然不會做這種打自己臉的事,反正不調動這些人,還讓人覺得此時他牢牢控制朝堂的假象,萬一調了沒調動,那可就暴露了自己現在壓製不住局面的情況。

 多爾袞需要扭轉這種局勢,他需要力量更需要時間。

 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和談?開什麽玩笑!”

 楊潮在南京收到山東轉過來的情報,清軍派遣使者要跟自己談判。

 反覆思考,權衡利弊。

 “好,那就談!”

 楊潮知道這是多爾袞的拖延之策,但是自己何嘗不需要時間,必須有兩三年時間治理,楊潮才能將所有的政治、軍事能力凝聚起來,到現在不過是在勉力維持而已,太多痹症依然沒有革除。

 楊潮不認為時間會站在八旗一方,他們在變也就是那幾招,人力和經濟的落後,這是無法扭轉的。

 “大人,此舉怕是又要惹來非議!”

 黃鳳府不太讚成,他一直主張穩守江南,任由清軍去打擊其他抵抗力量,既不跟清軍和談,也不跟清軍作戰,就差說出明太祖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了。

 黃鳳府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清軍將朝廷滅了,然後楊潮站出來收拾舊山河,登基為帝,完成霸業。

 但是時代變了, 楊潮已經不太想玩這一套延續了幾千年的爭霸天下的遊戲了,西方三十年戰爭行將結束,他們開始了以談判解決國與國關系的先河,楊潮覺得還玩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政治遊戲,太過落後於時代了。

 而且楊潮一直很向往後世抗日時候,兩方能夠摒棄前嫌合作抗敵的壯舉,這給中國人樹立了一個新的規矩,那就是外敵大於內鬥,兄弟鬩於牆而禦辱於外,當外敵侵略的時候,所有中國人當捐棄前嫌,共同抗敵,之後在分出勝負也不遲。

 在此之前,即便是朱元璋這種人物,也是先在南方跟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內鬥一番,將內部敵人先消滅之後,才開始北伐的,如果此三人能夠聯合在一起,估計滅元大業會提早十年。

 朱元璋做不到的,楊潮決定由他開創,給中國樹立一杆旗幟,文明的旗幟。

 “怕什麽,本督遇到的非議還少嗎。一旦開始談判,你就可以革除痹症了。”

 見說不動楊潮,黃鳳府也只能接受了,更何況他確實也很需要時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