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35節 大航海時代來了
楊潮看了他一眼,大氣道:“可以,怎麽不可以!”

 姚匠頭咬咬牙:“不知道大人多少錢賣?”

 楊潮道:“這麽大的場子,別的不說,這地也值不少錢啊。(百度搜索)…≦,少了十萬兩那是不行的。”

 一聽十萬兩,姚匠頭就不由得感到沮喪,神色暗淡起來。

 雖然他這些年也賺了些錢,可大都是給別人賺的,船廠主要還是給朝廷造船,給朝廷造船那鐵定是要往裡面虧錢的,這又是一筆開銷,所以他個人分到的錢也沒有多少,也就是比在外面給人做活強一些,而在這裡不用動手還能指揮別人,他更樂意而已。

 因此十萬兩的話,這場子無論如何是跟他沒有關系了,就是有錢買,也沒錢經營,買料的錢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麽跑出去的船匠都去造漁船了,不是造不了更大的船,而是因為沒本錢。

 看到姚匠頭的樣子,楊潮不由好笑,逗他一逗:“怎麽姚匠頭有意?”

 姚匠頭苦笑道:“小人也就是隨口問問。”

 楊潮又道:“為什麽不試試呢?”

 姚匠頭搖頭不語。

 楊潮哈哈大笑:“本督給你一個機會,就看你有沒有膽子接受了。”

 姚匠頭問道:“什麽機會?”

 楊潮笑道:“把這船廠送給你,就看你敢不敢要了。”

 姚匠頭愣了:“大都督此話當真?”

 他做夢都想要一個自己的船廠,可以造自己想造的船,不用看朝廷的臉色。

 楊潮道:“不過嗎。錢還是要出的。十萬兩銀子還是要上交戶部的。但是錢本官可以借給你,月息三分,五年還清,你敢借嗎?”

 楊潮認定這個姚匠頭是一個管理能力夠強的匠頭,甚至可以說是自己目前見到的最強的,比做土木的白匠頭還要強很多,尤其是人情十分練達,幾乎是天生的企業管理者啊。如果不讓他經營企業,實在是太可惜了。

 看到姚匠頭那種糾結的神色,既想借,但是又怕還不起,錢是那麽好借的嗎,大明多少殷實之家被高利貸拖垮,而且借的是楊潮的錢,那更是賴不掉的。

 許久,姚匠頭突然跪倒在地:“只要大都督答應小人一件事,小人就借了。”

 楊潮把他扶起來:“你說。”

 姚匠頭道:“撤走廠裡的場監。”

 造船廠歸工部管理。準確的說是工部都水司在管,往常這裡既有皇帝派來的太監。也有都水司的監官,這些人吃拿卡要慣了,他們可不管這裡的工匠是不是已經不是匠籍,依然勒索他們,而工匠們老實慣了,也習慣了被欺負,所以就默默忍了。

 “好,本官答應你。但是你想好了,一旦買下船廠,你今後可就要自負盈虧了!”

 姚匠頭神色決然,帶有一種決戰的神態,咬咬牙道:“小人想好了。如果少了朝廷的逼索,小人每年可以造出五千艘小船,每艘船掙十兩銀子也是五萬兩,兩年就能還上。”

 楊潮哈哈笑道:“好好,有志氣。本官決定了,每艘五萬兩,跟你訂購十艘戰船。這樣你就不用擔心了吧。”

 姚匠頭開始敢開口說成本四萬兩,就是打著楊潮如果出四萬兩,他還是能賺一筆的,就算楊潮按照他說的料錢,隻給三萬兩,他依然有的賺,可沒想到楊潮直接給五萬兩,那麽一艘船他就能掙到一萬多兩,十艘的話,這借款就出來了。

 姚匠頭人生第一次感覺這天下還是有好官的,乞丐一軟就像下跪。

 “不要動不動就跪!”

 楊潮沒讓他跪,一把扶住了。

 “跪來跪去的惹人煩啊。你也不用感謝我,我這叫拉一把,扶一把,在推一把啊。為的是咱大明朝能夠造大戰船,能夠楊帆四海,能夠壯我國威!”

 姚匠頭眼睛不由一亮,楊帆四海壯我國威,這不是三寶太監鄭和做的事情嗎,難道這個楊都督也想做,姚匠頭心裡隱隱激動起來,因為他家世代船匠,當年他太爺爺和爺爺就是因為要造大寶船,被朝廷征調到南京的,落戶到這裡已經一百多年了。

 他小時候沒少聽爺爺講那寶船的故事,雖然寶船在大明文官眼裡只是虛耗錢財的幫凶,可是在船匠眼裡,那是技術的瑰寶啊,誰不以能造寶船為榮啊,當年可是只有最高超的工匠,才有資格打造寶船的。

 “大都督是要造寶船嗎?”

 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那批船的專指,到底有多大沒人說得清,因為圖紙都燒毀了,因此還引起後世的廣泛爭論,從一千多噸到一萬噸的預測都有,據記載上面有九根桅杆,光這氣勢就碾壓西方戰船了。

 “什麽寶船不寶船的,盡量造大船吧,大航海時代來了!”

 大航海時代來了,但是前綴要加一個大明二字,西方人的大航海時代早就來了,大明起了個大早,在大航海時代前出了個鄭和,卻立刻縮了回去,趕了個晚集啊。

 看著已經如水,船舷上,桅杆上,卻都還綁著長長的繩子,在江水中飄蕩的大船。

 楊潮知道一個時代要開啟了,大明朝的大航海時代,只是為這個時代要做的準備還不夠,似乎應該再次跟拿騷公爵談判了。

 其實拿騷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跟楊潮談判呢。

 但是楊潮不是他想見就能見的,北伐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機會傳遞任何消息給楊潮,即便楊潮回來了,他也只能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遞上拜帖,至於主人什麽時候想見他,那要看人家有沒有空了。

 站在文德橋邊,看著煥然一新,忙忙碌碌的鈔庫街,拿騷公爵思緒良多。

 越是了解中國,就越是覺得這個國家的恐怖,上次韃靼人入城,殺了那麽多人,燒了那麽多房屋,但是中國人硬是用沉默支撐過去了。

 城裡沒有發生任何大規模的騷動,老百姓很快就被各級官吏組織起來,就像螞蟻一樣開始勤勤懇懇的重建家園,這種超強的服從性,他在整個歐洲都沒有見到過,唯一能夠匹敵的或許只有印度人,但是印度人的組織能力卻太差勁了。

 他親眼看到這裡的人民強忍著悲痛,默默忍受著喪失親人的悲痛,將親人埋葬之後,就開始清理廢墟,接著他們的政府借給他們低息貸款,派出工匠幫助他們重建房屋。

 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廢墟慢慢不見了,一座座屋子重新建立起來,而且他們的政府還借機整修了街道,疏通了排水渠道。

 如此人民,如此政府!

 尤其是當拿騷一想到這樣的人民有六千萬,而且只是官府記錄的,據說沒有納入記錄的,數量可能是幾倍,這已經是整個歐洲的人口了,甚至可能還要多,想到這裡,拿騷感覺到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他不敢想象,如果這樣的國都,突然拋棄他們的寬容,向世界展露出獠牙的時候,誰能抵擋的住!

 其實拿騷不知道的是,他看到的僅僅是明朝末期的組織能力而已,要知道初期朱元璋營造南京城的時候,甚至給百姓直接發建築材料,磚瓦基本上是官府給的。

 但是這種組織能力,加上農耕文明文化中高度的服從性,早就出來的超強協作性,確實是拿騷沒有見到過的,如果不是有這種超級協作能力,中國人其實根本在東亞大陸上生存不下去,修不起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更沒有能力治理動輒決口的桀驁的母親河。

 雖說已經是末世了,但是中國這種從秦漢時代奠定的郡縣製大一統組織能力,依然完爆世界上九成九的國家,也只有最為先進的荷蘭、英國等少數國家的管理能力才能夠跟得上,要知道就是在崇禎朝,張國維在江南依然完成了太湖水系的梳理工作,而同樣規模的工程,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一直到工業革命前,都一直無法組織施工。

 不過拿騷感慨歸感慨,震撼歸震撼,作為一個荷蘭人,他卻看到了無限的商機。

 只是他卻有一種緊迫感, 因為他打聽到中國人在仿製他們的戰船,而且他偷偷去看過,看到那艘施工中的船他就知道,荷蘭人想通過向中國出售船舶來抵消貿易逆差的打算,恐怕要泡湯了,因為那艘船無論是用料,還是施工工藝都絲毫不輸給荷蘭人。

 這證明這個國度擁有完整的造船能力。

 這讓拿騷感到無比的沮喪,如果這個生產最精美的絲織品,最絢麗的陶瓷的國度,連荷蘭人的船都不需要的時候,那荷蘭人還能向他提供什麽呢,恐怕除了白銀之外,真的什麽都沒有了吧。

 但是作為一個荷蘭人,卻一直需要把金銀送到別的國家去換取商品,這讓拿騷充滿一種屈辱,從來都是荷蘭人把一船船金銀往阿姆斯特丹運的,甚至別的國家主動把金銀送過去,可是到了東方,一切都要反著來了。

 拿騷很不甘心。

 這時候客棧夥計匆匆趕來過來,告訴拿騷找了他好久了,大都督召見他。

 拿騷知道,中國的伯爵終於要跟他繼續談判了,但是拿騷發現他已經沒有什麽底氣了。u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