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31節 鐵模鑄炮
“嗯,好好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你叫什麽名字?”

 站在楊潮眼前的,是一個剛過十七的少年人,他十四歲時候來到新江口,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三年了。

 “俺叫宋三金。”

 “你是山東人?”

 十足的山東口音,讓楊潮一下子就猜到了。

 宋三金道:“俺就是山東人,大都督怎知道呢。”

 楊潮笑道:“聽口音就聽出來了,怎麽到南京的?”

 宋三金道:“崇禎十七年,跟大都督和皇太子一起南下的。”

 是那一撥難民,最後被楊潮把工匠和他們的家人都挑出來,普通百姓安置在淮揚兩府。

 很難讓人想象就是這麽一個小子,發明出了鐵模鑄炮的方法。

 “告訴本督,你是怎麽發明鐵模鑄炮的。”

 一說到鑄炮,宋三金立刻就撒開了話把子,其實他來南京不久就想到了這個點子。

 因為他家不是普通的工匠,而是鑄錢工匠,他爹是臨清鑄錢局的一個匠人。

 鑄錢用什麽模具?

 正是鐵模!

 一次就是成千上萬枚的銅錢,可等不及一個泥模就需要半年時間乾燥的時間,而且泥模鑄造的東西也太粗糙了一些,銅錢上的紋理可能就出不來。

 而鐵模就很合適了,不但清晰可辨,而且一個模具可以多次利用,省時省力。

 當時恰好碰到楊潮運輸大炮的船隊沉到了江裡,楊潮要求鑄炮作坊加大馬力盡快鑄造出足夠多的大炮來,那段時間鑄造工匠們開足馬力日夜不息的工作,可是也僅僅是大量的製造模具。不可能盡快弄出炮來。

 當時才十四歲的宋三金因為祖傳的鑄錢技術,跟他爹一起被分派到鑄造作坊中工作,宋三金當時就對工序長、效率低的泥模鑄炮工藝產生了不滿,他第一個想到用鑄錢的方式鑄炮,跟他爹說了一下。可是他爹大罵了他一頓,讓他少說話,說鑄炮能跟鑄錢一樣嗎,他爹信誓旦旦表示這些技術都是祖上傳下來的,鑄造什麽東西用什麽方法那都是死的,讓兒子不要好高騖遠。做匠人就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才能造出好東西來。

 但是宋三金很不服氣,他爹不信他,讓他很傷心,他決定自己搞。

 但是一個人,沒有錢。沒有材料,什麽都沒有,讓他很無助,求助了很多人,比如鑄炮作坊的大匠頭,同樣被人嗤之以鼻,沒人信他用鐵模能鑄炮的設想。

 幸好宋三金是一個鑄錢工匠,他懂得鑄錢啊。當時還沒有禁絕私錢,於是他偷偷用作坊裡的廢銅來鑄造私錢,雖然質量不太好。但是總能花出去,這些私錢變成了鐵料、變成了模具。

 但是宋三金很快就發現,他的設想確實很有問題,第一鍋就徹底失敗,將鐵水澆築進模具之後,他發現炮身跟模具連成了一體。成了一坨鐵疙瘩,分都分不開。

 第一次的失敗讓宋三金遭到了廣泛的嘲笑。但是他沒有氣餒,繼續試驗。

 他想到鑄錢的刷油法。在模具上刷一層油,然後就不會粘連到一起了。

 但是大炮依然取不出來,整體的模具完全卡死了炮身。

 翻轉過來依然如此。

 久而久之,他爹都揍了他好幾頓,可是宋三金依然悄悄的搞,不敢大張旗鼓的試驗了,他就用其他方法做試驗,用泥來代替鐵料革新方法,但是始終無法成功。

 直到又一次,他去臘燭鋪買過年用的蠟燭,當時鋪子裡缺貨,他不得不在鑄造現場等著,當他看到製作龍鳳燭的工匠用兩個對半的碼頭模具鑄蠟,蠟水凝固後,將模具從中間分開,一根蠟燭就鑄好了。

 這種可以分開成兩本的模具,頓時就啟發了宋三金,一切難題似乎迎刃而解。

 於是他立刻作最後一次實驗,兩個對半的鐵模合並在一起,澆築好後,拉開模具,炮身就非常方便的取了出來,然後取出鐵芯,一尊跑就鑄造好了。

 而鐵模可以立刻進行第二次鑄造,鑄造一門炮的時間就只是鐵水凝固的時間罷了,一下子等於讓鑄造一次性,鑄完就敲碎取炮的泥模走進了舊時代。

 但是宋三金的又一個麻煩來了,作坊依然不願意用他的鐵模,原因很簡單,鑄造一個鐵模的時間,足夠鑄造幾十門大炮了,大匠頭不敢冒險,而且不敢保證鐵模鑄炮的質量,大炮質量不過關,楊潮的處罰力度非常大,所以包括檢驗在內的工匠都要處罰,雖然沒有變態的直接殺頭那麽嚴重,但是少則半年,多則一年的薪水就沒了,作為鑄炮匠人楊潮給他們的薪水極為豐厚,從二兩到十兩月餉都有,大匠頭甚至每月能夠拿到二十兩銀子。

 “太保守了。齊匠頭,你是整個鑄炮作坊的大匠頭,你該有魄力才對。不過呢,也是本督管的太死了,讓你不敢革新。傳達下去,以後凡是有革新的技術,一萬兩一下的,本督允許你直接試驗,一萬兩以上的匯報給本督。”

 新技術的應用總是會受到舊技術的阻撓。

 齊匠頭道:“可是大都督,如果用鐵模,我們以前做的那些泥模怎麽辦?”

 楊潮道:“繼續鑄炮啊,本督要的炮多了去了,而且只要鐵模能搞出來,那泥模就是扔了也不心疼。”

 齊匠頭又詢問:“那獎勵?”

 “給給給!立馬就給。”

 說完看著宋三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這小子也太能折騰了,這股子為了技術想盡一切辦法的勁頭,絕對是發明家和工程師的潛質啊,必須得支持。

 “三金啊,你做的很好,做手藝的,就要有你這種勁頭。不過你可不能自滿啊,以後還要繼續嘗試新技術。這樣吧,本官看你很合適,你看看咱們這裡還有沒有跟你一樣的,希望玩弄一些新玩意的小朋友,你把他們都組織在一起,專門做新技術。要是好的技術,本督呢不吝賞賜,每年給你們一萬兩銀子的經費,你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怎麽樣?”

 “每年一萬兩!”

 宋三金頓時一愣,這麽大的錢,他想都不敢想。

 “怎麽樣,敢不敢做?”

 楊潮激將他道。

 宋三金用力點了點頭:“敢!”

 “好,就該有這種勁頭,這樣吧,本督賜你一個字,就叫進取吧,宋進取!你可要記住不要忘了進取之道啊。”

 宋進取此時還傻愣著,齊匠頭頓時一巴掌拍打在他腦後,將他打的一個趔趄。

 “你個混小子,還不趕緊謝過大都督。”

 宋進取立刻感謝。

 齊匠頭又踢了他一腳:“跪下磕頭!”

 作為作坊的大匠頭,其實齊匠頭跟所有的工匠關系都很好,尤其是宋家這樣既老實本分,技術又好的工匠,就更是相處的好,宋進取在他眼裡就跟自己的子侄一樣,所以他才冒險將宋進取做的事情稟報給了楊潮,沒想到還真的成了。

 更讓齊匠頭沒想到的是,這個混小子不但真的拿到了巨額的獎勵,而且還得到了楊潮的賜字,在這些淳樸的工匠眼中,南京沒了皇帝之後,楊潮就跟皇帝一樣了,所以這種榮饒,可是不得了的。

 楊潮扶起了宋進取,呵呵笑道:“進取啊,本督以後送你幾本書,你可要好好讀讀。”

 楊潮打算送給宋進取的,是徐光啟與傳教士利瑪竇1606年翻譯,1607年在北京印刷發行的《幾何原本》前六卷。

 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時候,就看出來這本書有嚴整的邏輯體系,敘述方式和中國傳統的《九章算術》完全不同。

 這種跟中國傳統數學完全不同的邏輯體系,讓徐光啟很認可,認定“竊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

 讓宋進取這樣的有工程師和發明家品質的家夥,接受西方幾何學的嚴密邏輯體系,鬼知道化學作用下能搞出什麽東西來,不過只要再有一樣鐵模鑄炮這樣的工藝,就足夠楊潮值回票錢了。

 應用鐵模鑄炮之後,齊匠頭預計三天一個模具可以鑄造一門炮,一個月十門,一百個模具就能有一千門的產量,至於質量他現在還不敢保證,楊潮讓他繼續試驗,新工藝也不要立刻采用,必須要有嚴密的試驗作為支撐,這才是工藝科學應該有的態度。

 離開新江口後, 立刻將所思所見做了一個整理,立刻就制定出獎勵革新的措施來。

 在自己的作坊中鼓勵革新,每年撥出十萬兩銀子,作為革新的經費,凡是有工匠想要改革工藝的,可以申請經費,匠頭如果感覺革新有價值,就可以撥付,同樣如果做出好的工藝來,楊潮還會對工匠本人做額外的獎勵。

 同時楊潮感覺到,似乎該出台一部專利法了,立刻就草擬幾條條紋,通知黃鳳府,加入到南直隸大都督府行政條令中去。

 專利法分三條:

 第一,所有的獨特技藝,可以申請專利權,凡是申請專利權的人,擁有專利技術無可爭議的獨佔權,任何使用這項技術的人,都必須得到專利人的許可。

 第二,凡是肆意侵佔專利人專利的人,將被法律所嚴懲,其通過非法侵佔專利所得收入一律沒收,並且對專利人的損失作出賠償。

 第三,專利具有時效性,從專利申請第一日起,第十五年自動失效,將成為共有技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