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3節 大漩渦
  楊潮自然知道張溥這個人,這人可是一個風雲人物。

  因為張溥正是江南風頭最猛的政治團體複社的創建人和領袖。

  提到明代的政治團體,就不得不提東林黨。

  萬歷皇帝時期,跟文官關系很緊張,因此常常爭鬥。皇帝不信任文官,就只能信任宦官,因此萬歷朝宦官當道。

  當時江南出身的文官顧憲成等人被宦官排擠罷官後,回到江南,重修了一個叫做東林的宋代古書院,在裡面講學,談論政治等,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人士子,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

  這就是東林黨的緣來,東林黨可以說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跟宦官鬥爭。

  而且真是真刀真槍的爭鬥過,魏忠賢時代不少文官為此死的很慘,可以說東林在個宦官的鬥爭中,是很有骨氣的。

  崇禎皇帝繼位後,打倒了大太監魏忠賢,一開始重用有‘君子’之稱的東林黨,可是皇帝很快發現,東林黨人好鬥成性,不止跟宦官鬥,還跟其他文官鬥,甚至跟皇帝鬥,鬧得朝堂一片烏煙瘴氣。

  最可氣的是,在崇禎皇帝看來,這些東林黨人光顧著鬥來鬥去,卻完全不乾實事,只是好談空言,崇禎重用東林黨什麽實際問題都解決不了。反倒讓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聲勢浩大在大明朝的國土上從東打到西,從北打到南,始終剿滅不了。

  關外的女真勢力,更是一次一次的兵臨北京城下,視邊塞城防於無物。

  按照東林黨人的說法,只要皇帝親賢臣遠小人,撒布恩德,自然四夷賓服,可現在這樣子不是再說他皇帝沒有恩德,用的人也不是賢臣嘛。

  皇帝慢慢開始對東林感到厭惡,既然東林黨自己的理論都證明自己不是賢臣了,皇帝也不客氣,把一個個東林黨高官驅逐出了朝堂,東林黨人徹底的失勢。

  此時在江南大地上,從東林黨人開始,形成了一種結社的風氣。什麽應社、幾社等文人團體遍地都是。

  張溥自己就參加了應社和燕台社兩個社團,但是張溥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活動家,在他的運作下,在虎丘邀請許許多多幾十個社團,組成了一個複社。

  隨著複社中幾人考中進士入朝做官,複社聲望一時無兩,隱隱壓住了東林黨的風頭,最鼎盛的時候,社團裡有三千多名舉人士子。

  可是張溥這個人,活動有熱情有能量,做官的情商卻不高,很快就得罪了人,被溫體仁暗算,排擠出了朝堂,最後他的靠山周延儒也被溫體仁排擠出了朝堂,複社也開始失勢,那些趨炎附勢的士子們,慢慢就開始離散,投入其他團體中去了。

  張溥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複社失去了後台周延儒的關系,所以一直就在為周延儒重新復出做首輔活動,根本的目的,其實是希望重新振興複社,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

  因此張溥一面活動給周延儒籌集政治資金,一面指使複社的言官不斷的彈劾內閣官員,現在已經讓皇帝對內閣有些不滿了。

  楊潮以前不過是一個連秀才功名都沒有的童生,對這些朝堂上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只知道這次是張溥要給周延儒募捐,找到了阮大铖,阮大铖不想白花錢,找自己想辦法。

  沒想到事情會這麽複雜,並不單單是拿到足夠的錢,就可以買到一個首輔的,還有一系列複雜的政治鬥爭。

  聽完王瀟的解釋之後,楊潮突然感覺到,自己竟卷入了一場異常複雜的政治漩渦之中。

  “家父從宦官哪裡得知,皇上最近對幾個內閣輔臣極為不滿,張溥指使複社的一些禦史不斷的彈劾內閣下,皇上本來就對內閣輔臣不滿,慢慢就有更換首輔的心思了,只是心裡還沒有打定主意要啟用誰。”

  王瀟繼續說著。

  楊潮已經明白:“那麽說,張溥現在已經基本掌控了局勢。”

  張溥不過是借勢,皇帝對內閣不滿,張溥派複社派官員趁機彈劾,皇帝已經打算更換,這一切似乎都在張溥的控制下了。

  王瀟道:“已經水到渠成了。只是要想讓皇帝啟用周延儒,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得有人在皇上身邊遞話,皇上現在對文官頗為失望,能說上話的,也就是宦官了。”

  明朝的文官總是一次一次的讓皇帝失望,如果說萬歷、天啟兩朝太監當道,才導致天下大亂,那麽崇禎一開始可是重用文官的,弄到現在這個樣子,不得不說文官無能,讓皇帝失望透頂的緣故。

  楊潮道:“所以張溥想要籌集獻金,用來賄賂宦官?”

  王瀟道:“沒錯。其實張溥現在也就隻缺錢了。”

  楊潮又不由奇怪起來:“既然如此,你們王家為什麽不直接找上張溥捐助呢?”

  王瀟苦笑道:“張溥這個人,雖然貧困,可是為官不貪。對我們商賈也不假辭色,這次籌集獻金,他只在文人中間籌集。寧可找阮大鉞,也不肯找我等商賈。”

  楊潮不僅啞然,原來是出於文人對商人的鄙視,出於一種社會成見啊。

  “所以你聽到我這裡,就想抓住這個機會了。”

  楊潮笑道,不由得佩服王瀟的眼光,夠準、夠毒,而且行動力很強。

  讓這樣的人去做官,可能都比那些眼高手低的書生做官要強的多了。

  王瀟嘿嘿笑道:“楊兄勿怪,小弟也是適逢其會罷了。既然碰到了,就不能錯過了。”

  楊潮也不在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只要不觸犯別人的利益,就無可厚非,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這是楊潮的信條。

  點頭道:“那麽說,不止你們王家了解朝堂局勢。也好,這次你就多請些這些知道局勢的大商人吧,也省的傳揚出去,影響不好。”

  王瀟道:“那是自然。其實能夠知道朝堂局勢的商賈也絕對不會多。據我所知,在杭州有這種能力的,除了我王家之外,不超過三家。南京或許多一些,但是絕對不超過十家。”

  楊潮道:“十家就足夠了。”

  王家一家就能甩出一萬兩,十家能湊到十萬兩,這絕對夠用來賄賂太監了。

  王瀟道:“楊兄放心吧,交給我了,雖然我家生意主要不在南京,但是跟南京的豪商,還是有些交往的。”

  楊潮點點頭:“王兄大膽去做吧。”

  此時楊潮心中也不由觸動,自己卷入的這場政治漩渦,不知道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後果,是喜是憂都說不準。

  周延儒絕對可以當上首輔,所以自己這次政治會,肯定能取得極大的成功。

  但是憂慮的是,自己貿然引入這些商賈,會不會觸怒幕後的張溥。

  要是惹怒了張溥,將來張溥掌控了朝局,雖然不大可能會對付自己這樣的小人物,但是也不會對自己有什麽關照,那自己的努力就白費了。

  更何況楊潮是在給阮大铖張目,會不會很被動的被將來得勢的東林黨仇恨,畢竟阮大铖跟東林黨人的關系不睦,通過這次政治會,也未必真的能夠得到改善。

  但是楊潮可不會輕易放棄,這也是一次難得機會。

  同時楊潮也不打算就這麽簡單了,既然自己冒了這麽大風險,不為自己獲得一點實際的好處,楊潮絕不甘心。

  上次幫王瀟想跟史可法牽上關系,結果沒有效果,只是牽上了王家這樣隱藏的關系,暫時沒有實際的好處。這次楊潮要吸取教訓,不但要得到一個廣大的關系網絡,為未來打好關系,還要拉攏到一個自己眼前就能用的可靠力量。

  因此心中悄悄改變了一下計劃,對這次會議的目的,不僅僅限於跟複社東林的官員牽上關系這麽簡單了,楊潮必須拉攏一支能為自己所用的力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