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48節 0分0披甲
一艘艘漁船穿梭,總數足足五百艘。

 不得不說一個十萬人的城市如果協作起來,發揮出來的力量多麽可怕,海州的工匠在楊潮的逼迫下沒日沒夜的造船,在短短的幾天內,生生造出了五百艘平底船。

 當然這也跟楊潮的要求簡單有關,不要求什麽桐油麻絲扣縫,不要求刷漆,只要求能拉上十個人和必要的武器裝備,能浮在水上不散架就行。

 於是海州的木匠們,就是不斷的據木板,然後一片片釘起來,被楊潮逼迫的,一個個據木板的沒日沒夜的據木板,釘船身的沒日沒夜的釘船身,都被逼的快要搞出流水線作業了。

 也幸好海州這樣的靠河靠海的城市不缺少有造船經驗的木匠,要是放在西北的戈壁裡,楊潮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此時城外一片汪洋中,處處都是追亡逐北打魚,啊不,是殺韃子的小船。

 城頭上則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他們還指指點點:

 “啊,那個笨蛋,險些就給韃子跑了!”

 “還有那個,快追啊,他躲在馬後頭我都看見了。”

 “那個那個,好凶,在水裡還能射箭!對嘍,直接打死就好了嗎,還能讓他射箭!”

 “快看看,那船不行了,得趕緊回來,不然就翻了!”

 百姓們此時再也沒有了懼色,一個個都在城上看好戲,這戲可比任何大戲台都要熱鬧。

 “哇,又抓了一船韃子,了不起啊。”

 “哼哼,那是,你不知道俺家隔壁的二狗就在那條船上!”

 楊潮聽著自己旁邊,幾個百姓吹著牛。指著一艘抓了一船韃子,第一個回城的小船說道。

 楊潮的命令是,無論死活都得帶回來。所以每艘船上空間有限,不可能無限的作戰下去。

 最佳的選擇就是。抓夠了人,立馬回來,然後放下,繼續出城抓人。

 這些人的積極性可是很高的,因為楊潮今天破例承諾,那艘船抓的,就給那艘船記著,每一個韃子懸賞三十兩銀子。不分死活,但是有一點,不能擅自搜掠韃子身上的財物。

 楊潮覺得自己不應該會賠本,以韃子的脾性,每個人都有私藏財物的習慣,一個人身上只要能收回三十兩銀子,那就足夠了,以上次在三百人身上搜到二十多萬兩的行情,楊潮認為自己不該賠錢。

 楊潮表示自己會在城上看著,大概不會有人偷偷的搜刮吧。當然有如此好掙的錢,大家也犯不著冒險私下搜刮,趕緊著拉回一船。然後再次出去抓才是正事啊。

 於是就有一條條船駛回來,停靠在市橋旁的碼頭邊,把那些死的、活的、半死不活的韃子往碼頭上一扔,然後看著書記官黃鳳府給他們的名字下記上一個數字,接著就跳上船,罵罵咧咧催促手下劃船出擊了。

 西邊抓韃子熱火朝天,在三百條船面前,大有不夠抓之勢,如此激烈的競爭態勢。直到東邊的虜兵營也在大水中坍塌後才得以結束,因為海州抓韃子事業終於開辟了第二戰線。很是緩解了一番競爭壓力。

 不過有一個壞消息就是,楊潮真賠錢了。

 這群從山東來的虜兵還真是窮啊。按照眼下的行情,平均下來,楊潮發現,自己在一個人身上竟然只能搜出二十三四兩銀子。

 這不科學,上次海州城外打死博洛手下那三百來人,就搜刮到了二十多萬兩呢,還有一些無法估值的珍珠財寶。

 只能解釋,山東的虜兵,沒有在海州附近的虜兵會搶,同時證明海州確實比山東富庶。

 其實楊潮沒想到的是,在海州劫掠的那些零散虜兵,本來就在山東劫掠過了,在海州屬於外快,因此比山東來的虜兵更有錢就說得過去了。

 “壞了!”

 在海州城上看熱鬧看的正爽的宋濂突然大叫一聲,飛奔下了海州城,急切的找到了石橋邊算帳的楊潮。

 “楊大人,楊大人!”

 看到匆匆而來的宋濂,楊潮不由歎道:“宋大人何事驚慌?待本官算清楚這筆帳再說,可是賠大發了啊。”

 宋濂擺擺手:“哎!切莫算帳了啊,快快泄洪吧!”

 楊潮一愣,對啊,自己竟然將這件事給忘記了,可是那些閘兵都去淮安了啊。

 楊潮歎道:“臨洪口閘兵去淮安了!”

 宋濂沉思了一下:“海州兼管臨洪口,我知道海州城有幾個小吏懂水利!”

 楊潮又搖了搖頭:“可是沒船!”

 楊潮很無奈,小船現在都在忙著抓韃子呢,現在誰搶他們的船,楊潮都不敢保證這些紅著眼搶錢的家夥會不會拿著槍捅誰一樣。

 宋濂跳跳腳,帶著幾個衙役,去海州城找船工去了。

 不過楊潮還真的覺得,該把泄洪一事放在日程上了,腳下已經有積水了,海州城中低窪的地方,已經浸水一尺多,估計很快整個海州城都能行船了。

 除了泄洪,還得想辦法堵塞薔薇河缺口,就希望雨早點過去,然後才更容易一些。

 心裡剛剛升起這個想法,楊潮不由抬了抬頭,他不由發現,雨還真的小了,天上露出一塊白雲,只有小小的雨絲在拍打,恐怕真要放晴了。

 楊潮不由感歎人順的時候什麽都順,要是虜兵能多堅持一天,他們就會是另一種結局,可惜他們不敢在山神發怒的朐山山多待幾天,就給了楊潮水淹海州的機會。

 宋濂死活找不到要找的人,因為他們家空無一人,水利小吏大概都跑到了城牆上看熱鬧去了。

 等宋濂找到人的時候,他的船也有了著落,因為海州作戰結束了。

 五百艘船,一艘船出動一次拉回十個人,虜兵還不到一萬,平均下來,不夠一艘船往返兩趟的,因此除了少數幸運的家夥,或者說動作快手段高,打魚經驗豐富的家夥,很少有人能夠滿載兩回,當然大多數都是第一船滿載,然後第二船隨便劃拉了幾個就回來了,當然也有極少數水平太差的,就只能空載了。

 黃鳳府、胡全,以及楊潮的親兵李豐和陳九斤,甚至連呂末這個軍官,都在碼頭忙碌著,還管宋濂要了幾個刀筆小吏,向李瑞借了幾個帳房。

 清點、分類,裝箱,忙忙碌碌了三四個時辰後,結果終於出來了,楊潮到底賠錢了。

 總共抓獲了六千三百多個韃子,從他們身上搜出了大量的金銀,以及若乾珠寶首飾,價值合計大概十六萬兩銀子,平均下來每一個韃子勉強有二十五兩,而楊潮許諾的一個韃子三十兩銀子,顯然賠錢了,一個人賠五兩,六千多人就要賠掉三萬多兩。

 當然也不能算是全陪,清閑下來,還有余力的士兵立刻就來砍腦袋,這一個個腦袋也是銀子啊,如果按照正常市價,一個人頭應該是二十兩銀子,楊潮還能掙五兩。

 另外韃子身上的鐵甲、棉甲,這都是價值不菲的,楊潮意外的發現,虜兵的鎧甲竟然比明軍的還要精良,盡管外形看起來都差不多,顯然滿清的鎧甲是學習明軍的,但是人家硬是做的比明軍好。

 比如棉甲吧,大明朝南京兵仗局的棉甲,按照要求應該是用七斤的棉花加水鍛打成薄片填充,可一般情況下兵仗局裡的棉甲幾乎就是一層單衣,裡面幾乎沒有棉皮。

 可是虜兵的鎧甲,不但真的嚴格按照鍛打棉花製作棉皮填充,而且兩層棉皮之間,還加上一層鐵片,楊潮做過實驗,虜兵這樣的鐵甲,除非近距離,否則弓箭射上去,還真的無法重傷他們。

 這個結果讓楊潮都有些臉紅,開玩笑啊,一個剛剛從山裡走出來沒多少年的勢力,如果說他們武力強悍還能借口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了頑強的意志,但是人家連技術都把大明朝蓋過了,這說出去真他瑪讓人難以啟齒啊。

 是大明朝真的沒有好技術嗎?

 是大明朝從來沒有好好使用這些技術的心思!

 本來對虜兵鎧甲武器沒有什麽興趣的楊潮,現在也非常樂意剝取虜兵身上的鎧甲了,可惜虜兵的披甲率不高,說不高,大概虜兵不會服氣, 因為明清兩方,顯然都沒有楊潮這樣人人鐵甲的暴發戶情況出現。

 其實虜兵的披甲率已經高過明朝軍隊了,內地的軍隊就不用說了,即便是邊軍,除了將大半大明朝賦稅都弄走當做軍費的關寧軍外,其他軍隊還真的比不上虜兵,就是關寧軍在貪汙過後,給士兵披甲的數量,也比滿清強不到哪裡去。

 總之最後楊潮拔下來了一千具鐵甲,兩千具棉甲,還有皮甲、鎖子甲等雜七雜八的鎧甲三千領。

 以這個披甲率來看,還真的相當高,如果算上被楊潮打死的那些虜兵他們的鎧甲被回收再利用,這股虜兵一萬多人的披甲率也在一半以上,大概除了余丁和包衣外,所有戰兵都是披甲的。

 難怪虜兵能夠壓著明軍打了,拋去個人軍事素養不說,連武器裝備都比不過人家,能贏才見鬼了。

 收獲虜兵這些鎧甲,加上從海州壓榨出來的那些軍事物資,楊潮估計自己這次回去,至少能裝備三四千的鐵甲精兵,另外棉甲什麽的輔兵也能裝扮三千以上,對百分百披甲率的問題上,楊潮是毫不猶豫要嚴格執行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