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39節 新社團新氣象
此時亭子中的一個個舉子慢慢走了出來,學著四公子的模樣,三拜二立匾,接著寫下自己的名字。

 這些舉子一個個都是舉人,比亭外的書生有身份多了,也有前途多了,他們都敢寫名字,讓外圍的書生有些動心,但還是拿不定主意,三三兩兩商量起來。

 黃鳳府此時又跳了出來:“四公子大義,區區不才,雖為白身,位卑不敢忘憂國。願入二立社,為天下生民請命!”

 說著黃鳳府對著牌匾三拜,貼著舉人名字外圍,簽上自己的名字。

 書生終於有人開始心動。

 尤其是一些沒有功名的童生,心中恍然大悟,對啊,自己不過是一個童生,連個秀才都不是,能不能當官都還兩說呢,卻擔心將來這社團會不會發達,會不會讓自己平步青雲,想要平步青雲,那也得考一個功名啊。

 四公子雖然比不上周延儒、錢謙益這些老宗師,但是他們比普通書生可要強多了,他們這些書生,平時想見四公子一面都不可能,現在四公子結社,還不敢緊上去結交一番,更待何時。

 就算二立社將來比不上複社,比不上東林黨,但是他們參加的早了,總能有些好處,總好過在複社、東林中當一個小小的馬前卒要好,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誰都懂。

 終於有書生慷慨激昂一番後,上去三拜,簽上自己的名字。

 人越來越多,甚至開始擁擠,爭奪。

 因為簽名越早,就能佔據更核心的位置,四公子將名字寫在‘二立’二字四周。舉人們將名字,寫在四公子名字四周,下來一圈又一圈。早寫的才能佔據更好的位置,這裡可是有四五百人呢。晚了恐怕只能寫到背面去了。

 看到這種情況,四公子站在一旁,不由笑了起來。

 冒襄也一改初衷,不再覺得黃鳳府那麽討厭了,反倒覺得是一個能做事的人。

 而且腦子也好事,又有主意又能做事,能幫他們四公子做許多不方便做的事。

 至於黃鳳府會不會威脅到他們四公子的地位,冒襄根本就沒想過。因為這問題太無聊了,因為它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他們之所以是四公子,是因為他們才華過人,但卻不僅僅是因為才華,江南之地才子多了去了,什麽顧絳,什麽黃宗羲,什麽吳偉業,誰不是年少成名,但是他們四人卻是金陵四公子。

 第一是因為他們。在秦淮河擁有莫大的名頭,倜儻為人豔羨;第二是他們出身門第好,哪一個不是當地望族。不是官宦世家;但更重要的是第三,他們懂得抓住時機揚名。

 論苦讀,他們比不過顧絳(後改名顧炎武);論家世,東林名士黃尊素之子黃宗羲也不輸他們;論作詩、作詞、作文,吳偉業更是遠勝他們四公子。

 可是掄起名氣來,南京誰能比得上他們四公子,現在別說南京了,整個江南誰能跟他們比。

 就是因為他們眼光毒辣,對於揚名一事極為敏銳。任何一個機會都不會錯過。

 而黃鳳府不過是一個寒門子弟,當他們的狗腿子。幫他們做事自然沒問題,想跟他們搶風頭。簡直是做夢。

 爭搶過後,慢慢平靜下來,該簽名的書生都簽過名了,沒簽名的也悄悄藏在人群中不聲張。

 四公子看了下,大概有三百人的樣子,還是很滿意的,這三百人,簽上大名,與他們四公子榮辱與共,將來就是他們手裡一股龐大的力量。

 對於科舉,四公子是志在必得,沒人把科舉當官當做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不止他們這麽看,天下人都這麽看。

 “請匾!”

 當再也沒人簽名後,黃鳳府在一旁喊道。

 四公子就近抬起匾額,其他書生紛紛出手,能摸到一角也覺得榮耀。

 這匾額是要拿去祭祀孔夫子的,這可是特殊的極品,上面承載的絕不僅僅是他們這些書生的名字,而是他們向孔聖人表達的決心。

 書生們哄哄鬧鬧抬著匾額過了淮清橋,因為擁擠,還有幾個書生擠下了河。

 過了河,距離夫子廟其實已經不遠了,在老百姓的圍觀下,他們闖進了夫子廟,沒人敢阻攔他們。

 已經有人拿著雞鴨肉條等祭品等著了,看來他們是早有準備,而且準備周詳。

 四公子帶頭在孔聖木像前大哭一通,再次表達了一番對錦衣衛欺壓良善的憤慨,表明了他們立社的原因,並且向孔聖立誓。

 一番折騰,一整天都過去了,參加了二立社的三百個書生,統統就在孔廟中待了一整夜,不眠不休。

 說是為了表達心智,其實此刻這些人十分激動,經過這種特殊的神秘儀式,讓他們覺得他們的社團似乎真是那麽回事,真的有種崇高的東西在他們心中翻湧,他們被他們自己感動了。

 二立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這兩句話來源於宋代理學宗師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這四言,天地悠悠,成了讀書人千年以來的最高志向。

 只是宋代確實有王安石、范仲淹等人做到了秉持這種志向為人做事,到了現在,大明朝末年,真這麽做的人沒有,這麽想的人,恐怕都沒有了。

 但是不妨礙這四言深得人心,尤其是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還沒有經過官場腐蝕過的年輕書生,他們往往還會信仰這些不可能實現的信條,當一入汙穢的官場,一切就都忘記了,只知道爭名奪利了。

 但是此時不妨礙他們激動,不妨礙他們自己感動自己。

 他們很快就覺得,二立社這個名字,聲勢十足,抱負高尚,複社的興複古學跟他們的‘二立’相比毫無氣勢,東林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跟他們的‘二立’相比,也略顯平淡。

 ……

 “真是好名字啊,僅僅憑借這個名字,二立社就足夠揚名了。”

 楊潮也不由讚歎。

 “是你給起的嗎?”

 顧湄問道。

 李香君認真看著。

 看到楊潮搖頭,李香君還不由有些失望。

 顧湄卻一副狐疑神態。

 楊潮倒不是客氣,因為這名字真不是他想的,而是四公子商量出來的。

 不得不說在搞名頭這方面,四公子的水平是很高的,比他們的文采還高。

 這些人天生有一種名流的嗅覺,對名聲這種東西非常敏銳。

 “二位姑娘也太高看在下了。四公子的事情,在下可做不了主。”

 楊潮時常來媚香樓坐坐,跟幾個姑娘通通聲氣。

 今天突然傳出了四公子結社的事情,兩個姑娘第一時間就猜到楊潮身上,雖然楊潮不承認,但是她們堅持她們的猜測

 這段時間楊潮一直讓她們幫著捧四公子,這次四公子弄出這麽大動靜,聲勢更勝從前,兩人都猜測是楊潮給他們出謀劃策,因為她們怎麽看,都能看到一種楊潮當初做會,和開金釵樓的的味道。

 這種張揚的方式,不是明朝讀書人的行為方式,此前他們就只在楊潮身上頻繁的看到過。

 明朝讀書人內斂,就算是集會,也一般顯得低調和文雅,哪怕當初張溥結複社,也打著以文會友,複興古學的名義。

 而這次四公子直接打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大旗,僅此一點就比張溥張揚了無數倍,也更吸引人,更震撼人心。

 因此兩人才懷疑到楊潮身上。

 只是楊潮一口咬定,自己根本不認識四公子。

 “楊公子不妨說說,接下來四公子會怎麽做?”

 顧湄問道。

 楊潮笑道:“新社新氣象,自然是要燒幾把火了。為生民立命都喊出來了,不找錦衣衛要要人,不給官府提提要求,那還算什麽立命!”

 李香君也很認同顧湄的說法,因為她們確實已經聽到,今天四公子又帶人鬧事去了。

 至於四公子為什麽鬧事,她們還沒收到消息,只要楊潮的說法得到確認,那整件事都是楊潮弄出來的無疑了。

 結果很快就有人傳來消息,說是四公子帶人要錦衣衛交出田畹。

 果然是要人。

 又過了會,又有消息傳來,說是四公子公開給朝廷上書條陳,並托六部轉交皇帝,諫言皇帝要:興利除弊,懲治貪官,免稅賑災,剿賊安民。

 顧湄哼道:“還說你不是你出的主意。”

 顧湄完全確認了這是楊潮的主意,因為完全按照楊潮說的來了。

 楊潮繼續否認:“在下完全是猜的,如果是在下,大概也會這麽做。說些空話,又不掉一塊肉,還能平白贏得清名,何樂不為。”

 李香君疑道:“楊公子說四公子在說空話?”

 楊潮笑道:“還不空嗎?興利除弊,什麽是利弊?懲治貪官,為官必貪,如何懲治?免稅賑災,如果朝廷有錢的話,就不會激起民變了。剿賊安民,同樣錢從何來?”

 李香君知道楊潮說的有理,但是這些確實都是目前的弊政,當然要改變了。

 “如果不這麽做,該怎麽做呢?”

 李香君想不明白,朝廷除了興利除弊,懲治貪官,免稅賑災,剿賊安民外,還能做什麽。

 對啊,該怎麽做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