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43節(外篇) 熊明遇的選擇
“過血續命!什麽玩意?”

 熊明遇是書生,自小熟讀聖賢書,根本不信什麽神神鬼鬼的東西。(百度搜索m)

 仔細的問了熊三後,熊明遇才知道,原來楊潮是用自己的血來救手下的命。

 讓熊明遇感慨的同時,他也生出一種神秘的敬畏感來。

 對不知道的事情,人總是如此驚懼。

 讓熊明遇不放心的是,楊潮的軍隊似乎真的情況不好,熊三匯報說,有好多個受傷了,可謂是損兵折將了,但是楊潮現在手下有四百多個士兵,死幾個也算不得什麽,只是少了幾根毛而已,沒有傷筋動骨,那麽就不是那麽容易動的。

 加上如果沒有了楊潮,熊明遇也不知道怎麽處理書生的問題,最近的書生行為越發讓他看不懂了,成立了一個二立社不足為奇,江南的文社多了,可是這個二立社似乎跟其他文社都不同,組織竟然極為森嚴,裡面的書生行動統一,態度堅決,極難對付。

 熊明遇請了三次四公子,四公子都沒有應邀,博了他兵部尚書的面子。

 現在想想,熊明遇突然覺得那個楊潮還真有一些他看不懂的手段,尤其是哪個過血續命出來後,更是讓熊明遇對楊潮產生一種神秘感。

 “左道旁門!哼。”

 尋思了良久,熊明遇還是冷哼一聲,感覺不過是一些邪門歪道的手段,登不得大雅之堂。

 但是也更相信楊潮能對付這些書生了。

 不過這過血續命熊明遇還是弄不太懂。

 明朝的文官大都懂一些醫學常識,因為大明朝把醫學的地位提升的很高,因為能夠給父母看病,算是一種孝道,所以相當多的明朝官員都看醫書,學文和學醫是明代兩種最高尚的職業。只有大夫文人不會看不起。

 熊明遇也看過一些醫書,但是對輸血這種事卻諱莫如深,因為有些古怪的大夫也做過類似的試驗。人失血死亡,這很容易聯系到輸血。可是試驗的結果都很慘痛,救活的人遠沒有被救死的多。

 因此迷信的古人認定,血與命有關,妄動血既傷命,有的還大言不慚的表示這涉及到閻王爺的權力,因此給人輸血是要折壽的。

 熊明遇不相信什麽折壽不折壽的說法,但是卻相信輸血不是救命而是害命,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楊潮竟然用自己的血輸給手下的兵。

 輸血未必折壽,但是輸自己的血,熊明遇卻覺得肯定會折壽啊。

 血乃命根,人老則血衰的道理熊明遇深信不疑,人之所以會老死,中醫的觀點認為是血氣衰老,楊潮輸自己的血給人不折壽才怪,這跟閻王沒關系。

 “不過也有些義氣啊!”

 熊明遇也不得不承認,楊潮肯拿自己的血給手下輸血,這種做法未必能救人。但是卻很仗義。

 無論如何,熊明遇都拋不開楊潮這根活結,只有他才能解開書生哄鬧的死結。

 因此熊明遇依然讓熊三每天都去催促。

 “老爺。活了,活了!”

 第三天,熊三回來後,驚訝的告訴熊明遇,楊潮真的用過血,救過了兩個手下,現在兩人已經醒來了,對楊潮感激涕零,反倒是楊潮還躺在上。顯得有些氣弱。

 熊明遇臉皮都不由抽動了幾下,感覺楊潮不但神秘。還有些瘋狂,事實很明顯了。他的血救了手下,但是卻傷了自己。

 半晌後熊明遇突然道:“再給我送封信去鎮遠侯府!”

 熊明遇已經夜宴過顧肇跡了,可是當時顧肇跡態度強硬,表示楊潮就是殺良冒功,有家屬為證,楊潮未經命令私自調兵也證據確鑿,損兵折將這條顧肇跡更是信心十足。

 但是經過熊明遇調查,楊潮雖然確實有傷亡,但是遠遠到不了損兵折將的程度,反而聽說又斬獲了不少人頭,這點上顧肇跡肯定說錯了。

 熊明遇打算給顧肇跡寫封信說明一下,他必須站出來,否則這個死結就解不開了,那些書生很多都是不回家過年的,因為明年開春就是科舉,很多書生就是遠道而來考試的,比如四公子肯定都是不回家的。

 他們不回家,熊明遇還想過個好年,過個清靜年呢,皇帝也想過個好年,讓皇帝這年過不好了,熊明遇可吃不了兜著走,因為皇帝已經下嚴令,讓他盡快解決此事的。

 熊明遇因此必須盡快解決,但是他卻絕不會冒險派兵,寧可丟官也不能冒險讓士兵跟書生衝突,死一個書生都是千古的罵名,老了老了熊明遇不想背這樣一個名聲,他可以無所謂了,但是他的子孫後代可還得繼續讀書科舉呢,殺讀書人的名聲背上之後,他的子孫後代都洗不清這個汙名。

 所以哪怕是皇帝嚴令,熊明遇也絕對不會派兵,再說了皇帝的中指中本就沒有讓他派兵的指示,就算有熊明遇也打算駁回這個中指,皇帝沒說讓派兵,自己派兵做好了沒事,做壞了,以崇禎皇帝的德行殺他都與可能。

 顧肇跡的態度依然很明顯,就是要整死楊潮的架勢。

 甚至不惜威脅要將官司打到北京去,讓皇帝去定奪。

 如果捅到皇帝哪裡,很顯然僅僅是一個私自調兵,就足以讓多疑的崇禎下狠手收拾楊潮了。

 一個把總鬧到皇帝哪裡去,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罪了,不死也得扒一層皮,誰都保不了。

 熊明遇不由有些退縮,為了保一個小小把總,跟顧肇跡這樣的勳臣撕破臉,到底值不值啊。

 第二天,熊明遇剛剛睡醒,一封從無錫來的公函送到了他的案頭,熊明遇一看大驚。

 當即在沒有妥協:“來人,擬一份公文,責令新江口中部左司把總楊潮清剿江匪。”

 熊明遇打算徹底介入了,既然顧肇跡咬定楊潮私自調兵,調兵權是兵部的。這是他熊明遇說了算,顧肇跡雖然是侯爵,但也只有掌兵權。沒有兵部行文,就是他顧肇跡也不能隨意調兵的。

 補一封調兵公函。告訴顧肇跡,楊潮出擊是執行兵部的命令,雖然繞過操江提督衙門,程序上似乎不太嚴格,但是打官司打到皇帝哪裡去,也不會輸了。大不了到時候多咬一咬,說之所以這麽調兵,是為了保密。真跟顧肇跡撕破臉了,就表示兵部懷疑操江提督衙門裡有江匪的內應,因此不放心。

 這樣坐實楊潮的軍功,讓皇帝也挑不出毛病來,楊潮殺的人頭越多,更顯得兵部行事果斷正確,繞過操江提督就取得了戰績,不繞過操江提督,江匪就越鬧越凶,這樣的實情將來打官司的時候。不但打的贏,而且要讓顧肇跡很狼狽。

 但這樣一來,也算是跟顧肇跡撕破臉了。為了一個把總,跟一個侯爺撕破臉,這事情放在以前的熊明遇身上,絕對不可能發生,可是現在他不得不這麽做了,就因為無錫傳來的那份公文。

 這段時間受到南京書生哄鬧的影響,整個江南的讀書人都有些不穩。

 但以無錫鬧的最凶,最近無錫的生員更是將無錫縣令驅逐出了無錫縣。

 取得秀才功名的生員,按照規定可以減免五錢稅糧銀子。但是不是每個書生家裡都有田地,也不是每個書生都將自己的免稅額度賣出去了。

 有的書生既無田。也沒有投充,這種情況朝廷也有規定。若無田需免,可直接在官府領取銀子,這種銀子稱為“扣散米”。

 現在已近年底,但是無錫縣還有許多生員沒有從縣衙領取到扣散米,過年都成了問題。

 這情況這幾年很常見,朝廷缺錢嚴重,各個衙門也都缺錢嚴重,缺額非常大,遲滯書生的散米錢,也成了一種救急的行為。

 但是在無錫書生中已經積攢了相當多的憤怒。

 結果南京書生哄鬧的事情傳到無錫後,無錫書生也鬧騰了起來,圍攻縣衙要求發米。

 要求未遂之後,昨天生員終於怒不可遏打進了縣衙,打碎了堂上的紗櫥,知縣龐昌胤驚嚇之余逃走了。

 無錫生員已經完全失控,縣龍教諭官以自己管理一縣學政的身份,正好管著書生,喝令闖入大堂的生員下跪認錯,可是最後生員反而迫令教諭下了跪。

 更有一些看熱鬧的百姓跟著起哄,將縣令轎傘、執器等代表官員身份的東西都打碎了。

 龐縣令沒有車馬轎子隻得步行到了無錫西門,坐船出城,極為狼狽。

 無錫有一個習俗,因為往往只有辭官、調任或者致仕、死亡的縣令離開無錫時候才走西門,所以有無錫縣令出西門, 不得複入的陳規。

 當時龐縣令急切之下根本就顧及不到這個陳規,隻想著逃走,因此才慌不擇路從西門跑了。

 縣令的逃跑讓帶頭的生員們更是氣勢囂張,寫大字一封“逐出無錫知縣一名龐昌胤,不許複入。”還用朱筆傍豎,粘於蘆席上,作為牌子高擎,並將縣衙吏役笞散。

 龐昌胤出城後,城門即關閉。

 龐縣令後來悄悄入城,寫下文書上報,結果第二日秀才又哄鬧縣堂。

 龐昌胤哭訴於巡撫,巡撫將此事加急上報到了南京來,轉到了熊明遇案頭。

 ————————————

 最近外篇寫的比較多,外篇其實也是劇情,只是我的定義是,在主角之外又是同時發生的劇情,相當於平行劇情。之所以寫這麽多外篇,是想把具體的情況呈現出來,因為最近的事件確實比較複雜,如果不好好交代,很容易讓人混亂。所以大家是可以將外篇當做劇情來看的,可以忽略那兩個字就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