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59節 反轉
雖然曾經在山東放馬田野休整了一個多月,期間周延儒坐鎮的明軍沒有一個人來打擾他們,但是阿巴泰回去後的軍容依然十分淒慘。看首發推薦去看書

 據在沈陽的朝鮮使臣記載,返回的清兵“所著衣服破盡無形,皆作鬼形”,因“死亡甚多”,“比上年入去之數僅滿其半”。許多軍人家屬望穿雙眼,盼來的卻是父死子亡的噩耗。一時間,“城門內外,哭聲連屋”。

 但是皇太極大肆褒獎,獎賞了阿巴泰白銀萬兩,並敕諭朝鮮國王,炫耀勝利。當然真正算起來,阿巴泰確實也算是立功了,俘虜三十六萬人,掠獲黃金十二萬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這麽多人口財富相對於幾萬的戰損,還真的不算什麽。

 有這麽多人口、金銀很容易就補充了,只是其中的百戰精兵,恐怕不是一年兩年能補充起來的。

 皇太極不但大賞了阿巴泰,而且安慰了阿巴泰被俘的兒子,表示願意幫阿巴泰跟大明朝廷交涉,願意用俘虜的大明將領換回博洛,如果明朝不同意,皇太極允許博洛一個兒子繼承博洛的貝子爵位。

 此舉將阿巴泰感激的直接拜倒,表示從此唯皇太極馬首是瞻,當然不排除阿巴泰是借勢而為,找個由頭,拉下臉面向皇太極這個他的小弟弟投誠。

 不過政治就是這樣,阿巴泰就是演戲,皇太極也樂意。

 除此之外一個名字也進入了皇太極的眼中:楊潮!

 因為由於楊潮的出現,阿巴泰軍比歷史上慘的多,至少多損傷了一萬人,歷史上就傷亡近半,現在在直接過半,盡管十萬人,六萬戰兵,回去的就只有四萬多人,戰兵還不到三萬,當然大多數都是病死的。可是楊潮斬殺的那一批人中,卻至少有戰兵六千以上。

 尤其是在海州六百破一萬實在是太過傳奇,皇太極想不注意都不行,他采取的方法不是壓住這個消息。恰恰相反,反而表示滿洲敬重英雄,公開懸賞有人能勸楊潮來投,直接賞銀萬兩,封爵貝子。楊潮更是直接封親王,依然統領本部兵馬。

 別以為皇太極是什麽好心,更別以為他真的敬英雄,這貨心黑著呢,如果滿洲沒有這個人,歷史的走向都會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此人打下了滿清後來的兩百多年江山的基業。

 八旗這樣的奴隸封建軍事集團,在他手裡,慢慢轉變成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小國,真正擁有了跟大明王朝一較高下的資本。以前他爹努爾哈赤雖然也很能打仗,但是卻不懂建設,當時滿洲幾百萬漢人硬是因為糧食不夠被老奴給殺了個乾淨。

 到了皇太極手裡,他用軍事加外交方式,打服朝鮮,打服蒙古,同時拉攏這些勢力,將過去的被大明外交包圍劣勢,轉變成了優勢,從而可以繞過關寧防線。從蒙古入寇中原,打開了另一個戰略方向。

 經濟上,他不但激活了整個滿洲的經濟,反而要大肆搶掠人口來保證經濟發展。這點上跟他爹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就是這樣一個人,給楊潮那麽高的評價,如果真是好心,那才見鬼了。

 很顯然他依然是在坑楊潮。

 試想被他拔高到這種程度,以親王爵相待了,大明朝還怎麽用楊潮?也封王?對不起大明朝沒有這種制度。異姓不能封王,加官進爵?無論怎麽加也加不過皇太極的空頭人情吧,楊潮會不會怨恨,楊潮如果是一個無敵莽夫,心裡恐怕還真的會不滿。

 這就是皇太極的陰險,給崇禎出一道難題,皇太極什麽都沒有付出,就讓崇禎皇帝很難辦了,無論崇禎怎麽做,都會讓人覺得不夠重視功臣,因為崇禎永遠無法給出皇太極說出那些條件,可實際上皇太極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崇禎是真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好處的。

 於是對楊潮的議功就提上了日程,讓滿朝文武都很為難。

 尤其是剛剛戰勝的倒周黨,這個派系基本上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此時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候,首輔自然是他們的,以前周黨把持的那些官員,也得是他們的。

 爭完了朝堂上的問題,這才輪到江南,此時就得面對楊潮的問題了。

 準確的說是楊潮和史可法的問題,史可法將自己跟楊潮綁在一起,把他漕運總督的前程全部壓上。

 很顯然東林黨不可能動楊潮,準確的說不可能動史可法,史可法多少也有東林背景,不但不能動,而且要升一級。

 楊潮的軍功不就是史可法升級的最大底氣嗎,於是大家很快議定,升任史可法為南京兵部尚書,跟歷史上一樣,史可法在滿清入寇後,因為坐鎮江南保護漕運有功,成功升上了兵部尚書。

 但是不同的是,歷史上史可法僅僅是保護漕運,相比馬士英在鳳陽的戰功,其實這政績根本拿不出手,可是馬士英是周延儒黨的,因此只能是史可法升任兵部尚書,幸好這個時空有楊潮超強的軍功作保,史可法調任南京兵部合情合理。

 只是對楊潮的處理上,遇到了難題,楊潮這次上交了五千多顆人頭,還有一千多俘虜,讓崇禎皇帝風風光光的給祖宗獻了一會俘,並且好好在北京百姓面前露了一把臉,這些俘虜遊街示眾,展覽了一個月,才被崇禎皇帝下令砍頭。

 因此崇禎皇帝心裡有譜,那是不可能問罪的,只是賞卻很難。

 以大明軍功制度,楊潮是客軍,客軍的軍功還要翻倍,也就是楊潮這次斬殺的人頭還得乘個二,就是一萬多,升官的話,楊潮可以直接從千總升到總兵去,連署職都可以升到最高級,什麽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了,什麽大將軍印了,恐怕一下子就得將楊潮的官職一下子封到頂。

 更不用說還有滿洲皇太極要給楊潮封王的惡心人舉動。

 朝儀一直議了三天,總算聰明的大明官員想出了辦法,還是要抓著楊潮放水的舉動,就功過相抵了。

 那麽升官怎麽辦,楊潮沒有功勞,史可法升任兵部尚書就顯得無憑無據了。這兩人現在可是綁在一塊的。

 聰明的官員自有辦法。

 將楊潮殺敵的功勞和放水的罪過抵消,但是他們‘聰明’的意外發現,楊潮俘獲的俘虜中,竟然有虜酋阿巴泰的兒子博洛。還有大大小小不少巴雅喇額真,最重要的是,楊潮砍下了入口副帥,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的腦袋。

 首級軍功跟過失抵消,斬將意外發現。皇帝就心懷仁慈的給楊潮記下了,於是在朝堂上煞有介事的一番熱烈討論後,就通過了這個法子。

 其實也真是難為這群人了,因為楊潮立下的這個瘋狂的功勞,確實有點‘不賞之功’的感覺,尤其是對現在窮的要當皇宮中的金銀器的崇禎皇帝,如果楊潮這些功勞都算上,可又得當東西去了。

 一萬多顆軍功首級,不提楊潮要升的級別,就是賞銀就得四五十萬兩銀子。皇帝還真的拿不出。

 到最後,楊潮成功升任新江口水營副將,補了剛剛告老還鄉的余承武的缺,署職升到了都督同知一級,二品武官。

 不過對於楊潮而言,卻也還算滿意了,就是個他個總兵,讓他離開新江口,他也不會樂意,對現在的楊潮來說。如果不能直接去北京得到重用,新江口水營的主官顯然是最適合他的,不能直接掌握重權,最好就留在南京積蓄力量。

 但是還有一個意外收獲。讓楊潮比升官還要高興,那就是皇帝下旨,加封楊母趙蘭為一品誥命夫人!

 這算是給母親掙來的榮譽,雖然是虛榮,但是別說,楊潮感覺自己還真有點吃這套。給自己加多少虛職,楊潮感覺自己都不在乎,但是給母親一個殊榮,楊潮卻感到真心高興。

 短短一個月時間,前一個月楊潮還被架在風口浪尖,被人不斷的彈劾,後一個月,突然就反轉過來,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連關外的東虜都要給楊潮封王。

 最後雖然雷聲大雨點小,署職一下子升了不少,實職卻隻升了一級,從千總到了副將而已。

 外人看來,皇帝還是有虧待功臣的感覺,但是真正明白人,卻一個個都趕上來巴結交往了。

 於是一時間,楊潮又是酒宴不斷,天天應酬。

 馮可宗成功的將許仲孝收拾了,而且他做的遠比楊潮要求的更絕,楊潮隻讓他收拾許仲孝一人,也不要求殺了許仲孝,只要遠遠打發了就好。

 馮可宗倒也沒殺許仲孝,但是卻抄了許家,許家所有男丁都發配到了遼東充軍,女人全都拉進了教坊司。

 這讓一直覺得株連不人道的楊潮也歎息了一番, 但是馮可宗卻說得有理有據,說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尤其是他馮可宗是可是要在錦衣衛裡討食的,不把敵人斬盡殺絕,日後麻煩就太多了。

 事情已經辦了,楊潮也只能默認了。

 倒是熊明遇有些可惜了,南京兵部實在是找不到人的時候,朝廷緊急讓他出山,現在史可法出現了,立刻就把他踢到一邊,楊潮去給他送了行,這老家夥心態倒是很好,甚至表現出輕松自在,直說他總算可以回家歇著了,仿佛南京兵部尚書這金字招牌對他來說,跟狗屎一樣,恨不能早點扔了。

 處理完這一切,已經到了八月,楊潮又開始整頓軍營,不整頓不行了,軍中出現了太多楊潮都想不到的問題。

 ————————————

 從這章起,又一段新的劇情開始了,楊潮將站在更高的舞台上,進行更高層次的運作,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