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18節 朝上朝下
楊潮的事情很難辦,因為楊潮救出太子,並且一路護送南下的功績,無論如何都不比吳三桂借八旗兵收復北京小,如果吳三桂封了國公,楊潮理當也封一個國公。

 可是楊潮已經被封為忠義伯了,而且是崇禎親自封的,先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用來酬勞楊潮護送太子南下的,現在先帝剛死,新帝剛剛登基,年號還是崇禎沒變,就更高崇禎皇帝的決定,文武百官都覺得不合適。

 可是如果不封賞楊潮,封賞吳三桂的話,就有些不太合適。

 楊潮站在朝堂上,聽著一杆文臣熱烈討論,心中感到十分的滑稽,人家吳三桂明明都投靠滿清了,這群人竟然把頭埋在沙子裡當不知道,一個個認真的討論著該如何封吳三桂的官爵。

 至於自己對這種虛名並不是太在意,是伯爵還是國公,那都是虛的,最關鍵是手裡要有力量,楊潮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甚至能逼的福王去江北迎接太子,靠的可是手裡的士兵,而不是什麽密旨之類的虛頭巴腦的東西。

 要知道原本的歷史上,福王登基為皇帝,出現太子案,沒有辨明真相前,福王可是立刻派人去辨認,並且在朝堂上公開表態“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

 如果不是楊潮手裡有重兵,並且帶著幾十萬百姓,把江南文武唬住,恐怕福王還是會搶先一步登基,最多來一個“善養”崇禎的兒子,當成自己兒子養罷了。

 所以楊潮根本就不參與封賞吳三桂的意見,甚至楊潮對借虜平寇這個大旗根本就不屑一顧。當場表示反對了兩聲,發現朝堂上沒有一個跟自己意見一致的,全都認定應該借虜平寇。認為是一著妙棋。

 觀念的差異讓楊潮選擇不介入這個爭執,只是有些感慨還是後世的政治家眼光高。太祖當年能在日寇侵華時期,摒棄前嫌沒有發出什麽“借日平蔣”或者老蔣來一個“借日平紅”的政策,眼光上確實比大明朝這些文官強太多了。

 但是楊潮堅決反對派兵北上聯合滿清,倒是有一些一直對滿清鄙視的官員讚同,他們附和說應該坐看虜寇相攻,觀賊自敗!

 接著大臣商議,要給吳三桂十萬擔漕糧通過海路送到天津,在給五萬兩白銀勞軍。同時讓吳三桂用來收買滿清。

 楊潮也是堅決反對,直言不諱吳三桂已經投降,都剃發易服,接受了滿清平西王冊封,對此滿朝文武視而不見,都相信那是吳三桂假意蒙蔽滿清的計策。

 這群酸腐,吳三桂明顯不看好你們,人家真是投靠新主了,可是楊潮說服不了他們。

 但是楊潮提出的幾項揍本,這些文官卻沒有任何反對。第一是楊潮此時深得皇帝信任,也跟文武百官關系不錯,第二是他們根本不在乎楊潮的揍本。

 楊潮上奏的題目有二。第一是在新江口增加十萬練兵,百官同意,皇帝準奏,封楊潮為新江口團練總兵,負責編練水陸十萬營兵;第二是楊潮奏請開海,在蘇松擇地設立市舶司,收取海稅來養兵,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後,面對前兩匱乏窘境。又有楊潮立下軍令狀,表示願意以海稅養自己的十萬兵。開海後不向朝廷要一兩的軍餉後,朝臣同意了。

 等於是楊潮獲得了以海貿養兵的權力。

 或者說楊潮獲得了壟斷大明朝海貿的大權。

 同時一系列的詳細方略也都討論了出來。第一楊潮調遣一波水兵在蘇松擇地駐營,防備文官們擔心的海寇侵擾問題,第二楊潮保舉了一個文官去市舶司監督,防止出現各種私通海寇的情況。

 議事結束,楊潮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下朝後還不能回家,新朝剛立,事務繁忙,朝堂下面的溝通同樣頻繁。

 在金釵樓中楊潮宴請楊文驄。

 楊文驄是兵科都給事中頭銜,福王監國時,他姐夫馬士英的保舉下,升到了兵部主事。這次太子登基,在楊潮的保薦下,他又升到了戶部左侍郎,去坐鎮蘇松市舶司。

 “恭賀楊老大人!”

 “該是老夫恭賀楊伯爺才對。”

 兩人相互恭喜不提。

 喝著酒交換了一些對朝堂的意見。

 最後楊潮切入正題:“老大人此去蘇松坐鎮市舶司,敢問老大人可能持廉?”

 楊文驄一直都是楊潮官場上的盟友,他不希望這個盟友因為貪汙,破壞了自己的大事。

 楊文驄點頭:“本官不是貪鄙之人!”

 楊潮點點頭,此人是貪權,並不太貪財,但是會收取一些常例銀子。

 楊潮又道:“不知一年一萬兩銀子可夠老大人花銷?”

 大明朝的官員花銷很大,包括出行的排場,雇傭幕僚的薪水,都是自己掏腰包,官員的薪水又很微薄,無論如何是不夠花的,因此貪汙變成了大家默認的潛規則,沒人會認為貪汙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行為,除了要打擊對手的時候,沒人會告發別人貪腐。

 楊文驄想了想,點了點頭,科道是清水衙門,他是都給事中也貪不到幾個錢,一年有一萬兩足夠了。

 看到楊文驄點頭,楊潮語氣肯定道:“那好,本官會奏請朝廷,從市舶司中每年給老大人下撥一萬兩俸祿,老大人不得貪墨一兩外財,否則本官就要翻臉不認人了!”

 見楊潮說的果決,楊文驄不由小聲問道:“那常例?”

 在江南做官久了,知道跟海貿打交道的市舶司,肯定是一個油水很足的衙門,弄不好能跟漕運衙門相比,因此商賈們孝敬的常例鐵定豐厚,要楊文驄放棄,還真有點舍不得。

 楊潮堅定的搖了搖頭:“不行!如果老大人覺得一萬兩不夠,不妨說個數出來。貪腐堅決不許!”

 楊文驄明白了。楊潮是要用一萬兩銀子,把他所有俸祿之外的收入,全部買斷。

 做官這麽多年。為了向上爬,還真沒有積攢下多少家底。甚至還賠進去不少,好容易得到這個肥缺,卻不讓人發財,真的很為難。

 起碼一萬兩不足以保證他不動心,楊文驄咬了咬牙:“三萬兩如何?”

 楊潮很痛快:“成交!”

 接著楊潮拿出一份名單,交給楊文驄。

 “有一事勞煩老大人通融。市舶司新立,老大人手裡少不了要用人,這些人都是可用之才。做個吏員足以。”

 楊文驄看到密密麻麻的名單和職位,從查貨的鈴子手,到戶房的押司,楊潮都給他準備好了,這明擺著就是讓他做一個光杆司令,把他高高架起來,不讓他管事,每年就給三萬兩銀子打發了。

 楊文驄可以不貪腐,但是作為一個主管,安插官員收受一些好處。也不算常例,應該不算貪腐,可是楊潮連這點余地都不給他。最關鍵的是這等於把他架空了,以後他在市舶司豈不是成了一個擺設。

 楊文驄不在乎管不管事,但是怕萬一出事他卻要頂罪,誰知道這個新設立的市舶司會不會惹來麻煩,萬一有了海寇,手握重兵的楊潮不會有事,他這個市舶司監督會不會被拉出來殺了也說不定,如果沒有自己人在裡面,這如何安心?

 雖然是楊潮保舉的他。楊文驄還是不肯答應:“伯爺,這不和朝廷規矩啊。”

 楊潮笑道:“市舶司新立。哪有什麽成規。就有勞老大人辛苦了,本官可以向老大人保證。只要老大人用心做事,三年後保老大人再升一級!”

 楊文驄一聽,頓時眼睛一亮,他已經是侍郎了,再升一級豈不是說能做尚書,做到尚書也足夠榮耀了,在熬一熬臨死前弄個內閣輔臣當當,可就是入相了!

 他當即就動心了,至於楊潮說的用心做事,什麽是用心做事,那還不簡單,不就是按照楊潮說的做嗎。

 楊文驄立刻話鋒一變:“伯爺言之有理,下官就勉為其難了。”

 市舶司到手了!

 安插楊文驄去做一個擺設,然後下面辦事的全都是自己的人,市舶司就是楊潮說了算,這市舶司可不簡單,作為唯一一個開放的市舶司,等同於後世的總海關了。

 大明朝這樣規模的進出口總海關是多大的權力,文官們弄不清楚,楊潮可是很清楚的,在後世海關總署是中央直屬,署長級別等同於部長,也就是相當於六部尚書級別了。

 最關鍵的是,這進出口牽扯到千萬計的金銀往來,而楊潮隻用了三萬兩就買通楊文驄不插手,這成本不算高。

 有了市舶司,還需要有船。

 現在楊潮手裡有大船九十多艘,四十艘是從劉孔昭手裡搶來的,還有五十艘是史可法下撥材料,龍江船廠打造的,楊潮北上的時候,已經全部造好。楊潮還有一百艘小船,是杜守昌給的。

 總共兩百艘大小船舶,楊潮認為遠遠不夠,要控制長江貿易,同時還要作為守衛江防,楊潮覺得沒有一千艘船根本不夠。

 沒有船,楊潮卻有錢,上次跟鄭家貿易,最後得到了兩百多萬兩利潤,本該是給崇禎皇帝的,但是他無福消受,現在全都在楊潮的帳上,楊潮打算用來買船。

 一邊在市面上向那些做運輸生意的船戶們求購,一面讓龍江關全力打造一批,要求他們開動馬力,從今天開始所有的新船都交付給楊潮,全都得是船型較大的單位帆船,平底的淺船之類的一個不要。

 然後又找鄭家再次談判,楊潮現在的地位,比過去更加強勢,鄭家沒有絲毫猶豫就接受了楊潮的規矩,以後鄭家的船可以開到楊潮在松江的市舶司碼頭上,不得進入長江跟其他人做生意。

 一直到六月底,楊潮就是在朝堂上爭利益,在朝堂下搞交易,玩各種政治把戲,白天去上朝,晚上留宿金釵樓會客,忙的顧不得回家, 結果母親生氣了,派人來叫楊潮,說再不回家以後都不要回家了。

 楊潮無奈只能老老實實的回家去了。

 母親因為已經等不及了,他要楊潮立刻納妾,趕緊給他生一個孫子,楊潮整日裡屍山血海的,著實讓楊家夫婦怕了,雖然心裡不願意想,但是確實擔心出現意外,如果沒有孫子,楊家可就絕後了。

 所以讓楊潮納妾,立刻生兒育女,不但是母親的主意,父親更加的積極。

 納妾,納誰?自然是董小宛。

 這讓楊潮有些犯難了,還真沒想過如何面對這個已經住進自家的名妓呢。

 被母親斥責了一番後,回到自己的臥室,董小宛早就等著了。

 兩人隔著圓桌,默默盯了好久,董小宛已經不敢對視,紅著臉低下頭去。

 楊潮不由苦笑:“董姑娘不該是個恨嫁女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