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89節 奉命剿匪
崇禎十七年,二月。

 楊潮帶著上百親兵,站在新江口的碼頭上。

 水營碼頭已經進入最後的手工階段,江面上已經沒有幾艘施工船了,一條條石質的通道深入秦淮河與長江交匯處的寬闊江面,如同一條條手臂擁抱江水,在每一條通道的勁頭,則是一處寬闊的長方形石頭平台,這才是碼頭。

 一共有十多條手臂伸向江面,就有十座大碼頭挺立在江水中,但凡是碼頭一般不可能直接靠在岸邊,因為岸邊的水位太淺,都需要將碼頭修建在水深足夠的深水中。

 不過對木質帆船來說,對水位的要求並不算大,因此楊潮可以利用的泊位就多了,那一條條石質通道兩側,是能夠停靠中小型帆船的,位於深水中的大碼頭則是用來保證三萬擔以上的大船,也就是這時代的大型海船準備的。

 包括楊潮的趕繒船在內,長江上行駛的幾乎所有船舶,其實都可以停靠在江心碼頭裡面的通道兩側泊位的。

 說起來有些浪費,其實楊潮現在完全不需要如此規模的碼頭,但是誰讓楊潮雇傭了將近十萬的難民,本來五年甚至十年後的計劃都一次性施行了。

 除了碼頭之外,楊潮還整修了河岸,對松軟的沙地進行加高和夯實,然後在上面鋪上平整的磚石,沿著長江幾百丈內,都可以作為建設用地了,而且因為碼頭的修建,也不用擔心風浪襲擾這裡。

 絕大多數難民都在碼頭的石質台基上施工,安裝上一個個粗壯的用來拴船纜的木樁,給通道兩側的泊位位置的側壁釘上厚厚的木板,起到防止船隻跟石頭碼頭直接衝撞的作用。

 楊潮就站在岸邊位置,江面上的冷風吹的人面一片冰冷。濕冷的空氣吸入口鼻,更是一種煎熬,身上冰冷的鐵甲又存不住熱量。讓人忍不住想要顫抖,但是此時每一個士兵都站的筆直。

 楊潮在等一個人。天子派來的特使,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一行人。

 前兩天已經傳來消息,說皇帝派遣了特使來向楊潮傳旨,就在今天,而且還說會坐船直接過來,所以楊潮早早就來到碼頭等候,連接旨的香案什麽的都擺好了。

 但是一直等到了朝陽升起,將水汽驅散。王承恩也還沒有影子。

 突然一個人騎著馬向碼頭跑來,此人身穿飛魚服,帶著繡春刀,竟然是一個錦衣衛。

 “誰是楊潮,楊將軍?”

 來人看到了岸邊整齊的陣列,打馬繞道了前面,大聲喊起來。

 楊潮本就站在最前面,他很快就看到了,馬速減下來慢慢跑到楊潮面前,跳下馬來。

 “下官董和見過楊大人。大人快快回去吧。天使到營前了,但是進不去軍營,正在發脾氣呢!”

 楊潮抱了抱拳:“天使不是坐船來嗎?”

 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崇禎派王承恩來,不先去南京六部,反而直接來軍營,現在卻不知道怎麽的到了軍營前。

 負責護送王承恩到南京的錦衣衛千戶董和頓時一副尷尬神色。

 “天使心急,把燕子磯誤以為新江口了,所以從哪裡下了船,從金川門入,由鎮淮門出,坐馬車直奔大營!”

 楊潮稍微有些迷惑。這路走的,似乎有些不對啊。但是也沒有說什麽,立刻命令士兵整隊回營。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王承恩實在是凍得受不了了,想不到長江上也這麽冷,於是見到了碼頭就迫不及待的下令登岸,然後坐著馬車趕了過來。

 士兵們身著鐵甲,喊著口號,踏著步點,跑步前進,身上的鐵甲嘩啦啦作響。

 整齊森嚴的軍容一成不補,一直來到大營前。

 此時十多輛馬車,數十匹駿馬停在這裡,中間則是一輛裝飾華麗的大馬車。

 楊潮的軍陣出現,立刻就成了這些人目光的中心,隨著軍陣的前行而移動,直到軍陣停下。

 “敢問王公公在哪裡?”

 楊潮走過去,向董和問道。

 董和指了指那輛馬車點了點頭。

 楊潮立刻走了過去,對著馬車緩緩躬身:“卑職楊潮,恭請王公公移步。”

 王承恩此時正在生氣,沒想到幾個守營的小兵,竟然就敢擋著他們,說什麽沒有軍令,任何人不得入城。

 直到聽到外面自稱楊潮的聲音,要是換做北京城任何一個官員,王承恩今天肯定不會給他們面子,絕對不會下車的,不把對方折騰夠,他是不會罷休的。

 “卑職楊潮,恭請王公公移步。”

 王承恩有聽到了一聲,聲音非常平靜,不喜不怒,不卑不亢。

 王承恩這次之所以選擇第一時間來楊潮這裡,那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是奉命來安撫楊潮的,得給足了面子,可是這些大兵頭卻不給他王承恩面子,真是惱人。

 “卑職楊潮,恭請王公公移步。”

 王承恩聽到了第三聲,心裡冷哼了一聲,心道:要不是萬歲爺讓咱家安撫這個兵頭,咱家今天定不給你半分顏面。

 想著,王承恩自己打開了馬車車簾:“楊大人,平身吧。”

 楊潮看到王承恩掀開了簾子,露出一個圓潤的面孔,臉上沒有胡須,皮膚也比一般的男人細膩,如果不說這是太監,完全可以說是後世的那種奶油小生,當然年紀大了些,但也是奶油老生了。

 又看到王承恩自己慢慢走下來,楊潮立刻側身,伸開一臂:“王公公請!”

 王承恩輕輕點頭,下了馬車後,徑直從楊潮身側走過。

 旁邊跟著楊潮,守衛這次沒有阻攔,而是給楊潮敬了一個禮。

 這是楊潮的千總營,也就是現在的主營,所有的士兵都在這裡。

 楊潮立刻讓黃鳳府安排招待王承恩帶來的上百錦衣衛去食堂吃飯喝酒,自己則請王承恩和董和等幾個高級軍官在楊潮自己的營房中擺了一桌。

 酒菜還是非常豐盛的。楊潮的生活一直不算簡樸,都是自己掙來的錢,為什麽要簡樸。

 但是王承恩卻一直不怎麽動筷子。楊潮敬酒他倒也端杯,可是楊潮一口幹了。他卻只是隨意抿一下然後立刻就放下杯子,臉上仿佛寫著三個字:不高興。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楊潮才給作陪的黃鳳府使了個顏色。

 黃鳳府立刻點點頭,然後輕輕笑起來。

 “王公公,遠來辛苦,我家大人準了一份小小的心意,還請公公笑納!”

 說完悄悄的向王承恩塞過去一張銀票,王承恩隨手結果。隨意就打開,當看到是三千兩的面額,還是北京的大銀鋪的票子,這才點了點頭,眼角也眯了起來,這時候臉上寫著:我爽了。

 黃鳳府然後有一個一個錦衣衛大員送過去,沒人都有一百兩到三百兩的票子,這時候一個個也都滿意了。

 這些家夥,收受賄賂那都是公開的,都不用避諱的。

 王承恩也終於開口了:“楊大人。接旨吧!”

 本來楊潮都準備了香案,打算公開接受聖旨的,傳來皇帝派心腹王承恩來傳旨。楊潮就已經知道皇帝不打算打壓自己,而是安撫自己了,崇禎的政治智慧還是有的,只是急躁了一些而已。

 所以楊潮就打算公開接旨,因為這很顯然對自己有利,是向外界表達一個意思,皇帝都是站在楊潮一邊的,自己搶了劉孔昭就白搶了,外界對楊潮的顧慮顯然會立刻打消。各種生意也就理順了,不但航運能夠恢復到以前。跟鄭氏的合作也將正式開始。

 但是王承恩卻沒有按照楊潮所想的,來到碼頭上。而是坐馬車直接到了軍營,而且在小房間吃飯的時候突然說要傳旨。

 楊潮當即就問道:“王公公,末將這就集合士兵,擺出香案一起聽旨。”

 王承恩搖搖頭:“不用那麽麻煩了。就在這裡接旨吧。”

 楊潮不由有點惋惜,失去了一個多麽好的機會,但也隻得離席跪地。

 王承恩已經站了起來,擺正了姿勢,用盡量嚴肅的聲音念起來:“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浙江東陽白頭匪聚眾謀反,責令新江口水營副將楊潮擇期起兵彈壓,不得有誤!欽此。”

 明朝朱元璋建立了奉天殿,明朝皇帝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因此升職的開頭往往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製曰或者敕曰“三種。不是電視劇中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種斷句方式,詔曰是對全天下臣民頒發重大政令的,製曰是宣示百官的,敕曰則是給官員下令的。

 楊潮聽完,有些發愣,這些天他一直在籌謀如何北上去阻擋李自成攻打北京,只要北京城不被李自成打下來,明朝就不會滅亡,明朝不滅亡,吳三桂就不會投降,吳三桂不投降,滿清就不會入關,滿清不入關,正是楊潮的計劃。

 而且楊潮很清楚,李自成怕是快行動了,楊潮記得歷史記載崇禎皇帝是四月二十五日上吊的,這個日期他記得清清楚楚,因為他是學霸嗎,現在已經二月了,只差兩個來月,這時候讓自己去浙江剿白頭軍,這一來一回還來得及嗎?

 楊潮心思複雜,趴在地上沒有動。

 王承恩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心中暗暗沉思起來,嘴上冷喝:“楊大人,你要抗旨嗎?”

 他真怕楊潮抗旨,因為這是皇帝試探楊潮的第一步,下旨讓楊潮去東陽剿匪,楊潮此時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抗旨,而且不會被追究,因為這是中旨,是直接皇帝下達,沒有經過朝堂商議,沒有內閣附署,這樣的旨意被文官抗旨的多了,而且隱隱以抗這種旨為榮,顯示自己的剛正不阿。

 但皇帝為什麽要下達中旨,就是在試探楊潮,試探他肯不肯聽皇帝的話。

 “抗旨?”

 這兩個字讓楊潮醒悟過來,抗旨個屁啊,這時候得跟皇帝搞好關系,不然就是自己去了北京,進不了城就玩完了。

 於是立刻山呼萬歲:“臣領旨謝恩!”

 王承恩這才出了一口氣, 接著和顏悅色對楊潮說道:“陛下說了,要你好好為國立功,等你凱旋歸來,陛下賜你將軍階,朝廷給你立牌坊!”

 楊潮聽完愣了愣,這是搞什麽啊,但也只能歎道:“臣謝陛下厚愛。”

 楊潮的表情落在王承恩眼裡,他還以為楊潮是激動過甚呢,心裡不由替皇上的高見得意。

 其他錦衣衛軍官對王承恩這個說法也感到很激動,大有一種皇上器重楊潮的羨慕。

 接著楊潮挽留王承恩看看軍隊操練,王承恩婉言謝絕了,說還要去劉孔昭哪裡走走,直言不諱的表示皇上對楊潮搶奪水軍戰船一事也很為難,尤其是牽扯到了劉孔昭這樣的勳臣,他說要去安撫一下劉孔昭,讓他不要怨恨楊潮。

 楊潮又一次感謝,連說皇上厚恩難以為報,一定好好殺賊立功。

 可是真要去鎮壓民亂嗎,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