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87節 白頭軍
崇禎皇帝收到史可法的奏折在前,收到劉孔昭的告狀在後。

 所以在接到劉孔昭的告狀前,他已經弄明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了。

 崇禎皇帝的反應是頭大。

 史可法倒是沒有偏袒楊潮,將事情的原委老老實實匯報,同時也點出了劉孔昭在江南確實有些荒唐,所有的水軍放在他手裡確實廢弛的厲害,當然本來就廢弛,劉伯爺只是沒有操練,倒也不能說更廢弛。

 但史可法受到楊潮影響,真以為是劉孔昭將這些水軍玩廢了,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楊潮一千人毫發無損的從采石帶走了二十艘戰船。

 皇帝當然也後怕不已,要是換成張獻忠弄走這些船,一天之內就能打到南京城下了,他也不得不感慨劉孔昭確實是一個廢物,枉費自己這麽信任他,以為他是勳臣之後,祖上歷代都是帶兵的,應該有一些家學淵源,可沒想到這麽無能。

 但真正讓崇禎頭痛的,還是楊潮,這膽子也太大了,因為跟一個伯爵不和,竟然就敢派人到江防重地去搶戰船,那些戰船是劉家的嗎?那是朝廷的戰船。

 至於史可法所說的,將這些戰船乾脆調撥給楊潮,讓楊潮兼顧采石方向的防禦這點,崇禎認為史可法太糊塗,看問題的出發點太簡單。

 楊潮實力已經那麽強了,上次六百殺一萬虜兵,這戰績放在大明朝,歷代也就只有戚繼光曾經做到過,有這樣的猛將自然好,可是也得能控制得住,別又是一個左良玉就壞了。

 而且看到楊潮敢搶朝廷戰船的舉動,也跟左良玉差不多了。這才是崇禎最為頭痛的地方。

 懲罰楊潮嘛?開玩笑,他現在手裡五千精兵,六百就能殺一萬虜兵。而虜兵的戰鬥力嗎,崇禎心裡還是有杆秤的。比明軍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一萬虜兵少說頂的上五萬明軍,楊潮現在五千精兵,那得多少明軍才能彈壓下來,十萬還是二十萬?

 調動二十萬大軍去剿楊潮,傻子都知道不可能,起碼當前是不可能的。

 想來想去崇禎也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因此事情就一直壓著。壓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直到最近他有了一個主意。

 “承恩啊,你去南京一趟吧。”

 立刻就對王承恩說道,這才是他最信任的臣子。

 王承恩一聽去南京,立刻就跪倒在地:“陛下,可是奴才做錯了什麽,惹得陛下不高興了?”

 秉筆太監去南京,一般隻意味著一件事,做了錯事被發配去守陵,或者是因為某些才能被調往南京做鎮守太監。

 可是王承恩已經是秉筆太監了。他不可能向其他太監那樣升為鎮守太監,所以只能是犯了錯。

 “你起來吧。不是你的問題。朕讓你去是交給你一件差事。”

 王承恩這才起來,他也覺得自己沒犯什麽事。

 “請陛下吩咐。”

 崇禎點點頭道:“你也知道江南那件麻煩事。還得你去走一趟!”

 王承恩立刻就明白了:“陛下說的是楊將軍那件事?”

 崇禎點點頭,不由皺了皺眉。

 王承恩歎息道:“奴才也覺著,這楊將軍這次是孟浪了些,這武將啊,就是比不得文臣,腦子一熱什麽事都敢乾。”

 崇禎也點了點頭,他也覺得是這麽回事,他不認識楊潮,不知道楊潮在南京還是小有文名的。

 “所以讓你去瞧一下。”

 崇禎說道。

 王承恩道:“不知道陛下讓奴才如何瞧?”

 崇禎道:“你去瞧瞧這個楊將軍是不是忠心的臣子。還有幫著他把海貿那件事給辦了,交給別人朕始終不放心。”

 崇禎要做海貿這件事。也就是王承恩和史可法知道,畢竟是不要臉面的事情。崇禎也不敢讓太多的人知道。

 王承恩道:“奴才明白了。”

 崇禎有叮囑道:“記住不可惹這個楊潮,可不要激他做出左良玉那樣的事來。”

 雖然楊潮搶了戰船,可畢竟不像左良玉那樣敢於大肆劫掠百姓,而且楊潮搶船也是事出有因,是因為劉孔昭惹了他,目前看來楊潮還不算太跋扈。

 王承恩道:“奴才知道,絕不給陛下添麻煩。”

 崇禎歎了口氣:“現在也就是你做事,還能讓朕放心了。”

 王承恩又道:“奴才去南京,要不要給楊將軍帶點賞賜,畢竟上次他打了那麽大的勝仗,卻隻升了一級,這人頭賞一兩銀子都沒拿到,心裡許是有怨氣。”

 崇禎點點頭:“還是你心思細。恐怕不無關系。這樣吧,賞他蟒袍、玉帶各一副,賞千金!”

 說完又沉思了片刻,崇禎又補充道:“對了,告訴楊潮,如果他再打勝仗,朕敕命給他建造牌坊一座!”

 王承恩一愣,打仗,怎麽還打仗?他可是要去南京跟楊潮共事了,莫非是讓他去做監軍,那可是危險的事兒啊。

 “陛下要楊將軍打什麽仗?”

 崇禎白了王承恩一眼:“打什麽仗,自然是去打那個什麽白頭軍了!”

 ……

 已經是十二月末了,又快到年根了,張大桅帶去長江口的八艘船還沒有影子,看來他們真的是趕不及回來過年了。

 楊潮已經開始給軍中士兵、軍官放假,但是並不是一起放,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可以預見不會發生任何意外,現在雖然也不太有可能發生意外,但是卻有潛在的風險,誰知道劉孔昭會不會發瘋,軍隊嗎,總是要做到有備無患。

 而且楊潮也不想像以前那樣一下子趕羊一般全都放了,軍隊不是企業,一刻都不能停止運行,所以楊潮打算借此機會推行休假制度:普通士兵三個月一休假,假期半個月。並且讓所有軍官間隔開,伍長休則隊正不休,旗總休則百總不休,百總休則把總不休,把總休則千總不休。士兵也必須間隔,必須保證軍隊主體時刻處於完整狀態。

 現在是第一次實行,當然所有人都希望過年時候休假,但是根本不可能排開,幸好本地官兵只有五百之數,根本不足三分之一,倒是可以放假,但是本地軍官數量佔了幾乎全部,卻不能夠一起放回家去,只能輪換,過年那天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能夠回家過年。

 剩下的海州一千士兵,根本不想回家過年,因為十五天顯然不可能讓他們有回家的時間。對此楊潮決定允許外地士兵攢假,將一年的假期咱在一起,那樣就有兩個月的時間,兩年攢在一起四個月,足夠他們回家一趟了。

 至於人數最多的三千五百難民出身的士兵,他們更沒有休假的意願了,因為他們的家就按在碼頭旁邊的窩棚裡,回家跟待在軍營中沒有什麽差別,軍營條件比窩棚還要要,唯一的區別是他們可以跟家人團聚在一起,但這樣又得自己花錢吃飯,所以大多數難民根本就不想提出休假的要求,而且他們的休假時間也沒有到。

 楊潮自己在小年那天也回家休假了,他打算一直修夠十五天時間,然後再回軍營處理軍務。

 反正沒有意外,也沒有仗給楊潮打,他也不想卷入農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那根本就是一個漩渦,無論如何都是鎮壓不下去的。

 倒是江南腹地的情況,讓楊潮有些憂心,在浙江東陽爆發了氣勢浩大的白頭軍反叛。

 為首者名叫許都。

 說起來這是讓明王朝頗為尷尬的一件事,因為這個許都可不是什麽活不下去的百姓,許家是東陽豪族,書香門第,是當地第一望族。

 許都祖父有三兄弟,許弘綱、許弘紀和許弘綸,光看這名字出身就不是一般人家,其實許家是宋代就已經遷居到了東陽的大家族,繁衍生息到明代,已經非常龐大,在當地是毫無爭議的大族。

 而且許家世代讀書,三兄弟的名字,差一個湊夠綱紀倫常四字,就能看出許家的家族信條,可惜許都的曾祖不夠能生,就只有這三個兒子。

 但是這三個兒子個個出息,老大許弘綱科舉進士出身,最後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老二許弘紀武舉出身官至朝鮮守備,老三許弘綸依然是科舉出身,做到了鹽運使,許家三兄弟全都做官, 而且都是大官,一下子就將許家抬升到了頂級豪族的地位。

 還因為如此,皇帝特別以德高望重名義,賜許家三子的父親、祖父兵部尚書銜,這樣加上許弘綱許家就是三世尚書,當地幫助建立三世尚書的牌坊表彰。

 許家發達後,三兄弟的父親許清在當地紫薇山上購買大片土地,建設龐大的宅院,宅院坐北朝南分為三部分,依次為尚書第、將軍第和大夫第,正是三兄弟的府邸,其中尚書第五進大院落,將軍第和大夫第各自五進,總共十六進大宅院。

 這樣的家宅,就是放在整個江南地區,也堪稱一流了。

 許都出身這樣的家族,自然是衣食無憂,而且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

 許都年輕時在嘉興就讀,加上望族子弟的身份,讓他結識了一大幫子文人才子,還加入了複社。

 可就是這樣一個被明王朝恩寵有加富貴傳習的家族出身,沒有絲毫造反理由的人物,他造反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